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八章 緊密相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說起孵小雞一事,起因其實與許大茂家的飯館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原來,隨著小飯館對雞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王家村村民們養的雞可就遭殃了。

尤其是入了秋之後,各種湯品越來越受歡迎,而雞湯一向就是主力,因此雞肉的消耗與日俱增。

大山這孩子機靈,是他最先發現事情不對勁的。

平時有空時,他就喜歡滿村子亂竄,誰家養了幾隻雞、幾隻鴨、或者幾只羊,他基本都門兒清。

可最近他發現,村子裡的雞是越來越少了,再這樣下去,過不了多久,村子裡就會沒雞可賣了。

其實他爹王強也注意到了,最近村子裡的雞蛋供應量太少了。許家的飯館因為早餐要賣茶葉蛋,雞蛋的需求量巨大,早就透過林鴻月開僻了另外的採購渠道。而王家村的雞蛋每回送去也只能算是個添頭。

眼瞅著跟這麼好的賺錢機會白白錯過,王強心裡跟長了草一樣。

再加上兒子大山回來說,村子裡的雞越來越少了。他馬上就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如果再不採取措施,他們將會又少一項賣雞的收入。

不過,從另一方面來講,這也算得上是一個機會。

於是,他請了父親,也就是老王村長出馬,召開了一個村民大會,開始動員大家夥兒多養雞。

當然,這並不是他一時起意之下的念頭,而是經過深思熟慮才產生的想法。

這大半年來,他基本隔天就進城一趟,可不僅僅是去送菜的。

他還長了不少的見識,每回送菜過去,只要有空,都會跟許父他們聊一聊天,有時碰上傻柱跟許大茂他們,還會多逗留一會兒,不要小看這些閒聊,他從中獲益匪淺,慢慢的,他的某些想法也漸漸變得不一樣了。

每次穿行在大街上,看著那平整的街道,路上行人身上的衣服基本上都找不到補丁,很多人竟然在不年不節的日子都是穿的新衣。這對於他這個一年到頭都置辦不了兩件新衣的人來說,實在是太不可思議了。

而在許家的院子,他曾被邀請到後院參觀過,一圈轉下來,那真是感慨萬千,在他看來,這種生活,可稱得上是神仙日子了。

對於這些,羨慕是肯定的,不過在羨慕之餘,他想的更多的是,要怎樣做,才能帶領著鄉親們一步步擺脫眼下的貧困,爭取早日過上跟城裡人差不多的生活。

之前可能沒辦法,但是,有一個現成的機會擺在面前,就看他們能不能抓住了。

因為,他想到了許大茂曾經無意中提起過的一個詞,那就是規模經營。

當時許大茂說這個詞是用在他家的小飯館上的,也是閒聊時說起,說他們家的飯館還是太小了,根基太淺,也就是現在市面上飯店不多,他們的生意才這麼紅火,如果多了的話,將很有可能在競爭上不佔優勢,到時想要生存下去,就只有走兩條路,一條就是特色經營,另一條就是規模經營。

特色經營很好懂,就是搞有特色的菜嘛。

可規模經營他就有點不明白了,於是他就問許大茂這是什麼意思。

許大茂一愣,他剛剛只是隨口一說,沒想到被王強給聽進去了。

其實他也是現學現賣。

規模經營也作規模化經營:就是使企業生產經營要素及其產品實行集中化,達到理想經濟效益的界限產(銷)量的過程,即達到規模經濟的過程。

不過如果他這麼說的話,可能王強並不一定能理解。

所以為了能說明白,他就舉了一個例子,很湊巧,他就是舉的養雞的例子。

“規模經營的適用範圍很廣,可以用在工廠企業,也可以用在飯店服務業,更加可以用在你們農村的生產生活中,說一個最簡單的例子。

就拿你們農戶養雞這件事來說吧,現在你們應該都是各家各戶零星的在養吧,高興養幾隻就養幾隻。規模養雞則不同,一次性至少也得幾十上百隻雞,統孵化,統一育苗,統一飼養,這樣做的話不但更節省人工,出成雞跟雞蛋的效率也更高。”

當時許大茂只是這麼一說,而王強也就是這麼一聽。

不過,在意識到村裡馬上就要遇上“雞荒”時,他就立馬想到了許大茂說的這些。

是不是自己村裡也可以搞一搞這個規模化養雞呢?

