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節 中國的世界政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德國的世界政策已經從俾斯麥時代的維持歐洲均勢,轉到了向世界擴充套件,或者叫做威廉二世的世界雄飛政策。

德國將自己定位為維持歐洲平衡的力量,他們就是英國天然的盟友,俾斯麥時代不需要跟英國結盟,就能得到英國的支援,威廉二世舔著臉去靠攏英國,也不會得到英國的友誼。

現在在雙方各自衝突的世界政策面前,他們都開始拉攏中國,希望將中國的世界政策,跟他們的保持一致。

中國外交官已經跟德國取得了相當大的一致,中國保證維護德國在遠東地區的利益,保證德國在南通和釜山取得的權益,雙方合作維護各自在南太平洋地區殖民地的利益,在有必要的情況下,雙方保證兩國在遠東和南太平洋地區的海軍力量超過任何第三方,其實也就是英國或者英國和日本之和。

對待俄國,德國願意與中國保持一致,他們願意在俄國主動進攻中國的時候,為中國提供軍事擔保,保持中立之餘,將軍隊調動到西部邊境牽制俄國;在有第三方參戰,也就是法國參戰的情況下,德國也將參戰。如果俄國和德國發生戰爭,中國也將保持中立,如果是俄國主動進攻德國,中國必須派遣軍隊進入中俄邊境地區牽制俄國。

但是德國提出的額外條件是,中國將南通長江對岸一塊十平方公里的土地租借給德國。

隨著跟德國的協議基本完成,跟英國的談判也取得了實質性進展。

英國為了不讓中國在遠東和南太平洋地區,聯合德國對抗英國,或者說為了長江利益,和澳大利亞、紐西蘭殖民地的安全,英國不能讓中國和德國結盟。無論如何,憑藉拉攏日本這個打手,都無法在遠東海域取得絕對的海軍優勢。而中國和德國一旦結盟,跟英國進行海軍軍備競賽,英國想要繼續維持在南太平地區的優勢地位,會變得相當困難。

於是英國開始做出相當大的讓步,他們表示可以修改跟日本的協定,取消其中針對中國或者可能影響到中國的條款。廢除壓在中國頭上的治外法權限制。跟中國協調在南太平洋地區的關係,雙方共同維護當地的平衡,保證雙方海軍力量在當地壓倒性的優勢地位。共同承諾保護各自殖民地的安全和權益,反對任何國家在這一地區擴張殖民地的企圖。

在對俄國方面,英國也做出了跟德國一樣的承諾。一旦中國和俄國開戰,英國將保持中立,拒絕俄國軍艦進入自己的港口和軍事基地。同樣俄國跟英國開戰,中國也將保持中立,並拒絕本國軍事基地和港口為俄國所用。一旦有第三國加入戰爭,比如法國進攻中國,或者進攻英國的時候,雙方都保證向對方提供毫無保留的軍事支援。

跟德國不同的是,英國沒有提出任何額外要求,因為保持現狀,就是他們最大的目的。

談成的兩份成果放在面前,現在需要中國政府做一個選擇了。

兩派爭論不下,大部分人認為,跟德國結盟,帶來的利益更大,因為英國不可能在陸地上為大明提供幫助,而德國卻能動員全世界最強大的陸軍力量,而中國跟俄國的戰爭,基本上可以說主戰場必然在陸地上。

朱敬倫沒有公開支援任何一方,他提出了一個問題,雙方跟中國談的條款,基本上都是在用他們的世界政策來拉攏中國,那麼中國自己的世界政策呢?

確實,透過配合對方的世界政策,中國可以從中得到安全等等利益,但問題上,根本上這是一個被動的接受和適應,中國並沒有主動推動自己的世界政策,都說德國的世界政策愚笨,但至少他是主動的,只是他的主動挑戰了英國的霸權,最後失敗了,大家說他有問題,可如果他成功了呢,大家是否天然會認為那是一種必然,連質疑都不會。

這時候中國的外交人員突然發現,這麼多年來中國竟然沒有一個自己的外交戰略,所有的一切政策,都只是對外界局勢的被動反應,從來沒試圖主導過這種大局。

維護國家安全和擴張經濟利益,這兩項基本原則他是從西方學到了,但一切政策都只是根據這些基本原則在被動調整,從來沒有主動制定過任何大方針,大政策,這跟現在的大國地位太不相符了。

這是一種大國通病,大國往往不太在意主導一切,因為他們本身就是一個世界,他們站在哪裡,一舉一動就是世界大勢的一部分,在中國大多數時間,國家力量能投射的範圍內,可以說中國本身幾乎就是他所能看到的世界,所以他不需要去規劃什麼。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在這一時期,開發內部空間,就足夠國家的發展了。

