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選擇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通知發出後第五天。

剛上班沒多久,小齊就拎著一隻袋子興沖沖地跑進辦公室,“許哥,實在是太熱情了!”

沒頭沒腦的一句話,許大茂壓根兒沒聽明白,於是抬起眼看向他。

小齊二話不說,上前就將袋子的開口衝下,把裡面的東西倒了出來,“譁啦啦”,桌子瞬間就被鋪滿了,有些就是隨意折起來的小紙片,有些則更精緻一點,還用信封裝著。

他隨意拿出一張,展開看了看。

“這是稿件?投稿箱裡的?”他大吃一驚。

小齊興奮地點頭。

可是他還不敢置信,“全都是稿件?就這五天的時間?”

“是啊,許哥,咱們軋鋼廠的工友們實在是太熱情了!”

小齊也是沒想到,他只是按許哥之前的吩咐,有時空去看一下投稿箱裡有沒有稿子,沒想到過去一看,小小的投稿箱都快裝滿了。

小孫,小姚,包括倪姐都圍了上來,一個個都發出驚歎。

誰都沒想到會有這麼多。

小孫很高興,“還是小姚想的主意好,這下好了,咱們不用為稿件發愁了!”

小姚都顧不上臉紅了,她兩眼亮晶晶的,看著眼前這一堆,心情也是好得很。

既然稿件已經有了這麼多,那接下來的工作就是篩選了。

許大茂四人一人分了一堆,開始了細緻而繁瑣的選稿工作。

這個報紙已經確定了每禮拜出一期,出報日定在禮拜一。

他們打算把第一期的出報日期定在5月1日,那天剛剛好是禮拜一,這一天剛好又是勞動節,非常有意義。

現在是4月15號,離第一期出報還有半個月的時間。

第一期比較重要,所以預留的準備時間就長了點。

他們也不打算把步子跨得太大。

所以暫時只準備每期只出一張紙,正反面加起來共4版。

頭版不用說,肯定是軋鋼廠的各大要聞,這個版面的稿件將由許大茂他們自己寫,這個不難,基本都是些通稿。

另外三版不準備細分,主要就是從投稿中挑選出一些有代表性的登上去。

這樣的話,他們工作量也會小很多。

至於印刷,倪姐已經聯絡好印刷廠了,現在只等許大茂他們定稿了。

他們整整花了5天的時間,初步選出了合適的稿子。

然後又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絞盡了腦汁,將大家夥兒都認可的稿子塞進那小小的三版頁面中。

因為這是第一期,意義重大,所以他們都是儘可能的多選了幾份稿子。這樣顯得內容更加豐富一些。

至於第一版,最顯眼的地方,是廠領導對廠報恢復出新的賀詞,然後就是宣傳科長親自操刀寫的文章,講的是軋鋼廠近期的重大項目。其餘的地方就是許大茂他們聯合寫的幾篇文章,主要就是講的生產上的事情。現在是促生產時間,講生產上的事情,肯定沒問題。

這份報紙還是相對簡單的,全都是字,沒有任何圖片。

這樣的話,直接鉛印就可以了,有圖片的話太麻煩,他們壓根兒就做不了。

不過,就是這樣一份全是字的,沒有任何美觀可言的報紙,在5月1日那天一大早,一千份報紙被一搶而空。

很多人都是一拿到報紙就上下搜尋著,看看上面有沒有自己的名字。

如果找到了,就會立馬發出興奮的叫聲,“哇,我的文章上報啦!”

如果沒有,則會羨慕地看向那興奮的人,然後默默按下自己沮喪的心情,將手中的報紙展開,準備仔細讀一讀別人的文章,看看自己的到底欠缺在哪裡,準備以後改正,再接再勵。

這樣的事情在軋鋼廠的各個角落發生著。

廠領導辦公室中,幾位領導人手一份,楊書記邊看邊笑。

兩位廠長看著他笑,有點摸不著頭腦。

他們仔細翻了翻,上面也沒有登笑話啊,書記這是笑什麼呢。

楊書記見他倆這樣,主動解釋起來,“我這是高興,這個總編許大茂啊,我認識。這也算是個勵志的典型了,他原先就是咱們廠的電影放映員,後來因為宣傳科缺人手,被破格提進宣傳科了,後來一直默默無聞的。沒想到一轉眼,就成了咱廠報總編了!”

