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九十二節 中國統一的過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和英國的海關交接,是透過談判解決的,英國沒有任何理由控制一個主權國家的海關,他們在國際法上找不到任何依據。

如果說有,那就是英國可以以不承認大明對滿清的吞併來進行抵制,但面對大明已經實質控制了滿清所有行省的前提下,英國認為強行維持只會得到戰爭,而戰爭的結果,英國必敗。

英國不可能在東亞大陸上跟俄國或者大明任何一方進行地面戰爭,用海軍封鎖的話,大明海軍或許不敵英國海軍,但卻有能力大大削弱英國海軍,而一場全面戰爭,將把印度拉入戰火之中,既然大明有能力在美國保持五百萬以上的兵力,那麼也有能力向印度投放五百萬兵力。

英國此時找不到任何幫手,德國不會幫忙,俄國剛剛得到了甜頭正在消化,法國一心盯著德國,美國忙著在國內鎮壓黑人、印第安人,削弱華人的勢力,日本還沒有成長起來,這些現狀讓大英帝國面臨著要麼跟大明展開地面戰爭,要麼選擇放棄北中國海關的控制權的兩難選擇中。

儘管很難,但還是要談,英國藉口大英帝國當年主持海關,是因為滿清沒有能力管理自己的海關,大明認為自己有能力管理本國的海關;英國藉口說英國控制海關,是為了讓當年滿清欠各國的債務能夠得到償清,大明表示滿清的債務新的中國政府一體承擔。

英國找不到任何借口,唯有以不承認大明吞併滿清為拖延,而大明給英國劃了一條時間線,在今年六月之前,如果雙方還談不攏的話,大明將單方面收回海關權力。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沒有英國人的配合,大明收回海關也不會那麼容易,因為整個海關機構有可能隨著英國官員的撤離,陷入癱瘓狀態,李泰國打造的滿清海關,跟赫德可不一樣,李泰國是一個非常傲慢的人,他成長在香港的底層社會,對華人瞭解極深,卻對華人鄙夷最深,這是下層的慘烈競爭造成的性格缺陷,對其他國家的人同樣如此,所以在他打造的海關中,幾乎清一色都是英國人,讓列強早就不滿,但他卻依然如故,一旦這些海關官員撤走,北中國的海關勢必癱瘓。

大明揚言造成的任何損失,都將透過向英國商品徵收特別關稅來進行彌補。

這種威脅讓英國人很惱怒,但此時他們已經無法控制這個新近崛起的帝國了,打造一個針對這個帝國的包圍網還需要時間,對方要求收回海關的時間線卻日益迫近。

英國畢竟是一個商業思維的國家,最終他們為了將損失降到最小,決定放棄對海關的控制權,轉而換取大明保證維持對英國的低關稅政策。

英國人在北中國的關稅稅率,是非常低的,當然,其他列強在這裡的關稅也很低,基本原則是值百抽五,也就是百分之五的關稅稅率,同時加不超過一半關稅的厘金,也就是最高關稅百分之七點五,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最低的關稅稅率了,比自詡自由貿易的英國關稅還低,而且是一刀切,沒有針對任何特殊行業的保護性關稅。

這種低關稅的最大受益者,就是開拓時間最長的英國,他們佔據了大部分棉紡織品,鴉片和機械製品的出口額,長期控制生絲、棉花等農副產品的出口,是滿清對外貿易的最大得益者。

英國希望繼續維持這種關稅是不可能的,因為大明要統一全國的關稅制度,勢必要統一關稅稅率。

為了得到英國的支援,平穩接管海關,大明只能放棄大明舊領土範圍內的關稅稅率,從而彌平整個國家的關稅,因此滿清領土內海關的關稅稅率上升,而大明領土內關稅稅率則會下降。

最終擬定一個平均稅率,就是百分之十五,之前大明境內的關稅稅率是百分之三十。

當然做出這麼大犧牲,也不僅僅是因為一個英國,貿然提高所有的關稅稅率,會得罪所有的列強,包括德國。只能暫時以犧牲經濟利益,來維護政治利益了。

同時制定如此之低的的關稅,大明也有資格宣稱自己是一個自由貿易國度了,大明政府決定開始在全世界範圍內鼓吹自由貿易的好處。

五月份,英國和大明的海關關權談判終於結束,英國同意將北中國海關交給大明管理,同時配合大明完成接管,海關部門工作的所有英國人,英國政府不主動撤出,他們將以大明僱員的身份工作,直到他們自己辭職或者大明政府解僱他們;大明則宣佈降低多有商品的海關關稅至百分之十五,並且保持十年不變。

