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節 赫德威脅英國人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德國第一個放棄請太后和皇帝回北亰的提議,因為他們得到了他們想要的東西,皇帝答應德國,租借南通給德國,租期為九十九年。

有了南通為基地,德國就能滲透進入長江流域,這裡可是中國地區最肥美的一塊肉啊,英國每年從這裡撈幾千萬英鎊的利益,德國也想分一杯羹。

俄國人則更加堅持讓慈禧和光緒還朝了,因為他們提出的,希望滿清同意他們在蒙古駐軍,並且修建一條從恰克圖過境東北,抵達海參崴的鐵路的要求。

俄國不滿意,英國還不滿意呢,他們無法接受大明吞併滿清,可現在大明控制了整個北中國,這跟吞併了這裡有什麼區別。

而且還控制滿清許可了德國在南通的利益,這不是讓德國來這裡分割英國的利益嗎,英國絕不能看到滿清朝廷成為大明手裡的傀儡,至少不能成為專屬大明的傀儡,這個政府註定淪為傀儡的話,大英帝國也想當他們的主子。

但他們還不想撕破臉,打破目前脆弱的平衡,是赫德來找朱敬倫談的。

赫德隱晦的表示了對北方大明士兵控制地方的擔憂。

“你覺得那是大明的士兵,不,你想多了。那些都是當地的青壯組建的民團,只不過他們都在大明軍隊中服役過而已。英國181年跟拿破崙戰爭的時候,不也強徵美國人服役嗎,還引起了跟美國的戰爭。同一個民族,難免有一些複雜的關係。”

朱敬倫失口否認是大明在控制那些士兵。

赫德也不點破,只是擔憂道:“只是列強或許不這麼看啊。而且大清朝廷允許德國佔有南通,嚴重侵害了大英帝國的利益,恐怕英國會採取行動的。”

朱敬倫笑道:“我看大英帝國還是不要採取行動的好,一旦把清廷逼急了,他們萬一聯俄可就不好看了。”

“聯俄?”

赫德沉默了片刻。

這意味著如果英國逼迫的話,有可能把大明逼到俄國那一邊去,這樣在東亞地區,就形成了明俄兩國對抗英國的局面,除非英國能將德國拖入戰爭,可現在德國的胃口得到滿足,暫時不可能跟英國合作,反而在之後要跟英國競爭長江呢,這些年德國的商船發展的很快,已經排在大英帝國之後,位列世界第二大船運國家了,長江這條黃金水道對德國意義重大。

大明和俄國聯合對抗英國,英國是沒有任何辦法在這個大陸上發揮影響力的,至少目前看來,這塊大陸上各大勢力還保持平衡,但十分脆弱,一旦平衡打破,英國沒有力量獲取最大的利益,只會讓大明和俄國吞下最大的蛋糕。

而如果英國人不過問的話,大明和俄國勢必產生衝突,赫德覺得大英帝國最好維持平衡為好,這是他的態度,但英國人開始尋求不一樣的結果。

他們不能容忍大明控制滿清了,在他們的計劃中,徹底瓜分滿清也是一種選擇。建立各國的勢力範圍,徹底瓜分滿清,讓北中國淪為殖民地,遏制大明崛起的勢頭,用複雜的歐洲平衡取代這裡,相信到時候英國人依然可以玩轉這裡的政治。

他們唯一擔心的是,赫德通告中說的,大明被逼無奈之下,跟俄國合作,聯手將英國的影響力排擠出東亞大陸,沒有俄國的合作,英國覺得他們控制不住大明。

於是英國開始跟俄國接近,但俄國的胃口太大,他們要整個東北地區。

一旦俄國取得整個東北的控制權,英國封鎖俄國的政策也就破產了,俄國將成為一個擁抱海洋的國家,一個將陸權延伸到海權的帝國。

德國的胃口同樣很大,他們要整個山東,以此為代價他們才願意配合英國制衡俄國。

法國的胃口倒是不大,他們沒興趣在局勢複雜的渤海灣取得立足點,顯然這幾年法國跟俄國的密約雖然大家不清楚,但都知道法國肯定跟俄國達成了某些秘密協議。而德國一直在試圖破壞這種秘密協議,不但放棄了對俄國的貿易戰,威廉二世還不遺餘力的拉攏俄國,在美國問題上,這次在中國問題上,威廉二世都極為照顧俄國。

英國突然發現,他們有被大陸國家孤立的架勢,光榮孤立看來沒能讓他們的地位變得超然,變成歐陸國家爭相拉攏的物件,反而真的有可能讓他被孤立了。

到頭來英國發現,只有日本比較聽話,可惜日本實力弱小,他們的陸軍力量動員下來,只有三十來萬人,而且工業水平落後,讓這樣的國家進入東亞大陸能拼的過誰?不管是擁有三百萬陸軍潛力的俄國,還是已經成功組建過六百萬軍隊的大明,都不是日本能對抗的。

轉了一圈,英國決定靜下心來好好聽一聽大明的建議,只要大明不完全吞併滿清,只要他們允許大英帝國在清廷保持足夠的影響力,由他們掌控這個傀儡政權也不是不能接受。

此時的大明在做什麼呢?

