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章 見到毛文龍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由檢走到沈世魁面前,態度真誠,恭恭敬敬作了一個長揖。

前世大明朝廷欠東江烈士一個公道,現在他要表達自己的尊敬。

周文鬱看見朱由檢對沈世魁如此,從鼻孔裡不屑地哼了一聲。

心想這紈絝子弟真是眼孔淺,見個東江參將,都要如此前倨後恭。

沈世魁不過是個商人市儈出身,靠討好毛文龍才當了參將,他周文鬱是根本看不起的。

況且相貌醜陋,讓人見之生厭。

連我都看不起的人,你一個名宦子弟、讀書人卻要擺出這麼一副恭敬的態度,傳揚出去,未免讓人看輕。

他想到這裡不禁搖了搖頭。

就連汪汝淳等人看見朱由檢對沈世魁這麼行禮,都有些吃驚。

畢竟他們知道皇帝的身份。

如果是見到毛文龍,在不公佈身份的情況下,如此行禮倒可以理解。

但沈世魁畢竟只是毛文龍手下將領,這就有些過於鄭重了。

沈世魁已從毛永詩嘴中知道這位少年公子是方孔炤之子,新任東江巡撫姜曰廣幕僚。

見他態度如此恭敬,如此鄭重行禮,和過去見到的來島視察的官員親信幕僚,趾高氣揚的感覺完全不一樣。

倒也有些錯愕。

連忙還禮。

雙方客套幾句後。

沈世魁便請眾人去島上客館安頓,並讓朱由檢坐上肩輿,讓人抬著。

朱由檢心想自己剛來皮島,便讓人抬著走,島上飢苦士兵看了未必愉快,便皺眉推辭

沈世魁說道:

“方公子,從這邊去皮島督府衙門和客館所在,山路陡峭蜿蜒近二十裡路,你不過是文弱書生,不比我等,莫要逞強。便是鮮國官員使者來皮島,走這段路,也往往要乘坐肩輿。”

他這麼一說,朱由檢好勝心起,更堅辭不坐。

歷史上的崇禎皇帝也並非是嬌生慣養,吃不得苦的人。

至於現在的自己,好歹也經歷了半個多月的陸地跋涉加海上顛簸,不至於走這點山路都承受不住。

沈世魁見朱由檢態度堅決,便也不再勉強。

這時柳敬亭忽然笑道:

“張宗子,你在家時奴僕美婢環繞,過慣了讓人侍候的日子,既然方公子不坐這肩輿,不如你坐?”

張岱嗤了一聲:“柳麻子,你未免太小覷人了,我爬過的山路只怕比你走過的路都長。”

柳敬亭呵呵笑了兩聲,顯然不信張岱的吹牛。

他一轉頭,對著周文鬱說道:“既然張宗子也不肯坐肩輿,那周遊擊,不如你坐吧。你是周閣老家的,尊貴得緊。”

周文鬱知道柳敬亭是存心譏刺,哼了一聲,不予理會。

汪汝淳打圓場道:“就空著這肩輿也好,半道上若是有人走不動了,再坐這肩輿也不遲。”

沈世魁點頭道:“也好!”

