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四章 新西班牙總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致彌走進了總督府,見到了門羅薩。

“您好,尊敬的總督大人!”孫致彌一開口,一口流利的西班牙語震驚了門羅薩。

“想不到一位東方人,居然能說得一口如此流利的西班牙語!”門羅薩感嘆道。

孫致彌回道:“當年孫某的祖父曾經學得佛郎機語,他手下有一批小佛郎機人。你們大小佛郎機,也算是一家人吧。某從小收祖父和父親教育,略同一點佛郎機語。”

“請問孫先生,您的祖父是?”門羅薩問道。

“祖父名諱孫元化。”孫致彌回道。

“原來是他啊!”門羅薩道。孫元化這個名字,在歐洲算是名人了。當年東方人在歐洲能夠出名的沒幾個,除了崇禎皇帝和皇太極之外,還有鄭之龍、顏思齊、徐光啟和孫元化等人,可以說是寥寥無幾,兩隻手的手指頭都數得過來。

兩人聊了一會,門羅薩問道:“不知道你們在美洲,建立的城堡在什麼地方?”

孫致彌取出地圖,攤在辦公桌上開啟,指著地圖上的北美上方,也就是後世美國和加拿大交界處的西雅圖位置:“我們在這裡建造了一座城堡,另外,我們乘船南下,在鄭金山那裡也建造了一座城堡。”

門羅薩看了一眼,明軍佔領的位置,都是英國人宣稱的地盤,於是也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問了句:“那你們來我們新西班牙有什麼事?不是還要佔領我們這裡的地盤吧?”

孫致彌道:“總督大人,我們來這裡並沒有要和你們搶奪地盤的意思,我們是來和你們做生意的。”

“做生意?是什麼生意?”門羅薩問道。

孫致彌回道:“我們想,我們東方的絲綢,陶瓷,完全可以走太平洋航線,而不用走印度洋航線。我們的絲綢運到中美地峽太平洋這一邊的港口,然後從陸路運輸過去,在加勒比海登船,運往歐洲,這樣是不是可以節省很多成本?”

門羅薩一下就看出了這條航線給自己帶來的利益:“不錯,這條航線是比較近的,只不過現在東方到歐洲的海上貿易都走印度洋,而且太平洋航線也不太平,颱風,您知道的,這個大洋颱風特別多!一不小心就是船毀人亡!”

太平洋確實不太平,風高浪急,颱風不斷。之所以得名叫太平洋,是因為當年麥哲倫環球航行的時候,可能是運氣太好了,太平洋上風平浪靜,所以起名太平洋。可是事實上,太平洋上一年大部分時候都是風高浪急,而且從春季到秋季,颱風連連。相比之下,印度洋風平浪靜,那才是真正的太平洋。

孫致彌笑著道:“我們有新的航線,夏秋季節,避開颱風,走日本往北,基本上都是沿著海岸線州的,走高緯度地區就能避開颱風。”

“這倒是一條不錯的航線!”門羅薩點了點頭。

“本來這條航線被俄羅斯人看上了,是我們遏制住了俄羅斯東擴,我們從俄羅斯手裡奪取了這條航線。”孫致彌忽悠西班牙人。

門羅薩道:“俄羅斯人野心太大,而且他們有強大的陸軍。不過他們也就是在陸地上厲害罷了,在海上,他們一無是處!”

“話不能這樣說!”孫致彌指著地圖上的亞洲最東面,“俄羅斯的海軍是不行,可是他們的探險隊都到了這裡了!我們沿著海岸線航行,沿途中需要下船補給淡水吧?如果不擊敗俄羅斯人,又怎麼在沿岸建立補給地點?”

儘管孫致彌說得有些強詞奪理,但是西方殖民者確實還沒有開闢一條抵達從東方帝國往北走,一直抵達白令海峽,再往南進入美洲的航線,這條航線是大明人發現的,所以航線的歸屬權在明國手裡,也沒有什麼說不過去的。

更重要的是,如果大明來的絲綢、陶瓷等奢侈品走中美洲的話,那麼必將是又新西班牙總督來進行轉手貿易,這樣他就能獲得一筆很高的利潤。

按照以前西班牙人的經營模式,每年避開颱風季節,一年只有一兩艘船走太平洋航線,從中美洲運輸白銀來到東方。當然這些白銀最終都是流入大明手中,大明透過出口陶瓷和絲綢,從西班牙人那裡賺到銀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西班牙人用白銀換到了陶瓷和絲綢,卻是運往馬尼拉,在馬尼拉再轉運去歐洲,走的是印度洋航線。只有少數絲綢和陶瓷,又裝上了運輸白銀來亞洲的西班牙大帆船,送去中美洲,提供給那裡的西班牙殖民者使用。

每年颱風季節十幾次到二十多次的颱風,令人對太平洋航線感到恐懼,滿載著鷹洋的白銀運輸船一旦沉沒一艘,都是損失慘重,所以當年的太平洋航線十分冷清。

現在大明開闢了這條新航線,自然令門羅薩十分滿意。今後可以從他這裡轉手運輸,其中的利潤有多麼驚人!

