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洪承疇出兵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鰲拜冷哼一聲,滿臉鋼須倒豎,瞪圓雙眼看著嶽樂:“安親王,你可知現在發兵會有什麼後果?我軍新敗,士氣低落,老八旗幾乎損失殆盡,糧食輜重損失慘重,火炮全部丟完了!我們現在拿什麼反攻?你也是熟讀兵書,怎麼考慮問題怎麼如此不妥,學得和彰泰那個廢物一樣了?還虧本官如此器重你!”

“鰲大人,小王考慮不周!”嶽樂連忙拱手行禮,恭恭敬敬的認錯。

鰲拜並非是某些書和電視劇上所說的那種粗俗之人,事實上有勇有謀,只是因為新敗,心情不好。見嶽樂認錯,鰲拜也緩緩平靜下來:“安親王,江南我們肯定是要拿回來的!就算拿不回來,我們寧可把江南打成一片廢墟,也不能讓賊人從江南拿到好處!”

“鰲大人,江南乃朝廷糧倉所在,乃鐵桿莊稼獲得糧食銀子之根本,若是江南打沒了,我們八旗弟子的鐵桿莊稼能得到保證嗎?”康親王傑書問道。

“現在不是考慮鐵桿莊稼拿到多少銀子和糧食的問題!”鰲拜擺了擺手,“我們有湖廣產量地同樣富庶,給八旗弟子足夠的銀子和糧食完全可以保障!但是我們的軍費開支,我們大軍的糧草怎麼解決?我們優先要考慮我們出兵的糧草!江南打爛了,可以重建。”

“請問鰲大人,我們何時可以出兵收復江南?”班布林善問道。

“等我們從湖廣和江西徵集糧食,從山西和陝西調兵,得三個月的準備時間。到了冬季,也有利於我們北方人作戰!鄭逆大木已死,鄭逆內訌也沒那麼快解決,洪經略又攻打瓊州,賊人內部矛盾重重,他們也是顧頭不顧尾!”鰲拜眼中閃過一絲陰曆狠辣的目光。對清軍來講,鰲拜已經失去了對付明軍最好的時機。現在雖然鄭家軍內訌,但新敗的清軍士氣低落,缺少糧食,鰲拜若是再攻,必然吃力不討好。

“鰲大人,既然海寇內訌,那王羽必定調兵去廈門和東番,賊人在江南豈不是兵力空虛,都依靠新降的綠營兵駐守?若是我王師趁此時發起進攻,那些綠營兵將豈不是能夠反正回來?”傑書提出一條建議。

鰲拜怒道:“我軍新敗,連老八旗都折損殆盡,康親王你覺得那些首鼠兩端的傢伙這時候會反正回來?只有我軍養精蓄銳,把精銳的陝西山西綠營調來,拿下幾座城池,讓這些沒用的傢伙害怕,他們才會雪崩一樣反正迴歸朝廷!那些立場不堅定的傢伙,就是看誰有利就跟著誰!根本毫無氣節可言!”

嶽樂獻上一策:“鰲大人,小王有個想法,我們可以派人潛入各城,用重金收買一些新降的傢伙,並保證朝廷不會計較他們投降一事,讓他們放心。這樣王師反攻之時,這些人才會安心反正回來。”

“此計可行!本官這就去安排!”鰲拜點了點頭道。

千里之外的廈門島,懸掛著鄭家軍大旗的炮臺上,炮聲隆隆,各種大小火炮吐出火光,噴出白煙,炮彈落在海面上騰起一道道沖天水柱。海面上,同樣懸掛著鄭家軍大旗的戰船火光閃爍,白煙瀰漫,呼嘯的炮彈向岸上的炮臺砸去。

“殺!”高舉鄭家軍大旗,身披鄭家軍戰袍的士卒們紛紛從小船上跳下,手裡揮舞著鋼刀,向岸上的灘頭工事發起猛烈進攻。

矮牆和木柵欄後面,大營上空高高飄揚的同樣是鄭家軍大旗。身穿鄭家軍戰袍的士卒向沙灘上衝過來的,同樣身穿鄭家軍戰袍的士卒開槍射箭。箭矢如蝗,槍彈如雨,沙灘上的鄭家軍士卒一片片倒下。海面上的炮船射來炮彈,打得矮牆和木柵欄碎片橫飛,守衛灘頭陣地的鄭家軍士卒紛紛倒在炮火之下。

鄭經和鄭襲的內戰已經發展到白熱化的地步,鄭襲是恨不得早點攻下廈門島,早一天殺掉鄭經,除掉自己的心頭大患。鄭經則利用地形,牢牢拖住鄭襲。

原本真是歷史上,是鄭經主動向臺灣發動進攻,消滅了鄭襲。現在因為鄭經身邊將領不多,兵力不足,固守有餘,進攻卻不足。

浙江杭州延平郡王府,外面傳來喝令:“聖旨到!”