眾人當即上路。

朱由檢原先以為畢竟不過是一個海島,縱然有些山路,也不至於太費工夫。

真的走起來,才發現並非如此。

首先便要翻過一座峻嶺,下嶺之後又登上一個陡峭山坡,沿著簡陋的石路,向東走了一長段,又回折向西。

就這麼在坑窪崎嶇的石路上繞來繞去,走了近二十裡路。

用了一個時辰的時間,才來到平地上。

眼前卻又有一座孤兀聳起的山峰。

繞過山峰,才豁然開朗,大片空曠平地上,房屋聚集。

此時朱由檢雖已經走得腿腳痠軟,不過也還能支撐得住,外表上儘量繃住,不顯露疲憊之態。

張岱是紹興人,家鄉便有許多山地,他又性喜遊山玩水,走這點山路確實也不算什麼。

倒是陸雲龍有些氣喘吁吁,扶腰彎腿,東倒西歪,有些站不定。

他靠寫時事小說謀利,常年坐著筆耕趕文,身體倒確實不如其他幾個人健朗。

幸好一旁還有柳敬亭扶著他。

周文鬱則依舊身子挺拔,健步如常。

沈世魁回頭看見眾人情態,見朱由檢神色輕鬆,心想原先以為這個公子哥嬌氣,才預先準備了肩輿,看來倒真是多慮了。這個少年公子不是逞強,是個會走路的。

他指著前面百步開外的數排房屋,說道:“那邊就是毛帥的都督衙門。後邊是招待客商的館舍”

朱由檢見這些房屋,只有中間最寬大的數楹和後邊數間是蓋上瓦片,其他屋子多是頂上覆蓋苫席。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周圍的商鋪也大多簡陋。

再往東面有更簡陋的大片屋舍,應該是島上兵民居住的場所。

南面就是剛才海上所見東南側港口,停泊的船隻比前港更多,桅杆林立。

而且這些船隻明顯比前港的要大幾號。

還不時有兵丁和水手從船上搬運貨物下來。

這些船隻大多是載運貨物的商船。

朱由檢有些理解為何剛才島兵讓普濟號帶的空船往前港了。

想必是離島上聚居區域更近的港口要留給載貨船隻,這樣便於搬運貨物。

沈世魁便要把眾人領到客館中去。

朱由檢問道:“晚生想現在拜會一下毛帥,不知可否?”

沈世魁一愣,面露難色道:

“今日鮮國使者和毛帥約定會談,只怕很快就要到了。”

朱由檢一聽,卻更來了精神,眼睛發亮道:

“鮮國使者要來麼?不知會談是否關涉機密?晚生也正想見見鮮國使者。”

沈世魁苦笑了一下:

“倒也沒啥大事。只是如今鮮國和韃子勾結,東江官兵氣不過,搶了鮮國幾船貨物,鮮國大王李倧便派使者來索取罷了。”

柳敬亭聽了這話,在旁邊叫道:“既然如此,還他做什麼?這些貨物若是還了他們,保不定就進貢給了韃子。”

張岱搖頭:“柳麻子,你這話就說得差了,如今鮮國還未完全倒向建虜,若是不還,鮮國商旅、官民當真斷絕和皮島往來,只怕害處更大”

朱由檢皺眉問道:

“那毛帥還不還?”

沈世魁嘆氣道:

“畢竟東江供應還有依賴鮮國之處,不好全然撕破臉。還大約是要還的,只不過毛帥也乘此機會勸誡一下鮮國人,不可與建虜走得太近。”

朱由檢一揮袖道:

“既是如此,不如也帶我等先去見下毛帥,若是毛帥許可,晚生留在毛帥身邊,也見見鮮國使者,或者也可幫著勸誡幾句。”

沈世魁猶豫片刻。

但隨即心想這也不是什麼大事。

眼前這少年公子和以往來皮島的那些文人官吏大不相同,不是那般迂腐,言談之間對東江同情頗深。

姜曰廣來東江做巡撫,還不知道是什麼形式。

若是如其他邊鎮一般,巡撫凌駕在總兵之上發號施令。

意見相左,難免發生齟齬衝突,壞了大事。

這公子既然和姜曰廣關係非淺,毛都督若是能和他結交得好了,意氣相投,那來日和姜撫臺的合作,會順利得多。也是一個助力。

想到這裡,他點頭道:“既如此,那末將先帶公子和列位去都督衙門,不過能否留下卻要看毛帥的意思了。”

朱由檢一口應承道:“這是自然!”

