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七節 慈禧的算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陛下,這是滿清督撫的效忠書。”

方山拿來了厚厚一疊文書,他這段時間可沒有閒著,在北京會晤了李鴻章之後,就遊走天下,到各地找當地督撫交流,不過他只是套一套近乎,他的身份代表皇帝,安一安滿清督撫的人心。

之後他就一直負責此事,等北亰被佔,光緒和慈禧失蹤的訊息傳出來後,自然有人拿著他的信去找各個督撫商議,一開始可能還有人觀望,過了一兩個月都沒有光緒和慈禧的訊息,就有人動了心思了,當年吳三桂見李自成攻佔北亰後,還知道向滿清投誠了,現在日本人佔了北亰,在日本和大明之間做一個選擇,這個選擇並不難做。

朱敬倫看到厚厚的一疊文書,嘆了口氣,真是人心散了啊,鴉片戰爭到現在,半個世紀過去了,滿清朝廷但凡有點心,何至於有今天,西風東漸了半個世紀,這還是一個君君臣臣的天下,民族、國家的概念,哪裡還有半分。

隨意翻看了幾封信,看到一個個飽讀詩書的督撫大員,洋洋灑灑的漂亮文字,到了現在還遮遮掩掩,不肯果斷的做決定,竟是一些模稜兩可的的文字,很多督撫的態度是,要是確認光緒和慈禧罹難了,他們唯有借明師為君父報仇,被迫向大明效忠,如果光緒慈禧活著,他們還是要供奉正溯的。

不過朱敬倫並不求全責備,他要的是安定,統一天下不在這些督撫的意願,而是已經到了國際外交層面,得擺平西方列強才能一統國家。

但看到這些督撫的言行,他竟沒來由一陣噁心。

他也不關心到底誰效忠了,他只問:“還差幾份?”

方山道:“有湖廣巡撫張之洞的,兩江總督劉坤一的,還有盛京將軍依克唐阿的。”

朱敬倫嘆道:“我還以為得有一些忠臣孝子呢。”

方山道:“都以為清帝和太后死了,若知道還活著,得扮一扮忠臣呢。”

朱敬倫笑道:“那就讓他們扮個夠,有他們扮的時候。”

這些督撫的效忠書信讓朱敬倫踏實了,他至少知道,一旦改朝換代,北方亂不了。

首先是老百姓根本不在乎,因為老百姓沒有什麼民族國家概念。有記載稱,197年的時候,日本挑起了盧溝橋事件,有洋人,或許是一個傳教士,跑到北亰附近一個村子裡,告訴村民說日本人就要打過來了,當地村民竟然不知道日本,甚至都不知道已經改朝換代了。

這可是北亰附近,這可是197年,這個傳說或許誇張,或許只是一個個案,但抗日戰爭事情,確實有邊遠地區的老百姓不知道改朝換代的事情的,這個落後封閉的國度,實在是封閉的讓人震驚。

指望這樣的民族爆發什麼起義,那是不可能的,只要不是吃不飽飯,甚至只要餓不死,是很少有人鬧事的,大明開放了多少年,才開始有商人罷市向政府施壓這樣的現象,才開始有勞工擺工,要求增加工資這樣的事情,這本身其實就是一個進步。

但忠臣孝子這種東西,肯定會出現的,大明多少年了,還是有士大夫階層不肯跟政府合作,朱敬倫會給這些人找一個好去處的。

“英國人那邊沒有訊息嗎?”

朱敬倫放下國內的事情。

方山搖搖頭:“德國和俄國的態度堅決,似乎兩國達成了共進退的盟約,英國可能壓不住他們。”

朱敬倫點點頭:“壓不住最好。現在我們得行動起來了,向每一個省都要派遣老練的公使,重要省份,直接從我們的行政官員中間抽調,給他們配足了保護人員,保護好他們,同時也是給當地督撫施加震懾。”

方山點頭,又問道:“那清帝那邊是不是可以發通告了?”

