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和毛文龍商定軍隊編制和軍職等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劉興祚一聽,皇帝竟然要把鮮國咸鏡道交給他管。

喜出望外。

他投皮島,確實事先和建虜頭目黑還勃列(黃臺吉)談好條件。

否則這眼皮底下的假自焚,黑還(黃臺吉)要能被騙過,也未免太蠢了一些。

當時黃臺吉和劉興祚定的條件就是除掉毛文龍,最好還能挑起東江和朝廷矛盾。

黃臺吉當然並不全信劉興祚,就算把他兒子劉五十帶在身邊當成人質,也未必能保證劉興祚可靠。

但是毛文龍作為心腹大患,能有一絲除掉的機會,也應該試試。。

萬一成功了,對後金就是一個天大的好處。

在黃臺吉看來,即便劉興祚兄弟真心要投向皮島。

那他們和東江其他將領之間,也有很大的可能產生隔閡與衝突。

帶去的近千韃兵多半也不能和東江上漢人官兵融洽相處。

這樣一來,離間、策反就大有用武之地。

只要雙方之間產生矛盾。

無論劉家兄弟是不是真心投奔明朝,到後面,也照樣可能讓東江發生內亂。

這對後金來說就是一個大好機會。

這也是黃臺吉和祝世胤等漢奸反覆商量後,想出的對付東江的計策。

當然也是多年來想拔除毛文龍未果,死馬當作活馬醫。

劉興祚這方面,卻正好藉此找到一個能逃出後金的機會,同時也給自己留了後路。

如果有機會,能取毛文龍而代之,那他為私利也樂意推動這種情況發生。

所以對於崇禎皇帝盤問他,他不願意把實話完全說出來的。

有些事情,自己不說,那別人就算知道一些訊息,終究不能完全確認,還是只能停留在猜測。

一旦說了,就沒有任何回旋餘地了。

這也是他在後金生存下來的經驗。

劉興祚如同一個賭徒,已經把賭注壓了下去,就不會輕易動搖。

這是為什麼他能在剛才朱由檢的盤問中堅持。

他賭的就是朱由檢能判斷出殺他弊大於利。

希望得到的結果就是能按照他原來的計劃執行,繼續留在皮島,待機而動。

但沒有想到朱由檢給了他另一個選擇,一個更好的選擇。

讓他接管鮮國咸鏡道,等於讓他能獨立一方,並且光明正大的培養勢力,訓練軍隊。

而且也避免了和東江其他將官之間的衝突。

他此時對眼前這個皇帝倒是真的有些佩服了。

皇帝雖然沒有逼問出他的全部真話,但已經判斷出了他劉興祚的真實心理。

而且迅速給出了一個對大明,對東江,對他劉興祚而言多方雙贏,互利互惠的方案。

劉興祚雖有私心,但也確實內心厭惡痛恨建虜。

他這麼多年在虜地,表面上各種迎合討好,但少年時代被擄掠離家的仇恨,隨時可能被殺的恐懼,從沒有在心中淡去。

現在皇帝給了他一個獨立發展實力,擊垮建虜的機會,那已經是他所能設想的投奔明朝後,最理想的結果了。

他從小生長在遼東開原,深知遼東以北,尚有大片開闊肥沃之地。

大明之初的奴兒干都司向北延伸極廣。

聽說北方還有一個大島,名喚苦葉島,極富饒,魚類肥美,水草豐富。

即便除掉建虜之後,他羽翼豐滿,也大可以向北開拓,為大明坐鎮一方,成為和黔寧王沐英類似的人物,世代鎮守原本奴兒干都司所在之地,和大明朝廷也不會有太大矛盾。

劉興祚臉上露出了真心的喜悅,他當即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鄭重的跪在朱由檢面前,

叩首道:“謝陛下信任,臣若接管咸鏡道,必定配合毛帥,犁庭掃穴,蕩平建虜,為百萬遼民雪恨。”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皇帝已經親口說要要封他做咸鏡鎮總兵,他可以自稱為臣了。

此時他說的話,也是全然發自真誠。

和剛才言語談吐中還有些遮掩躲閃,全然不同。

毛文龍也點頭道:

“陛下這個安排甚好,其實臣原本對劉家兄弟都在皮島也有顧慮,將領也有異見。只是若不能接納愛塔諸位,那又何以繼續策反建虜那邊其他漢官漢將?”

