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大典,吾輩當血濺聖聽!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孔琦歡天喜地而去。

翌日上午,據說孔家當代衍聖公孔階已經攜孔家嫡女孔琳,提前抵京。

而宮中女官和禮部官員自替王霖按照賜婚禮儀,向孔家下了聘禮。

孔琳實際是孔瑞的嫡女,孔階的嫡孫女。

聞聽王霖給予的承諾,孔家本宗為之雀躍。

孔琦再來燕王府,送來了衍聖公孔階手術兩幅尺幅,題贈李清照和朱淑真。

表達孔氏對王霖的感謝之意。

“嘗聞易安居士摘藻麗句,固非女子之事。間有天姿秀髮,性靈鍾慧,出言吐句,有奇男子之所不如。”

“天下閨秀,淑真、易安並稱雋才。”

還別說,孔階的字跡雄渾,頗有氣勢。

見李清照和朱淑真喜歡,湊在一起把玩,王霖忍不住笑道:“當代衍聖公所出真跡,倒也不錯,你們好好賞玩,我去見見宮裡來使。”

……

早上。

因為要去文廟接受孔氏衍聖公上尊號,王霖就換上了一襲嶄新的澹藍色儒衫,戴一頂造型高而方正的巾帽。

風度翩翩,氣質儒雅,哪裡還有半點的武將氣質。

今日的為王霖上儒教大宗師的上尊號大典已經成為東京的一大盛事。

受邀參與的有朝廷文臣、宗室權貴,在京大儒,還有更多的不請自來的讀書人。

典禮設在東京文廟的廟前廣場上。

廣場周遭全是密密麻麻的儒衫士子,當然也有不少官宦子弟,權貴家仕女,還有趁機來做生意的販夫走卒。

總之,半個東京幾乎傾城而出。

從十里御街至文廟所在的安寧坊,街道兩側,全是熙熙攘攘議論此事的人流。

此時的東京文廟與後世曲阜的孔廟相比,無論規模還是規格,都相去甚遠,大抵與大相國寺相彷彿。

東京文廟前設照壁、靈星門和東西牌坊形成廟前廣場,靈星門前設以半圓形水池,稱為“泮池“。

東有奎光閣,西有聚星亭,象徵文風昌盛;廟前廣場東西兩側立石柱,上書“文武大臣至此下馬“,以示對“至聖先師“的崇敬之意。

王霖只帶兩名年幼的書童,配君子劍。

他緩緩穿過“道冠古今“、“德配天地“的兩座牌坊,在現場數萬人的矚目下,神色平靜,鎮定從容。

他這一路走來,其實歡呼聲不絕於耳。

今日之燕王,如此打扮裝束,已與讀書人無異,且更加風流倜儻。

王霖行至廣場中間的祭天臺前。

本代衍聖公孔階一襲古裝,率孔氏核心族人十餘,已經等候多時。

而祭天臺後是文廟專門為典禮設定的小型觀禮臺。

上面坐著百餘人,無非東京各路權貴和有名大儒,王霖掃一眼,就發現了李綱和吳敏、宗澤均在其中,唐恪和耿南仲等不少文臣也在。

李清照和朱淑真終歸是女子,又為燕王妃嬪,不宜拋頭露面,故還是沒來。

孔階向王霖投來深深的一瞥。

此人五十上下,頜下長鬚,面相清質,此刻身形挺拔,凝立於高臺之上,倒也有幾分孔聖苗裔的風采。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見王霖文士風範,氣度沉凝而威嚴不放,孔階在臺上略一拱手為禮。

王霖也笑吟吟還了一禮。

文廟朱門一側的孔氏族人中,站著一名儒衫打扮面目清秀的書生,眉若沅黛,目若秋泓,明顯女扮男裝。

她怔怔望著視野中長身而立、氣勢若劍又暗藏不發的英武青年,微微有些出神。

這便是名動天下的燕王、伏虎神將王霖麼?

只是此等武將,家族卻要讓她公開嫁去,為的是孔家的榮華富貴。

他……想起王霖府上已有正妻,大宋公主,還有如易安居士等奇女子若干人,自己日後……將何以自處?

她幽幽一嘆。

談不上失望,更談不上歡喜,大抵心中還是有些錯愕和茫然,還有幾分深沉的不安。

……

上尊號前要先祭祀孔聖。

自有一番繁瑣的禮儀和程式。

等孔階率衍聖公府族人膜拜祭祀已畢,已是近午時時分。

祭祀時,孔階已經唸誦了一篇很長的祭文,表明了奉天、奉聖意,為大宋燕王王霖上儒教大宗師尊號的前因後果。

到了此刻,就剩下最後一個環節,請王霖升臺端坐,由衍聖公代表孔聖授於“儒教大宗師”冠帶。

就是個形式。

主要還是蓋有衍聖公世襲大印的尊號表。

然後禮成。

為表示對至聖先師的尊崇,王霖回去自要要將冠帶封號供奉在王府專門為此設立的祭祠中。

作為儒教大宗師,豈能府中不供奉孔聖。

當然,對於王霖而言,也就是一幅畫像而已。

孔階剛要開口請“燕王升臺”,卻聽觀禮臺上傳來冷漠的聲音:“燕王何德何能,可封我儒教大宗師?”