朱敬倫點點頭:“準備好了就發吧。”

方山道:“準備是準備好了,偽清太后那邊倒是配合,清帝似乎有些不滿,發了不少脾氣了,陝甘當地的官員被他罵了一個遍,他一邊罵一邊哭,那些當官的就跟著哭。”

朱敬倫哼道:“還知道哭,現在才哭,有些晚了。”

接著說道:“慈禧那邊,交給你了,你知道我的想法,你去西安坐鎮吧。”

方山領命離開。

這一切都在秘密狀態下進行,皇帝有這種資源,也只有皇帝有這種資源,唯有如此,才能瞞過赫德的耳目,才能瞞過英國人,或許英國人會聽到一些風聲,但他們沒有直接證據,況且光緒和慈禧遠在西安,況且整個北方的軍事力量都被日本粉碎了,況且北方最強大的軍事力量,已經成了從大明退役回去的士兵,而這些士兵不但建制沒有打亂,他們的軍官還依然帶著他們,甚至連軍裝和武器都帶了回去。

這一切都是透過大明控制的鐵路運作的,有一點滿清的保守派可能沒有說錯,列強在滿清的土地上修鐵路,真的能夠控制滿清地方。

大明曾經在滿清領土內招募了超過兩百萬士兵,幾乎遍及各個省份,現在這些人依然拿著大明的軍餉,依然由大明的軍官指揮,趁著光緒和慈禧失蹤的時間,當地督撫六神無主的時候,在各地都駐紮了下來,整個天下其實已經在大明的控制之下了。

慈禧很快就發現了這一點,整個西安城裡,到處都是士兵,跟他在火車站看到的不一樣,這些士兵沒有穿大明的軍裝,而是換下了普通衣服,但依然拿著武器,聲稱是保安民團。城裡的駐防八旗還在,但哪裡抵擋得了大明的虎狼之師。慈禧很清楚,西安現在就是大明的西安,問過陸雲起,陸雲起實話實說,告訴她,這些都是跟著大明去跟洋人見過仗的老兵,退役回來之後,發現打仗了,就又組織起來保衛大清江山,整個陝西有一萬這樣的士兵,其他地方更多呢,尤其以湖南和四川為多。

慈禧又聽說,四川和湖南都已經給大明佔領了,公開宣稱哪裡是大明的領土,英國人表示了支援,其他洋人也沒說什麼,當地也沒見多少忠臣義士出現。想必天下其他各省,也都是這種樣子了,或者明著佔了,或者暗中佔了。

在這種情況下,能當兒皇帝那就該謝天謝地了,可憐的是連兒皇帝都當不成,那只能像宋室的公主妃子們一樣,讓野蠻的金兵搶去做奴隸了,至於那野蠻的金兵是不是八旗的老祖宗,至少在這一刻,慈禧的心態是站在宋室一邊的。她雖然一把年紀,不可能吸引那些士兵糙漢的注意,但如果像宋室的宮妃那樣,被送去給人洗衣灑掃幹粗活,她也受不了。

她都六十了,還能活多久,她任命了。

至於光緒,老老實實當兒皇帝就好,不然她可饒不了這個惹禍的混賬貨。

陝甘總督府在蘭州,所以他們住的是陝西巡撫衙門,雖然比不得宮裡,但至少有吃有穿的。陸雲起負責治安,說白了也就是控制他們。同時給他們發一些大明皇帝的指令,至於遵不遵從,恐怕由不得他們。

“老佛爺發上諭吧!”

陸雲起在慈禧和光緒見過了陝西當地官員之後,拿出一份草擬好的諭旨,希望慈禧蓋印。

慈禧嘆口氣,蓋上她隨身帶出來的印章,這很重要,當年他們發動政變,搞倒肅順那些權臣,靠的就是他們身上的印章調動了兵馬,所以這次逃出來,慈禧什麼都可以不帶,印璽該帶的卻一樣不落,現在果然派上了用場。

一封昭告天下,皇帝和太后巡狩到了西安的諭令就發出去了,透過電報同時還會有實物次第發出去,發向每一個省。

無非是安定每一個省的人心,主要是士大夫的人心,普通老百姓只要他們認識的大人物不招呼他們,是不會鬧事的,因為連鬧事的理由他們都想不到。

這封詔書發下去後,很快就引起了天下震動,果然皇帝和太后並沒有死,很多人松了一口氣,但同時又有些憂慮,之前他們可是給大明皇帝寫了效忠書的,這可是有把柄落在了人家手裡。

