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小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小年,是灶神上天庭向玉帝稟報這家人善惡的日子,也是大家開始準備迎接新年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就要熱熱鬧鬧的準備迎接新年了。

廈門島上,人們忙碌著,準備年貨,貼對聯,打掃衛生,做好迎接新年的準備。陳蟒的大軍也從雲霄詔安等地撤退回來了,回到廈門準備過年。

原本閩南人是沒有過小年的習慣的,閩南語裡面的小年的意思,是臘月二十九叫小年。因此臘月二十四只不過是閩南人準備年貨的開始。當然,這時候的廈門過小年也不會那麼簡單潦草,雖然閩南人沒有小年祭灶神的習俗,但鄭家軍裡面外地人多,為了照顧他們的風俗習慣,這小年還是要熱熱鬧鬧過的。

鄭府,一身淡青色長裙的柳兒站在大院正中央,吆喝著讓小丫鬟和小廝們貼對聯,打掃院子。等到小丫鬟和小廝們都忙碌開來,她親自去給小姐的閨房貼上剪紙。

“小姐,怎麼樣?這是柳兒親自剪的。”柳兒得意洋洋昂著小腦袋,在自吹自擂誇耀自己的手藝。

鄭芸看了看剪紙,抿著嘴笑:“柳兒手藝不錯,以後你可得給那大頭兵剪紙了。對了,你還得自己寫對聯呢。本小姐聽說那李銳好像連自己的名字都不會寫呢。”

因為王新宇堅決不肯收一個通房丫頭,鄭芸也無可奈何。又見柳兒和李銳兩情相悅,她也想通了,反正李銳是親兵,把柳兒嫁給他,也不算虧待了柳兒。

聽到小姐說到李銳兩個字,柳兒的臉一下就紅了:“小姐,誰說的?李銳哥哥說,王公子教過他識字呢!王公子的兵每個都是文武雙全!”

“對對!都是文武雙全!以後我們柳兒生一大堆小兵,也個個都是文武雙全!”鄭芸抿著嘴笑得特別開心。

柳兒被說得臉紅,一時不知道如何反駁。突然她靈機一動,開口道:“小姐,您可別說柳兒啊!王公子就快回來了。他說過的,回來就迎娶小姐。要說生一大堆小兵,柳兒看也是小姐先生一大堆小兵吧?”說著柳兒抿著嘴笑著,轉身就跑了。

鄭芸佯怒,在後面追打出去。

兩女打鬧了一陣,玩累了,鄭芸靜下心來的時候,又想起那白袍小將的模樣來。她心裡暗暗道:王公子,你應該快回來了吧?在海上的日子過得還好嗎?想起婚期接近,那英俊的白袍小將馬上就要成為自己的夫君,鄭芸只覺得自己的臉微微發燙。

浩瀚的大海上,高懸著大明日月旗的船隊白帆被風吹得飽滿,劈開碧浪,航行在廣東沿海的海岸線上。

每艘船上,都飄起了熬臘八粥的香味。明軍士卒們把糯米、蓮子、花生米、紅豆、黑豆等料放入鍋內,熬得香噴噴的,加入紅糖,熬成香甜可口的臘八粥。

雖然鄭家軍的駐地在廈門,廈門本來沒有過小年喝臘八粥的習慣,但在軍中有不少外地人,甚至還有不少北方人。為了照顧他們的習俗,船上熬了臘八粥供給大家實用。

早上喝臘八粥,中午的時候,船上的廚子用牡蠣和澱粉混合在一起,加入雞蛋,做成海蠣煎當中午的主菜,這是同安人的習俗,叫做“沾錢銀”,這就算是同安人過了小年。不過因為船隊裡面外地人多,不能都按照閩南的風俗,所以還是準備了很多酒菜,船隊準備晚上在澳門外海的萬山島暫時停靠,讓大夥們登陸過個熱鬧的小年。