“如今陛下把劉家兄弟安排在咸鏡道,卻是解決了一大難題,兩全其美。而且建虜與咸鏡道接壤之地邊境線漫長,地形複雜,兵力空虛,由此突入,建虜防不勝防。原先臣也曾經讓東江軍經由咸鏡道襲擊虜地,只是路程頗遠,加上東江糧餉短缺,需向鮮國借糧,鮮國每每藉口阻撓,多有不便。”

“如今若是劉氏兄弟直接管轄咸鏡道,就便利多了,從咸鏡道可奇襲建虜後方,建虜疲於奔命,難以防住。”

朱由檢見劉興祚和毛文龍對自己的提議都表現出了相當積極態度。

心中一塊石頭落地。

心想自己到東江來要辦的幾件大事,基本都有著落

現在就等四天後會見鮮國國王,會見之後,或許就可以返回京城了。

劉興祚告辭之後,朱由檢又和毛文龍討論了一下軍隊編制,武將職銜等級問題。

中晚明軍隊的編制和職銜名稱等級相當混亂。

明前期實行衛所制,將領和衛所軍隊分離。

需要打仗時,朝廷臨時選用將領,給將印,調取衛所兵。

打完仗之後,將領回朝交還將印,軍隊回衛所。

而到中後期衛所兵不頂用,不得不募兵。

因為防守和戰事需要,各軍鎮也必須常設總兵。

不同將領募兵採用的編制沒有統一規定。

比如嘉靖三十六年的御倭軍制是五進位制:

“五人為伍,五伍為甲,五甲為隊。”

戚家軍一個時期卻是四進位制:“四隊一哨,四哨一官,四官一總。”

而在薊鎮時,卻又實行三進位制:三隊為一旗(旗總),三旗為一局(百總),三局為一司(把總),二司為一部(千總),三部為一營。

按薊鎮戚家軍這個編制,管轄一局的百總手下112人,管轄一司的把總手下449人,管轄一部的千總手下889人,管轄一營的將官手下2699人。

這當然只是戚家軍一個時期的編制,其他明軍的編制又不一定與此相同。

所以同樣是一個明軍把總。

你並不能確定這個把總手下有多少兵。

如果景泰年間,京城團營裡的一個把總,就可能帶一千人。

即便是戚繼光那裡,一個把總有可能轄三個百總,也有可能轄四個百總。

而千總以上的將官就更混亂了。

只有和原先中央五軍都督府,地方都指揮使司、衛所相配套的武官體系是有品級的。

左、右都督正一品,都督同知從一品,都指揮使正二品,都指揮同知從二品,都指揮僉事正三品,衛指揮使正三品,衛指揮同知從三品等等,一直到千戶是正五品,百戶是正六品。

至於中後期總兵制下的將領名稱參將、遊擊、守備則無品級、無定員。

總兵制下軍官職銜有時又會混用都司-衛所制的官銜名稱。

比如都司原先是地方上都指揮使司長官的官名,品級相當高。

但在明代中後期,軍隊裡的都司卻是代表高於守備,低於遊擊將軍的一個武官職位。

報出一個軍官名稱:把總、都司、遊擊等,往往並不能確定這個軍官究竟帶多少兵。

大體只能確定的是,在總兵制下,軍官從低到高的頭銜是:

百總、把總、千總、守備、都司、遊擊、參將、副將(副總兵)、總兵。

但這些軍銜並沒有正式的官位品級,而衛所制下的百戶、千戶則是有品級的武官。

總之,在明代中後期,軍隊編制,軍銜等級就是一團亂麻。

這種情況在東江自然更嚴重。

東江軍隊原本就不正規。

毛文龍為激勵建虜那邊漢人歸正投順過來,在虜地散了許多空白札書,只要帶著一定人數投順歸明,就授以軍官職銜。

但由於東江物資器械短缺,大部分軍兵,就是民。

許多雖然人有把總、守備、都司稱號,實際不過一個空銜。

手下是一堆可能比乞丐都不如的難民。

朱由檢和毛文龍商量,從今以後,軍職等級應該標準化,

每種軍職所率領的人數多少,應該明確下來。

初步商議的結果是。大致在戚繼光《練兵實紀》裡的設計基礎上結合現有將官名稱來調整,採用三進位制。

軍官從低到高分別是:

