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五章 雪橇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雪橇,打造簡單,比馬車都簡單多了,不需要車輪和車軸,行走裝置就是兩塊木板,為了減少壓強,鄭襲採取了寬板雪橇行走裝置,行走板有一尺寬。但為了減少摩擦力,一尺寬的木板底部是弧形的,並在最底部訂上一條鐵板,可以減少摩擦力,鐵板同雪摩擦,導致地面積雪融化變滑,馬拉著雪橇能在雪地中疾走如飛。

為了安全起見,雪橇上面還安裝了制動裝置,一旦碰到緊急情況,負責趕馬的士兵只要一壓制動杆,兩根外部包了厚棉布的鐵條就會扎入雪地中,增大阻力,同時勒馬,雪橇就能短時間內停下。

雪橇護板雙層一寸厚的木板,可以抵達弓箭和火銃射擊,除此之外,還有一塊可以隨時豎起的護盾,護盾是一寸半厚的木板,外面蒙上牛皮,上面開有射擊孔,在必要的時候可以豎起來,立在雪橇後面,能擋住羽箭和火銃射擊,射擊孔又能讓雪橇兵可以射殺敵人。

作戰雪橇,火槍手的雪橇加上護甲、武器、彈藥、乾糧和三名士卒,全重八百斤;子母炮雪橇,儘管上面有一門九十斤炮,但是炮手的盔甲比較薄,雪橇護板也薄一點,因此重量反而比火槍手雪橇輕,全重只有六百斤。

所有戰鬥雪橇都是由兩匹頓河馬牽引,耐力好,速度快。

不過考慮到戰馬的食物,火槍手戰鬥雪橇在從外興安嶺一帶出發的時候,全重是超過一千斤的,雪橇上面載著兩百多斤乾草、黑豆等馬飼料,用來提供給戰馬食用。另外,跟著戰鬥雪橇一起行動的,還有三百匹備用的頓河馬,這些馬也是披著厚厚的棉甲,用來禦寒,背上還馱著幾十斤草料。火炮雪橇,出發的時候全重也超過一千斤,攜帶了四百多斤的乾草、黑豆等咱媽飼料。

另外有補給雪橇,雪橇自重兩百斤,可以裝載一千斤的補給物品,由兩匹較好的蒙古馬牽引,能夠適合長途奔襲的需求,給戰兵提供糧食、馬料、彈藥等補給品。

原本雪橇是在十八世紀末期才發明的,現在提前出現,成為了雪原中的利器。

除了攜帶的武器之外,羅盤和六分儀也是雪橇兵的利器。有這兩種東西,雪橇兵在千里冰原上不會迷路。

對於禦寒的措施,鄭襲也做得非常好。

本來草原上的綿羊長出的羊毛沒有多大作用,可是現在南方有了羊毛紡織廠,綿羊身上剪下來的毛經過加工之後,做成了保暖特別好的毛衣,那種衣服穿在棉甲裡面,在冰天雪地裡面一點都不覺得冷。

棉甲外面還披著一件皮甲,不僅可以增強防護力,而且增強了禦寒能力。每一名兵的頭上戴著一頂鑲鐵皮頭盔,外面還有狗皮帽子,帽子有帽耳,能夠放下來,把腦袋包住。每個人臉上還帶著內層是厚皮,外面是鐵的假面,只露出兩個眼睛,既可以防止被神箭手射中面門,又能禦寒。

脖子上還有羊毛圍巾,手上戴著皮手套,都是禦寒工具。

雪橇處於行軍狀態的時候,雪橇上面可以拉起帆布篷,可遮擋寒風,給車內保溫。倘若天氣更冷的話,雪橇裡面還能點燃一個小炭爐,給車廂內提供溫度,又能保證火槍不會被凍住而導致屆時無法發射。

有著完善的保暖設施,雪橇兵可以在冬天行動自如。

為何採取冬季雪橇攻擊,而不是在其他季節採用戰車攻擊呢?因為雪橇的負重遠大於戰車,防護力也比戰車強多了,速度又快,對地形的適應,雪橇也比戰車強得多。

戰車一旦碰到坑坑窪窪的路面,速度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而且戰車顛簸厲害,也會影響火槍手的精度。

但是雪橇對地形的適應能力就要好多了,不管是平時多麼坑窪的地面,積雪之後,都是平坦的一片;雪橇的板狀行走裝置,又有點類似於後世的履帶式車輛,基本上戰馬可以跳得過去的壕溝,雪橇也能跨過。