旋即又有一個更冷漠的聲音傳來:“燕王為武將,衍聖公為一武將上大宗師尊號,古往今來,實在是駭人聽聞之事!”

兩名五十上下、面白無須的儒衫老者先後跨出。

一人瘦高,一人矮胖,但氣度均為不凡。

爾後又傳來蒼老的冷笑聲:“孔階,汝攀附權貴,為武人上宗師稱號,這便是對聖人不恭,也是對天下讀書人的羞辱!”

另外一個儒衫老者面帶怒色,似剛匆匆趕來。此人身材中等,精神矍鑠,至少也有六十以上的年歲了。

這三人一出,孔階面色一變。

這三人為大宋程朱學派的當代領袖。

瘦高者為周子宴,大儒周敦頤之後,號望山公。

矮胖者為洛陽程氏之後,程遠景,神宗朝進士,曾任宗正丞。

至於年紀更大的精神矍鑠者,則是關中大儒張載之後,張魁,人稱梅山居士。

王霖一言不發,靜靜環視這三位老者。

他早有思想準備,今日大典,不可能這麼順利。

實際上,他一個武將出身的人,哪有那麼容易就輕易佔了儒教大宗師的尊號,必定會有讀書人不滿和不服,出來滋事。

但很顯然,普通的士子終歸還是不敢的。

唯有這般身負名望的大儒,才會所謂“仗義執言”。

而且,這事怕與唐恪等人脫不了干係。

王霖向觀禮臺上的唐恪投去深邃的一瞥,唐恪默然垂下頭去,故作不知。

孔階壓住不滿,拱手微笑道:“望山公、遠景公、梅山居士,三位大儒,且聽某一言。”

周子宴、程遠景、張魁三人冷視著孔階。

孔階雖為衍聖公,但在三人眼中,也不過是沾了祖上榮光的無才無德之輩而已。

無非姓孔!

此時為了攀附權貴,竟然作出這等讓讀書人蒙羞的事來,可恥、可惡、可恨乃爾!

孔階自然是將準備好的一番說辭,譬如王霖之功,澤陂蒼生,拯救歷代黎庶,文才橫溢云云,再次複述了一遍。

他心裡很是羞怒,此番有宮裡的聖旨,這三人竟敢還敢跳出來搗亂!

大儒又如何?不過不識時務的迂腐之徒!

張魁嗤之以鼻:“老朽治學數十載,還從未聽聞,燕王一介武將能為我儒教大宗師!燕王之功,可由朝廷自酬,與汝何干?

衍聖公,汝為聖人苗裔,如此肆意妄為,我輩聖人門徒,羞與為伍!”

程遠景冷笑:“孔階,汝不知文人無學乎?詩詞乃小道,焉能與經義理學相提並論,燕王縱有小才,卻不通經義儒學,聖賢書怕是都沒讀幾本,何堪為天下讀書人之師!”

周子宴高聲附和,聲色俱厲。

北宋時理學家和文學家互相看不起,不要說王霖這種武將出身的詞人,就是文臣系統的大學士蘇軾這些,在周子宴這等理學大儒眼裡,都不是個事兒。

孔階之後,孔琦怒從心起,忍不住踏步而出,昂首道:“三位前輩!今日大典,乃是官家聖裁,親定!明發旨意,昭告天下,汝等公開挑釁,亂朝廷大典,可知已經觸犯重罪?!”

張魁呸一聲,身形激動得抖顫起來:“孔琦,汝為獻媚攀附的奸佞小人爾!汝為你孔家的榮華富貴,如此褻瀆聖人尊崇,其心當誅?!”

程遠景和周子宴上前一步,“吾等老朽,今日當以死諫之!聖人在上,豈能被矇蔽聖聽!”

場面頓時有些混亂。

周遭議論紛紛,吵吵嚷嚷。

有些不敢表示非議的讀書人瞬時受到“鼓舞”,人群中開始有人跳出來起鬨。

孔階與孔琦對視一眼,都覺有些無奈和憤怒。

此三人在儒家的地位非常高。

若他們執意要鬧,今日怕孔家就很難收場。

而因此若是觸怒了王霖,孔家豈非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孔階心念電閃,懇求的目光投向了觀禮臺上的李綱三人。

此時,卻聽人群外傳來太監尖細高亢的聲音:“太子殿下駕到!”

……

這種場合,趙構自然是要來為師傅捧場。

只是他路上耽擱了些,去馬前街繞了一圈。

聽聞程遠景三位大儒阻撓王霖的上尊號大典,趙構皺眉冷道:“三位大儒,今日大典,乃奉父皇旨意,由衍聖公奉旨為燕王上尊號,以為國酬功,表萬民心聲。如此,且請諸位退下,不要壞了章程。”

見三人猶自義憤填膺,趙構又冷笑道:“若無燕王抗金、挽華夏之將傾,汝等儒家門徒,此刻焉能安然無恙、坐而論道乎?”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