向各地派去了名義上的公使,由慈禧和光緒向這些督撫下密令,讓他們與大明公使多親近親近。

這些公使其實就已經成了各地的太上皇,除了張之洞控制的湖北,依克唐阿控制的東三省之外,各地督撫其實都任命了。任由這些大明公使一個個會見地方官員,拉攏這些地方官員,對於配合的留任,對大明充滿敵意的由督撫出面直接罷免。

大明在一步一步撤換滿清各地排斥大明的官員,全都換成親明的官員,顯然正在為統一這個國家做著準備。

同時還控制慈禧和光緒,下達了維新變法的諭令,要求各地督撫依各地形勢展開地方革新。結果各地督撫紛紛表示,目前治安混亂,應該組建新式警察機構,過去的巡捕顯然已經不適合了。於是在各地以民團身份存在的大明軍官控制的士兵,搖身一變變成了警察,徹底獲得了合法的身份。

控制了警政,比控制軍隊對地方政治的意義還大,可以說控制了警政,才意味著控制了地方政治。

後來法國在摩洛哥推行的警政改革,引起德國強烈的抗議,險些釀成兩國戰爭,就是因為警政太過重要。

英國坐看大明一步步蠶食滿清政權,卻毫無辦法,因為除了大明,沒有一個國家的滲透能力達到這個水平,俄國都不行。

大明又已經讓德國佔有了南通,嚴重侵入了英國的核心利益區,此時英國除非願意聯俄,否則根本無法制衡大明。

但朱敬倫讓兩面派赫德去跟英國談判,必須保證英國的中立,赫德成功完成了任務,讓英國公使跟大明達成了一項協議,大明保證英國在長江流域的特別利益,維護英國在滿清取得的一系列特權,保證不直接吞併滿清,將南北中國並為一國。英國則答應,與大明聯合抵制俄國南下,一旦大明因此跟俄國發生戰爭,以前達成的軍費援助依然有效。同時不反對大明軍隊駐紮北方,至少大明軍隊在直隸、東北地區駐紮,大英帝國不與反對。

顯然這項協議掃清了英國和大明暫時的爭執,只要大明繼續執行這項協議,那麼雙方關係就不會破裂,聯合制俄的態勢就不會改變,而這份協議的時效是十年,英國藉此保持了北中國地區十年的平衡,而大明則保持了十年內對抗俄國的盟友。

不過大明真的打算等十年嗎,十年之後才統一國家,不,朱敬倫等不了那麼久,最快明年,最慢後年,他就要一統天下,這種事情,拖得越久,就越麻煩,他不能等列強都將力量滲透進了滿清後才動手。

至於英國嗎,用一個協議穩住而已,讓赫德操作這件事,將赫德跟英國一起坑一把,完全沒有心理障礙。

只是朱敬倫對赫德能夠說服英國人有些好奇,這麼複雜的局面,就是朱敬倫解決起來都感到有些頭痛,他們不知道赫德是透過什麼方法讓英國打消對大明的擔憂,轉而支援大明對抗俄國的。

一問才知道,原料赫德並沒有打消英國對大明的擔憂,反而可能加重的,但加的十分的重,重到英國不敢貿然跟大明決裂的程度。

赫德告訴英國人說,印度距離俄國很遠,但距離大明很近。尤其是現在鐵路相通,一旦英國與俄國聯合對抗大明,大明不太可能將主要兵力調去北方跟俄國開戰,反倒是有可能透過鐵路進入印度,赫德問,大英帝國真的要準備跟一個能夠組建六百萬陸軍,在美國這個一萬多公裡外的地方苦戰三年的國家在印度打一場地面戰爭嗎?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讓英國人明白了,他們在東亞大陸要維持的平衡,其實已經跟他們歐洲維持的平衡一樣了,不再是防止任何一個國家獨大,而是要讓已經形成的大帝國之間保持平衡,讓各大帝國之間互為仇敵,而不是將任何一個帝國的火力集中到英國身上。

就像他們在歐洲維持德國和俄國的平衡,他們現在要玩轉大明和俄國的平衡,而不是跟這兩國某國的聯盟打一場地面戰爭,而且是直接在印度爆發的戰爭。所以英國不是將大明的火力吸引到自己身上,而是轉移他們的注意力到北方去,去跟俄國熊較量,這樣才能維持平衡。

至於北中國,這已經跟東歐一樣,不再是大英帝國能夠控制的地域了,而應該作為大明和俄國之間爭奪的區域,大英帝國最好從這裡抽身,否則不然要捲入慘烈的陸地爭霸中去,英國人明白了,從今往後,他們在北中國最多只有商業利益,而沒有政治利益了。

赫德說法讓朱敬倫很驚訝,這意味著赫德威脅了大英帝國,而且還威脅成功了,赫德果然是一個英國人,只有他瞭解英國人最在乎什麼啊。

但問題是,只要大明對印度有威脅,那麼大明和英國的合作基礎就會很脆弱,就好像德國一開始發展海軍,德國跟英國的矛盾很快就超過了英國跟俄國之間持續了百年的矛盾,大明和英國決裂的時間不會太遠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