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8 技術不達標?能搶佔市場就行了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孫行長,你不要這樣看著我,應該問問他怎麼想的……我也不想麻煩你們……”

謝暘有些尷尬地對著咬牙切齒盯著自己的孫銘盛。

這事情跟他沒關係。

可他給孫銘盛打的電話。

沒辦法,得把錢給入賬,隨後轉入宏源餐飲管理公司,用於第一家麥當勞的建設跟裝修。

反正也就三層樓,施工工期,在土川這地方,也不過兩三個月的時間,要不然,就不符合土川速度了。

建築公司也不會樂意。

時間就是金錢。

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自然要以最快的速度建設了。

“那啥,我也不想麻煩您,可沒辦法,我們公司的客戶都是現金……再加上咱們也沒有賬戶在你們銀行,都是信用社跟農行呢。您也知道,這麼大筆的轉賬,手續很麻煩……”

馮元慶一開始還帶著歉意,到了後面就不是那樣了。

孫銘盛只能嘆口氣。

能說什麼?

確實,很多銀行裡面,錢進去容易,要出來,可就沒那麼容易了。

銀行要有利潤,自然得有存款。

而有了存款就貸款出去了……

“行吧,我希望以後別這樣搞了……咱們的人,沒工夫天天來清點現金啊……”

孫銘盛憋屈不已。

直接去謝暘的財務室盯著自己的手下清點現金。

“孫行長,讓你手下清點就行了,您這去了,反而給他們壓力。不如在這裡喝茶?”

馮元慶也知道自己帶來這麼多現金,確實給對方造成了很大的麻煩。

可沒辦法。

“哼~”

孫銘盛冷哼了一聲,理都不理他,轉身走了。

“這……”

馮元慶看著孫銘盛離去的背影,琢磨著,即使是搞來4000萬現金,要讓孫銘盛的人加班數錢,也不至於這樣對自己不是?

好歹,錢入了孫銘盛掌管的分行,這也是業績啊。

說好的客戶是爸爸呢?

“上次也是你買電子錶,上千萬的現金,他帶來的人數錢,結果呢,他最看好的骨幹,成了我的財務副主管,業務員也留了兩個在我財務部……”

謝暘嘆了一口氣。

挖人不好。

可不挖人不行。

人才市場上招聘的,不一定有那麼豐富的經驗,招聘進來還得花費時間考察。

從別人崗位上挖來的人,可以直接用。

連考察都不用了。

“他這是怕你挖他的人?”馮元慶還真不知道這事兒,之前跟謝暘的關係沒有這麼好,隨後腦袋裡靈光一閃,“謝總,你說我也去挖他幾個人如何?我那廠子,也沒有靠譜的財務主管啊……”

馮元慶越想越覺得這事情靠譜。

“你要挖人,可別在我這裡挖人,不然老孫非得找我麻煩。”

謝暘語氣平靜。

對於馮元慶要挖孫銘盛的人,他毫不在意。

只要不挖自己的人就行了。

“BP機業務,短時間內無法開啟局面?”

馮元慶見謝暘不反對自己挖孫銘盛的手下,也就不再多說這事情,反正他也不敢挖謝暘的人,還指望抱著這根粗大腿呢。

BP機,是馮氏電子代工暘宏科技的第一個產品。

關係到未來的合作。

“你們解決了生產工藝的問題?”

謝暘看了馮元慶一眼,問道。

馮氏電子生產的塑膠外殼,跟BP機上千的售價不搭,給人感覺就是假冒偽劣產品。

謝暘也在愁這個。

提供給賀丘北的2000BP機,都是暘宏科技電子部門手工生產的。

“目前正在解決,其他的倒也沒有問題,如果解決了外殼的質量的問題,每天能生產上萬……”

