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方以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之光保留了倉庫,留下上萬石糧食,三萬多兩銀子,十多萬斤生鐵,一萬多匹布匹,一千多匹絹帛,兩千多擔生絲,茶葉六千多擔,還有胡椒、肉桂、香蘭草等香料一千多擔,最令人興奮的是,倉庫裡面還有最為貴重的海南沉香五百多斤。

海南沉香那可是好東西,普通的沉香一兩差不多摺合一兩銀子,上等品的話,一錢的價值就有幾十兩銀子。

王新宇令人把捕頭叫過來問:“為何你們朱大人給我們留下倉庫?”

那捕頭瞪著血紅的眼睛,怒視著王新宇:“我們朱大人是個好官!要不信,你們可以去問問外面那些百姓!要不是因為你們這些海寇!大人他也不會死!大人殉國前,還說大家都是漢人,把倉庫留給你們!也希望你們能傳承大明正統,早日恢復我漢人衣缽!”

王新宇嘆口氣道:“朱大人確實是個好官,但本將軍也給過他機會,讓他自己投誠王師。可是他非但不聽好言相勸,反而負隅頑抗,造成軍民大量傷亡。若是朱大人能早日開城,也無今日之禍。”

“說得倒是輕巧!”捕頭冷聲道,“朝廷那失土之罪,可是滿門抄斬!而且大人受朝廷恩惠,豈可輕易背叛!”

王新宇感嘆一聲,傳令下去:“把這朱知府厚葬了吧!”

李銳愣了下,十分驚訝,不解的問道:“將軍何必要厚葬這貳臣?”

王新宇大聲道:“這朱知府,並非我大明舊臣,乃是韃子朝廷開辦科舉考上的進士,這樣算不上貳臣。畢竟我大明江山大部分已經落入韃子手中,我們漢人總得活下去吧!忍辱偷生活在侵略者鐵蹄下的百姓不算漢奸;在韃子穩固統治之後出來當官的,也不算漢奸。只有那些大明舊臣主動投敵的,為漢奸;還有劉良棟那種,雖然不是大明舊臣,但為虎作倀,甘心當韃子朝廷鷹犬的,他們是漢奸!”

王新宇雖然歷史不好,但他也知道,類似於朱之光這種的不能算漢奸。如果朱之光算漢奸的話,那後來的林則徐、左宗棠、鄧世昌,又要怎麼算?他們當然不能算漢奸。

隨後王新宇又向那些捕快、衙役們宣佈:“你們朱大人讓你們向我們投降,現在你們投降了,我把你們送去延平港。那邊也需要你們這樣的小吏。至於俸祿,只會比這裡多不會比這裡少。看在你們對朱大人忠心耿耿,而且沒有做過什麼壞事,百姓的口碑還算不錯,所以你們雖然是俘虜,本將就不罰你們當苦力了。不過我們有我們的規矩,你們若是不肯去延平港,就不能再當小吏了,想留在瓊州不肯去延平港的,只能回家種地。”

這些投降的小吏,王新宇畢竟放心不下,是不可能把他們留在瓊州的,在這裡他得任命自己人。送到延平港去,遠在異國他鄉,就不怕這些人會有什麼異心。等時間久了,他們融入到自己的南洋公司中,那時候才能放心。

大部分的捕快,衙役都表示願意聽命。畢竟王新宇開出的條件算很不錯了,沒幾個人願意回家去種地。

但是那捕頭卻說:“大人!小人哪裡都不去了!小人願意留在瓊州種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為何?”王新宇問道。

