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九節 昏君混臣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北洋水師跟日本聯合艦隊在黃海爆發的海戰,如歷史上一樣,北洋艦隊完敗,損失了五艘巡洋艦後,在彈藥耗盡的情況下撤退,日本沒有一艘軍艦沉沒,北洋水師提督丁汝昌恨恨不已,哀嘆哪怕是打沉對方一艘也好啊。

對於這場海戰從軍事學上分析,有人認為北洋水師有指揮失誤。水平低的,盯著北洋水師排出的艦首對敵陣形說事,日本則是側舷對敵,可事實上是北洋水師艦首對敵更能發揮戰鬥力,因為軍艦設計的缺陷,他們在艦首對敵的情況下,更能發揮主炮的威力,日本則是側舷對敵更能發揮出火力優勢。可以說雙方都是根據自身軍艦特點設計的戰鬥陣形,說不上是誰優誰劣。

還有說北洋水師的炮彈裡填沙子的,這也是不懂行的說法,此時的火炮就是這樣。炮彈彈頭中要麼裝填高爆炸藥,增加殺傷力,要麼裝填沙石,增加重量。北洋水師重炮有優勢,裝填沙石增加穿甲威力是正常的,世界通用如此。北洋水師的炮彈都是進口,炮彈上沒有什麼可說的。

水平較高的則說北洋水師的對敵指揮,當日本聯合艦隊開始在北洋水師面前展開機動的時候,北洋水師抓住了他們的脫節的情況,全體升火衝了過去,打算切斷日本艦隊。結果由於軍艦速度慢,沒能切斷日本艦隊,反而導致側翼暴露給了日本艦隊。

這個指揮上是有爭論的,有人說北洋水師的指揮官抓住了日本艦隊航速不一造成的脫節機會,只可惜軍艦速度太慢,沒能抓住這個機會,所以說不是指揮官的指揮失誤,而是裝備的劣勢使然。

這其實就是給北洋水師洗地了,作為一個指揮官,不能根據己方艦隊的效能做出正確的指揮,本身就是一種失誤。由於北洋水師的失誤,日本聯合艦隊用側舷最大火力猛擊北洋水師的側翼,擊沉了五艘巡洋艦後,北洋水師彈藥耗盡開始撤退。

跟歷史上一樣,北洋水師損失了一些巡洋艦,但是主力鐵甲艦一艘未沉,甚至一艘未傷,戰後統計,定遠等鐵甲艦遭受了上千發日本炮彈的打擊,但是毫無損傷,巋然不動。這本來就證明,鐵甲艦在對陣巡洋艦的時候,有絕對的優勢。只可惜他們在沒有遭受重創的情況下,不得不撤退。

所以這場海戰最大的失利,恐怕不是指揮失當,而是炮彈不足的問題。

而造成這個問題的原因,根據大明情報部門的反饋,竟然是滿清皇帝光緒的直接原因。

年輕的光緒皇帝在這場戰爭中扮演了相當不光彩的角色,當然歷史上黑鍋都給李鴻章背了,但事實上,李鴻章的表現,要比光緒好得多。

首先光緒是主戰派,年輕人主戰,性格使然,但還有深層次的政治背景,光緒成年了。

成年了就要親政,但面對慈禧不肯輕易交出權力,一再拖延的情況下,光緒需要威望,這是他主戰的原因之一,他需要一場勝利來為他親政贏得威望。聚攏在光緒身邊的一批主戰派官員,都是清流,以他的老師翁同酥為首,極力主戰。翁同酥又跟李鴻章是政敵,而且還有私仇。當年翁同酥的哥哥,就是李鴻章為曾國藩寫的一封奏摺,被發配去了新疆。所以翁同酥主戰,還有借日本的手,削弱李鴻章權勢的權謀在裡面。

年輕不懂事的小皇帝,帶有私心的大臣,讓這場戰爭從一開始就蒙上了一層陰影。

接著戰爭爆發後,光緒皇帝豪情萬丈,大概想起了康熙、乾隆等祖先的豐功偉績,自認為軍事才能爆棚,完全看不上李鴻章這種軍事起家的官員的指揮,不斷的越級,聖旨甚至直接下到了北洋水師艦隊之中。

當時戰爭已經爆發,李鴻章不管是主戰還是主和,其實戰爭都必須打下去了,但李鴻章確實給人一種不想打仗的跡象,北洋水師在威海遲遲不動,讓光緒極為著急,下聖旨強行命令北洋水師主力出港。

結果北洋水師出港護送陸軍登陸之後,回程就被日本聯合艦隊發現,爆發了黃海海戰,戰後李鴻章立刻命令水師全部回港,直到戰爭結束都沒有讓水師出港作戰。

李鴻章是有責任的,作為一隻紙面上佔優的海軍,他從沒計劃過主動出擊,比如直接去日本海岸尋釁,從一開始就打算防守,這是李鴻章的指揮錯誤,如果能夠主動出擊,即便是敗了,至少敗得也有尊嚴。可惜北洋水師是一支私軍,是李鴻章的政治本錢,打光了北洋水師,李鴻章就再也沒有向清廷要錢的理由,也減少了一大依仗。只要北洋水師在手,清廷的京師海防就得靠著李鴻章,李鴻章的北洋大臣,直隸總督的位置就無人能動。

可如果沒有光緒的瞎指揮,李鴻章即便保守,但也不至於葬送整個水師,畢竟他保守也好,也是想保住資本,不至於冒險葬送了艦隊。只要北洋艦隊儲存勢力,日本就無法在渤海灣登陸,清廷透過東北內陸運兵,與日本在朝鮮或者東北進行代價高昂的地面戰爭,未必不能耗死日本,這場甲午戰爭輸的就不會那麼慘。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光緒直接給艦隊下令出擊,完全不顧李鴻章所說的艦隊炮彈準備不足的理由,而這個理由是真的。

結果當北洋水師打光了炮彈的時候,日本海軍主力艦上,還剩餘上千發炮彈。如果當時北洋水師的炮彈充足,四艘鐵甲艦怎麼也能滿足丁汝昌的願望,至少打沉他幾艘敵艦,可惜的是在重創了幾艘日本巡洋艦後,只能撤退。

中日艦隊的對比,還有其他一些不同,比如日本軍艦普遍比較新,新的優勢是,他們的火炮射速更高,炮彈多是爆炸彈,他們的軍艦速度更快。在消滅了北洋艦隊的巡洋艦後,沉重的鐵甲艦在速度上更加沒法跟日本巡洋艦相比,加上李鴻章試圖保留這些主力艦的私心,拱手放棄了制海權。

朱敬倫不得不嘆息一聲,這場仗他們敗定了,一個是什麼都不懂的昏君,一個是試圖矇混過關的混臣,焉能不敗。

至此朱敬倫對滿清朝廷再無期待,或者說只需要等他們給文人士大夫帶去足夠的恥辱,然後大明就該行動起來,爭取滿清精英的支援,然後一統天下了。

儘管感性上更支援滿清能給日本帶去沉重的打擊,但理性上告訴朱敬倫,其實日本打擊滿清越狠,對大明統一民族和國家更為有利。

很快日本就給了朱敬倫這個機會,他們攻克了旅順,然後發動了大屠殺。全民族譁然,全世界震驚,大明表示了激烈的抵制,派遣十萬軍隊抵達大連,從海陸兩面封鎖了旅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