若是戰車,碰到溝,碰到坑,就陷進去了。

黑龍江入口處的廟街已經天降大雪,四周白雪皚皚,冰封千里,但科爾沁蒙古這時候儘管也已經很冷了,但是第一場雪還未到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科爾沁部以東的扎賚特部,這裡是嫩江支流綽爾河流域,也就是後來的呼lun貝er草原。後來著名的海拉爾、滿洲里都在這裡。

原本在呼lun貝er草原上,生活著巴爾虎、布裡亞特蒙古族、達斡爾、鄂溫克等部落,後金崛起之後,這些部落被趕到黑龍江一帶,並建立了索倫八旗,用來監督這些部落。而扎賚特部,是跟在科爾沁部之後歸降後金,所以得到了富饒的呼lun貝er草原。

可是這幾年來,似乎很不太平,北方來的羅剎人崛起,屢屢騷擾草原。

原本羅剎人是沿著黑龍江順流而下,抵達廟街一帶,找到出海口的,並一直向遠東擴張,直到他們的馬蹄來到白令海峽邊上。可是現在因為歷史發生了變化,羅剎人東擴的腳步似乎在某個地方被人擋住了。

是鄭襲擋住了羅剎人東擴的腳步,被堵住了前進道路的羅剎遠東探險隊,一方面開始同鄭襲貿易,另外一方面改變了劫掠目標,開始不時闖入黑龍江流域,騷擾,劫掠這裡的蒙古人部落,現在就連扎賚特部都經常碰到羅剎人。

除此之外,在科爾沁等部落中還流傳著一種謠言:漠北蒙古同羅剎人勾結上了!他們從羅剎人那邊得到火槍大炮,有謀反的企圖!

扎賚特部勇士,巴爾特對這些傳聞嗤之以鼻:“漠北蒙古還敢造反不成?羅剎人來了又能怎麼樣?他們還能打得過我們大清鐵騎不成?”

謠言把羅剎人傳得神乎其神,據說羅剎人長著紅頭髮綠眼睛,以人的心肝為食,尤其喜歡吃小孩子的心肝,只要碰到羅剎人,就沒有人能夠活著回去。

現在羅剎人只騷擾到扎賚特部,還沒有深入草原,如果羅剎人膽敢進入科爾沁部的話,相信太皇太后一定會發兵,調遣八旗精兵剿滅可惡的羅剎人。至於漠北蒙古?他們向來就不服王化,屢次給大清製造麻煩,那就順便連他們一起滅了。

此時巴爾特帶著自己部落的五名勇士,正在草原上放馬。天氣已經轉冷,草原變成了枯黃色,草也幹死了,不過還能提供給馬匹食用。趁著下雪之前,蒙古人還要收割一批草料,用來給馬匹和牛羊過冬。

“今年的冬天好冷!看樣子,又得殺一批牛羊了。”巴爾特說了句。

倘若是可怕的暴風雪降臨,草原上出現白災,牛羊將會大批凍死。為了來年能夠繁殖,需要保住一批種,得到特別保護的牛羊會被趕入帳篷內,以免它們凍死在冰天雪地裡,而其他的牛羊,就只能殺掉了。

只是剛剛農曆九月份,就已經寒風凜冽,看來今年的冬天不好過了。

就在巴爾特和他的五名勇士在草原上放馬的時候,突然一名勇士大喊了一聲:“看那邊,有人來了!”

順著那名勇士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見遠方草原上出現了十二名騎兵,正向自己這邊過來。等到距離近了一些,巴爾特發現,來的人騎的馬匹明顯比自己的高大,馬背上的騎士身穿墨綠色豎領衣服,頭戴黑色平頂皮帽,身上還有五顏六色的裝飾品,背上揹著火槍!明顯這些人的打扮,還有他們騎的馬,一看就知道不是蒙古人!

“羅剎人!”巴爾特明白過來,大喊一聲。

巴爾特和他的五名勇士,都是扎賚特部能征善戰的勇士,豈會懼怕羅剎人!六人同時取出了弓箭,不過他們並沒有貿然向對面的敵人衝去,畢竟敵眾我寡,而且對手身材高大,騎的馬又高大,貼近了根本撈不到一點便宜。

“緩步後撤,用曼古歹戰術幹掉羅剎人!”巴爾特大喊道。

此時雙方距離還有一百多步,卻見對面的羅剎人下了馬,摘下背上火槍,瞄準準備。

看到羅剎人端起槍瞄準,巴爾特心中納悶:“距離那麼遠,火銃能打得中我們嗎?當年大明的鳥銃射程不到五十步,火銃怎麼是我們騎射的對手?如果火銃打得過騎射的話,大明也不會輸給大清。”