沈世魁帶著一行人來至都督衙門所在的屋舍,門口通報之後,不多時便有親兵出來請眾人進去。

沈世魁在前領路

朱由檢緊隨,汪汝淳在身旁。其他人跟在身後。

進了大廳,只見一個身形高大的人坐在廳堂中間,兀坐如山。

朱由檢一見之下,便知道這定然就是毛文龍。

只見他面色黧黑,臉端鼻直,鬚髮略有灰白,額頭高聳,下頜方健,雙眼角微微向上翹起。

目光寒灼澄清,既帶著威嚴,又似乎微蘊慈意

身上穿著繡獅子的都督官服,顯然是準備接見鮮國使者而穿。

毛文龍見眾人進來,從座位上站起迎接。

沈世魁向毛文龍介紹眾人,

毛文龍拱手行禮,眾人還禮。

雙方行禮客套完畢之後。

沈世魁告退。

毛文龍撇下其他人,卻徑直走到汪汝淳身前,眼睛發亮,仔細端詳汪汝淳良久,忽然笑了起來,露出白亮牙齒,拍了一下汪汝淳肩膀,說道:

“孟樸!五年不見,你倒是胖了不少。”

汪汝淳眼睛微微泛紅,道:

“都督是瘦了。”

毛文龍的笑容裡微露苦澀之意:

“不知俺是否還能見到滅虜之日。”

說到這裡,他似乎想到了什麼,說道:

“孟樸,你當年回去後寫的海上情形那文,大聲疾呼朝廷支援東江,此事還要謝你!”

他說到這裡,又鄭重抱拳彎腰,向汪汝淳作了一個長揖。

汪汝淳連忙搖手,又扶住毛文龍,臉帶愧色:

“都督不必如此。汝淳不過搖筆鼓舌,怎比東江將士,忍飢耐苦,浴血廝殺。

“再說汝淳寫的《毛大將軍海上情形》,也未受重視。

“朝廷諸公,無有一人當真,都以為汝淳必定是東江收買,誇大其詞,滿紙荒唐。說是關寧精銳遇見建虜尚且心生怯意,東江疲敝至極的兵民怎麼敢拿著木棍和韃兵作戰?”

他頓了一下,嘆氣道:

“汝淳為引起朝野重視,還曾特地刊印出來,卻也只售賣出寥寥無幾。”

他說到這裡,臉上微現疑惑:

“都督是如何知道此文?是中朝有人帶到島上麼?”

毛文龍呵呵一笑:

“孟樸這篇文字,卻還是倭國商人說起的。想必是有倭人留意遼東之事,收集了去。有些倭商還是見了孟樸這篇文字後,才到皮島來做生意”

汪汝淳聽了之後愕然:“倭人?”

隨即又苦笑道:

“如此說來,鄙人這篇文字,後世中土說不定湮沒無存,反倒可以在倭人那裡找到存留。”

朱由檢聽兩人交談,心想汪汝淳這話,倒真是不幸而言中,後世這《毛大將軍海上情形》還真是從日本收藏的文獻裡發現的。

不過如今大可不必如此喪氣了。

他忍不住說道:

“朝廷已深知東江是滅虜關鍵,從此以後必會全力支持。”

毛文龍抬頭看了一眼朱由檢,皺起眉頭,似乎有些疑惑,沒有回應朱由檢的話,反而轉頭向汪汝淳問道:

“孟樸,姜欽差怎麼用了這麼一個後生做幕僚?姜欽差也還清正,不像是……”

汪汝淳大窘,生怕毛文龍口無遮攔,說出什麼不敬言辭,連忙打斷道:

“都督,這方公子胸襟非凡,不似內地通常士人,對東江將士特別欽佩,這才特地要來東江一探。汝淳畢竟只是一個商人。若是方公子這等士子俊才能為東江呼籲,在士林清流之中的作用,比汝淳大得多。”

毛文龍聽到這裡,向朱由檢又上下打量了一番。

他也知道如今大明內地,名流子弟影響力巨大,在讀書人中間往往能一呼百應,操控輿論,乃至影響朝政。這個方公子能特地到東江來瞭解情形,便是好意。若是能將看到的情形,回去之後如實敘述,讓更多人同情東江官兵,減少言官攻訐。對東江獲得朝廷更長久的支援,還是大有好處。

想到這裡,他抱拳向朱由檢做了一揖,說道:

“本帥方才有些失禮,方公子見諒。”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