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0三章 序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東坐在兵部的作戰室裡,眼睛望著懸掛的地圖,一直默不作聲。 .COM見他如此,其他人心裡已經瞭然,有人怕是又想到什麼其它事了。

這麼多年了,某人的脾性已經被人多半瞭解。

今日兵部的作戰室裡均為大佬,除了朝廷的首席大臣陸秀夫,還有從鄂州趕回的參謀總使張世傑,只有遠在四川的文天祥沒有到場。

但眼下這裡也有一人是第一次踏入此地,這個人就是久違眾人、愈發仙風道骨的道長。

牛鼻子老道此時望向帝國陛下的眼神多少有別樣意味,因為儘管他隨某人前來兵部沒有什麼過去“聖駕光臨”的儀仗,然而某種整肅,即使還未進門,就已經給他撲面而來的感覺。

當他再踏入了這個所謂的作戰室,看到了裡面的格局,以及眾人相應的舉止後,不禁暗自嘆息:治軍若此,怕是當初以武夫晉身的太祖,亦當歎為觀止吧?

只是這一切,那個人是從何學來的呢?

有些事情也由不得不讓道長多想,但沒等他把自己的心思轉完,某人的眼睛已經從地圖移到了眾人的身上,打破了屋裡一時的沉悶。

“如何?”

聽到他發話,高桂在看了眾人一眼後,率先開口:

“臣以為,和林乃北朝舊都,亦可算是他們的龍興之地,元主斷無輕棄之理,在此一戰勢無可免。”

高桂身為參謀院副使,始終坐鎮參謀院,可以實際統攬全局。陛下發問,自然要由他先來回話。

張世傑、劉師勇則對視了一眼,隨後張老大淡淡地又問了兩個字:

“勝負?”

高桂遲疑了。

今日趙與慶到這裡,而且還有陸秀夫在場,自然是帝國陛下要讓他向眾人解一下北方的局勢。因為在這時代講到草原上當探子,大約沒多少人能比他這個牛鼻子老道是更合適的人選了。

當年丘處機這個被成吉思汗欽命的“活神仙”西行萬里,橫穿草原大漠,所經之處不僅轟動一時,受到眾多的膜拜,而且還留下了許多的傳。那麼,假如有“神仙弟子”,不管是傳教也好、修行的藉口也罷,再度進入草原大漠,自然要比任何人、甚至是這個時代的商人,更不易於引起他人的懷疑。唯一的要求就是,能吃得起其中的苦。

不幸的是,我們的道長既有仙風道骨的氣場,也並非不能吃得起其中苦,至少是一時之苦。而杜滸這個帝國“情報局長”,又迫切希望能為帝國打探出更多、更有價值的情報,因此在他的策劃和鼓動下,道長就作為“神仙的再傳弟子”進入了草原。

自然,不管這一路上如何的迂迴曲折,在道長西行的途中,也必定會經過一個地方,那就是和林。

至於杜滸他自己,理所當然的是和另外幾個人,作為“神仙再傳弟子的弟子”,隨侍在“師傅”身邊,就像當年的丘處機西行同樣攜帶了十八名弟子。這也並不複雜,只要從全真教哪裡拿來幾個度牒,再穿上一件道袍,杜殺手等人自當可以光明正大地隨行。

道長和杜滸一行人進入草原大漠,個中的甘苦對外人來自不難想像,但總體來,此行也還算得是頗為順利,因為質樸的草原上並不乏迎接他們的人群。

當初丘處機在西行的途中,不僅多方受到敬仰,還遇到了“遠嫁”的金國公主,當金國公主見到來自故土的“神仙”時,久已遠離家鄉的她禁不住撒下思鄉的淚水,更幾乎罄盡所有資助這位“仙長”西行。

-----------

從客觀的角度,不管是遠古的人類還是現代的人類,其社會或者後來的國家、包括人的本身,都是因種種原因,在久遠的時光中,由不同的族群不斷融合而產生的。因此,任何宣揚所謂的極端純正,早已不合時宜。

現代的人至少應該看到,二戰中的德國,就為此留下了深刻的教訓。

有些中所言,還請兄弟們不要誤解。

-----------

道長和杜滸的這一路上毫無例外地遇到了各色人等,既有過去大金國的後人,也有很多“流落”到草原上的漢人工匠,以及一些商人。至少在這個時代,他們對遠赴大漠修行的“仙長”是親近和敬重的。

也正是這些人,當道長和杜滸他們越來越接近和林時,頻頻被好心地勸告先行離開或者暫且回去,因為看似平靜的草原很快又將不再安寧了。

道長和杜滸一行人最終在勸告下沒能到達和林就迴轉,但他們一路上所聽到的、或看到的,已經足以讓宋帝國兵部參謀院的眾人勾畫出北元在西北方向大致的局勢。

只是這一切對宋帝國來,又意味著什麼呢?就像張世傑更直白地所問:雙方的勝負會如何?