他想了想,又感慨得很,“記得當初我落難時,沒有多少人願意接近我這個落馬的前廠長兼書記。他和咱廠食堂的主任何雨柱不一樣,他們兩個是一直願意和我交流的人。一個給我帶吃食,一個給我帶訊息,而且在周圍沒人時,他們還幫我掃過大街呢!”

葉副廠長點點頭,“許大茂我不熟,不過那個何雨柱我接觸得多,雖說嘴巴不饒人,但工作上還是可圈可點的,人也聰明,像前些日子辦那個前保衛科長,他也給加了一把力。”

第一期廠報大獲成功,宣傳科也因此得到了廠領導們的表揚。

一時間,宣傳科的人一個個走路都抬頭挺胸的。

就這樣,《軋鋼廠生活》猶如一股清風,吹遍了軋鋼廠各處,也吹進了軋鋼廠工人們的心中。

漸漸地,每個禮拜一,早上看一份廠報,已經成了廣大職工們的習慣。

可許大茂他們卻笑不出來了。

一個禮拜一份報紙,雖然職工投稿佔了一大部分,可是選稿排版,還有自己也要寫稿。

再加上宣傳科的其它工作,他們幾人幾乎都是連軸轉了。

辦報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

許大茂一看這樣下去不行,得加人手,要不然所有人都得累趴下。

考慮再三,他去找了科長。

聽到他的來意,科長笑了。

“我還想著,你們要扛到什麼時候才來找我呢?”

許大茂一聽,這話裡有內容啊,看來科長是早就預料到了。

果然,畢竟是當領導的,科長在觀察了一段時間之後,他就知道,這樣下去不行。

他已經跟領導們彙報過了,想要擴大廠報編輯組的隊伍。

對此,領導們非常支援,已經批准了。

其實他也正要找許大茂他們談這件事呢,這不,人家自己找上門來了。

科長把許大茂四人找來開了個會。

他提出了兩個方桉。

第一,就是他們保持現狀,同時兼顧宣傳科和廠報的工作,科裡會多招幾個人手來幫他們。

第二,則是動作比較大一點,宣傳科下面專門成立一個廠報編輯組。這樣他們就從宣傳科的工作中脫離出來,專門負責廠報的事情,當然,也會增添人手,不過相對就少一點了。

四人面面相覷,一時間還真的是拿不定主意。

見他們這樣,科長也不催促,反而給了他們時間,“這樣啊,你們回去好好想一想,不著急的,畢竟這也是個比較重要的決定。”

說完,科長就離開了。

小孫就問許大茂,“老許,這裡面就你年紀最大,也最有見識,你說,我們選哪種比較好?”

許大茂也沒主意啊,他也沒想到科長會提出這一出來。

不過,如果讓前世的他來選,肯定會選第二種。

自己獨立出來,專門做報紙的事情,這個工作做得肯定心情舒暢一點。說實話,他其實挺不喜歡宣傳科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的。

不過要是考慮到現在實際情況的話,如果成立編輯組,宣傳科的事情他們就不用再沾手了,這樣的話,就怕自己這些人會慢慢的邊緣化了,這對於想要晉升的人不算是好事。

於是,他想了想,說道,“我現在也沒主意,不過如果要把報紙辦好的話,肯定是成立編輯組比較好。這樣吧,咱們都先不著急決定,都回家仔細想想,問一下家裡人的意見。明天我們回來再商量,你們看行嗎?”

其它人當然沒意見,現在都沒主意呢,回家商量一下也好。

於是,許大茂帶著一頭的心思回了家。

院子裡,劉海中夫妻正用小推車推著孫子在院子裡熘達著玩呢。

這孩子是劉光福和嚴鳳琴的兒子,去年出生的,小名鐵蛋。

二大媽恢復得不錯,雖說腳還不是那麼利落,但只要走慢點,也基本看不出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許母,正在水池旁邊洗菜邊和二大媽說養孩子的事情呢。

這兩老太太,以前本來是死對頭,沒想到現在竟然又處成了朋友,高興了就湊在一起拉家常,可熱絡了。

這主要是兩老太太的脾氣都比以前好了。

許母是日子舒坦了,優越感也上來了,覺得自己犯不著跟人計較。

而二大媽呢,則是死裡逃生一回,想開了,現在小兒子兒媳又孝順,也就不想過去的那些事情了,乾脆天天樂呵呵地過日子,幫著帶帶孫子,也挺開心。

張嬸已經不止一回感嘆,說是兩個倔老婆子都轉性了,她還開玩笑,說想看熱鬧都看不成了。

許大茂主動和劉海中他們打了聲招呼,還逗了下小鐵蛋,然後和他媽說了一聲,就鑽回了自己的小屋。

許母一看,兒子不對勁,肯定有事兒。

她馬上回屋告訴了老伴兒。

許父嫌她太操心,“大茂都40的人了,你別再把他當小孩子了,他心裡有數的。”

許母碰了一鼻子灰,嘴裡叨叨咕咕的,“你不操心?才怪呢,待會兒吃飯時看你提不提這事兒!”