轉念一想,也不是自己一個人寫,很多人都寫了,況且他們也沒有說不忠於大清,只說在太后皇帝罹難的情況下,迫不得已才會借兵抗日的,這麼說來他們並不是不忠,於是馬上在寫一封效忠書送去西安,兩頭都不落空。

至於西安的皇帝和太后是不是真的,到了督撫這一級,多多少少在各地都有一些眼線,透過陝西的同鄉官員,商會的商人,他們很容易就確認了。

讓慈禧發諭令,其實並不是給這些督撫看的,主要是給洋人看的。

英國人一直在操作由各國出面,在滿清無政府階段,派駐聯合代表進入北亰,暫時監督掌管滿清的政治,現在慈禧和光緒出現了,英國人也就沒有了理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英國人果然立刻放下這種運作,李泰國這個強硬的,對滿清和大明都不甚尊敬的公使,立刻馬不停蹄的奔赴了西安,去求見慈禧和光緒。

慈禧跟光緒會見了他,而且慈禧事前給光緒打了招呼,讓光緒少說話,他生怕光緒說錯話壞了事,如果光緒向英國人當面求助,無異於置她們於死敵,因為大明既然敢讓他們公開跟地方官見面,其實就不怕訊息走漏,恐怕英國人早就知道了。

結果這次會見圓滿收場,慈禧表達了一些自己的錯誤,對沒有早跟西洋各國友善,向西洋各國學習治國方略非常懊悔,表示自己一定要積極革新,與西方各強國為友。

慈禧對李泰國的態度十分恭敬。

歷史上,八國聯軍之後,慈禧回到北京,其實也是這一副樣子,不但對接見外國公使沒什麼抗拒心,而且經常召見對方的家眷和孩童,十分和藹,赫德記述這種變化,略有些心酸的說,太后對待西方使節的態度有些過於禮遇了,其實就是說慈禧太過巴結西方人,讓在中國生活太久的赫德都有些不忍。

但李泰國卻很享受這些,他高興的回去後,就發電報聲稱,光緒和太后都安然無恙,真讓人高興,告訴英國政府,大清還是那個大清,而且建議大英帝國派一些顧問來,他覺得大清需要英國的幫助來革新。

聽到光緒和慈禧活著的訊息,英國人自然高興,這樣更有理由維持滿清的獨立了,給了他們充足的外交牌來打,於是馬上通告各國,表示大清政府依然是北中國唯一之合法政府,認為德國侵佔南通,俄國增兵並佔領蒙古都是非法的。

但這兩國也不是傻子,聽到慈禧在西安的訊息後,馬上也派公使去了,他們的目的就是讓他們的行為合法。

除了英國外,日本同樣高興,甚至比英國更高興,第一時間將這個喜訊告訴了李鴻章,勸告李鴻章趕緊跟皇帝和太后聯絡,日本要跟大清重開談判,結束兩國的戰爭關係。

同時日本也馬上派人去西安,向光緒和慈禧問號,表達日本的友好態度。

一時間西安成了一個熱門地區,匯聚了十幾國的外交人員。

那麼北亰怎麼辦?

英國人的態度是,請光緒和慈禧馬上還朝,回到北亰執政。

讓日本公使尷尬的是,慈禧和光緒拒見他們,他們的公使小村壽太郎威脅清廷官員,光緒和慈禧愛誰誰,他們可是兒皇帝,懶得搭理日本人,愛打就打唄,北京都被你們打下了,那又如何?

所以日本人沒有發言權。

其他各國也都希望光緒和慈禧回北亰,但慈禧和光緒拒絕了,他們認為西安更安全。

各國之所以急著讓慈禧和光緒回北亰,那是別有所圖,顯然他們已經發現,西安處於大明的控制之下,甚至北中國大部分地區都已經處於大明的控制之下了,他們沒人想打破這種脆弱的平衡,所以暫時沒有點破,打算先將慈禧和光緒從大明的控制之下解救出來,然後在談逼迫大明撤軍的問題。

此時的各國外交極為微妙,牽一髮而動全身,英法即有可能聯合大明對抗德俄,也有可能聯合德俄對抗大明,平衡隨時都可能打破。(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