馮元慶有些無奈。

原材料這塊,不是他手裡的人能解決的。

之前他提出進口或是在注塑機生產的時候加入染料,謝暘都否決了。

給他的解決方桉是尋找高分子材料專業的人來解決這問題。

塑膠,屬於高分子材料。

之前出現的問題,不只是因為原材料分子量太低形成,而是因為高溫融化塑膠後,重新形成的分子在聚合時候大小不一而形成的材料缺陷。

材料分子量不夠高,生產出來的外殼就非常粗糙。

一旦使用顏料,材料缺陷也就變得更加明顯。

這也是目前市場上所有的BP機都是黑色外殼的原因。

說到底,還是生產工藝的問題。

“哪裡那麼好招人啊,人才市場幾乎都沒有這樣專業的,根據你的提議,我們已經跟高山大學聯絡上,他們那邊高分子材料研究所同意幫我們解決材料問題。”

馮元慶說道。

謝暘沒有說別的,急也沒用。

高分子材料、計算機、信息化、自動化這些專業都是熱門專業,不只是因為未來是科技的競爭,工科專業屬於基礎,更因為國內在這些領域距離國際最先進的差距越來越大。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要追趕,就必須投入更多。

除了各個科研院所,就是各個大學的科研能力強了。

目前的馮氏電子,自然不具備建立材料研究基礎的條件,連高分子材料相關的技術員都沒有一個。

怎麼研究?

“BP機這塊,目前還不只是塑膠外殼的材料,還有晶片這塊,我這邊也得等趙明智瞭解具體情況後才能確定……”

不是謝暘不重視賀丘北賣給他的易達電子廠,十多年沒有更新生產裝置,以前再先進,現在也不咋樣。

能生產高性能晶片?

懸。

再說了,香江那邊也很少有這些方面的專業人員,畢竟香江是國際金融城市,而不是國際科技城市。

“可市場如果火爆了,怎麼辦?”

馮元慶問出來,就後悔了。

謝暘能不鬧心麼?

非得這時候提。

尤其是摩托羅拉等公司BP機已經上市多年,價格不便宜,現在已經跟朗朝科技合作開發漢字顯示的傳呼機,隨時都可能成功。

一旦他們成功開發出來,憑藉良好的市場渠道、多年的品牌效應,都可以快速在市場上鋪開。

暘宏科技好不容易佔據的先機,紛紛都會失去。

謝暘也不想,卻沒有辦法。

即使失去這次機會,他也不會後悔,唯一的,就是後面只能透過更低價格來把摩托羅拉的市場啃下一口。

能用得起幾千,每年600信息費的人,畢竟還是少數。

“現在我已經給賀丘北打招呼了,先不急著上市推廣。”

謝暘說道。

讓賀丘北採購的晶片,已經在路上了。

也許,弗雷德能幫忙從東普魯士搞到謝暘所需要的生產技術跟裝置吧。

對於弗雷德跟約瑟夫兩人,謝暘其實並不抱太大的希望。

兩人到現在都沒有把第二批人員送過來。

“你們數控系統只有目前滇南一機一個客戶,怕是也不太靠譜吧?”

馮元慶看著謝暘。

他很清楚,暘宏科技的兩大業務板塊,互為依託。

一個產業可以給另外一個產業提供技術研發資金,如此就進一步提升了暘宏科技應對風險的能力。

“或許吧……”

謝暘也不確定。

事情有些詭異。

按理,滇南一機得到了暘宏科技提供的數控系統後,他們的競爭對手會知道訊息,不管是從國外引進,還是找謝暘談判,都是解決辦法。

可到現在,就連三齊南一機,原本打算跟暘宏科技談判的公司,也沒有任何動靜了。

要知道,他們比滇南一機還更早拿到暘宏科技的數控系統。

······

滇南一機。

拿到第一批系統時間不短了。

可到現在,第一批專門生產的數控車床,也還沒有完全下線。

“老肖,咱們第一批數控機床還有多長時間才能搞好?現在好幾個客戶,都在準備談進口,咱們連樣品都沒有……”

已經下班了。

蘇明強卻沒有回家,而是一直在車間盯著。

現在裝配車間裡,已經有二十多臺數控車跟10臺數控銑,這些裝配好的數控機床,都在進行空執行,用於實驗控制精度。

第一次採購就砸出去4000多萬,還有未來幾年的戰略合作協議。

一旦這次的數控裝置在市場反響不好,蘇明強基本上也就玩完了。

“目前最大的問題就是我們生產精度不夠,數控機床達不到設計的控制精度,暘宏科技的系統沒有問題……”

肖元成一臉無奈。

“咱們的技術實力,怎麼也比楊宏科技靠譜啊!難道連他們改裝的都比我們精度更好?”