不過孫致彌提出一個條件:“我們需要在加勒比海有個碼頭,因為我們有些運輸船要從大西洋那邊過來,是販運黑奴的販奴船。”

門羅薩哈哈大笑:“販奴船?那是個好主意!我們西班牙一直在幹這種活。沒想到,你們大明人也做起了這樣的生意!那些黑奴可是好東西,他們體格就和牲口一樣強壯,而且不怕瘟疫,哪裡像這裡的土著人,天花一來,死亡率高達九成以上!黑奴就不怎麼怕天花,用他們來取代這裡的土著人,是個好主意!”

“其實在我們東方,使用黑奴的歷史很早了。早在大唐的時候,就有不少阿拉伯人販運過來的昆侖奴,只不過我們只要閹割過的黑奴,因為我們不想讓這些低等動物在我們的土地上繁殖後代。”孫致彌說道。

中國古人還真沒有聖母,哪裡像現在,聖母橫行。所謂的民族融合,可以接受基因上和自己差不多的北方蠻族融入,甚至可以接受西域白人,但是大唐人決不允許黑人來汙染了東方人的膚色。

門羅薩道:“只是運輸成本有些高,我們還是允許黑鬼繁殖小奴隸的,讓這些令人討厭的黑鬼世世代代給我們當奴隸,難道不好嗎?”

只是王新宇沒有聽到這句話,否則肯定會想起後來解放黑奴的林肯,還有後來歐洲的各種聖母。結果黑人得寸進尺,他們開始討要更多的權益,可是他們自己懶惰,智商低,犯罪率高,就連米國的黑總統也不是什麼好東西。

門羅薩同孫致彌簽訂了協議,大明獲得了加勒比海的碼頭,又獲得了走太平洋航線,進入中美地峽港口的權力。今後滿載著各種貨物的船隻將會走太平洋航線來的新西班牙總督管轄區的中美,卸下貨物,換取金銀;而滿載著黑奴的販奴船,會在加勒比海靠岸,把黑奴送上岸之後,步行透過中美地峽,再裝船送往北美。

萬里之外,太平洋航線的關鍵補給點廟街。

這裡是黑龍江的入海口,對岸就是庫頁島了,這裡建立了一座新興的城市,王新宇給這裡起名叫廟街。

儘管才剛剛是農曆九月份,但是這裡已經開始下雪了。一場大雪降臨,遍地銀裝素裹。這場雪下得很大,不久之後,大雪就沒過膝蓋。

蔡志超並未因為這場大雪而煩惱,反而因為這場大雪而欣喜。

“只可惜,現在科爾沁草原還沒下雪吧?等到科爾沁草原下雪了,我們就能給韃子偽太皇太后送去一個驚喜了!”蔡志超對身邊的曹永說道。

內穿棉甲,外面披著一身裘皮大衣的鄭襲走了過來:“還不趕快去試驗一下雪橇?看看那東西到底有什麼效果!”

雪橇兵,就是準備送給布木布泰一個驚喜的兵種。

蔡志超和曹永拉過來一輛雪橇,兩人給雪橇套上兩匹頓河馬,這輛雪橇上面可以乘坐三名士兵,一人趕馬,一人是裝填手,一人是線膛槍手,三名士兵均配備了東番槍炮廠最新生產的後裝線膛迅雷短銃,可以連發六發子彈。

只是米尼彈掛鉛的問題尚未解決,王新宇也不想再浪費精力去搞什麼米尼彈了,準備等技術成熟,直接就上後裝步槍。一開始不一定是金屬彈殼步槍,可以先用紙質彈殼後裝線膛步槍,射速也比前裝槍快了許多。

三名雪橇兵出了配備火槍之外,還有射程很遠的滑輪弓和精良的長柄刀。雪橇的四面都有木板擋住,能夠抵擋弓箭射擊。拉雪橇的頓河馬身上也披著棉甲和防箭布簾,完全可以抵擋科爾沁蒙古人的弓箭。