王新宇和鄭聰等人連忙擺起香案,跪地接旨。

來使開啟聖旨,大聲宣讀:“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鄭經si通ru母,喪盡倫理道德敗壞,罪惡昭彰實無可赦!特此剝奪延平郡王世子爵位,冊封鄭聰為延平郡王世子!欽此!”

王新宇和鄭聰心中大喜,兩人跪地謝旨。

鄭聰畢恭畢敬的接過聖旨,按耐不住心中欣喜,轉頭大喊:“來人啊!給這位小哥打賞三百兩紋銀!”

雖然說永曆還沒下旨冊封鄭聰為延平王,但現在鄭成功已經病逝,鄭聰已經成為事實上的延平王。只要揮兵除掉鄭經和鄭襲,這延平王的位置就穩了。

親兵捧著托盤上來,給來使送上三百兩銀子。

鄭成功的給永曆的信是王新宇用雙體快帆船送去緬甸的,那船航速極快,原本要走一個月時間的航程,只用了七天便到了,來回半個月,永曆就回了聖旨,撤掉鄭經世子,改冊封鄭聰為世子。不過信使手中還有一封聖旨,卻不敢送上廈門島。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信使接過銀子,滿臉笑容。他突然想起什麼事來,把鄭聰拉到一邊,在耳邊輕聲道:“啟稟王爺,小人手中還有一份聖旨,是送去廈門給鄭經的,撤掉他的世子爵位。可是船從廈門島經過的時候,兩軍正在交戰,小人實在不敢上島。另外,鄭襲前幾日也派人去了緬甸,向陛下討要延平王爵位,但被陛下拒絕了,陛下冊封鄭襲為東都郡王。”

真實歷史上鄭襲確實當過幾天的東都郡王,當年永曆已死,鄭襲向居住在臺灣的明宗室要延平郡王爵位,但被其他宗室拒絕,於是改稱東都郡王。

等到信使離開後,兩人回到書房中。鄭聰憤怒的對王新宇道:“我大哥不忠不孝也就罷了,鄭襲也來橫插一槓子!本王要發兵廈門討逆!”

“延平王,世伯離去之前,留下遺言也是要我們同心協力,共同平定內亂。如今這兩賊子製造內訌,殘害我軍將士,實在是罪不可赦!但我們現在不能馬上發兵廈門。若是我軍到了廈門,恐怕鄭經和鄭襲反而會暫時聯手共同對付我們!”王新宇道。

鄭聰長嘆一聲:“姐夫,小王明白你的意思,想要趁他們兩人打得兩敗俱傷我們再去。可是鄭經鄭襲兩軍交戰,陣亡的都是父王費盡心血培養的精兵良將啊!他們本應在北伐的戰場上同韃子奮戰,可是今天卻自相殘殺,小王心中難過。”

鄭聰從小就比較善良,也沒什麼心機。所以在真是歷史上鄭成功明知道鄭經有些事讓自己不滿意,還是沒有廢掉鄭經立鄭聰。後來出了鄭經和ru母si通的事情,鄭成功下令讓鄭經自盡,當時估計是氣糊塗了,也忘記了立鄭聰,結果鄭成功暴斃身亡之後,鄭經和鄭襲都是不合法的繼承人,於是出現兩人爭奪,爆發了內戰。現在歷史發生很大的變化,鄭成功有留下遺命,又有永曆皇帝的冊封,鄭聰這延平王是唯一合法的延平王。

這段時間來,鄭聰見過了清軍的殘暴,由此深恨自己的大哥和叔叔爭權奪利,讓鄭家軍自相殘殺,削弱了反清力量。

王新宇理解鄭聰的想法,於是獻出一條計策:“這樣,鄭襲不是發兵攻打廈門嗎?東番島上必然兵力空虛!我們趁機奪取了東番島!”