回航的船隊上,熱熱鬧鬧的準備迎接新年,同樣熱鬧的,還有海南島和呂宋島的延平城。

這裡是新開發的小城,嚴格說,是一座軍事堡壘,這裡沒有集市,也沒有商人光臨。但是這並不影響遠離故土的華夏人過年。

人們在門上貼對聯,窗戶上貼上窗紙,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的。

農夫們把雞鴨豬牛養得肥壯,自己吃不完的準備賣給前來收貨的南洋公司;漁民們下海捕魚,準備多捕一些海鮮來出售,讓新年可以過得好點。當地的土著人看到這些大明人熱熱鬧鬧的準備過新年,聽到鞭炮聲聲,看到城堡內張燈結綵,也莫名的跟著漢人激動。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是大明人的盛大節日,我們該送的禮物要送過去。另外,多去山裡面捕捉一些鹿來,拿去和他們換酒,換瓷器。”班詩蘭土王吩咐了下去。

現在的班詩蘭土王也學會了一些簡單的漢語了,能和明國人進行簡單的交流。

蘇祿人的部落中,開辦了許多學堂,由一些識字的漢人民壯來給當地的蘇祿人擔任教書先生,教會蘇祿人識漢字,說漢語。有了文化,班詩蘭人正在進入文明社會。因為漢文化的強大,他們選擇了漢文化。班詩蘭人嚮往英雄,每當有說書先生到來,給他們講三國演義,講隋唐傳等故事的時候,班詩蘭的大人們卻大部分都聽不懂,只能讓他們的孩子來代為翻譯。

聽了漢人的英雄故事,班詩蘭人對漢人英雄敬佩不已。透過他們的孩子,他們瞭解到秦始皇,瞭解了漢武大帝,知道了三國的英雄,也聽說了衛青、霍去病、冉閔、謝安、陳慶之、薛仁貴、王玄策、岳飛、李廷芝、張世傑、文天祥等民族英雄,也瞭解到孫承宗、盧象升、史可法、閻應元、夏完淳等當代民族英雄,也瞭解了李定國、李來亨、鄭成功、張煌言等還活著的民族英雄。

漢人英雄的故事,令班詩蘭人熱血沸騰;漢文化的魅力,讓他們早已把自己當成了漢人的一員,迫不及待的要求,讓班詩蘭部落儘快併入大明。

若干年後,不少長大成人的蘇祿班詩蘭的孩子加入了明軍。為了取得大明國籍,真正變成大明人,這些蘇祿土人士兵在跟隨大軍征戰南洋,面對那些和他們同種族的爪哇島蘇祿人、金洲島蘇祿人的時候,他們下手甚至比其他的明軍士卒還要更狠!

潘瑩一個人孤獨的坐在延平城都督府的書房中,手指飛快的打著算盤。別人都在準備過年,她卻沒有回馬尼拉,而是留在延平城。因為這裡的事情實在太多了,城池要擴大,港口要建設,鋼鐵廠和煉焦廠要籌備。為了獲得優質的煤炭,南洋公司還派人去了安南,和當地人達成協議,準備在安南開採煤礦。

海南已經拿了下來,海南島上的優質鐵礦石很快就能開發出來。可是延平城的鋼鐵廠和煉焦廠連個影子都還沒有,只停留在圖紙上。這裡的工程進度,比婆羅洲要慢得多了。因為這裡的華人實在太少了,除了王新宇帶來的幾千人外,沒有別的華人。人手不夠,又沒有任何基礎設施,一切都要重頭開始建設,是一件十分麻煩的事情。

閒暇下來的時候,潘瑩腦中浮現起那白袍小將的英姿,她感覺自己的臉有點發燙。拿起從歐洲進口的玻璃小鏡片一照,鏡子中出現一張絕美的,臉色微微泛著緋紅的面龐。

“王羽哥哥,那麼長時間了,你也不來看看小妹啊!”潘瑩自言自語道。

廈門對面的同安、漳州和泉州,清軍也在準備熱熱鬧鬧的過年。清軍軍營內,張燈結綵,掛起了大紅燈籠,貼上了對聯,軍官們吩咐士卒去採購年貨;各達官貴人們的府中,下人們忙忙碌碌著,購置年貨,打掃院子,張貼對聯。盆子裡面,放著水發海參、水發熊掌、水發鹿筋等山珍海味,木桶裡面,放養著活螃蟹,活海魚,活鮑魚等海鮮。