除了線膛槍雪橇之外,還有另外一種火炮雪橇,上面有一門九十斤重的子母炮,配備了五個子銃,可以快速射擊,對科爾沁部落進行致命的炮擊。

曹永負責趕馬,蔡志超和張狗仔坐在後面,蔡志超是線膛槍神槍手,年輕的新兵張狗仔當裝填手,專門負責裝填子彈。

馬術精湛的把總哈爾巴拉看著坐了三個人的雪橇,不解的問:“這東西,能比我們騎馬更快嗎?還是騎馬更快吧?我們有頓河馬,還怕科爾沁部落這個蒙古人的叛徒?”

在很多蒙古人眼中,第一個投靠了後金的科爾沁部落是蒙古人的叛徒。

鄭襲笑道:“到底是雪橇快,還是騎馬更快,你們比試一下不就知道了?”

“好!”哈爾巴拉哈哈大笑。

曹永一揮馬鞭,頓河馬拉著雪橇,撒開四蹄在雪地上疾馳。等到雪橇跑出五十步後,哈爾巴拉也跳上一批頓河馬,在後面追趕。

雪橇一開始速度不快,但是跑了一段路後,雪橇的速度越來越快。任憑哈爾巴拉如何快馬加鞭,同樣的頓河馬,騎著馬的騎兵居然追趕不上拉著雪橇的雪橇兵!要知道,拉雪橇的頓河馬身上還是披著棉甲的,而且兩匹馬拉著一輛雪橇外加三個人,三人都是全服盔甲,加上雪橇自身重量,平均每一匹頓河馬要拉的重量,比一個騎兵可是重得多。

但就是非常奇怪,任憑哈爾巴拉如何追趕,距離卻越來越遠!

哈爾巴拉下了馬認輸,之後很不服氣的向鄭襲一拱手:“王爺,為什麼我騎馬反而跑不過拉雪橇的馬呢?”

鄭襲指著地上馬蹄的印記說:“哈爾巴拉,你對比一下馬蹄印記,是你的馬蹄印深呢,還是他們的馬蹄印深?”

“這還用說?他們的戰馬沒有騎人,肯定是我的深。可是他們的戰馬拉了雪橇啊!怎麼我還跑不過他們?”哈爾巴拉滿臉疑惑的說道。

鄭襲又指著雪橇在雪地上留下的痕跡道:“你再看看這雪橇留下的痕跡,對比一下和馬蹄的留下的印,哪個深?”

這一下,哈爾巴拉明白了過來:“我明白了!下雪天,戰馬負重,馬蹄踩在雪地裡面,再抬起要消耗力氣,自然跑起來就沒那麼快了。而這個雪橇,戰馬本來就沒有什麼負重,跑起來輕鬆,雪橇又不會陷入雪裡,在雪上面滑動,所以在雪地裡面,同樣的馬,騎馬跑不過拉著雪橇的馬啊!”

鄭襲哈哈大笑:“對!就是這個道理!等科爾沁草原天降大雪,我們的雪橇兵就能出擊了,給布木布泰這個老妖婆送上一份新年大禮!”

“對!滅了科爾沁部這個蒙古的叛徒!把他們的男人全部殺了!女人全部搶過來!看能不能氣死布木布泰這個老妖婆!”哈爾巴拉哈哈大笑。

鄭襲準備出擊襲擊科爾沁部的兵力是清一色的雪橇兵,大約有三百輛雪橇,配備一百支線膛槍,一百支後裝線膛擊針式迅雷短銃,一百支老式的燧發迅雷短銃,一百支羅剎遠射程火繩槍,一百門子母炮,還有八百支雙管短銃,三百把滑輪弓,三百柄長柄大刀,另外九百名士卒身上還有自己的自衛武器。

九百雪橇兵乘坐三百雪橇負責突襲,另外有四百雪橇兵駕駛兩百雪橇,擔任後勤部隊,負責給戰兵補給。

雪橇兵的戰術是,雪夜接近科爾沁部,之後就調轉馬頭,雪橇尾部對準帳篷,用子母炮轟擊科爾沁部。等到蒙古騎兵衝殺出來,雪橇兵就趕著雪橇撤退。因為乘坐雪橇的火槍手面向後面,科爾沁蒙古兵追趕的過程中,將會不斷遭到火槍射殺。(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