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火器,徵收酒稅初步成果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即便是重炮方面,畢懋康認為神飛炮也比紅夷炮更為實用。

神飛炮號稱火攻中獅子吼,有三大便捷。

第一,有子炮的設定,利用事先裝填好彈藥的子炮,兩人操作,即可無中斷連續發射。

不像紅夷炮笨重無比,裝填彈藥不便。

第二、火藥是裝填在子炮內,母炮不會過熱。而類似紅夷炮,火藥都是填塞在本身炮筒內,炮身很容易過熱甚至自焚,澆水冷卻則又導致後續無法點燃火線。

第三,同樣是因為子炮的設定,神飛炮的母炮不會炸裂,其他炮容易炸裂。

最重型的一號神飛炮,母炮一千斤,子炮五門,每門重八十斤。

攻舟車城池等固定目標用二十五斤的合口彈。

攻殺大隊人馬,則用兩百個,平均重二兩的石彈。

也可以用五百個,平均重一兩的鐵彈,

擊發出去,對敵軍人群的殺傷力還遠大於用實心彈的紅衣大炮。

二號神飛炮重八百斤,三號神飛炮重六百斤。可根據需要使用。

火槍方面,畢懋康最推崇鳥槍。

按他的描述鳥槍的穿透力和射擊精準度都相當高:

“利能洞甲,射能命中,猶可中金錢眼,不獨穿楊而已。甚至飛鳥之高翔,皆可射落。”

聽到這個描述,朱由檢倒是覺得有些出乎意料。

按照這個精準度,完全可以培養神槍手,來精準狙殺敵寇了。

只是射程自然比不了後世。

有效射程百步以上,按一步約一點五米算,就是一百五十米。

畢懋康隨即又介紹把鳥槍改進,創制的自生火銃。

“改造機括,令火石觸機而發,石火自燃。”

這樣的自生火銃就能不怕風雨干擾,放槍時也可更從容,穩定性更好。

也就是後代所謂的燧發槍。

火槍發射陣列,畢懋康則是指出採用輪班發銃之法,更番迭進,接續不斷。

朱由檢聽得連連點頭,隨即問及火器製造的質量問題怎麼解決。

畢懋康說道:

“我大明冶金鍛鐵之技,實冠絕天下。”

“天啟時從澳夷進口之紅夷大炮,名為紅夷炮,實則澳夷是僱傭佛山鐵匠鑄造而成。澳夷本國所鑄炮反不如。”

“西洋人長於幾何度數之學,在重炮長短口徑與威力關係的確定,和射炮術上確有獨到之處,冶金鑄鐵技藝卻劣於我大明。”

“就以紅夷炮而論,我大明改進而成鐵心銅體炮,為西洋所無,耐用效能還遠在西洋炮之上”

“只是我大明管制寬鬆,官府徵用的工匠鑄炮造槍,往往敷衍塞責,良莠不齊。”

“但粵東一代,民間工匠自己鑄造槍炮販賣給外夷,質量精絕,紅毛夷狄也不能過之,此事趙常吉就已說過。”

朱由檢有些疑惑地問道:“趙常吉是誰?”

“就是寫《神器譜》的趙士禎,改進創制過多種火器。”畢懋康答道

“原來是他啊。”朱由檢恍然。

對趙士禎他還是知道的。

畢懋康道:

“就是他。趙常吉在《神器譜》中就曾說‘嘗聞東西兩洋貿易,諸夷專買廣中之銃。百姓賣與夷人者極其精工;為官府製造者便是濫惡。’”

他說到這裡,嘆了一口氣。

似乎對這種狀況也有些無奈。

朱由檢皺眉道:

“若說為官府造,就濫惡,為何建虜強徵匠人,所造兵器卻極精良?西洋人也未嘗沒有官造火器。以朕看,此事還是我大明法度過於寬縱。再者匠人也不得足夠報酬。”

關於火器質量的問題,朱由檢其實也思考過。

當時人以及一些後代歷史學家,強調的原因,什麼明朝火器製造因為是官辦,所以就質量低劣。

不過是不動腦子的陳詞濫調。

照這麼說,後世也有不少個兵工廠是國企,質量就一定低麼?

