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回航東番島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六分儀還沒那麼快製造出來,王新宇是等不及了,他必須儘快趕回廈門,把母親和妹妹接去瓊州,轉移炮廠、煉丹院等重要設施,還要去金門把自己的弟弟也給帶走。之後要去一趟臺灣找延平王。

給王新宇的時間不多了,他留下一張三體快速帆船的草圖就離開了新加坡,搭乘飛剪船前往瓊州。

三體快速帆船,最高航速可以達到驚人的四十五節,但是這個時代的技術是不可能達到的,首先沒有尼龍船帆,要獲得高強度的船帆,只能用蠶絲經過處理,再塗上一層膠製成船帆,這種船帆成本十分高昂,強度又不如尼龍船帆。其次是船體結構達不到這樣的要求,採取了鐵製肋骨,木頭船體,船頭鋪設銅皮,這樣的船體最多能承受三十多節的速度。

耗費巨資建造的三體快速帆船,排水量不大,只有一百噸左右,顯然是無法當貨船使用;蠶絲製造的船帆很容易著火,也不能當戰艦,這種船隻能當快速郵船,用來傳遞公文,送戰報送情報,還有搭載旅客。

有人覺得這種船的意義不大,因為既不能運貨又不能當戰艦,純粹是用來逃跑的。

王新宇說:“這種船雖然成本高,運輸量不大,又不能當戰船,但可以運輸重要貨物,可以快速傳遞軍情,還能把重要人物用最短的時間送到預定地點。”

於是在王新宇的強烈要求下,設計師和工匠們開始了試製三體快速帆船的工作。

王新宇搭上了飛剪船,離開新加坡,但他的大姨子和小外甥是說什麼都不肯乘坐飛剪船了,於是他們和丫鬟搭乘一艘排水量一千多噸級,穩定性要好很多的荷蘭東印度船去瓊州,鄭芸也搭乘那艘東印度船,陪著她姐姐和小外甥一起。

在航行途中,王新宇觀察船帆,覺得飛剪船的速度其實還能提高,如果採取了三體快速帆船的船帆製造方法,用蠶絲外面塗上膠,船帆面積還能增大,速度還可以提高,只不過那樣的話成本過於高昂。但他轉念之間又想出一個辦法:麻繩的重量太重,強度也不如絲繩,可以用絲繩取代麻繩縫合船帆,這樣重量減輕,強度也能提高,估計船速可以提高兩節左右。

飛剪船以十五節的航速破浪前進,後面的大隊戰艦和東印度貨船早已被甩得無影無蹤。王新宇自己的主力艦隊航速只有六到七節,還不到飛剪船的一半。

飛剪船穿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

船進入南海之後,王新宇突然改變了主意:“我們直航東番島,先不去廈門了,先見了延平王之後,再去廈門。”

先去臺灣見鄭成功,是因為王新宇首先要向鄭成功通報自己被封王的事情,而且搬遷炮廠和煉丹院那麼大的事情,如果不向鄭成功通報一下,也說不過去。另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是看一下鄭成功是否已經平定大肚王國。若是鄭成功平定了大肚王國,接下來鄭成功肯定會發兵江南,配合張煌言一起行事。

歷史發生了變化,因為王新宇的到來,西班牙人沒有屠殺馬尼拉的華人,鄭成功就暫時不會決定出征呂宋島。

如果蝴蝶效應來得更猛烈一些,說不定鄭成功也不會死,那就說不定能拿下江寧堅城。三年前鄭成功北伐失敗,在離開長江口的時候,他就發誓還會回來,同張煌言一起拿下江寧,穩固江南。只要江寧拿下,江南就會出現重大變故。

但如果歷史回到原來的道路上,鄭成功病故,那麼張煌言就只能按照王新宇原本要求的,只打通長江航線,無力奪取江寧城。

飛剪船經過十天左右的航行,在農曆五月二日的時候,抵達了臺灣。

熱蘭遮城,現在已經被鄭成功改名為安平城。

“稟報王爺,外港出現一條怪船!好像是要向我們這裡過來,船跑得非常快!”飛剪船抵達安平城前,早有親兵向延平王稟報。

鄭成功走上城堡頂部,拿起望遠鏡向海面上望去,只見一艘潔白色的,西式船體,但船又很矮,不像當年的西方船,這艘船細細長長,船帆特別大,既不是完全的西式軟帆,又不是完全的中式硬帆,倒像是一種中西合璧式船帆的船正準備入港。