他是越想越心動。

不過現在村子的形勢跟以前不同了,現在實行的家庭承包責任制,不再是以公社跟生產隊為單位的集體農業社會了。如果他想要做什麼事情,即使這件事對所有的村民都有益,也不能由他一人說了算的。現在只能由他這個村長提出倡議,等到大多數村民們同意了才有可能成行。

所以,他就想到了召開村民大會,想聽一聽大家夥兒的意見。

會開得還算順利,因為自打搭上了許家,給飯館送菜之後,全村子的人家,或多或少都從這門生意裡受了益。

現在聽說馬上要有“雞荒”了,那還了得,趕緊開始多養啊,對這個決議,沒有什麼人持反對意見的。

可是,也有人提問題了,雞苗從哪裡來?

這事兒還真不太好解決,現在村裡養雞還是沿襲多年之前就流傳下來的方法,雞苗都是透過老母雞抱窩孵蛋孵出來的。

可一隻老母雞抱一次窩最多也只能孵二十多只雞蛋,還不能保證全都能孵化成功,而老母雞什麼時候會抱窩得看老母雞它自己,不能人為控制。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按照王強的建議,如果真要規模化養雞的話,首先要解決的問題就是這個。

另外,如果雞苗問題能解決,又有一個問題橫在前面,那就是怎麼個規模化養法,王強可是建議了,每一批至少要養兩百只,一個月一批,可不是一個小數量,怎麼分配,由誰去養,這些全都是問題。

不過,後在這些問題可以慢慢討論,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雞苗問題。

這時下面有人舉手,王強一看,原來是周老實家的小閨女周小苗。

周家是王家村少數幾戶外姓人之一,小苗這姑娘跟自家兒子大山年紀差不多,不過人家學習成績好,考上了區裡的高中,這次正好放假在家,就來湊熱鬧了。

小苗舉手,是因為她有個好主意,她同桌就哥哥正在鄉里的農技站工作,她平時沒少聽見同桌講她哥的事情。

所以她知道,像村裡遇到的這個雞苗問題,完全可以向農技站的農技員求助的。

事情下面的發展就不用再述說了,他們找到了農技站,請教了這個問題。

其實很好解決,就是採用人工孵蛋的方法,只要種蛋新鮮,溫度和溼度控制得當,一般就不會有什麼問題。

人工孵蛋的時間跟老母雞抱窩孵蛋的時間是差不多的,一般都是二十一天左右。

可是,不管什麼事情,都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就沒有容易的。

王強從村子裡挑選了六個伶俐人去跟農技員學技術,最終完全掌握的只有兩個人。

令他驚訝的是,自己兒子大山竟是其中一個,而且是學得最快最好的一個,另外一個就是公認的能幹人七嬸了。

因此王強決定,把孵化小雞這個活兒掌握到自己的手裡。

他也不是傻的,既然自己的兒子這麼爭氣,那他就不客氣了,雖說前期可能要投入一點金錢,可這個活兒才是規模化養雞的核心,掌握了這個,就等於掌握了主動權。

於是,他特地讓媳婦把家裡的一間放雜物的小屋子騰了出來,又壘了一個火炕,以後就用這間屋子來孵化小雞。

他跟七嬸說好了,要請她過來幫忙,跟大山一起負責管理孵化這個事情,算工錢的。

正是因為如此,大山才會說自己一直在忙著孵小雞呢。

可不是一直忙嗎?光等小雞出殼就要二十一天至二十五天左右,然後雞苗出來了,他們還不能放鬆,因為剛孵出來的雞苗是非常非常的脆弱的,至少要讓他們飼候好幾天,才能交由農戶餵養。

