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四章 再收散戶手裡的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趙家聽了,也沒什麼不願意的。

梁山現在為止所有的吏員都是自己山寨內部的軍吏。

有參軍背景,對梁山絕對忠誠。

各地的公學剛剛建立,還未對外招收學生。

趙家是知道梁山吏治與大宋不同。

大宋官就是官,吏就是吏。

讀書人研讀四書五經,在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然後才有機會被派到一地擔任知縣。

而吏員一輩子沒有編制,做到頭就是個臨時工。

宋江在鄆城縣呼風喚雨。

他的能力也很強,連有功名在身的知縣老爺時文彬都自嘆不如,那又有什麼用呢。

一日為吏,終身為吏。

宋江當一個卑微小吏,一輩子都沒有抬頭的機會。

他的上升通道已經堵死了。

而梁山不一樣。

陸陽知道現在大部分的知識都掌握在那些世家大族手中。

因此他們也幾乎壟斷了上層社會的上升通道。

打天下容易,想要治國,就不得不依靠這些士大夫。

哪怕是起源於隋朝的科舉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種封鎖,一般的底層民眾也很難獲得階級的躍升。

階級固化必然引起階級矛盾,然後就是國家內部的動亂。

陸陽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

治國難道就真得依靠士大夫嗎?

他們掌握的那些知識,到底是用來為百姓造福,還是用來給自己和家族牟利。

經過了和軍師們的詳細商談,眾人一致認為治理國家最需要的不是豐富的文學知識,而是裝著百姓的心。

那些士大夫出生自大家族。

自小就被灌輸家族利益高於一切的思想。

皇帝誰當都一樣,只要家族不倒,一切照舊。

讓他們全心全意為國奉獻,純屬痴人說夢。

陸陽心中升起了一個大膽的想法,他要打破官吏之間的界限。

讓在下層為吏的普通百姓可以進入上層,讓那些一生下來就含著金湯匙的大族子弟下到基層。

讓普通百姓和那些天之驕子站在同一起跑線,誰能證明自己有利於百姓,誰就能往上走的更遠。

官吏系統一切以能力說話,挑選真正對國家有用的人才。

這樣做無疑是打破了士大夫家族的官職壟斷,必定引來他們的敵視。

但陸陽根本就不在乎他們是否敵視自己。

原本像趙家這樣的商業家族,想出一個官人是難上加難,梁山這樣的政策,無疑也是給了他們階級躍升的機會,他們自然支援。

萊州府的土地本就十分集中,這幾大家族手中的土地竟然超過了三百萬畝。

達到了萊州總耕地面積的一半。

朱武又花了半個月的時間,將其他中小型家族的土地也收歸了公有。

有幾大家族帶頭,收這些小家族的土地時基本沒有遇到阻力。

剩下的就是最後一百萬畝還在普通百姓手裡的土地了。

別看這部分土地最少,卻也是最難收的一部分。

這些土地很碎,分佈很亂。

有些甚至不知道所有者是誰。

不過朱武也早就有了主意。

州衙大門口又多出了一張告示。

百姓們又高高興興的圍了過來。

這次給大家念榜文的還是那位郭秀才。

“梁山泊下,萊州府示:

近因屯田需要,萊州府向民間收購耕地,按市價兩倍結算,當場付清。

有意者,請到當地所屬農曹衙門辦理手續。”

眾人討論了起來。

“官府要買地啊!”

一個漢子笑著說道:“我長這麼大還是頭一回看見這麼客氣的官府,那要是放以前,官府要地直接就徵收了,事後能給一點補償都算好的,你要去鬧,說不定還得挨頓棍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一人點頭說:“梁山確實講理,正好我最近急需用錢,找那村裡的財主談價格,他還左右不願意,一直想壓價。

不如就賣給梁山的大人們,還能賺不少錢。”

說著那人就進了府衙,往農曹的衙門走去。

隨後還有幾個想出手土地的人也跟著過去了。

但是單純的價格優勢,並沒有讓百姓們對賣地一事趨之若鶩。

大多數百姓還是覺得有地在手,心裡才踏實。

幾天過去了,扈成統一了一下萊州各縣鎮傳回來的資料,發現總共也就收上來了不到十萬畝。

也就只有那些散地的十分之一。

這可急壞了扈成。

他連忙去找朱武商議。

“軍師,你看看,才收上來這麼點地。還有九十多萬畝在外面呢。

你不是說早有辦法嗎?