同樣的例子是美國,在美國完成西部拓展之前,他們幾乎沒有美洲之外擴張過,當他們完成西進運動之後,馬上就從西班牙手裡搶了菲律賓。

大國之中這種國家大戰略維持比較好的,其實是俄國,這點跟他們粗苯的外表不相符,他們對外擴張的戰略維持了數百年,所以才造就了一個最大的帝國。

沒有人的成功是僥倖的,日本從維新開始,就有向外擴張的政策,就把主要目標對準了朝鮮,不能說他們錯了,因為這是他們從一個小島國發展成一個大帝國必須的突破,只是他們失敗了,所以他們做的都是錯的,如果他們成功了呢?歌頌他們的人多的是。

歷史上,中國人自然觀念中,中國就是世界,這種觀念構成了中國獨特的世界觀,稱為天下觀。

很明顯,在這個時代,中國並不是世界,只是世界的一部分,還是比較邊緣的一部分。

朱敬倫的問題讓大家深思,深思之後是激烈的討論,討論的結果就是新的政策。

世界通用的外交原則永遠是,第一維護國家安全,第二擴張國家利益。

但是之前他們缺乏一個目標,一個基於兩大原則的目標。

基於這兩大目標,日本選擇富國強兵,選擇侵略朝鮮。英國選擇海軍優先,選擇建立殖民帝國。德國步英國後塵,也發展海陸軍力量,擴張殖民地。法國選擇拉攏俄國,擴張殖民地。俄國選擇是在陸地上擴張。

這些已經十分明確的國家政策,讓中國洋務司官員深受啟發,但又讓他們很矛盾。

他們赫然發現,中國的現狀並不如他們想象的那麼好,因為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在方向上嚴重不一致。

國家安全上,對中國構成威脅的主要有海陸兩面,陸地上最大的威脅是俄國,海上最大的威脅是英國,至於日本,只是英國的打手。可是中國的國家利益,卻不在西方,不在俄國的方向。海洋上也不在南方,不在英國的方向。

目前的情況很明顯,中國的利益方向在東方,是環太平洋利益鏈,那個方向上的主要對手是美國。而在南方,英國侵略有越南和暹羅為緩衝地,而且英國侵略大陸國家的可能性已經很低。在西方,俄國卻已經直接跟中國接壤,直接將新疆併入了國土,控制了北方的滿蒙地區。

因此國家安全層面出發,肯定是針對俄國,國家戰略方向應該是在西方。而經濟利益上,則是在東方,在太平洋方向,這意味著中國的國家安全和國家利益方向嚴重不一致,投射力量的方向是嚴重分裂的。

將主要力量放在維護國家安全上,就會導致擴充套件利益方向不力。將主要力量放在擴張利益上,就又會導致維護國家安全不力。

這一研究發現,讓洋務司官員不由驚出一身冷汗,之前還以為中國現在的地理位置很超然,可以孤立於歐洲的紛爭之外,不進入歐洲國家競爭激烈的非洲。但沒想到世界局勢已經發展到了中國不可能潔身自好的程度。

而且之前他們嚴重忽視了一個國家,那就是美國,他們發現美國在大明的利益鏈上的位置之重要,超乎他們的預料。

現在環太平洋利益上的美洲西岸,已經生活了五百萬華人,其中美國西部就有三百萬,加州就集中了兩百萬人。五百萬華人織成了一張密集的利益網,構成了一個完成的網路,大到進出口,中至批發,小到零售,有一個華人商業網路。

這張網路帶來的好處是,美洲地區已經是大明商品外銷的第一大出口地,超過六成的大明商品出售到北至加拿大,南到巴西的美洲地區。是大明第一大出口國英國的三倍,而且還不會有像英國這樣的貿易摩擦。同時還是大明重要的原料來源,墨西哥白銀,美國的銅礦,智利的硝石,以及這些國家盛產的木材等都在規模出口中國。

可一旦美國跟中國敵對,他們只要掐斷加州,就斷了這個樞紐。夏威夷還無法完全取代舊金山的作用,因此美國有能力掐斷大明的利益鏈,更何況這條利益鏈本身,美國就是最重要的一環。

分析到這裡,洋務司突然覺得,應該重新審視英國的作用,英國是不能為中國提供陸地上的安全,但是在保護中國對外利益方面,英國卻有著德國無可比擬的優勢。

陸地上的安全不是不能取代的,至少中國自身就是一個陸地強國,擁有龐大的兵員和工業實力,自己足以保護自己。可是在海洋上,中國卻沒有辦法完全壓制美國,即便上次戰爭已經打的極為成功,可到最後也無法完全取得美國海域的制海權。

但英國人歷史上一旦跟美國開戰,就能成功封鎖美國,以目前的海軍實力,英國依然有封鎖美國的實力。

所以德國提供的利益是可取代的,但英國提供的利益是不可取代的。

漸漸的大家的態度開始朝向英國方面轉移,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英國至少願意維護中國的海外利益。

這點還得跟英國談談。(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