隊總、旗總、百總、把總、千總、都司、遊擊、參將、副將、總兵

隊總選兵十一名,連他自己在內十二人。

旗總管理三隊為一旗,一共三十六人,連他自己在內三十七人。

**

百總負責三旗為一局。

三旗共一百十一人。

另外設副百總一名,軍牢(軍官貼身衛兵)兩名,旗丁一名,局級軍宣使一名(兼任識字文書)

連百總在內共一百十七人。

**

把總管轄三個百總,三局為一司。

三局人數共為三百五十一人,外加司級軍宣使一名,文書一名,軍牢四名(騎兵),軍伴四名

連把總在內總共三百六十二人。

**

千總管轄三個把總,三司為一部。

三司人數共為1086人。

外加部級軍宣使一名,文書一名,軍牢六名,軍伴四名

連千總在內,總共1098人。

**

都司管轄三個千總,三部為一營。

三部人數共為3294人。

外加副都司一名、營級軍宣使一名。

撥夜一百名,精銳死士家丁一百人、軍牢二十四人。

文書三名,算手三名,伴當八人,廚役二人,軍伴十八名,養馬三名,薪水三名。

旗牌六名、號銃手三名、門旗三名,金鼓旗二名、執五方旗五名,執號帶五名,角旗四名,認旗二名,巡視旗八名,吹鼓手十六名,火藥匠四名,鐵鋥匠四名,弓箭匠二名,醫士一名,醫獸一名。

連都司在內,總共3626人。

**

再繼續往上。

遊擊將軍管轄三個都司,外加其他雜項人員大概在一萬兩千人左右。

參將統轄三個遊擊將軍,外加雜項人員,大概在四萬左右。

總兵統轄三個參將,外加其他家丁親兵、撥夜兵、後備兵、工匠兵等等,總人數在十五萬左右。

守備一般不作為前線參戰將領,可作為民兵訓練和地方駐守之用。

副將是副總兵,作為總兵助手,總兵不在場時,可作為最高將領統領其他將官。

**

討論完後,朱由檢覺得這個編制如果和後世對應的話。

隊總相當於班長,旗總相當於排長,百總相當於連長,把總相當於營長,千總相當於團長,都司相當於旅長,遊擊將軍相當於師長,參將相當於軍長,總兵相當於司令。

朱由檢特別建議毛文龍設立的各級軍宣使,是選擇士兵中有文化,有口才,心志堅定者,加以集中培訓。平時負責體察軍心,宣講軍紀策略,鼓舞士氣,凝聚軍心之用。

軍宣使待遇和各級將官副職等同。

表現出色可以不斷升遷,都司一級的軍宣使,可以賜生員出身,遊擊一級軍宣使,賜同舉人出身,參將一級軍宣使賜同進士出身。

軍宣使退役後可以按照對應級別轉為正式文官。

另外朱由檢決定將官級別對應上相應品級、

隊總為正九品,旗總為正八品,百總為正七品,千總為正六品,都司為正五品,遊擊為正四品,參將為正三品,總兵為正二品,總兵加都督銜為正一品。

百總可授勳忠顯校尉,千總可授勳昭信校尉,都司可授勳飛虎尉,遊擊可授勳明威將軍,參將可授勳昭永將軍,總兵可授勳上護將軍。

和毛文龍商定好軍隊編制,軍銜等級之後。

第二天朱由檢帶人巡視島上,見船隊運載的糧食、軍器、製造弓箭、火器的零件原材料都已被卸運下來。

島上正在熱火朝天的清點和分配物資。

島上軍民工匠也已經在利用運來的材料製造、修補軍器。

另外侍從營錦衣衛參與審訊徐敷奏、李鑛等六人,也傳來訊息。

那徐敷奏是個軟骨頭,稍一逼迫,就什麼事情都招了。

廟島上直接參與行刺的確實就是李鑛、高萬重、鄭繼魁、鄭繼武、高應詔等五人。當時徐敷奏是在船上接應的那人。

至於向他們通報訊息的卻是兵部職方司郎中餘大成。

餘大成素來和袁崇煥交好,甚至說成是袁崇煥的死黨也不為過。

他當然也並非直接知道皇帝去登州,但是在朝堂上聽講皇帝說要去各處微服尋訪。

便和當時還在京城的徐敷奏說起此事。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