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三節 工業巨頭的春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的工業巨頭,輕工業還算正常,但重工業始終都有一種畸形發展的態勢。

這是基於東亞地區本就畸形的社會發展軌跡的,因為接連不斷的戰爭,不但造就了一個重工業體系,而且是一個偏重軍事工業,偏重壟斷模式的重工業體系。

這種畸形到了什麼程度呢,以兵工廠舉例,幾乎可以說大明軍事工業,甚至軍事工業體系,就是這家工廠。這家工廠到了什麼程度呢,戰前有二十五萬員工,戰後達到了三十萬。這種規模意味著什麼,拿德國最出名的克虜伯公司相比,普法戰爭時期,克虜伯只有七千名工人,一戰之前,克虜伯的工人數量達到了八萬人。

可以說兵工廠的工人數量,竟然是一戰前的克虜伯規模的四倍,這顯然不正常。

就是因為一次一次的國家投資,加上後來接連不斷的戰爭,催生了這個怪物。

而這個怪物出世之後,開始扼殺其他同類的成長,導致大明到現在為止,說重工業不行吧,他能維持幾百萬人的戰爭,說他強大吧,他沒有一個健康的工業體系,沒有大型、中型和小型工業企業作為補充,兵工廠中上到軍工生產,下到蓋房子刷石灰它都能做。

唯一能跟兵工廠勉強抗衡的,是前幾年法國金融工業聯合體,施耐德在大明投資的施耐德公司,現在這家公司被鐵路公司收購,鐵路公司也跟兵工廠一樣,將一個行業名詞“鐵路公司”做成了品牌,說鐵路公司大家不會想到是經營鐵路運輸和修建鐵路的公司,在大明就會想到這家什麼都做的公司。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鐵路公司經營主業是鐵路運輸、修建和維護,為此他向邊際產業擴張,收購了施耐德,目的是生產鐵路機車和其他裝置;在山西收購大小煤礦,目的是給鐵路運輸帶來穩定貨源;他還組建了商船隊,目的是方便河鐵、海鐵聯運。總之圍繞鐵路產業,打造出了一張封閉式的產業網路。

這倒是這種公司的性質都很難劃分,你說他是運輸企業吧,他還生產鐵路機車,說他是工業企業吧,他還經營煤礦,說他是礦產公司吧,他還有自己的保險公司。

不過就是鐵路公司,也無法跟兵工廠相比較,因為鐵路公司不算鐵路上的工人,他的技術工人數量只有五萬人,戰前是三萬人,增長已經很迅速了,但這種技術的擴張,往往比資本要慢得多,最大的壁壘往往不是資本壁壘,而是技術壁壘、文化壁壘和政治壁壘,用了不到十年將技術壁壘推進了百分之六十,這家公司的擴張速度已經很驚人了。

能跟這兩大巨頭相比的重工業企業,在大明根本找不到,唯一值得一提的企業,一個是從民間紅海中殺出來,以仿製繅絲機器起家的陳聯泰機器廠,有技術工人一萬人。陳聯泰成功從一眾小作坊中殺出,除了他自身最早仿製西方機器外,聽說陳聯泰很早將他一個兒子送去兵工廠學徒,一學就是十年,而且跟著瑞典發明家埃裡森身邊設計和製造船舶就學了五年時間。所以他一回來,陳聯泰就開了造船廠。不好的是,從兵工廠學藝的陳聯泰,也在一步步走向兵工廠的道路,同樣是什麼都做,自己做蒸汽機,自己造船,甚至為了造船廠的銷路問題,組建了自己的航運公司。

另一個則是當年埃裡森跟他的好朋友諾貝爾在赤灣建造的一家機器廠,現在工人有八千左右,這家工廠的技術水平毋庸置疑,諾貝爾和埃裡森都是瑞典專業的工學院畢業,同時還是頗有天賦的發明家,他們不但生產水平高,而且設計能力強。現在已經成為大明最大的船用螺旋槳和各類軸承供應商。基本上大型造船廠的螺旋槳和軸承都是他們供應。可這樣一家技術實力雄厚的工廠,卻是在一次次失敗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的。十年前,它還是一家造船廠,可惜埃裡森各種發明家的思路下,船廠半死不活,確實搞了很多創新,但連連虧損。埃裡森死後,小諾貝爾來這裡接手了這家工廠,關閉了造船車間,側重生產公司最有競爭力的產品。

小諾貝顯然不但是一個發明家,還是一個穩健的企業家,在他的管理下,這家公司開始找到了自己的優勢所在,在大明經濟體系中佔據了一席之地。

小諾貝爾顯然是另一種思路,他經營火藥公司也是這樣,一開始他父親的工廠什麼都生產,為了求生,還主動發明了許多機械,比如利用槓杆原理,幫當地的油坊生產省力的變速轉動裝置,生產各種橡膠產品,雨靴、雨衣、輪胎等等,生產各種機械設備,打到鍛錘,小到各種機床等。