“小人願意為朱大人守墓!”捕頭回道。

“好!那本將許了!”王新宇允許了。

瓊州府城被拿下,瓊州島上已經沒有什麼抵抗能力了。接下來,明軍勢如破竹,殲滅了島上殘餘的土司勢力,奪取了瓊州島全境。

攻佔了瓊州島全境,經過大致的估算,偌大的瓊州島上,不過才十多萬人口,大部分的人口都集中在海邊。瓊州島的中部,基本上是渺無人煙的荒涼之地。

就在這時候,延平王給王新宇發的任命書也到了。

延平王任命王新宇升任為瓊州總兵,並在任命書裡面還附了一封信,裡面寫著:王公子奪取瓊州,乃是為我大明立下大功!但現在我軍準備奪取東番島,實無足夠兵力再出兵瓊州,唯有王公子自己守島。該島距離陸地太近,要提防韃子反撲。另,公子奪取瓊州,誅殺酋將高進庫一事已差人上奏朝廷,請王公子靜候朝廷封賞。

看了延平王的任命書,王新宇心裡暗想:自己現在已經是總兵了,自己來到這個世上才多久啊!才一年時間,居然已經成為總兵了!雖說鄭家軍裡面提督都有好幾個,總兵更是多如牛毛,可是自己如果再立一次大功,就是提督了,這樣的升級速度,也太快了吧。

被延平王派去瓊州擔任知府的是新近來投奔延平王的方以智。因為王新宇這只小小的蝴蝶撬動了歷史,大明舊臣方以智原本已經出家為僧,卻因為天地會提前成立,陳近南的活動,找到了他。方以智答應陳近南,還俗為鄭家軍出力,為反清復明貢獻一份力量。

方以智投奔了延平王之後,就被任命為瓊州知府。

原本鄭成功想要派遣鄭省英或者是陳近南擔任瓊州知府的,後來因為暗中被鄭經收買的工部尚書馮澄世進讒言,說王新宇已經勢力太大,倘若再用陳近南、鄭省英這些人的話,那麼將會無法控制住此人。陳近南和鄭省英都是王羽最親近的人,倘若有朝一日,王羽要改旗易幟投靠晉王,陳近南對王新宇可是言聽計從;而鄭省英就更不用說了,他和晉王是兒女親家。那樣王羽說不定就真的去投靠晉王了。

雖然都是大明臣子,可是說實話,鄭成功對李定國一直心存芥蒂。原因當然很複雜了,一方面鄭成功認為李定國是賊寇出身,另外一方面鄭成功忠於隆武帝,而李定國是永曆那邊的。雖然隆武帝已駕崩,但鄭成功還是一直忠於隆武帝,而對永曆是陽奉陰違。

假如這時候把鄭省英派去海南,說不定真的連王羽一起被李定國挖走都不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鄭成功又不可能派遣馮澄世,一來馮澄世是工部尚書,比知府大多了;二來鄭成功也擔心馮澄世對王羽有所不利,反而把王羽逼到李定國那邊去。於是鄭成功想到一個折衷的辦法:把剛剛投奔鄭家軍的方以智派過去。

方以智乃大明舊臣,天下名士,又被人稱為當世文天祥,有極高的威望。去了瓊州,日後可以提為瓊州布政司巡撫,而且有他的威望在,也能壓得住王羽。

一艘大福船在瓊州海口碼頭停下來,從船上走下一名身穿漢服式樣寬袖長袍,頭上剛剛長出板寸頭,頭頂還有戒疤,大約五十歲左右的男子。此人看起來氣宇非凡,一副儒生模樣。身邊還有一名侍童,幾名丫鬟和幾名隨從。

這位看起來像是剛剛還俗的短髮男子下船之後,直奔瓊州府衙。

到了瓊州府衙門口,朱以智只見大門緊閉,兩名明軍士卒站在門口。

朱以走上前,欲帶人進入府衙。門口兩名士卒上來攔住,其中一人喝問道:“來者何人?此乃府衙重地!不得擅闖!”

方以智遞上名刺。

士卒接過一看,登時愣住了。隨即兩名士卒單膝跪地,行禮道:“不知知府大人前來!請大人赦小人冒犯之罪!”

“起來吧!”方以智道。

兩名士卒站了起來,方以智又問:“你們總兵大人呢?”