更何況歷史上,崇禎皇帝也設立過內廷的兵器盔甲廠,按記載,質量極佳。

只可惜發生火藥爆炸事故,炸燬了不少。

關鍵還是法度嚴明與否!

他略一沉吟,說道:

“以後當從兩面著手,把偷工減料,製造兵器濫惡的,張榜示眾,嚴刑處之。兵器製造優良者,可給予功名出身。按優劣,賞以功名爵位。國初尚有營造匠人升為工部尚書之例。如今亦可如此。”

“工匠也可舉報官員貪墨侵吞工料銀錢,若舉報屬實,則將犯事官員財產抄沒,一半賞賜給告發者。”

畢懋康點頭道:“陛下之法甚好。”

朱由檢看了畢懋康一眼道:

“畢先生,你不妨先以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的身份監管軍器局,把火器製造之事徹底整頓一番。

“南方工匠技藝精良,那便去南方招募,不可吝惜銀兩。還有軍器製造,不可只集中於一地。除京師之外,還可再擇四處興辦軍器廠。京師軍器局還可招募各類有奇思巧想的人才,設計新型火器和兵器。實用的再推廣。”

“尤其是你說的自生火銃,當用心製造,不斷改進,以便大規模推廣。朕後續會給你撥足夠銀兩。”

畢懋康低頭拱手道:“領命。”

見完畢懋康之後,朱由檢回乾清宮休息。

第二天,他又召茅元儀入宮議事。

如今閻應元掌控錦衣衛。

朱由檢不再擔心單獨召見官員,會被眾文官攻擊議論了。

反正,他後面採取的政策有的是要讓文官群體哭天喊地,也不在乎這一點。

在武英殿內。

茅元儀先向皇帝回報了這一個多月來收取酒稅的成果。

地方上徵收酒稅的波折反而比京城要少許多。

道理很簡單,地方上並沒有京城這麼多權貴,也沒有那麼脫離實際空談仁義的迂闊人。

實際上越是往下面的縣鎮基層,百姓和一般秀才對大明過去賣酒毫不收稅,能輕易暴富,老實種田反而吃虧的感觸越深。對這種貧富差距的不滿久已有之。

現在朝廷終於能實行政策,對賣酒徵稅,改變這種不公情形。

大部分人還是理解的。

再加上組建地方酒課提舉司,給了許多經年考試都無法再進一步的大齡秀才、大齡童生一條往上升的途徑。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無論功名上,還是收入上都可以獲得好處。

許多本來如冷灶死灰的地方秀才和童生,頓覺增加了向上的出路和希望。

許多人爭搶著要進入酒課提舉司。

進入之後,為了自己切身利益,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想方設法宣傳徵收酒稅的好處。

有幾句文才的,甚至編成通俗歌謠,讓小童到處傳唱。

總而言之,千萬不要小看那些被壓抑許多,似乎一輩子就這麼埋沒,突然有了向上升遷希望者的聰明才智。

這些人爆發出的活力,他們所能想得的辦法,絲毫不比汪汝淳在京城的運作遜色多少。

目前從北直隸、河南、山東、山西四省徵收到酒稅銀。

北直隸五百萬兩,山東三百五十萬兩,河南三百二十萬兩,山西二百八十萬兩。

總計四省徵得酒稅一千四百五十萬兩。

百分之二十存留地方,百分之八十押解朝廷。

朝廷目前可支配的酒稅銀有1160萬兩。

後續等大明其他各布政使司的酒稅,也陸續徵收上來。

預計總數額達到三千五百萬兩不成問題,那時朝廷可支配酒稅銀至少有2800萬兩。

朱由檢聽取匯報後大喜。

光是目前可支配的這1160萬兩銀,就可以解決大問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