第415章政務雜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同,朱由校在政務方面首先接到了袁可立的朝鮮‘戰報’,由莽古爾泰帶領的漢八旗,在渡過了鴨綠江之後,如入無人之地,一路上過關斬將,打的朝鮮是節節敗退。現在朝鮮也顧不得抗議袁可立擅自抓走了暴君光海君之事了,反而是不斷的向大明求援。可笑的是,大明所設的專管朝鮮事物的官員就是萊登巡撫袁可立。袁可立正常的給皇上打了奏摺,傳了過來。

大明對於朝鮮的國策是,首先是朱太祖定了‘不徵之國’,而且朝鮮也從未侵擾邊境,反而事明極其恭謹。其次,認為出師無名,伐之不義。並且妄動兵戈,勞民傷財.中原統治本就不穩,元季動亂後國力貧弱,妄開戰端,可能蹈隋亡之覆轍。最終的原因就是縱伐之,北地苦寒,得其地不能耕牧,徒勞無益.且人心不附,今日伐之,明日復叛,後患無窮。當然這是朱元璋沒有看到朝鮮對中國的黃金位置,只是把他當成了藩屬國。

朱由校一看,這是正常的‘兄弟之邦’打打鬧鬧而已,最終建奴也真沒有佔有了朝鮮,不為別的,是因為建奴他們沒有眼光遠見而已,即認為朝鮮是個老實的國家,土地又貧瘠。他們和歷朝歷代都不同,他們是正經的打到了朝鮮全境。因為他們和朝鮮離的已經相當近了,基本上不存在後勤保障問題了。不象隋、唐時期,如此的困難的補及。

讓他們打就是了,就是狗咬狗一嘴毛的事。求援?想瞎了你們一雙好眼吧,對於這幫‘棒子’,朱由校可是看得透透的,一群忘恩負義的白眼狼,求你救的時候,怎麼叫你爸爸、爺爺都無所謂,一旦不求了,立刻就翻臉無情。天天吹噓著什麼‘明月三千裡,’‘大韓民族’,哼,天作孽猶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回覆袁可立,何時兵臨漢江,何時把光海君給推上前臺,讓這位曾經在壬辰兵變之時挺身而出,救民族於危亡時刻的英雄,再度推翻昏庸無能的仁宗政府,號召人民、以其正統的國君身份求援大明,同心皆力之下,將建奴‘暫時’趕出漢江。

兵部那邊稱鄭芝龍等已到北京,而處理此事的尚書已經到了大同,所以兵部特來請示。

鄭芝龍來了,那就傳來大同吧,若大同不在西進了,也隨之跟上吧。如果時間趕得上,還能看看打仗,讓他瞭解一下,大明的先進武器是怎樣的威力,在大明當海盜慢慢的將會是一種沒有前途的職業了,還是過來走仕途,甚至是官商,才是真正的職業。

南海功略至今沒有展開,主要是因為北方的事太多了,亂民、蒙古、建奴,這些東西都牽制自己的精力和人力資源。現在鄭芝龍來了,先著手幫著籌劃吧。以鄭芝龍的腦光和閱歷,總比自己這樣上輩子就見過幾次海,輪船坐的也相當少的,這輩子更沒少過海的人,去全憑想象的發展海軍、建設海洋強國,來的更為現實吧。

錦衣衛:被抄家一半的一些江南富商,已經有從交趾運回來大米的了。只是這離南方、離水路有遠有近,商人們不知到底如何運。

看來這個從南方諸國運糧的方略已經開始見效了,如今越來越多的地方乾旱,秋收已經過去了,減產的、甚至是絕收的地方也是相當的多,糧食的缺口還是相當的大,而且這種乾旱是個‘可持續發展’的產物。

全國免稅的政令一出,現在逃戶的問題已經有所緩解,最起碼的,有田地的人不再逃了,這可是個好事,至於已經逃在外的能不能回到土地上去,倒不一定非要強求,只能等等慢慢的水到渠成。在外不歸的原因有很多,有的已經在外地安家落戶,不願意回來的也多的是;更有在外面想回來,但並沒有盤纏的,等等形式不一。而這種情況,只要讓土地‘工作’起來,不斷的產糧,逃戶們自然的就會回來,那糧食的缺口自然就會補上。

