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6章 功在社稷,利在千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姬聽了也只能悵然,一旦入了宮來感覺確實和豹房不同了,其實她是十分不想入宮的,但是卻不得不入宮來,人活一世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

正德皇帝聽了張知節的話只能無奈,他倒是不在意這些虛禮,但是有時候也只能任由張知節行禮,畢竟還有文官們盯著呢。

小心的逗弄了一下大寶,正德皇帝就寶貝的讓劉姬抱著孩子回去了。張知節見此只能暗暗搖頭,渾然忘了自己對自己家孩子也是寶貝得很。

酒足飯飽之後張知節就告辭了,雖然喝了不少,但是張知節還是十分清醒的。他不可能在宮裡喝的酩酊大醉。

走著走著前面出現了一個熟悉的人影,咦,那不是楊廷和嘛!張知節一愣之下就想避開,畢竟剛剛在正德皇帝面前還坑了一把楊廷和、梁儲,這突然就遇到了楊廷和未免有些心虛。

不過張知節轉瞬間就反應過來了,有什麼好心虛的?反正楊廷和又不知道!張知節立即就大步流星的迎了上去。

楊廷和正要去求見正德皇帝,迎面就見到張知節來了。對此他倒也不覺得驚訝,張知節押送了八十萬兩稅銀入了國庫早就已經傳的沸沸揚揚的了。

不過,還未走近就有一股酒氣傳來,顯然張知節這是在宮裡喝了個痛快。楊廷和心裡的埋怨頓時就升騰了起來,當初張知節急匆匆南下為的什麼?‘

就是因為覺察了正德皇帝要易後所以早早的躲了出去!這小子狡猾的很啊,把燙手山芋扔給了他和梁儲,自己卻一走了之!

人都是有多大的能力擔多大的責任,這小子身為正德皇帝最信任的人,竟然遇事先躲了出去,試問你對得起皇上對你的信任嗎?

想起那段日子來怎一個苦楚了得?但是張知節在南京過著舒心的日子,押著八十萬兩稅銀回京被朝野稱頌,還去宮裡和皇帝愉快的吃吃喝喝。

楊廷和臉上洋溢起了和煦的笑容,笑道:“欣聞張提督歸京,沒想到竟然在這兒遇到了。”

張知節打了個酒嗝,笑呵呵道:“幾個月沒見,楊閣老愈發的精神了!”

楊廷和嘴角微微抽搐,笑道:“比不得張提督人逢喜事精神爽啊,張提督南下開海實在利國利民的好事,當初老夫還想著為張提督壯行,沒想到張提督離京如此匆忙,讓老夫遺憾不已!”

壯行?鬼才信呢!楊廷和這是意有所指,張知節笑道:“朝廷開海已經迫在眉睫,本督也是迫不得已才馬不停蹄的南下!不過好在沒有皇上的厚望,開海十分順利!”

雖然對張知節心有埋怨,但是楊廷和也並非是非不分的人,他心裡也知道張知節此舉的意義!自從開國以來,國庫就一直都不寬裕,原因當然是商稅太低!

但是這個頑疾卻根本就沒法解決,或者說沒有誰有這個魄力解決!即便是張知節也沒有這個魄力提高商稅!所以張知節另闢蹊徑選擇了開海。

其實也並非沒有想到過開海,但是沒有人有這個魄力有這個能力來解決,即便是他楊廷和也做不到!但是張知節卻做到了,以後朝廷就再也不用緊緊巴巴的過日子了。

普通的官員可能還感受不深,但是內閣和戶部卻是感受最深的,以前的戶部尚書恨不得一個銅板能掰成兩半用。

所以楊廷和也就放下了那一絲埋怨,感慨道:“自正統以來,國力日下,及至我朝,國庫已經捉襟見肘!這些年來有志之士也曾提出過開海的設想,只是一直都不受重視,加之阻力重重,所以朝廷一直延續祖訓,施行禁海之策!”

“沒想到張提督竟然有如此魄力和遠見,一力堅持開海。當初老夫還曾對張提督有過偏見,就連老夫也沒想到開海的稅收竟然如此可觀!”

“這直接改變了戶部捉襟見肘的困境!有了這八十萬兩銀子,朝廷就好過多了,該修的水利也該修了,邊軍的器械也可以補足了!唉,這一切都是張提督的功勞!”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張知節也沒想到竟然楊廷和竟然說出這樣一番話來,怔了怔也就釋然了,楊廷和雖然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但那是這個時代所賦予他的侷限,實質上他還是一個有抱負的好官。

張知節笑道:“不敢居功,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都是本督該做的!”

這種功勞不像是開疆擴土那樣容易被頌揚,因為這種功勞總有種看得著摸不著的感覺,但是楊廷和卻能深深的感受到,這種功勞尤甚於開疆擴土!

不過,張知節畢竟改變了大明一百多年以來財政窘迫的局面,所以這功績不會被後人遺忘。

這時的楊廷和更關注另一個問題,這八十萬兩稅銀只是今年能有這麼多,還是每年都會有這麼多?

楊廷和沉吟道:“張提督,朝廷初次開海,短短幾個月就有八十萬兩的稅銀,那明年呢?會不會?”

張知節笑道:“八十萬兩其實並不算多,如今出海的只是沿海原本就走私的豪族,江南還有很多豪族巨賈想要出海卻沒有海船!所以明後兩年稅銀還會持續增長,就是增長個一兩倍也不稀奇!”

楊廷和聽了倒吸一口涼氣,八十萬兩銀子已經讓內閣和戶部驚喜不已了,沒想到這竟然只是一個小數目!

震驚之後的楊廷和有些火熱又有些憂慮道:“稅銀大幅增長倒是好事,只是人心趨利,若是越來越多的人出海,那誰還有心農耕啊!”

張知節笑道:“楊閣老多慮了,海外又不是真的有金山銀山!出海貿易的人多了,貨物的價值自然就降下來了,再加上出海不宜,慢慢的自然就穩定下來了!”

楊廷和一聽覺得也對,自己也剛剛也是太震驚了,沒想這麼多!楊廷和笑道:“這老夫就放心了,不管怎麼說,張提督此次開海功在社稷,利在千秋。張提督一路辛苦,老夫就不打擾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