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節 新安失陷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整個九月,廣州無戰事。

那次英軍攻打炮臺之後,沒幾天就有小船來廣州城外轉悠,沒辦法,這條江上的胥民有八萬艘船,就是靠水吃飯的,其中最大的生意就是運輸,斷絕貿易後,光靠打漁是養活不了他們的,更何況他們打漁可不僅僅是吃,絕大多數是拿出來賣的,賣了錢才能買糧食,買布料,買食鹽等等必需品。

就這樣廣州的貿易都慢慢開始恢復了。

但洋人那邊始終態度強硬,赫德來往廣州和香港三趟,每次都表示英軍要求清軍按照條約讓出廣州。

從其他方面,朱敬倫還知道,英國人在上海談判的額爾金,已經將此事向跟他談判的欽差大臣桂良和花沙納提出了抗議,桂良和花沙納也按照咸豐的方略,告訴額爾金,攻打廣州城的並非大清官府的軍隊,而是民間的鄉勇,這些都跟官府無關,如果英國人願意的話,他們願意做中間人調停。

額爾金被這種言行弄的莫名其妙,實在是無法理解中國人的思維,他拒絕了,堅決表示要求滿清朝廷尊重條約,將廣州暫時交給英法聯軍管理。

桂良和花沙納怎麼敢答應,把收復的城池拱手交給洋人,別說他們了,就是皇帝都承擔不起這個責任,後世子孫會罵他昏君的。他們敢肯定,一旦他們同意這個條件,改天朝上那些文官會把他們噴死。

於是倆人只跟額爾金談通商,拒絕談論廣州的事情。

額爾金則指示香港英軍,必須想辦法儘快攻下廣州,同時給法國人施壓,要求他們跟英軍一起行動。法軍主力這段時間一直待在上海,用以給花沙納和桂良施壓,畢竟他們也是要跟清政府談判通商條款的。在額爾金的施壓下,法國人終於施施然南下。

如果法國人回到香港,意味著英法聯軍將有三千多人用來戰鬥,他們會不會再次攻打廣州,這讓人很憂慮。

憂慮的同時,朱敬倫就玩命的訓練士兵,現在兩千苦力,槍法已經相當不錯了,他們本就有不錯的步伐訓練,三段式射擊技術已經有些樣子,再有半個月大概就能像英法聯軍那樣打打排槍,可堪一戰了。

無論如何廣州是不能再次交出去的,滿朝上下都不會同意,但是那些文官不同意不要緊,他們大可以坐論史實,大言不慚,誰主和就罵誰,還能表現出忠義,朱敬倫卻不行,他是真的要做事的,他必須採用各種辦法,包括讓人罵的辦法,把廣州城保住。

柏貴的宴席很熱鬧,這是慶祝他復職的宴席,黃宗漢等文武官員都參加了。

柏貴跟黃宗漢,穆克德訥等高官坐在一起談笑風生。

朱敬倫只能坐在最靠外的武官席面上,跟他同坐的有張千山和一些不認識的綠營兵。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張千山頻頻向朱敬倫敬酒,誰都看得出來,現在朱敬倫可是巡撫大人面前的紅人,而巡撫剛剛復職,聽說皇帝很賞識,正是隆恩浩蕩,此時跟朱敬倫交結自然有百利而無一害。

同時張千山還邀請朱敬倫明日去他家喝酒,理由當然有,那就是他升官了。皇帝這次很大方的賞了很多人,張千山榮升南雄左協遊擊。朱敬倫則得到了一個廣州府團練幫辦頭銜,負責編練火槍營,算是真正有了名分,不用掛靠在南海縣勇旗下了。而且朱敬倫還得到了候補知縣的職銜,這個倒不是皇帝給的,而是柏貴走正常渠道,透過吏部給朱敬倫捐的官,錢都是柏貴出的,作為巡撫他也要出錢,捐官可是清朝的正規制度,從康熙那時候就有了,當然作為巡撫他能憑關係拿到一個折扣。

即便這樣,能讓巡撫出錢幫自己買官,所有人都看得出柏貴對朱敬倫的厚愛了。

林福祥也跟朱敬倫坐在一桌,他就有些沉默寡言了,他也得到了一些封賞,但是有些鬱悶,因為他總認為自己是讀書人,卻要跟一群武人坐在一起,尤其是朱敬倫儼然是主角,可是朱敬倫過去只是他手下一個勇兵而已,讓他實在抹不開臉拉攏朱敬倫。

朱敬倫心中裝著事,也沒心情去迎合照顧別人,所以倆人在席上基本上沒有交流,要是有心人弄不好還以為倆人有矛盾呢,至少張千山已經多次在倆人臉上反覆檢視過了。

宴會結束之後,柏貴讓人吩咐朱敬倫留下,在巡撫衙門中跟他談了一下。

柏貴告訴了朱敬倫一個壞消息。

“新安縣出事了……”

