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5章 人定勝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憑心而論,明軍將針對的重點放在張獻忠的身上並沒有錯。

畢竟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已經打了十三年。

長久的生死徘迴之下,當初那些威名赫赫的首領們,心態早已經產生了變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有的人意志堅定,戰鬥到底。始終對大明王朝仇深似海,不將大明推翻誓不罷休。

有的人思想動搖,心生絕望。覺著大明王朝江山鞏固,不管怎麼努力也不可能推翻。

有的人從當初的一文不名,成為了現在的一方霸主。品嚐到了權力的滋味後,再也不捨得放手。

有的人投降官府,甘為爪牙。功名利祿之下,甘之如飴,徹底站到了反動一面。

在這樣的情況下,避重就輕,打擊頑固起義首領,顯然是正確的選擇。

秉承崇禎的意思,明軍只是咬著張獻忠死纏爛打。哪怕是近在遲尺的羅汝才,官軍都採取了招撫的策略。

張獻忠的處境當然萬分艱難,可這卻成全了李自成。

得知各部領袖重新造反,大明已經調集了所有的軍隊前往鎮壓,附近地區空空如也。

李自成就知道,自己等待的機會終於來了。

他迅速召集人馬,衝出商洛山,重新馳騁於河南大地。

雖然他現在的人馬只有一千多,可李自成毫無畏懼,再也不想窩在山溝溝裡面無奈等死了。

李自成原本的計劃,是前往湖廣同張獻忠、羅汝才會合,集中力量作戰。

可是走到半路上,聽聞張獻忠、羅汝才去了四川,而且四周官軍雲集,李自成不得不放棄計劃。

這時,那個書生向李自成提出了建議。

“闖王,如今大有可為之地,只在中原。無數百姓嗷嗷待哺,視朝廷如仇寇,自然視闖王如甘霖。只要闖王義旗所經之處,千軍萬馬也只是等閒。”

這個書生,是在李自成蝸居商洛山的時候投靠來的。

此人名叫李巖,乃是開封府杞縣黃龍崗人,並且有舉人功名。

雖然是讀書人,但李巖在家鄉本土名聲很好。經常仗義疏財,並且為窮苦百姓發聲,因此深受愛戴。

當地官府在大災之年仍舊盤剝百姓,催繳更甚。

百姓繳納不出,官府就抓人用刑,逼的百姓家破人亡。

李巖看不過眼,仗義執言,卻惹怒了地方官,栽贓他通敵流寇,將他抓進了監牢。

有俠女紅娘子,得知李巖的義名,悍然闖入監牢,將他救了出來。

兩人且戰且走,一路躲避官府的追捕。聽聞李自成就在商洛山中,便趕來投靠。

李自成心細如髮,表面上對於讀書人的投靠欣喜若狂,背地裡卻讓李錦秘密調查。

李錦喬裝趕到李巖的家鄉。

這裡卻因為天災,已經沒有多少活人了。

透過有數的幾戶人家口中,得知確有其事,李自成這才放心下來。

從此以後,他便拜李巖為軍師。

一直流動作戰、居無定所的農民軍,這次終於開始吸收知識分子,並且有了明確的戰略目標。

李自成對李巖的獻策十分重視,果斷放棄了同張獻忠、羅汝才會合的想法,轉身扎入河南。

這一動,立刻席捲風雲,更勝從前。

李自成在河南的成功,首先要歸功於空前的災害。

當然明王朝的道行逆施,才是最大的助力。

崇禎十三年的災害,是空前絕後的,影響波及天下各地。

從冬天開始,一直到夏天,居然一滴雨都沒有下,大小河流湖泊全部乾涸。

這種情況之下,再好的良田也種不出糧食來。

而在大旱之後,必然伴隨著蝗災。

從六月開始,鋪天蓋地的蝗群就開始橫掃中原大地。

蝗群所過之處,不但草木為之盡絕,就連生靈也凶多吉少。

有些地方,甚至好好的活人站在空地上,當蝗群過去之後,只剩下了一副白骨。

如此大災之下,各地的慘象不忍目睹。

百姓不但田中無糧,即便是想要用樹皮、草根充飢都做不到。他們只能吃觀音土,吃過了之後不久就會腹脹而死。

而這些死掉的人,又會成為活人苟且偷生的一時糧草。

人吃人,在這個亂世比比皆是。

恐怖的天災不但在明朝的統治區裡肆虐,就連夏國的範圍內也飽受摧殘。

“殿下,你可算是回來了。如今各地人心惶惶,束手無策。長此下去,恐怕是要生亂了。”

青島的碼頭上,黨還醇親自迎接了左夢庚一行。

對於這位國君一走就是一年多,上下官員雖然多有腹誹,但也不耽擱公事。

夏國的制度決定了,國君在與不在,都不影響行政體系。

可那是在平常時節。

一旦出現變故,沒有了國君坐鎮,大家還是手忙腳亂、差錯頻出。

現在對夏國影響最大的,就是天災。

“魯西、兩淮的急報絡繹不絕,那邊的蝗蟲全都成了精。所到之處,把地裡的莊稼全都吃光了。今年不知道要有多少人捱餓了。”

一回來就是壞消息,讓左夢庚不由的眉頭緊鎖。

“當地政府和官員沒有採取措施嗎?”

黨還醇兩手一攤,份外無力。

“那可是蝗災呀!豈是人力可治的?”

左夢庚的臉色分外嚴肅。

“胡說八道。區區蝗蟲,還能翻了天去?只要有心、用心去治,定然能夠消滅。”

黨還醇瞠目結舌。

“自古以來,蝗災從來無人可以治理。更有言之,此乃天降神魔、懲罰世人……”

左夢庚最不喜歡這樣的說法。

當著所有文武官員的面,他的態度宛如開天闢地的神劍。

“千萬年以來,我中華民族遭遇的災害還少嗎?如果全都高高束手,聽之任之,焉有我中華之繁衍生息?莫說是區區蝗蟲,就算是天塌了,那就補天;山擋了,那就移山。傳我命令,讓各地官員、百姓、駐軍全體出動,捕殺蝗蟲。蝗蟲漫天,那就還天以晴朗;蝗蟲遍地,那就洗大地之清潔。我中華民族不信天、不信神,萬眾一心,人定勝天!”

這便是領袖的作用。

視天地為渺小的言語,瞬間讓所有的人都產生了戰無不勝的豪情。

自夏國建業初始,這位領袖就率領著所有軍民百戰百勝,步步向前。屢攀高峰,從無敗績。

聽他的話就對了!

左夢庚的命令如同長了翅膀,瞬間傳遍夏國各地。

那些還在惶恐當中的人們,立刻堅定了信念。

他們紛紛拿起各種工具,毫無畏懼的衝向了遮天蔽日的蝗群。

既然老天爺不讓大家活命,那大家就拼死一搏,向老天爺要一個說法!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