一個月就要孵化一批,這樣想想他還真是沒有什麼喘息的時間。

不過他的忙碌並不是白費的,現在的王家村已經有了三批雞正在飛速成長中,三批就是六百只,這王強還是非常有魄力的。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小飯館就不用四處去尋找雞蛋貨源了,成雞的供應也會穩步上升。

晚上許大茂下班回來之後,聽了家國的轉述,他非常驚訝,真的沒想到,自己當初無意的一個舉動,竟然會對王家村有著這麼深遠的影響。

不可否認,王強是個膽大的,並且也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農村發展的領頭人,王家村在他的帶領下,發展絕對不會差到哪裡去。

不過,就目前的狀況,王家村的命運可以說與自家的小飯館的命運緊密地相連到一起了。

看來,他有必要抽空去一趟王家村了,去看看那邊到底發展成什麼樣兒了。

他算算時間,這才發現,自己也已經有半年多沒有去過王家村了,過去這一年發生的事情著實是有點多。

於是,接下來的那個禮拜天,他就沒有空排別的事情,騎著車去了王家村。

還好,這是一個大晴天,沒有風也沒有雨雪,一路上都很順利。

這天並不是送菜的日子,也不是農忙時節,可王強還是一大早就起床了。他現在每天都忙得很,沒有時間休息的。

趁著今天天氣好,他要組織村裡的建房小隊去建下一批雞舍了。

說到建雞舍,這就要先說一下村裡人對於怎樣進行規模養殖的討論結果。

其實最好的就是集中養殖,可現在的情況就是條件不允許。

農村人家裡養幾隻雞,都是直接在屋子左近搭建一隻雞窩,都不大,最多只能容納一二十只雞,如果說要一下子養幾十只雞的,幾乎沒有。

更不用說一下子容納上百隻雞了。

不過即使有這麼大的地方,也沒有人會誇口說自己敢養。一下子養個幾十只都提心吊膽了,上百隻就更加可怕了,萬一出個什麼問題,那損失可不是一點兩點。

基於這個現狀,最終的討論結果就是,每一批育兩百只雞,可以由幾戶人家分別接收一部分,分開進行養殖。

當然了,由誰家接收,那是要遵循自願原則的。

雖然雞苗由村長家提供,錢可以到賣成雞時扣除,可要把這些雞養大,要花費不少的精力與糧食的。

一開始,沒有人敢報名,王強一看這樣不行,就讓自己媳婦報名了,認領了五十只雞。

然後七嬸緊隨其後,認領了三十只。

在周小苗的敦促下,周老實家也認領了三十只。

這有人起了頭就是好,漸漸的,報名的人越來越多。

很快,第一批雞苗就被分完了,隨之就是第二批、第三批,到後來就是爭先恐後了。

因為現在大家夥兒都想明白了,這先報名的話,就能先領著雞苗,先養上就能先出蛋出成雞,也就是能先賺上錢。

排到後面的那些人都懊悔得不行,恨不得給自己幾拳,真是的,之前為什麼要猶豫呢?

這雞苗有著落了,養雞的人也有了,就差合適的雞舍了。

於是,又進行了新一輪的磋商,村裡拿出了一個方案。

最終決定,村裡拉起一支臨時的施工隊來,開始按報名順序,挨家挨戶開始幫忙建雞舍。

材料各家出,工錢記賬,跟雞苗一樣,等成雞出售時再扣除。

好在王家村是個大村子,人口眾多,人才濟濟,隨便一招呼,就立馬拉起了二十多人的施工隊,都是壘泥牆,做屋頂的好手。

材料其實也不用花什麼錢,牆用的是土,屋頂用的稻草,梁用的木頭。基本上都可以就地取材。

許大茂到的時候,王強已經出門了,不過大山在家呢。

他一見到許大茂,就非常開心,第一時間就拉著他的許叔參觀他的工作場所,也就是小雞孵化室。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