上個月英軍從廣州敗退之後,不久法軍主力回到香港,聯軍就發起了對新安縣的攻勢,目的是為了震懾新安人,尤其是新安一帶活躍的鄉勇。

他們抓住了陳桂籍帶領的鄉勇的蹤跡,將鄉勇的駐地摧毀,並且一路追著鄉勇到了新安縣城。當地縣令放鄉勇入城拒敵,卻沒能擋住英法聯軍,聯軍攻入新安縣城之後,不但殺了很多人,而且燒了縣衙,知縣王壽仁被燒死在縣衙,陳桂籍戰死城頭,戰死鄉勇總計超過千人。

朱敬倫不由感嘆。他並不知道是他改變了歷史。原本的歷史上,因為港英政府派人到新安縣張貼告示,而與新安縣發生衝突,之後確實爆發了戰鬥,但是只有000英軍,被陳桂籍和以沙井鄉勇為主的新安鄉勇阻擋。

但是這次由於英軍現在廣州城外一戰失利,所以對鄉勇更加重視,另一方面這次有1000法軍參與,法國陸軍的戰鬥力相比英軍還要強一些,種種原因讓他們對攻打新安縣更加重視,最後竟然真的打破了新安縣城。

“這麼說洋人佔領了新安縣?”

聽完之後朱敬倫皺眉問道。

柏貴點點頭:“夷人派人傳話,如果官府讓出廣州城,他們願意立刻交回新安。哼,真是痴人說夢!”

朱敬倫點頭,無論哪一個清政府的官員也不會同意那廣東省城去換一座縣城的。

不過朱敬倫卻想到另外的事情,柏貴沒道理專門讓人把自己留下來,跟自己說這些的。

除非:“大人您留小人的意思是?”

柏貴嘆道:“就想問問你的看法,你的兵能不能收回新安?”

朱敬倫想了想道:“兵力有所不逮,即便能打下來也守不住,除非在招募一兩千鄉勇。”

柏貴點了點頭,略微想了想道:“只要能打下來就好,募集鄉勇一事,我會去跟總督大人說。你只管做就好。”

朱敬倫又道:“還有就是,餉銀有所不濟。”

柏貴多次給朱敬倫了十萬兩,其中四萬兩買了煙土,兩千鄉勇一月就是一萬,打仗還得發雙餉,這兩月發下去了三萬兩,還剩下三萬,沒有長久的來源,是支援不下去的。

柏貴不由皺眉:“你給這些兵發的也太多了。”

三鄉紳招募了一萬多鄉勇,其實現在也十分愁錢,已經多次上書皇帝,希望改變他們的鄉勇為正式的團練,這樣就可以吃府庫的銀錢了。他們總共籌集到了十二萬兩,可是天津條約的訊息傳開後,原本承諾捐款的鄉紳立刻不給錢了,導致最後只拿到了六萬兩。人家養一萬多兵,也才用了六萬兩,朱敬倫養兩千兵,短短幾個月就花掉了更多的錢,確實太多了。

朱敬倫嘆道:“英夷給這些苦力的錢本來就多,若不能許以重金,如何籠絡他們。這些人鴉爿成癮,毫無忠義,若斷了銀餉,莫說打仗,怕是又會投靠夷人。屆時領著夷人打來,怕是要出大禍的。”

柏貴頭痛不已,以他看到的情況,覺得這些人確實強悍,當然這只是一個假象。但柏貴不知道,所以他相信朱敬倫說的,真讓這些人反了才是大麻煩。

但他實在沒錢,剩餘的家底在他安全之後,也不捨得拿出來。

斟酌了一番道:“此次陳桂籍帶沙井鄉勇與夷人血戰,‘不告於紳,不稟官,自捐自戰,誓將與之決生死’,可見新安紳民忠義可嘉,若你能攻下新安,可就食糧餉。”

朱敬倫又問道:“可是準小人就地設局抽釐?”

柏貴道:“抽釐未為不可,但不可太過,不能激起民憤。厘金所出,除用於兵餉,不可用於他出,不可過貪。你慎之!”

柏貴生怕朱敬倫窮刮地皮,到新安縣抽釐搜刮太狠。至於中飽私囊一事,柏貴覺得朱敬倫肯定是要幹的,當官不為錢,這怎麼可能,更何況還是武官,不讓他們發財,誰給你賣命啊。

朱敬倫道:“大人放心,小人並非貪婪之人。帶兵出戰,一來為皇上盡忠,二來為大人出力,也給自己求一個前程。”

這解釋合情合理,柏貴讚許的點點頭。

接著道:“罷了,既然新安縣令為國捐軀,也是機緣巧合。若你能打下新安縣,本府就為你謀這個缺。”

朱敬倫大喜:“謝大人栽培。”

柏貴又勉勵朱敬倫一番,讓他回去準備準備,不日出發。

朱敬倫知道,雖然是柏貴跟自己說的,恐怕是黃宗漢提出來,倆人都商議過的,只是朱敬倫是柏貴的人,才由柏貴提出。至於朱敬倫提的那些條件,能得到當然好,得不到,也無所謂,反正不費什麼事,會叫的娃兒有奶吃,沒事叫叫苦,還是要的。

朱敬倫是真的躊躇滿志的回去準備,他已經急不可耐的要去新安了,因為在他看來,哪裡真的是一份好基業,因為新安縣在後世的名字——叫做深圳!(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