還沒等巴爾特想明白,就聽到草原上響起了清脆的槍聲,對面的半蹲在地上的羅剎人手中的火槍噴出火光白煙,幾聲槍響,巴爾特身邊三名勇士身中數彈,身上噴出血霧,慘叫一聲,翻身落馬。

巴爾特的反應很快,感覺到有些不妙,他就施展出鐙裡藏身的絕技,子彈從他的身邊呼嘯而過。而另外兩名勇士也躲過了羅剎人火槍的射擊。

“好厲害的火銃!打得那麼遠!”巴爾特大吃一驚。

只見那邊,八名剛剛開槍的羅剎人正在手忙腳亂的裝填子彈,巴爾特知道火槍裝填速度很慢,如果這個時候再不趕快衝上去,等到對手裝填完畢,恐怕很難逃走!而且對手騎的是高頭大馬,速度很快,要是單純的逃跑,根本就跑不過羅剎人。

“衝上去!近身騎射,再用彎刀砍下他們的頭顱!”巴爾特大喊了一聲。

另外兩名勇士也換上了騎弓,三人一起揮舞著馬鞭抽打戰馬,戰馬開始加速,向這些可惡的羅剎人衝去。巴爾特和兩名勇士手中的騎弓已經搭上箭,只等衝到二十步內,就能向對手射出復仇的利箭。

騎弓射程近,若是步弓,巴爾特有把握在七十步外射箭,可是對手的火銃射程太變態了,如果不衝鋒,就算是百步穿楊的神箭手也不是羅剎火槍的對手啊!

只是巴爾特並不知道,那不是羅剎火槍,而是大明線膛槍!

還沒等到巴爾特衝到騎弓射程內,卻見羅剎火槍手後面六名“羅剎”騎兵拿出弓箭,就騎在馬背上張弓搭箭,一支接一支狼牙利箭呼嘯而來,巴爾特身邊兩名勇士連連中箭,被射成刺蝟一般,含恨跌落下馬。

“是蒙古人!叛徒!蒙古的叛徒!”看到那六名“羅剎”兵的箭術,巴爾特明白過來,前面六個火槍手是羅剎人,可是後面的六名“羅剎”騎兵居然是蒙古人!

巴爾特施展鐙裡藏身的絕技,躲過了射來的亂箭,策馬疾馳,只要他再前進十多步,就能用手中的騎弓射出復仇的箭支!在二十步之內,他的騎射連珠箭可以說是天下無敵,能在短時間內連射出三箭,至少可以殺死三個敵人。

距離越來越近,就在巴爾特即將進入射程之內,準備從馬腹下躍起射箭的時候,卻聽到了連綿不絕的火銃射擊聲,六名羅剎兵和六名蒙古兵都拔出短銃,對準衝過來的戰馬連連開槍射擊,子彈打在馬身上,噴出刺眼的血花。

戰馬終於倒了下去,把巴爾特掀翻在草地上,騎弓和彎刀也滾落到一邊。

一名羅剎兵小跑步上來,手中的短銃對準巴爾特的頭顱,“砰”一聲槍響,極不甘心的巴爾特瞪大失去了光澤的眼睛,看著天空。在喪失意識之前,他心中不甘,自己是扎賚特部最勇敢的勇士,卻這樣窩窩囊囊的死了。

哈爾巴拉走到巴爾特的屍體跟前,踢了一腳:“呸!蒙古的叛徒!投靠女真建奴!”

俄羅斯人瓦連京走上來:“長官,這裡距離科爾沁部落還有多遠?”

“已經不遠了,只要我們過了這條河,那邊就是科爾沁部。不過這個扎賚特部也不是什麼好東西!就是他們跟著科爾沁部投靠女真人,才讓我們蒙古變成今天這樣!”哈爾巴拉指了指遠處一條泛著銀光的河流說道。

六名蒙古人和六名俄羅斯人騎著馬,渡過了綽爾河,進入了科爾沁部的領地。

“這裡是科爾沁人的地盤了,我們是來偵察的,若是碰到大批敵人,千萬不可戀戰!”哈爾巴拉交代了一句。

十二名騎兵在科爾沁東部草原上疾馳,後面還跟著備用的十五匹頓河馬。這次他們出擊偵察,都是一人雙馬到三馬,身上帶著足夠的乾糧,可以長途奔襲。

在大雪降臨之前,他們將會完成對科爾沁部的偵察,回到廟街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