蘇明強眉頭擰在了一起。

看著車間裡幾十臺一直都在執行的數控機床,很不滿。

滇南一機,好歹也是國內機床製造業排名前面的。

控制系統的技術沒法跟暘宏科技比,機械制造絕對比暘宏科技強。

“蘇廠長,話可不能這樣說……改裝的數控機床,因為原本都是普通機床,精度本身不高……如果我們生產出來的數控機床還跟改裝的機床一樣精度,沒人會選擇購買我們的數控機床。”

旁邊一名四十出頭的技術人員說道。

絲毫沒給蘇明強面子。

蘇明強不懂技術。

只是一個單純的管理人員。

“馬雄副總,話可不能這樣說,咱們從一開始定位就是低端市場……低端市場,自然不能指望精度有多高……”

蘇明強不樂意了。

作為管理人員,滇南一機的負責人,4000多萬的採購合同是他簽訂的。

要是一直都看不到效果,他這個廠長,位置危矣!

越快推向市場越好。

市場缺這個。

“廠長,如果急著推向市場,我們現在的也可以,只不過這精度,對於一些精度要求高的產品沒法加工……”

肖元成看著蘇明強的表情,知道蘇廠長已經無法繼續等待下去了。

不只是廠裡,就連上級主管部門,也有些沒有耐心了。

將近4700萬,先給了出去。

“那不是問題,咱們本來就落後於國際……我都納悶了,暘宏科技把普通機床改造成數控機床,除錯都沒這麼複雜,為什麼我們這邊專門生產的進度還這麼慢?”

蘇明強說到後面,已經是質疑了。

在他看來,就是技術部門的人不給力而導致的。

馬雄想要爭辯,還沒等他開口,蘇明強就不耐煩地揮揮手:“再說了,採購數控機床的,除了那些搞高精尖端產業的軍工廠,大部分都是為了技術升級,提高生產效率,又不是搞高精尖端產品的……”

蘇明前給他們數控機床的定位很明確——就是用來搞非高精度產品大批量加工、初加工的。

何況,0.02毫米的加工精度範圍,也非常不錯了。

機械加工產品,多少大規模使用的需要用到這麼高的精度呢?

“蘇總,咱們跟第一機械集團那邊的談判如何了?”

肖元成看了馬雄一眼,示意他別說了,緊接著就轉移了話題。

第一機械集團,是在改革開放後,眾多的國營工廠合併成立的一些巨大機械公司。

不生產機床,卻生產無數的機械設備,甚至汽車零部件。

很多產品都是大批量加工。

“一直沒有成熟產品,怎麼談?現在他們跟東芝等公司在談判!”

蘇明強沒好氣地說道。

要不是廠裡的數控機床一直都沒完成,哪裡至於這麼被動。

第一機械集團下屬眾多的機械工廠,談判的都是統一採購業務,最後分到各個工廠。

根據蘇明強的訊息,僅僅是第一批採購,數量就會超過400臺!

如此大的訂單,誰願意放棄?

“現在可以了……我們的銷售資料也整理出來了。”

肖元成急忙說道。

蘇明強聽到明確答覆,也就沒有再說什麼,“肖總,明天你跟我一起去一趟第一機械集團總部,跟他們談談……”

見肖元成沒有意見,蘇明強轉身離開了。

這讓幾名技術負責人表情變得復雜。

紛紛看向肖元成。

“肖總,咱們的精度沒有達到設計指標啊。蘇廠長不懂,你可是瞭解的。他居然用普通機床改造的來跟這個比,普通機床改造,功能什麼的都少了很多,再加上精度要求本來就不高,就是換一下滾珠絲崗,加裝控制系統就完事了……”

馬雄顯然不服氣。

不是他們不努力,而是技術差距本來就大。

廠裡能買到數控系統跟相關的核心零配件,也沒有心思投入到研發中。

結果蘇明強還怪他們。

“話是這樣說,可咱們還是得把產品推向市場……這批數控系統,咱們可是花了幾千萬啊……”

肖元成嘆了口氣。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作者葫蘆村人其他書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