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魚價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諸人的注視中,少司命號緩緩靠岸,轉向之便捷讓人歎為觀止。繫纜後鐵錨落下,又讓人發出一陣驚歎。錨的形制大約要到宋朝才能出現,但宋朝只是木爪石錨,還不是鐵錨,現在少司命號一落下就是黑呦喲的鐵錨,甚至連錨鏈都是鐵的,奢侈程度讓人乍舌不已。

風帆、銅甲、鐵錨,這樣的舟普通人是用不起的,只能是君王專享。但實際上少司命級只是一艘普通的商用海舟,並無特別之處。最少艉樓從未用金箔裝飾,也未鑲嵌珠玉寶石。

兩艘海舟錨鏈落下,熊荊很快登岸,港內的齊人官吏已在碼頭上相候。除了免冑的舟師將軍田寡,還有轉附港的港令、關市令、漁史等人。

“大王親至我齊國,臣等甚幸。此處風大,請大王隨臣入港令府。”港令趙末是一個老頭,應該是齊王委派到轉附的官吏,戴的是玄端,玄衣素裳,形容嚴整,一副大夫做派。

“不忙。”官吏後方左右三、四十步,擠滿了看熱鬧的人群,人群再過去有一個高牆圍成的大市。市內旗幟高懸,表示大市之內正在交易。“不佞想一觀轉附大市,不知可否?”

“大王,大市乃腥穢之地,豈是……”趙末吃了一驚。商賈是賤業,大市更是魚龍混雜,堂堂一國之君豈能入大市。

“郢都大市,不佞常觀之。難道齊國大市竟要比楚國大市腥穢?”熊荊笑問。

“自然、自然不是。”齊國曾經稱帝,齊人素驕傲,趙末雖明白熊荊的用意,也只能這麼答。

“那為何不能一觀?”熊荊說著,腳步已邁向大市,趙末還有其他齊吏只能緊跟。

轉附是海港,海港自然是少不了水產。還未走進,眾人就聞到了一股腥臭味,齊吏心裡正痛罵那些漁人時,熊荊用力嗅了嗅,道:“香!”

“香?”趙末驚得張大了嘴,這明明是臭啊。

“不佞喜食海魚。”熊荊做了一個解釋,實際在郢都他即便能吃到海魚,那多半也是鹹魚。

“原來如此。”港令和身後的齊國官吏齊齊點頭,大鬆口氣。

大市之外汙水橫流,入內只見其內商販寥寥無幾。剛才少司命號、湘夫人號入港,滿大市的人都奔到外面看楚國海舟去了。人多人少看起來都一樣,況且,熊荊要看的是海魚。

大黃魚、小黃魚、帶魚、墨魚這是後世較為普遍近海魚,三文魚、金槍魚這些魚不會出現在東亞近海,漁民自然很難捕獲。四月恰逢魚訊,大市內大黃魚、小黃魚裝在簸箕裡,一簸箕一簸箕的堆積如山,另外還有鮐魚。

“其價幾何?”指著一堆黃魚,熊荊詢價。

“其價……”趙末那裡知道魚價,說著腦子就往後轉了。

“稟告大王,此時魚價賤也,一石不過二百錢。”市令朗聲答道。

“哦。”熊荊不知道他說的是真胡還是假話,如果真是兩百錢一石,那確實是夠賤的。魚與粟之間是比價一般在一比六、七左右,粟三十錢,魚就要賣到一百八十錢、二百錢。去年天下大旱,導致今年開春粟價高至七十錢,如果是兩百錢的魚價,那不過是一比三。

“歷年皆如此?”熊荊再問道,沒有表示出滿意還是不滿意。

“稟告大王,今年粟貴,魚價自然也貴。若是往年,此時魚價不及百錢。”市令答道。“然,若要運至他處,其價昂也,非兩百錢不可。”

“一年有魚幾萬石?”熊荊再問。齊國漁業興盛,但一直弄不清產量。

“這……”市令遲疑了一下,他見趙末不反對,這才道:“一年當有十萬石。”

“十萬石?”十萬石聽起來多,實際卻少得可憐。

大司馬府傅籍司制定了楚軍入伍的身體標準,也制定了飽受爭議的營養標準。以每日粟米八百五十克為基準,醬要兩百五十克,肉要五十克,豆要一百二十五克。這樣才能吃飽,其中肉食很關鍵。肉主要是蛋白質和脂肪,吸收消化變成葡萄糖氨基酸,粟米中的蛋白質脂肪含量極低,蛋白質一百克才數克,脂肪就更少。

士卒吃飽並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每日必須攝入足夠的蛋白質和油脂,只有足夠的蛋白質和油脂,才有足夠的葡萄糖氨基酸、以及維生素B12。按SB的說法,沒有肉食、沒有肉罐頭的軍隊,在高危行動中無法分泌出足夠的多巴胺,然後進入典型的低血糖狀態,臉色發白,驚慌失措、發抖顫慄、甚至是昏厥倒地。

原因如何熊荊早就忘記了,但不吃肉的軍隊絕對打不過吃肉的軍隊。楚軍普及肉食是他強力建議的,每名甲士每日五十克肉食,最好吃豬牛羊肉、小畜肉次之,魚肉再次之。

十萬石魚也不過一千三百五十噸,按大司馬府制定的標準,二十萬軍隊一天就要吃掉十噸魚,按這個吃法,一百三十五天之後將無魚可食。

軍中推行肉食困難不少。首先是糧秣成本增加。肉粟比價一般在一比十二,即一石肉等於十二石粟。五十克肉即為六百克粟、三百六十克粟米。若是斗食狀態,那將增加四成成本;如果是參食狀態,那將增加至七成。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再就是沒有足夠的肉食供應。二十萬軍隊一年要吃掉三千六百五十噸肉食,約為二十七萬石。雖然楚國已經在推行家豬家禽養殖,可豬的餵養需要成本,家禽的數量規模也不可能一下子擴大到四百萬只。唯有借重於國外,草原上牛馬便宜,肉粟比價一般在一比三,齊國的魚大致也是這個比價。若是這樣,糧秣增加的成本不過在一兩成。

大市裡轉了半圈,熊荊想的就是軍隊肉食問題。只是他對齊國的漁業還不甚了解,不知借齊人的錢造漁船,再僱傭齊人去海上捕魚,這樣應該如何操作?還有技術外洩的問題,因為造船廠不可能設在楚國,現在楚國各個造船廠都在造卒翼戰舟,工人如果太多自然影響糧食生產。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