船逐漸近了,鄭成功這才看到這艘船上懸掛的是大明水師的旗幟,還有一面“王”字將旗,船頭還有瓊州軍的標誌。

“是我們大明的船!是王羽的!讓他進來!”延平王道。

飛剪船駛入港內,在碼頭上停靠下來。身穿紅色蟒袍的王新宇在一群親兵的簇擁下,走下了飛剪船。

“南海郡王到!”王新宇的親兵一聲長喝。

聽說王羽已經成為郡王,再看他身上的蟒袍和出行的禮儀,站立兩側明軍士卒紛紛行叩拜之禮。不過士卒們甲冑在身,倒是不用雙膝跪地叩拜,只需單膝跪地,刀劍朝地,拱手低頭行禮即可。

“起來吧!大家都是兄弟!快起來!”王新宇連忙招呼大家起來。

城堡中,鄭經的親信吳豪上前向鄭成功道:“王爺,這個王羽本來是我們鄭家軍的人,如今卻自立一家,這讓王爺面子何在?更何況,這個人還和晉王沆瀣一氣,給王爺您難堪,既然他來了,我們應該給他一點顏色看看。”

“胡言亂語!”鄭成功怒道,“本王麾下出來的人萬里勤王,立下不世大功,此乃本王面上有光!怎麼能說不給本王面子?若不是他擊敗緬軍,抵擋住了吳三桂,恐怕天子已經落入賊人手中了!我大明有如此忠良,乃是萬幸之事!本王馬上就要北伐了,到時候他的軍隊就能助本王一臂之力!”

鄭成功親自帶著一群親兵走出城來迎接。

王新宇走上前,拱手長揖道:“晚輩參見世伯!”

鄭成功撫須長笑:“哈哈哈!本王果然沒有看錯人!賢侄年紀輕輕,完全憑藉自己的功勞已經升為郡王,可以同本王平起平坐了!”

“晚輩不敢!怎麼說王爺永遠是長輩。晚輩這次來,是準備出兵江南的。晚輩一支偏師已經去了江南配合張大人了。”王新宇拱手道。

“先進裡面再說了,賢侄裡面請!”鄭成功做了個“請”的手勢。

走進城堡中的議事廳內,按照官職大小坐下,雖然這時候王新宇已經是郡王,比鄭省英的級別要高了許多,但鄭省英畢竟是他岳父,因此王新宇坐在鄭省英的下座。

所有人都坐下後,鄭成功撫須笑道:“賢侄來了就好!本王剛剛平定了大肚王國,正在緊鑼密鼓的準備,不需要一個月,本王就能再次出兵江南!哈哈哈!時隔三年,我鄭森又來了!這次去了江南,一定要斬了梁化鳳這個賊子!”

說話間,鄭成功捂住胸口咳嗽了幾聲。

“王爺出兵,定能一舉平定江南!”大廳內所有人紛紛拱手道。

“對!斬殺梁化鳳,朱國治等賊子,給三年前死難的將士們報仇!給江南士子報仇!”王新宇大聲道。

鄭成功招呼道:“既然賢侄來了,那就先用晚宴吧!今日剛好劉國軒將軍大破大肚王國得勝歸來,本王準備慶功宴的,賢侄來了,那就一起來慶功!大肚王國已滅,東番島上再無敵對勢力,我軍後方穩定,準備出兵江南!”

安平城內,張燈結綵,明軍準備了盛大的慶功宴。

用過晚宴之後,鄭成功單獨召見了王新宇。

聽了王新宇說起的出兵緬甸,如何擊敗吳三桂,又在李定國配合下,逼得莽白簽訂城下之盟,救出永曆這些事情,鄭成功連連感嘆:“賢侄果然是少年英雄啊!此番若不是賢侄,恐怕大明天子已經危險!若是失去了天子的旗號,我大明反清義士人心散去,就再無機會反清復明了!賢侄乃大明第一功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世伯過獎了!”王新宇拱手道。

鄭成功又問道:“本王馬上就要北伐江南了,不過這次本王能去的兵力不如上次,只能出兩萬多陸師,不知道賢侄有多少兵力可以調動的?”