但不是所有人都能開開心心過年的,有的人卻在為能不能裹腹而擔憂。

廣東那座小村子裡,女人在鍋裡熬著用野菜、草根和米糠混合的粥。早已飢腸轆轆的兒子坐在樹樁上等著吃飯。

村子裡,又少了好幾家人。那是有的人家裡實在無法忍受這樣的生活,為了給自己的孩子改善生活,男人冒著生命危險,想去海邊捕捉一點海鮮來餬口。誰知道天殺的清兵在過年期間還在海邊守著!去了的男人被凶神惡煞的清兵砍下了腦袋。聽到噩耗,失去男人的家庭實在活不下去了,只好全家自盡。

毛毛的父親趙海生是一個膽小怕事的男人,這種冒險的事情,他可是不敢做的。女人不用擔心男人出去會遇險。但是這樣的苦日子,什麼時候才是個頭啊!

就在這時候,門“吱呀”一聲開了。

“你回來了?”女人問了句。

“我回來了!看看我給你們帶來什麼好東西了!”趙海生走進破屋內。

女人看到男人背上扛著一口大袋子,手裡還提著一個小布袋,於是問道:“你帶回來了什麼東西?”

趙海生把大袋子往地上一放,又把小袋子遞給女人:“大袋子裡面是番薯,小袋子裡面是白米。有了這些東西,我們再去河邊抓點小魚,挖點野菜來,就能過個好年了。”

女人大驚:“你哪裡來的這些東西?不會是又去借高利貸了吧?”

趙海生搖了搖頭:“怎麼可能?現在都還不起了,還有誰肯借一塊銅板給我們?”

“那你哪裡來唉的這些東西?你不會是偷偷出海去了吧?”女人驚恐的壓低聲音問道。

趙海生苦笑一聲:“那是掉腦袋的事情,我怎麼可能去做呢?我趙某人倒是不怕死,可是我要是死了,你們娘倆可怎麼活下去啊!為了我們劉家,我不能那麼做的。”

“那你哪來的這些東西?”

“是一位高僧,他在我們幾個村子行善,給大家發了點糧食。我也去領了,就領到了一袋番薯和一小袋大米。”劉海生向女人解釋說。

女人愣了下,立即跪在地上,向天拜道:“老天有眼啊!派了一位活菩薩來保佑我們家了!老天爺,您總算是開眼了啊!”

到處做善事,發放糧食的是得道高僧蔡九儀。他是奉了王新宇的密令,來廣東沿海活動的。剛好路過此地,見到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於是掏錢買了一些糧食做善事,希望附近幾個村子的百姓能少餓死幾個人。

就在趙海生盤算著,要去附近的小溪裡捉些小魚蝦,讓家裡人好好過個好年的時候,小村子外面去闖入了一大群人。

為首一名長著三角眼,眼睛白多黑少,下巴長著幾根老鼠鬍鬚,頭戴著一頂瓜皮帽,左手拿著算盤,右手搖著扇子的傢伙,帶著一群潑皮無賴,闖入了小村子中。此人進入村子內,就把村民們都叫了出來。

“哈哈哈!我們張老爺聽說你們這些窮鬼發財了啊!有人白白送了東西給你們!既然這樣,你們欠的租子,還有你們欠我們老爺的錢,現在都要還上來!年關馬上到了!欠債還錢,天經地義的事情!”那三角眼搖著扇子嘶吼道。

村民們看著如狼似虎的惡棍們,敢怒不敢言。

有一名比較大膽的村民站出來央求:“陳管家,行行好吧,這是我們過年的口糧啊。”

兩名潑皮上前,把那名村民從人群中拖出來,一腳踹翻在地上,一頓拳打腳踢。

三角眼咆哮道:“泥腿子還想過年?也不撒泡尿自己照照!來人啊!給我上!把糧食全部給我搜出來帶走!”說完,三角眼把手一揮,一大群潑皮無賴衝入村子中。

PS:新人求推薦,收藏。另外,各位讀者幫下忙,支援一下美女作者樣茶茶的書,書名:妃你不可之廢柴大小姐。(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