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找來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張知節此次出京是最順利的一次了,在加上紫衣已經先一步回府了,所以等張知節回去的時候並沒有引起什麼轟動。

不過闊別半年之久,還是十分想念的,所以府上也熱鬧了起來。張知節在家裡享受天倫之樂的時候,朝野間已經被這八十萬兩稅銀給震驚了。

原本去年的時候,張知節和文官集團的關係就緩和了,所以朝野間對張知節頗多盛讚。

就在朝野盛讚張知節的時候,卻也有一個不和諧的聲音冒了出來。三邊總制楊一清回京述職,先是將張知節告到了內閣,然後又將張知節告到了正德皇帝那裡。

如今朝野中正在盛讚張知節呢,就連內閣大學士也對張知節盛讚不已,所以面對楊一清的告狀只是勸解了一番。

楊一清自然不服,他可是朝廷的老資歷,所以就直接繞過內閣告到正德皇帝那裡去了。

正德皇帝也十分頭疼,楊一清常年鎮守三邊勞苦功高,但是正德皇帝也不願苛待張知節,所以也就細心勸慰了一番。

不過楊一清也是個犟脾氣,正德皇帝十分無奈,最後只能撂下話道:“朕是不管了,朕把張知節叫來,你自己找他去吧!”

於是沉浸在天倫之樂中的張知節莫名其妙的就被叫到了宮裡,在路上張知節就收到了訊息,原來三邊總制楊一清入京述職,到處懟他!

張知節覺得有些莫名其妙,這些年自己一直都是在京裡折騰,去南方折騰,和北邊可沒什麼關係啊!況且自己這次改變了國庫捉襟見肘的狀況,國力上來了對三邊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

對於楊一清,張知節還是十分欽佩的,此人文德武功,能出將入相。楊一清常年鎮守三邊,勞苦功高,朝野稱頌。不過張知節和他還真沒什麼瓜葛,也沒有什麼仇怨。

到了乾清宮,張知節一眼就見到了束手而立的楊一清。張知節快步走近了,問旁邊的小太監道:“皇上呢?”

小太監束手陪笑道:“回小侯爺,皇上去坤寧宮了!”

楊一清一直都在打量著走來的張知節,楊一清雖然常年駐守三邊,但是也有回京的時候,倒也見過張知節,因此認識他。

不過張知節卻不認識楊一清,不過這裡沒有別人,張知節也知道這黑黝黝的老頭就是楊一清了。三邊多風沙,這老頭風沙吹多了不黑黝黝的才怪呢。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旁邊的小太監這才咽了口吐沫,緊張道:“小侯爺,這是右都御使、三邊總制楊一清楊大人,是在此等候小侯爺的!”

張知節這才如夢初醒般,拱手笑道:“原來是楊大人,楊大人鎮守三邊多年,勞苦功高心慕久矣!”

雖然只是見過幾面,也常年身在邊疆,但是大明誰不知張知節的大名?這些年來圍繞著張知節發生了太多太多的事,堪稱傳奇!如今張知節身居高位並不是沒有道理,平心而論張知節確實為大明立下了汗馬功勞。

雖然他要懟張知節,但是他依然對張知節欽佩不已,特別是此次張知節開海,讓大明朝的國庫寬裕了不少!身為三邊總制的楊一清深深感到了國庫緊張的苦楚。

三邊才是最需要銀子的地方,也是最耗銀子的地方,軍械得要銀子,發餉得要銀子,撫卹得要銀子,修繕城牆得要銀子。。。。。。

都說如今邊軍戰力不行,其實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國力不行。國庫不能承擔更龐大的軍費,連固守都困難,更無力像永樂年間那樣北伐。

楊一清拱手笑道:“張提督南下開海辛苦了,聽說張提督此次開海,押送八十萬兩稅銀入京,實乃朝廷一大幸事!”

張知節笑道:“楊大人謬讚了,全賴皇上信任,本督實在不敢居功!”

楊一清聽了正色道:“功就是功,過就是過,是非功過自在人心!張提督這些年鋤奸平亂,開海通商,定社稷,興國力,實有大功於朝廷!”

“但是我輩臣子食君之祿忠君之事,居功自矜方是為臣之道。”

張知節聽了正色拱手道:“受教了!”

楊一清沉聲道:“本官這次入朝述職,正有一事想要問問朝廷,邊軍向朝廷請調軍械,其中六千支火銃竟然遲遲未曾交付!本官屢次催促,竟然如石沉大海。”

張知節聽了忍不住苦笑,原來是應在了這裡,當初自己接手軍器局,當即就停了所有的單子。別的地方無戰事停了也還無妨,邊軍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有戰事,所以楊一清這是找了來了。

楊一清接著道:“所以本官這次回京一定要問一問,這火銃到底什麼時候能交付?問來問去,皇上和內閣都推到了張提督這裡!張提督如今提督軍器局,是不是要給本官個說法?”

張知節苦笑道:“楊大人找本督確實是找著了!這樣吧,軍器局還有兩千支火銃的存貨,我就給楊大人吧!”

楊一清來到了京城之後親自又是找皇上又是找內閣,現在更是找到了張知節的頭上,就算要不出來六千支火銃,四千支火銃總得給吧!

結果竟然只有兩千支,楊一清聽了當即不滿道:“兩千?當初內閣批覆的是六千,如今張提督就給本官兩千?張提督這折扣打的未免也太大了吧?”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這兩千支火繩槍是以前那種火銃能比的嗎?火繩槍只列裝了出海的船隊呢,連張知節的嫡系神機營都還沒有列裝,現在先把這兩千火繩槍給了楊一清,這也算是張知節心有歉意!

畢竟當時張知節讓軍器局全部停了,反正製作出來的火銃也很快就會成為廢銅爛鐵,沒有考慮到邊軍有戰事!

張知節有些歉意道:“楊大人有所不知,本督剛剛接手軍器局的時候做了一點小小的改動,所以耽誤了火器的製作!不過楊大人放心,這兩千火銃非同凡響,絕對會楊大人的滿意的!”張知節只差擺著自己的胸膛作保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