王新宇回道:“晚輩手中還有三萬多陸師和兩萬水師,都在路上。晚輩的快船比他們快了兩倍有餘,這時候他們可能還沒過呂宋島。”

“不錯!本王這裡再出兩萬陸師和一萬五千水師,加上賢侄趕來的五萬大軍,再加上張尚書那邊的三萬多人馬,我軍就有近十三萬人馬!等賢侄的五萬大軍到了東番,我們兩軍就合力出擊!這次是志在必得!我們還有攻城臼炮和新式開花炮彈,破江寧堅城不成問題啊!”鄭成功點了點頭笑著道。一句話剛剛說完,鄭成功突然咳嗽幾聲。

“世伯是染了風寒?世伯要多注意身體啊!若是世伯身體不適,那就另選他人為主帥吧,譬如說二王子,他已經長大了,可以幫世伯獨當一面。小王爺要留著守廈門,不如讓二王子代世伯出征江南。”王新宇道。

鄭成功微笑著撫須道:“這點小病,無妨!這次北伐,本王一定要親自率軍前去,以雪三年前戰敗之仇!”

王新宇又道:“既然世伯堅持要自己去,那晚輩倒是有個建議:不如讓二王子也來隨軍,讓他參戰,有了經驗,日後也能幫上世伯。”

“賢侄這個提議不錯!聰兒也長大了,該讓他出來見見世面了!只是他還在廈門,得派個人把他接過來。”鄭成功覺得王新宇的提議很不錯,笑著點了點頭。

“世伯,還有件事,炮廠和煉丹院都在廈門,不僅來來回回運輸路途遙遠,而且廈門距離韃子實在太近了,世伯調兵北伐,廈門兵力會出現空虛,萬一韃子偷襲,小王爺抵擋不住的話,我們的炮廠和煉丹院都要落入韃子手中,還不如把這些設施都搬來東番島,這樣也比較安全。”王新宇提出了搬遷炮廠和煉丹院的提議。

鄭成功同意了王新宇的提議:“也好!把這些都搬過來!對那不成器的犬子,本王也有些不太放心,還是搬來這裡安全。”

“晚輩對炮廠和煉丹院比較熟悉,這次去接二王子的事情就交給晚輩吧。”

“好!那本王這就給你寫一份手諭,你拿上本王的手諭回廈門去,把二王子接來,把炮廠和煉丹院都搬來東番。”

鄭成功轉身就去取來筆墨,寫了一封命令書,蓋上印,交給王新宇:“這就麻煩賢侄了!等你從廈門回來,這裡也準備得差不多了!我們一起北伐江南!”

次日,王新宇就登上飛剪船,在六艘鄭家軍的蜈蚣快船伴隨下,一起前往廈門。

千里之外的江寧城下,幾名清兵斥候快馬加鞭,要回城內去報信。但是城外的天地會特工卻在路上設伏,把幾名清兵斥候全部射殺。

“賊人看我們不敢出兵,越發大膽!此時賊人正在四處騷擾,已經有多處江南士族全家被殺,多處縣城被攻破,知縣殉國!”張朝璘憤怒的指責梁化鳳。

梁化鳳道:“賊人此乃誘敵之計,我們絕不可上當!”

八旗軍將領郎廷佐大怒:“姓梁的你畏手畏腳!若是大批支援我們的江南士族被殺,這對我們江南的根基影響極大!你不敢出兵,我們八旗兵可不是貪生怕死之輩!我們出兵!”

郎廷佐也是江南提督,當時清廷設定了兩名江南提督,梁化鳳是漢人,郎廷佐是旗人。其實這還是清廷信不過漢人,才用滿人來牽制漢人。

“大人,我們不可輕舉妄動!應當等到援軍到來!”梁化鳳苦苦相勸。

“上次你失地,朝廷看你後來戴罪立功,這才沒處罰你!這次又畏手畏腳!這幾日來,我們已經丟失了多少縣城了?”郎廷佐怒道。

梁化鳳不敢再說什麼,只能眼睜睜看著郎廷佐點起喀福納、查都、拖輝、布顏、希佛訥等滿蒙八旗將領,帶著兩千滿蒙八旗軍、五千漢八旗軍和五千綠營兵和出了城。

見清軍來勢洶洶,城外的明軍只是隨便抵抗了一陣,立即丟下營寨,“狼狽不堪”的逃回船上,連很多臨時炮臺上的大炮都沒有搬走,都丟給了清兵。(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