“好!這個辦法好!只要奪取了東番島,我們的武器彈藥就有來源保障了!到時候鄭襲被我們斷掉後路,他機會只能拼命的攻打廈門島,只有拿下廈門,他才能獲得鄭經的糧食!要不然他拿什麼來和我們對抗!”鄭聰大喜道。

王新宇道:“王爺,這件事還要找王先生來商議。王先生足智多謀,而本小王想的就未必是正確的,總是感覺還有不妥之處。”

王餘佑領命,來到延平郡王府中。

聽了王新宇提出的先打東番島的建議,王餘佑卻提出一個疑問:“鄭襲有東番島當後盾,可以肆無忌憚的攻擊鄭經,鄭經是被鄭襲逼得沒辦法了,拼命的防守。若是我們奪取了東番島,斷掉鄭襲的後路,會不會讓鄭襲同鄭經聯手先對付我們?這兩人都不是善類,尤其鄭經,身邊人才濟濟,能文能武的人不少!”

“那按照軍師的意思,我們直接攻打廈門?”王新宇問道。

王餘佑笑道:“當然先打東番!要做好保密工作,不能讓鄭襲的人去廈門報信!我們必須先放過鄭襲一批運糧船過去,然後封鎖海峽,再襲擊東番島!我們可以從東番島的北面登陸,大帥你手裡不是有一批山地兵?讓他們進入山林,可以聯合大肚王國一起對鄭襲動手!奪取東番之後,立即發兵廈門!”

王新宇點了點頭道:“那就按照軍師的,我們偷襲東番,發兵廈門!”

鄭聰問道:“這樣鄭襲後路被斷,他會不會乾脆和鄭經聯手,共同對付我們?”

“不排除這個可能!但延平王爺您有聖上旨意,是合法的延平王!等到我們攻打廈門的時候,把聖旨亮出來,鄭經和鄭襲的人馬就會士氣低落,我們完全可以一擊得手!”王餘佑搖著扇子,胸有成竹的笑道。

但王新宇還沒來得及發兵東番島,他自己的老巢瓊州這時候卻面臨清軍的攻擊。

廣州城,年邁的洪承疇站在點將臺上,躊躇滿志的環視自己精心組建的兩廣水師和閩、粵、桂、湘、贛五省大軍,拉開嗓門大吼道:“各位弟兄們!今日本經略要親自率領大軍出征,一舉剿滅賊人老巢瓊州!我們要為朝廷效力,平定瓊州海寇!”

辭行之時,尚可喜拉著洪承疇的衣角老淚縱橫:“洪大人!您乃朝廷棟樑!說句真心話,若不是洪大人的雄才偉略,也就沒有大清的今天啊!小王在這裡預祝洪大人馬到成功,一舉殲滅海寇,平安歸來!”

尚可喜說的是真心話,沒有洪承疇的一系列計謀的話,清廷很難平定江南。正是洪承疇獻出毒計,讓清軍打出為崇禎報仇的旗號,把弘光、隆武都宣稱為犯上作亂的偽明,同時獻計讓多爾袞和順治宣導儒術,把清廷打扮成正統,這才使得大批士紳和明軍來投奔清軍。後來一道剃髮令,很多已經投降清軍的地方官和明軍又反清,結果還是洪承疇,出面擔任五省經略,籌集糧草,集中財力和兵力對付南明軍。洪承疇甚至親自領兵,設伏擊敗孫可望,並利用南明內亂推波助瀾,導致孫可望和李定國反目為仇。

所以說,沒有洪承疇,就沒有清廷的今天。

洪承疇含淚拉住尚可喜的手:“王爺!本經略多少大風大浪都過來了,還怕區區一個瓊州海寇?你我乃大清棟樑,老夫去了之後,王爺要保重啊!”

清軍開拔,一隊隊清兵走出廣州城南的城門,登上了停泊在珠江中的戰船上。尚可喜拖著一條瘸腿,在侍衛們攙扶下,親自登上正南門,目送著清軍出征。當看到洪承疇衰老的背影登上中軍大船的時候,尚可喜老淚縱橫:“經略大人一定要保重啊!本王那些逆子都不肯親自出征,要報當年毀我廣東水師之仇,就拜託經略大人了!”

尚可喜的兒子,不管是世子尚之信還是次子尚之孝,都不肯親自出兵瓊州,理由是廣州城防空虛,他們需要駐守廣州。

對於這兩個兒子的理由,尚可喜當然很清楚,因為清軍是渡海作戰,雖然得到情報,明軍都調往江南和臺灣海峽,但渡海作戰極其危險,尚之信和尚之孝分明是怕死才不敢親自去,結果七十二歲的洪承疇拖著老邁的身軀親自領兵。

洪承疇其實早就想要出兵瓊州島,但因為新建水師需要訓練,調集五省大軍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兵力集結,糧草運抵,這都需要時間。經過五個月的準備,洪承疇才組建了十萬精銳大軍和兩千多艘大小戰船,準備親自出征。(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