江南富商不知道往哪裡送,原因是因為沒有明確的價格,或者說是每個地區的價格,這裡面的懸殊可大了,商人的趨利的,他們當然想趕快的交付了大米,好再運一趟,

有路遠路近的,有路平路陡的,有用水路省事的,有只能用旱路的,有道路安全的,也有道路匪患不平的、、、、、、朱由校給田爾耕幾句話:越遠了越貴、越偏了越貴、越難了越貴,這是定價的原則,不要去怕讓商人們‘賺到錢’而是要怕商人‘賺不到錢’。目的就是受災的地區要把糧價抑止住,把糧食運到了,不要讓人餓死。手段就是用錢把這些商人給勾住了,更讓更多的商人進來賺這些錢。”這樣讓他們有點賺頭,才好不辭勞苦的去運糧食。

而對於糧食到了地頭,直接的交給了官府、驛站、錦衣衛、錢莊四家共同派人發放、銷售、監督。無論是錢莊,還是商人,他們看到的就是利字,天下熙熙皆為利來,皆為利往。朱由校可不想自己的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弄來的糧食,成了他們謀利的手段,你們自由經營生意,朕管不著,但朕這是來送救命糧、賣平價糧,你們再伸手,那就讓人說不過去了。所以朱由校定了一個限購令,糧食平價銷售,每戶購買糧食憑戶籍者,可打八折,但每戶不能購買超過一個月的存糧。凡從事糧食經營或家裡有大量糧食儲備者,不得直接或者間接購買此糧,否則家產充公。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這個限購令一出,可以有效的讓辛辛苦苦運來的糧食不被商戶們哄搶而空。另外運糧食已經虧了這麼多,也不在乎這個打二折了。但體現了一個政策,那就是戶籍的重要性,沒有戶籍就沒有這二折的優惠。現在大明的戶籍相當的混亂,瞞報、不報戶口的遍地都是,為什麼?因為戶籍是一種負擔,不是一種福利,所以沒有幾個人願意擁有它。現在就要不斷的把這個觀點給糾正過來,無須強行的去,只要這個限購令一出,想享受這個糧食,並有二折優惠的人們,肯定會擠破了頭去辦理戶戶籍的。這個可以開個現場辦公,讓薛鳳翔領導的戶部來辦理此事。

而透過朱由校讓驛站送來的情報,現在的百姓們秋收剛剛過去,手裡有糧食,而北方地區,因為旱的原因,收成不是很好,根本支撐不過青黃時節。這還是手裡有地的,如果是租他人之地的佃戶,能支撐到青黃時節就算不錯了。他們手裡有錢的倒是好了,沒錢的怎麼辦?所以必須把糧食三分九等了,拿出一部分免價糧,做為救命糧,只要你有大明戶籍,就可以憑著戶籍,在春節時起,領取這份十天的救命食。十天後還可以接著來領,直到夏糧的收穫。

本來朱由校想的是可以讓百姓們以工代賑或者是直接從錢莊裡借無息的貸款,以後再還上,但一想首先這得多少手續要折騰百姓,生存權、健康權、居住權、受教育權等,這些都是人類最大的權利了,現在自己是大明朝的總舵主,自己的治下有餓死人的現象,那就是自己的失職,現在的大明又不是什麼一窮二白的狀況,為什麼就非要餓死人呢?那就是政策的原因。所以朱由校打消了這個想法,而是採用了免價糧的無條件發放,帶上戶籍,當然也是限購令一樣的原因了。

自己現在的糧食反正也是‘搶’的江南富戶的,再收糧錢,只有過是為了讓這個運糧多維持一下而已。

宋應星,改造的戰車已經設計完畢,在皇上的設計前提之下,又做了一些小小的改進,比如可上升的‘沙發’到了天窗位置上時,有的甚至是可以坐到車頂,那沙發轉圈的有一環形把手,透過繩索,可以讓弩手,牢牢的固定在沙發之上。有的只是頭露了出來,這些都是為了戰車的射擊弩手閒置、以及車頂之上相同高度的原因弩手擋住視線的原因所設計的。

朱由校一聽,宋應星這效率結果還是可以的,一共四天就把這個問題給解決了,還給了這樣的補充,果然是相當的好,趕快的下旨照辦,這樣下一步的戰車生產就是‘第二代’戰車了。

又想起了自己設計的水泥船,的確是堅固,憑著這個特點,根本無懼任何‘堅船利炮’,但那蝸牛的速度放在海戰上,只能是一個防禦超強的活靶子,因為追不上任何船隻,連轉個身,都相當的成問題。因為太沉了,基本上是別的船隻速度的十分之一。

袁可立的報告的確是讓自己陷入了兩難,正好請宋應星去一趟,看看能不能透過加大加長加高風帆,或者是減少船本身的重量,來提高船的速度,總靠上木帆船來拖拉也不是個辦法啊。(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