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一節 休斯敦大會戰(1)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鄧世才親自統兵第三天,也是重炮炮擊休斯敦的第三天,有人彙報說好像在美軍陣地上聽到了槍聲,聽到槍聲並不奇怪,只是戰場,雙方哪天不打槍?

但偵察兵堅持認為那些槍聲是美軍陣地內爆發的,是美國人在打美國人,可是偵察兵卻說不上任何理由,完全憑藉偵察兵的直覺,這很難讓鄧世才下判斷。

如果美國人真的發生了內訌,這倒是一個好機會,一個攻克休斯敦的好機會,但僅憑偵察兵的一面之詞,他無法下這麼大的決定,因為明軍的情況一不好。

鄧世才現在等待的,是希望海軍盡快恢復戰鬥力,然後能夠從海上封鎖休斯敦,從而開始形成對休斯敦的徹底圍困,他已經放棄進行大規模進攻的打算了。

這種圍困戰術能不能起到效果他不知道,但他認為,這已經是現代戰爭條件下,最好的方式。

所以他繼續讓人偵查,繼續讓炮兵轟擊,同時希望能抓個舌頭,可惜十幾天過去了,偵察兵還是沒能抓到一個舌頭,雙方對峙了這麼久,都將自己的陣地經營成了老營盤,這種老營是很難偷的。

好消息是,經過一個月的休整,海軍終於表示他們可以出擊了,海軍總兵陳阿達表示,海軍會儘量爭奪制海權,從海上封鎖休斯敦。但他告訴陸軍,海軍不可能堅持多久,長則一年,短則幾個月,這裡是美洲,不是大明的領土,在這裡沒過一分,美軍就強大一份,明軍就相對削弱一分,至少在海軍是這樣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美國人在全力建造新的軍艦,以他們現在全速動員的建造能力,一年時間內就會有大批戰艦下水,而大明雖然也開始建造新艦,但在讓艦隊從太平洋航行過來,簡直太不容易了。所以海軍會在美軍恢復實力之前,儘量爭奪制海權,配合陸軍行動,希望陸軍能在一年之內解決戰鬥。

鄧世才不懷疑陳阿達的判斷,而且他十分擔憂,因為陳阿達生病了,病的很嚴重,在激烈的海戰中,陳阿達始終站在甲板上,他的旗艦上,官兵減員超過了四成,但他奇蹟般的沒有受傷,可進入港口之後,他就病倒了。

對於一個年過七旬的老將來說,這種程度的海戰,已經不是他能夠支撐的了。

經過一個月的休養,明軍能動用的軍艦還是那二十艘鐵甲艦,外加二十艘裝甲巡洋艦,組成四十艘軍艦的艦隊,可以出港進行海戰。

但這些軍艦的情況並沒有多麼理想,因為他們只進行了簡單的維修,甚至只是清晰了船底和甲板,刷了一層漆遮蓋戰鬥的痕跡,事實上許多軍艦內部都有不小的損傷,根本無法全力戰鬥。

只是海軍已經等不及這些軍艦徹底修復了,科珀斯港口的修理設施,主要是當初美國人留下的,明軍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擴建,增加了一批裝置,裝置主要是從舊金山聯合造船廠拆卸下來的,舊金山造船廠可以直接建造大型鐵甲艦,維修自然不是問題,可問題是維修的能力不可能滿足所有軍艦一起維修。

海軍決定讓受損較小,依然保持了一定戰鬥力的艦船暫時保持作戰狀態,將那些不經過大修完全無法戰鬥的船隻拉近船塢,迫不及待的要跟美國人爭奪制海權,希望可以利用一個月前的勝利嚇住美軍,讓他們不敢再次跟明軍決戰,從而讓陸軍能夠徹底封鎖休斯敦。

知道這些情況的鄧世才,沒發指責海軍什麼,只能期待美國人被震懾住了,就像法國海軍那時候一樣,所在峴港根本不敢出港,如果能將美國艦隊逼進港口封鎖起來,切斷美軍的海上補給線,就有可能逼迫美軍投降或者撤走。

艦隊浩浩蕩蕩的去休斯敦外港加爾維斯頓轉了一圈,美軍艦隊果然在這裡,雙方都很深重,沒有爆發大型海戰,美軍主動退縮進了港口,明軍也沒有強攻。在外海轉了一圈後就回港了,但這一次的接觸,讓明軍摸清了,美軍其實也不想跟大明海軍再次大戰。

倒不是懷疑對方的勇氣,只是猜測對方的戰術恐怕是暫時避免決戰,打算休養生息,看來上次一戰,美國海軍真的是元氣大傷了。

明軍何嘗不是元氣大傷,軍艦損失倒在其次,一大批幾年甚至十幾年的老兵犧牲,才是最大的損失,國內在這一個月間,透過海路從美國西岸送來了大量的新兵,可是這些新兵跟老兵相比,光是精氣神上看著,就讓人不舒服。