現在這情況可不樂觀啊!”

朱武擺了擺手:“急什麼,來人,把這份告示也傳抄下去,張貼各地。”

扈成叫住了府衙屬吏,將告示接過來看了看。

上面寫著。

“梁山泊下,萊州府示:

土地收購接近結束,至今日起,以高於市價七成收購土地。”

扈成不解的問道:“軍師,咱們按兩倍都收不到地,你降了價,百姓不是更不願意賣了。”

朱武笑道:“扈成,這回可不只是一招。你在看這張。”

扈成接過了朱武遞過來的文書,上面寫的赫然是土地發放的草案。

“梁山泊下,萊州府示:

梁山深感百姓困苦,無地可種。

特將官田分與百姓耕作。

自今日起,所有名下無地的百姓都可以到當地農曹衙門進行登記,領取四畝耕地。

耕地分配採取就近原則,集中原則。

儘量給百姓們分發居住地附近,整片的耕地。

領取人必要條件。

第一:萊州人氏,有村中保正或者三家以上鄉鄰擔保。且在戶曹衙門登記造冊。

第二:手中沒有土地,名下有耕地的人不得參與土地分配。

第三:非罪犯。之前犯過罪,刑滿釋放者依舊可以獲得土地。

領取土地者應負義務:

第一:每年官府徵收三成收穫糧食作為田賦。

第二:官府發放土地,只能作為農用。不得改做其他用途。土地為官府所有,不得擅自買賣。

第三:官府會對接收土地之人發放農具種子,與騾馬耕牛等牲畜。

並派農曹人員進行種植指導。

官府所發一切物件,需盡力愛惜,損壞者,照價賠償。”

扈成看著這份檔案狐疑的道:“這不是咱們一開始就決定好的嗎?給我看幹什麼。”

朱武道:“這份告示今天就貼出去,到時候是什麼效果,你看著就是。”

兩份告示拿了下去,由文書人員抄錄之後快馬送到各地縣鎮。

然後在正午十分統一時間張貼出來。

百姓們上前一看。

發現竟然是之前徵地告示的後續。

“哎,徵地價格又降了,我之前還猶豫了好久,要不要把手裡的土地給賣了。現在看來,還是留著好。”

大家的想法都差不多。

看完了告示就想離開。

可此時衙門裡又出來了一個吏員,將一份新的告示貼到了告示欄上。

大家的興趣又被吸引了回去。

圍著告示欄繼續津津有味的看了起來。

“官府要發地!”

眾人仔細一看,原來地還是官府的,只是交給他們種而已,收取三成的糧食當田賦。

“田賦三成,這也太高了吧!以前大宋管萊州的時候也沒有超過三成田賦。”

一個人立刻反駁道:“你可長點腦子吧,只看見那三成田賦,不看其他的優惠政策。

地是官府的,免費給你種。

現在去哪家大戶家裡租地,人家不收你個幾貫錢當租金啊!

官府肯免費讓你種,就是大善舉了。

更別說提供農具種子和耕牛了,你能省下多少錢,自己心裡沒數嗎?

還有收三成田賦。

大家想想,秋收的時候,佃戶們得給地主家裡交多少糧食。”

一個人道:“秋收時分,佃戶最少要向地主繳納五成收成,多的甚至達到七成。

官府再收走一成作為田賦。

剩下的東西光自己吃都不夠。

梁山只收三成。

最後咱們自己能留下七成,不僅夠全家吃用,還能把糧食賣出去一些貼補家用。”

眾人聽這麼一說好像還真是這麼回事,對自己百利而無一害。

反正手裡沒地的多了去了。

領幾畝地又不用掏錢,何樂而不為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