小諾貝爾大肆關閉各種不盈利的生產線,沒什麼競爭力的機械製造廠基本關閉,橡膠產品只保留了輪胎生產,因為雨靴、雨衣在這個習慣了草鞋和蓑衣等草編手工製品的國家,沒什麼市場。然後就是火藥工廠,完全專注於火藥生產,衍生出來的肥皂生產寧可交給別人,自己也不做。

顯然諾貝爾是另一種思路,但同樣是壟斷,因為他在自己所從事的產業內,都做到了第一,大有一種某種產品無法做到前幾就不做的架勢。

機械行業十年前還存在的佛山鐵行也炮行,也被鐵路公司收購了,熟練的技術工人成為鐵路公司打破兵工廠技術壟斷的一份力量。兩家行會衍生來的工業企業,退出了歷史舞臺。

不管是哪種思路,大壟斷企業都極大的抬高了行業門檻,導致大量中型企業無法生存,中型企業要麼努把力,像陳聯泰那樣的,自己成為巨頭。要麼像鐵行和炮行,被大公司兼併,成為人家的一份子。

缺乏專業的中型企業,整個市場被壟斷巨頭瓜分,小型企業嚴重作坊化,只能在維修行業生存,他們成為大企業的可能微乎其微。也就是說整個行業高度固化了,壟斷巨頭鑄起了一道高高的壁壘,不給任何後來競爭者崛起的機會。

朱敬倫不在乎出現幾個財閥型企業,但是他本人是不喜歡這種壟斷性公司的,他所受的教育告訴他,壟斷巨頭帶來的,就是高利潤、高剝削和經濟危機,當這種公司跟這些詞彙聯絡在一起的時候,他本能的排斥這種公司。

這些壟斷公司,沒有中型專門化公司為他們做配套,他們自己的一個個車間就是自己的配套單位;他們一個公司,就是一個產業,就是一個工業體系。收縮的時候,他們不會給任何對手進入他們領域的機會,築起高高的壁壘。擴張的時候,他們可以向任何方向擴張,殺的任何對手毫無招架之力。

現在大明透過鼓勵去北方投資的政策後,突然發現,還是這些壟斷寡頭的天下。

山西的煤炭是兩家爭奪的焦點,鐵路公司有先發優勢,當年修建的大秦鐵路歸屬於他。兵工廠就申請了修建正定鐵路,透過太行八陘中的井陘,連線太原和正定(石家莊);鐵路公司有山西的南北通路,穿過大同盆地、太原盆地等河谷地帶的同蒲鐵路。兵工廠就申請修建了走太行陘進入山西長治盆地最後連線太原,透過保定過蒲陰陘、飛狐陘通往大同。

雙方都是沿路搶奪資源,開發礦產,投入大,利潤高。

鐵路公司有從秦皇島到大同、從青島到鄭州、西安最後到蘭州的北方橫向大鐵路。兵工廠就修建從天津,透過保定連線正太鐵路,接著從太原往西進入陝西,從延安南下到西安的東西鐵路。

總之美國戰爭之後,雙方都將生產從軍火重新轉向了鐵路和鐵路裝置上後,紛紛加大了鐵路修建的速度和規模。南北合併之後,又紛紛去北方搶奪鐵路線路。

在鐵路上是兵工廠進攻,鐵路公司防守,而在機械工業上,則是鐵路公司開始進攻,而兵工廠在防守了。

兵工廠在機械生產上有絕對的優勢,還因為歷史原因,早早圈佔了越南的鐵礦和煤礦,過去施耐德公司都得靠兵工廠旗下的礦山供貨。鐵路公司收購施耐德之後,不願意看到這種制約,不但跟兵工廠爭奪三西的煤礦,還藉助鐵路優勢,圈佔了東北鐵嶺、撫順一帶的煤鐵資源。

向北方投資的優惠政策出來之後,鐵路公司決定,在瀋陽等地投建鋼鐵機械聯合企業,直接生產成品降低成本。不但生產鐵軌、鐵路機車等鐵路相關產品,還大肆介入兵工廠的軍工生產領域,造船領域。

兩大巨頭在整個中國的跑馬圈地,瘋狂投資報紙天天報道,彷彿一場戰爭,但客觀上帶動了北方的交通,礦產等領域的發展,對改善經濟水平起到巨大的作用。

這是大明政府樂意看到的,甚至一定程度上開始鼓勵他們這種競爭,對他們申請的線路基本上都會透過,除了十年期的免稅政策外,還給予他們特別貸款,政府為他們擔保,特許他們為政府支援的特定線路發行債券。

重工業領域兩大巨頭肆意競爭的時候,朱敬倫更關注另外兩個新興企業的競爭,這兩家公司來自電力行業。(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