美國海軍本就是倉促成軍,損失了一波三五年艦齡的老兵,就足夠對他們造成巨大的打擊了。

但美國人絕對不會那麼容易認輸,他們不硬打,只能說明他們有更重要的任務。果然大明海軍幾天後第二次出港,就與美軍血戰一場,這是一艘護航艦隊,在新奧爾良海域被明軍抓住,大戰一番之後,各有損傷然後各自退兵,都沒有沉沒一條船,因為美軍且戰且退成功進入了新奧爾良港口。

第三次出航,已經是第二個月了,這時候明軍排除了六十艘軍艦,這次打算徹底切斷休斯敦跟海上的通道,打港口要塞這種事幹不成,但封鎖洋麵還是可以的,美軍此時的艦隊主力也已經到了這一帶,雙方都沒有退路,眼看都沒有退路,結果再次爆發激戰。

明軍調動了二十五艘鐵甲艦和二十五艘裝甲巡洋艦,將經過緊急修理後,能動用的軍艦都用上了,美軍則是二十二艘鐵甲艦,三十四艘巡洋艦。

這次明軍再次打退美軍,讓美軍損失慘重,折損了七艘鐵甲艦,十三艘巡洋艦,損失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兵力。明軍損失同樣慘重,付出了四艘鐵甲艦,五艘巡洋艦的代價,在火力佔優的情況下打成這樣,顯然美軍也是拼命了。

此戰過後,美軍海軍認為海軍已經沒有與明軍決戰的能力了,希望不要在讓海軍白白去送死。可是休斯敦的後路又不能斷絕,一旦後路斷絕,困守孤城,只有死路一條。經過海陸軍的聯合討論,最終決定讓休斯敦守軍突圍,他們認為休斯敦已經不可能守住了。

自從在尤卡坦海峽與大明海軍決戰之後,美國海軍就認為,他們已經無法保護海上交通線了,所以休斯敦守軍這次突圍,也只能選擇從陸路上突圍,陸軍制定的計劃是,向新奧爾良突圍,新奧爾良不但是一個海港,也是一個河港,明軍即便封鎖了海路,也不可能斷絕密西西比河的內河運輸,更何況新奧爾良還有許多條鐵路相通,一旦美軍退守這裡,明軍想要再一次圍困起來,那幾乎是不可能的。

明軍很快就發現了美軍的動向,因為明軍偵察兵發現有大批軍隊從新奧爾良方向開來,軍官很容易就能判斷,這只援軍肯定是來給休斯敦解圍的,但明軍軍官們都以為這是來解救休斯敦的,還沒有懷疑過這是來接應休斯敦守軍撤退的,因為明軍到目前,依然不是很清楚美軍的狀況。

美國人卻很清楚,美軍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在休斯敦的守軍,早就人心惶惶,明軍偵察兵聽的沒錯,休斯敦確實爆發了小規模的內戰,而且還不是一場,甚至有潰兵在休斯敦街頭擺起街壘跟鎮壓的軍隊激戰過。一些強徵的新移民,黑人士兵,都不是很願意打仗,已經出現了多次叛亂。

最嚴重的是,美軍兵力嚴重不足,休斯敦的守軍不斷傷亡,他們很難做到及時補充,一來是招不上兵員,因為美國在新移民中的強行徵兵行為,甚至讓這段時間新移民數量銳減,一些本來打算移民美國的年輕人都改變了行程。在國內徵兵,則遇到了很多反抗,儘管還不至於顛覆美國政權,但卻大大影響力徵兵的進度,上個月甚至只徵了兩千士兵。

到現在為止,美國人前前後後已經徵募了四百萬士兵,其中已經損失了一百萬人,先後有在格蘭德河谷損失的五十萬,在休斯敦會戰中,野戰傷亡加上投降的,也有三十萬,休斯敦圍城期間,零零散散傷病而失去戰鬥力的,也超過了二十萬人。現有兵力雖然還有三百萬人,可是兩百萬都在休斯敦這裡,美國國會認為,美國的兵源已經開始枯竭了。

但休斯敦的人員補充卻不能斷,這裡即便不發生大規模的攻防戰,每個月僅僅因為疾病和零散的戰鬥損失,也都在三千以上,之前這些傷病員都能透過海路送到後方休養治療,現在全都困在了休斯敦,傷病員在休斯敦越來越多,休斯敦的醫院到還能容納他們,可是因為被其他士兵看到這些傷病員的慘狀,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巨大,結果就是,拒絕接受任務的軍隊越來越多了,沒人肯上前線戰壕防守,強行命令之下,多次出現反叛情況。

美國政府已經想出了各種對策,比如增加黑人士兵的比例,但黑人士兵戰鬥力如何且不說,他們在軍隊中還要忍受白人士兵的欺辱,士氣始終提不起來。美國政府又常識在歐洲招兵,開除高額軍餉很是招募了一批歐洲的兵痞,但這些人的到來,不但沒能增加美軍的戰鬥力,反而帶壞了軍紀。

此時加上港口被封鎖,美國政府這才下了放棄休斯敦的決心,命令軍隊開始突圍。

他們打算向東突圍,但大明軍隊卻是現在西部戰線上,跟美軍首先激戰起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