如果北元敗了,或是雙方戰事形成了膠著,不用自然對宋帝國這邊是上上大吉;而若是北元贏了,沒有了後顧之憂的他們會轉向那裡,這也是人人都知道的。

但是,判斷這場較量的勝負對在座的眾人來其實也並容易,這還是由於時代資訊缺乏的緣故,使得眾人不好判斷。

如果北元的軍力詳情都難以查明,就更不要地處遙遠的海都了。

只有細緻入微的人,才能看出其中的蛛絲馬跡。

也除了某位心知肚明的某人,他從一開始就認定了某種結局。

高桂的耳邊已經傳來了那個人的語聲。

“無須顧慮,放膽直言。”

遲疑中的高桂頓時一振。

“臣以為,從總體來看,還是北朝的贏面比較大。”

劉師勇的追問也是兩個字。

“理由?”

“當初遼東乃顏為亂,若海都同時東下,北朝勢必危矣。末將據此以為,海都不僅在實力上不如北朝,且必對元主心存忌憚。”

茅湘不確定地問道:

“會否如今的海都實力大增,已有信心壓倒北朝,所以他才大舉東下?”

聽了他所問,高桂再度顯出了遲疑。

“有可能,但乃顏為亂距今不到三年,在此期間海都固然實力會有所增長,恐怕還不足於超過北朝。他此次大舉東下,應當是他認定北朝有我大宋在南邊牽制的緣故。”

“臣只是覺得,從道長所情形來看,……”

到這裡,他看了某人一眼,而在某人的眼中,他分明看到了一種鼓勵。

“海都在步步進逼,而伯顏卻不斷地向和林後退,其中似乎有伯顏想在該處決戰之意,否則他不該總是這樣退卻。”

聽完高桂所言,張世傑和劉師勇全都再度看向了地圖。

東的臉上有了敬佩讚賞之意。

戰爭所帶來的壓力同樣會在不知不覺中促使人進步,能推斷到這個程度真的要讓人擊節讚歎了。

陸秀夫在此期間一直沒有話,但在看到他好學生臉上熟悉的壞笑之後,他終於還是忍不住問道:

“官家以為?”

東嘆了一口氣。

“老師,北元近來所為,其真正的目標,仍是我大宋,只不過在西北方面不能安定下來之前,他們無法對我用兵罷了。這就是當初我等,在瓊州能得到喘息的原因。”

有些東西是不是該徹底攤開來了?

所有人全看向了某人。

“在我大宋和北元近來看似平靜的表相下,是他們的急,因為時間在我而不在他們,我大宋正變得越來越強。”

如果我們承認世界上的一切並不是靜止的,那麼所謂的強弱就是也在變化的,直至可轉換的。作為一個後世之人,兄弟我當然會有這樣的信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咱啥也該比這時代的其他人折騰的好啊。

“所以朕以為,高將軍所的應當沒有錯,北元就是準備在和林一戰中解決西北之患,好騰出手來對付我大宋。”

帝國狡詐的陛下眼神中有一種悠思。

“不過朕覺得,北朝中真正最急的,就是元主,因為他的年歲已大了,急切想在有生之年收拾了我等。”

歷史是一道長河,在有些時段,它總會以某種似曾相識的面目出現,所以人們稱之為輪迴。而後人所要決定的,就是當這個時段來臨之時,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老忽,在另一個時空原本的歷史中,您老將於至元三十一年去世,距今只有四年了。四年的時間並不長,對於一個老人來,就更加顯得短暫。那麼,您老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呢?您會不會與當初三國的劉備一樣,不願再忍耐下去,傾巢東下?而這,怕就是您老在這時空的一生中,最後一戰了。

“我大宋與北朝目前的平靜,甚至是當我禁軍拿下雲南和淮南東路,他們也沒有太大的反應,只怕元主都是在忍耐。”

張世傑眼中光一閃,淡淡地介面:

“他是要忍到和林之戰結束。”

東看了看,了頭,然後看向了陸秀夫。

“老師,這將是我大宋最關鍵的一戰。”

該挑明的就全挑明了吧。

所有人的臉上、包括道長,均露出了慎重的表情,只有劉師勇的眼中閃爍著兇光。

……

海都正揮師東進。這一路上,他已經遇到了好幾次“有力”地抵抗,但無一例外地在他猶豫是否放棄之時,對手先行敗下陣來。他彷彿看到了和林在向他招手。

只不過他不知道,蘇劉義也開始率眾進駐滁州,在那裡設立了東南都督府的江北大營。隨後不久,凌震指揮著翟國秀和劉俊所部越過淮水,沿汴水而上,攻佔了汴水沿線上的第一個城鎮,靈璧。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