六月份,雙方開始交接。交接過程充滿衝突,但大體平穩,至少在大方向上,大明整合北中國海關的難度,要比整合北方行政的難度抵得過。因為大明的海關其實還是英國人當初打造的,所以雙方在重要職位,管理辦法等方面,其實是大同小異的。主要就是讓大明海關來吞併滿清海關,將大明的一整套制度全都搬過來。但牽扯到了工作程式,職務變動,人員調整依然非常復雜,還要儘可能保持穩定的情況下,真的非常不容易,比重新打造一套系統都困難。

滿清海關已經是最現代化的行政機構,大明兼併起來就這麼困難,對於各地的地方政府的兼併,自然就更加困難了。

去年就已經完成了府縣級別的官員任命,那時候光緒還沒有退位呢,是在大明組建的警察部隊的威懾下,在當地督撫的自願或者不自願的配合下完成的。

但這種地方官員的任免,只能達到不亂的效果,要將整個北國的行政機構,打造的跟大明一樣,需要付出的代價和成本難以想象。

大明政府甚至為此大大降低了自身的行政效率,抽調了三分之二的行政官員到滿清地方任職,大多數都是官升一級。而他們留下的空缺,許多都是新人接替,經驗、能力不足,引起大明行政效率的降低,十分明顯。

普遍教育底下的國民,普遍習慣了閒散管理的官員,對大明帶來的新行政體系也有著本能的抗拒。不過光緒下達了禪讓詔書之後,大明就不再需要維持當地政府機構的穩定了,個別官員的離職影響不了大局,相反還能騰出重要職位給更合適的人。

大明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時間不是提高了行政效率,甚至一度讓地方行政混亂起來,此時鄉村自治很好的平衡了這些混亂,因為更多的問題透過鄉下的宗族慣例解決了。針對這種情況,大明將本國境內的公局體系在北方推廣,邀請各地的名流士紳組成了縣級公局,從縣級往下,有這些士紳輔助,大大方便了政府的管理。而造成的結果是,北國的鄉村自治傳統不但得到了保持,反而大大加強了。因為他們在混亂時期,承擔了更大的義務,必然在之後保留了更大的權力。

合併第一年,大明完成了在北國的縣級公局覆蓋,組建了縣級警察機構,法院機構,並開始推廣縣級教育機構。可以說縣級往上的政治權力機構全部完成了覆蓋,但效率大大的降低了。而且為了由於抽調大量的官員,造成大明道級行政機構名存實亡,大明政府決定,廢除道級行政機構,將整個國家的行政機構劃分為省、府和縣三級,縣以下是鄉村社會,省以上是中央機構。大明過去的道臺都調到各省去做省級官員去了。而滿清的總督級別職務,暫時得以保留。

1897年開始,大明統一的重點工作,推進到了教育領域。

大規模複製大明已經摸索出來的行之有效的教育體系,但依然走了過去的舊路,自然科學的教師由大明委派,而傳統知識的老師,則聘用大量的鄉村讀書人,給他們一個工作,也省的到處散佈不滿言論。

教育的改革是最複雜的,因為必須深入廣大的鄉村,大明當年用了二十年,才達到八成教育覆蓋率,現在也才達到了九成,而朱敬倫出於儘快彌合南北差距考慮,要求三年內必須完成全覆蓋,讓北方入學率達到南方的水平。

北方經濟領域的重建,也是重點之一,經濟關乎民生,民生差距過大,是要造成民族分裂的,東西德合併之後,西德政府向西德境內的所有國民開徵了一項叫做團結稅的特別稅,用來改善東德地區的交通和基礎設施,推動東德地區的經濟發展,就是擔心民族分裂,所以才叫團結稅。

現在北方改革和發展的成本,基本上只能由南方來承擔,造成了美國戰爭之後,一直闊綽的大明財政,在第二年就開始出現赤字了。

這種財政成本顯然大明不可能承擔一年兩年,對比東西德的差距,恐怕得承擔一二十年,甚至更久,因為此時的南方經濟跟北方經濟的差別,甚至比後世的東西德差距更大。

畢竟東西德雖然工業發展體制不同,但至少都是工業國家,而現在的南方北方,一個是高速工業化的經濟體,一個還是傳承了幾千年的自然經濟體,對比之強烈,基本就是後世韓國和朝鮮的差距。

為了支援北方的發展,大明專門出臺了兩項長期經濟政策。

第一,鼓勵南方資本家去北方投資。

第二,推動北方商業資本儘快向現代工業資本轉化。

這兩項政策的最大受益群體,第一個是南方已經完成工業積累的工業巨頭們,第二則是北方的晉商等實力雄厚的舊商業資本群體。(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