“回知府大人,我們總兵大人去臨高視察民情了。”一名士卒回答道。

方以智走進府衙內,讓隨從們收拾一下。看到亂糟糟的府衙,方以智反而覺得,這正是展示自己才華的時刻。現在的瓊州府剛剛結束戰亂,處於無政府狀態下,所有的衙役、小吏、捕快都被王新宇發配去了呂宋島了,瓊州的一切都要重新開始。

沒有衙役,沒有捕快,沒有小吏,都只能重新開始招人。

方以智原本為東林黨人,和張溥、陳子龍、侯方域等人齊名,和侯方域、陳貞慧、冒闢疆被人並稱為金陵四公子。閹黨被崇禎剷除之後,方以智和東林黨人組建了復社,也就是準備復興東林黨的意思,復社被人稱為小東林,後來遭到溫體仁的嫉恨,差點被剷除。後來因為周延儒的緣故,復社才沒有被溫體仁剷除。張溥死後,小東林基本上名存實亡。清軍進入江南之後,復社四分五裂,陳子龍等人壯烈殉國,侯方域等人當了貳臣,其餘的人,有的隱居山林,有的出家當了道士,有些剃髮為僧。

每次回想起當年在金陵,方以智心中泛起一陣痛楚。當年的金陵四公子,可謂是風流倜儻。大名鼎鼎的秦淮八豔,就不用說了。

當年的金陵,每日歌舞昇平,文人士子們吟詩作對,流連於秦淮河畔,得到美人的垂青。可是今非昔比,大好河山,落入韃子手中。想起那金錢鼠尾和韃子的馬褂,方以智就覺得十分噁心。他寧可剃了個大光頭當和尚,也不願意留那難看的髮式。

方以智找到府志,粗略的翻閱了一遍,看到後面的時候,他愣住了:王羽把瓊州幾乎所有的土司都解決了,一些比較惡劣的土司都被殺光了,普通的土司也被發配去了呂宋島,就算一些做人比較好的土司,也被迫交出土地,折算成銀兩,去入了一個叫什麼南洋公司的股份。所有的土地都發給了農民,而且王羽還承諾承諾,廢除農業稅!

“豈有此理!農業稅乃國之根本,怎麼能廢除農業稅!廢除了農業稅,國庫收入又從何而來!”方以智氣憤的說道。

方以智繼續往下看,當他看到王新宇記錄的,要在海南增收商業稅的時候,他又一次憤怒了:“這不是與民爭利嗎?你在海外之地的南洋怎麼胡來本官都管不著,但要在這裡這樣胡作非為,本官第一個不答應!”

對於王羽在南洋免除農業稅的事情,方以智也有所聽聞,他是聽延平王說的,王羽開啟了一種新的模式,連農民都屬於南洋公司,是用來和外國人的東印度公司競爭的。

其實方以智也不算是特別保守的人,他接觸過湯若望,還幫外國傳教士翻譯了不少資料。清軍到了南方之後,方以智還從澳門借了三百火槍手來抗清。對外國人的情況,他多多少少瞭解了一些。

因此,延平王告訴方以智,說王羽在海外採取了一種新的模式,以商業運轉代替農業稅的時候,方以智覺得沒什麼。畢竟那是海外蠻荒質地,王羽愛怎麼折騰怎麼折騰去,弄個公司和那些紅毛鬼,泰西人競爭也好。

可是這瓊州,可是大明都在這裡設府的地方,乃正統皇朝的土地。王羽收了瓊州,可不是為南洋公司打的地盤,而是為延平王打的地盤。為延平王打下的地盤,就是大明的,豈能容他如此胡作非為呢。假如被他這種辦法蔓延開來,以後收復了江南,他也採取這樣的辦法,那樣以後國家收不上農業稅,這國家收入不是不能保障了嗎?不行,得和他談談!必須得阻止他這樣胡作非為!

“你們王總兵什麼時候回來?本官要和他面談要事。”方以智問一名小卒。

那小卒回到:“回大人,我們王大人晚上就回來了,他說要擺酒設宴給您接風洗塵的。”

PS:新人求收藏,推薦(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