然後一甩門簾子,出門繼續洗菜了。

婁曉娥正在小屋踩縫紉機呢,她最近接了不少的活兒。

都是從許大姐那裡分流過來的,大姐在廠裡有工作,接的活兒做不完,就試著問婁曉娥願不願意接過來做。

她當然願意了,現在孩子們都大了,上學了也不用她操多少的心,而家務活全被許母搶著做完了,整天在家無所事事的,很不習慣。

現在能做她喜歡的事情,還能賺錢,她高興還來不及呢,怎麼可能往外推。

許大茂進了屋,一聲都沒吭,把包往書桌上一扔,鞋子一踢就倒在了床上。

“怎麼了?累了?”

婁曉娥停下了手裡的活兒,關心地問。

“有點,我先躺會兒,待會兒吃飯叫我。”

他閉上眼睛,但就是睡不著,腦子裡不由自主地轉個不停。

於是,他乾脆不逼自己了,放空腦子,什麼都不想,也什麼都不做,漸漸地,呼吸變得輕緩起來。

正在半夢半醒之間,許母的大嗓門傳了進來,“大茂,曉娥,吃飯啦!”

飯桌上,還沒等許大茂提起自己的煩惱呢,許父就先開口了,“大茂,是不是出什麼事了?”

旁邊的許母就“切”了一聲。

許父瞪了她一眼,她也不示弱,也回瞪老伴兒。

小夫妻倆和三孩子看到了就當沒看到,這老倆口,三天兩頭來這麼一回,他們都習慣了。

許大茂把自己的煩惱一說。

許母馬上就開口了,“哪個工資高啊?哪個工資高就選哪個!”

“真是沒見識!這不是工資高不高的問題,這是兩個發展方向!各有利弊的,就看大茂自己要怎麼衡量了。”

許父真是拿老伴兒沒辦法了。

婁曉娥的想法卻和許母一樣簡單,但更說進了許大茂的內心,“看你自己心裡想怎麼樣吧,怎麼幹舒心就怎麼幹唄,人活著不就圖一舒心嗎?”

要說舒心,那就是選擇第二種了,聽了婁曉娥的話,他心中的天平徹底偏向了第二條。是啊,舒心最重要,反正自己也沒有什麼大的志向,更何況自己都已經這個年紀了,難得有件做得開心的事情,那就堅持做下去吧!

至於以後,誰知道是什麼樣子,反正大環境變化還有好幾年呢,這幾年就讓自己舒心一回吧。

心裡一落定,他的食慾也回來了,跟三個孩子搶菜搶得挺開心,心情也變得更舒暢了。

一見他這樣,二老和婁曉娥都松了口氣。

第二天,宣傳科辦公室裡,四人一碰頭,說出了自己的決定。

四人竟然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第二種,得知道其它人的決定之後,他們都不由自主地松了口氣。

真是太好了,沒有分歧。

過了幾天,宣傳科隔壁的辦公室騰了出來,外面釘了一塊新做的牌子,上面寫有“軋鋼廠生活編輯組”幾個字樣。

這邊就是許大茂他們以後的根據地了。

至於新增的人手,一共有4個。

其中兩個是從廠裡提拔的,是前面稿件錄用最多的兩個人,他們一個在倉庫打雜,一個就是普通的搬運工。大家都沒想到,這兩人竟然筆桿子這麼厲害,真是真人不露相啊。

另兩個則是知青辦分配過來的。

高考之後,知識青年們大批量的回京,每個廠都有接收的任務,這兩人就是搭乘著這股東風進的軋鋼廠。

人人都說他們運氣好,正好趕上了編輯組剛成立的時候。

就這樣,人馬湊齊了,許大茂他們一個個都摩拳擦掌,準備大幹一場,爭取把《軋鋼廠生活》這份報紙做得越來越好。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