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三節 衝在抗俄第一線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大明有能力將俄國從中國北方驅逐出去嗎,說沒有,恐怕俄國人自己都不會相信。

明法戰爭中,法國先後派遣了八十萬軍隊,加上越南偽軍超過百萬,卻始終在越南戰場上處於劣勢,始終被明軍圍困,如果不是明軍顧惜傷亡或其他原因,所有軍事理論家都認為,明軍全殲法軍只是一個時間問題,不會有任何奇蹟發生。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而俄國雖然有蒸汽壓路機之稱,為所有歐洲國家所忌憚,但一般情況下大家都認為,俄國恐怖在無窮無盡的兵員優勢,而不是單兵的高素質,論起單兵素質,德軍的紀律性和法軍的勇敢精神才是最值得稱道的。

大明軍隊在越南戰場上表現出來的素養讓歐洲人十分驚訝,他們以前的印象中,東方民族的軍隊就是龐大、雜亂、懦弱的綜合體,在對抗高組織性、嚴密性的歐洲軍隊的時候,往往歐洲人都能以少勝多,擊潰數量龐大的東方軍隊。

大明軍隊不但數量多,而且並沒有被輕鬆擊潰,反而在多個戰場上都證明是能跟法國軍隊正面抗衡,他們突然發現,中國人在經過專業化軍事訓練之後,所擁有的紀律性帶來的組織能力,竟然絲毫不輸給法國人,如果不是比法國更強的話。事實上,大明軍官普遍認為本國士兵紀律性更強,性格上更堅韌,所缺的無非是白人的冒險精神罷了。無論軍官還是士兵,普遍求穩,傾向於使用以守為攻的戰術,而不是大膽發揚主動進攻精神。

俄國人透過修建恰克圖鐵路,並在去年一年的對峙期間,搶修了清政府答應的從張家口延伸到葫蘆島的鐵路,大大改善了運輸條件,擁有了在東方大規模調兵的能力。

歷史學家總是驚歎俄國人對西伯利亞征服行為的宏大,但卻往往忽略了俄國人在征服西伯利亞方向上的地利優勢。

相比於中國要進入西伯利亞,在沒有火車等現代交通時代,必須度過連綿的大漠或者東北的原始森林,西伯利亞對俄國來說,卻幾乎是一個開放的區域。

由於俄國所在的東歐平原地形平坦,俄國的河流普遍漫長、寬闊,沒有湍流的阻礙,可以方便的作為貿易、殖民和征服的通路和交通工具。最有利的是,俄國的河流跟西伯利亞水系是相通的,從頓河可以一路連線西伯利亞水系。

西伯利亞的河流同樣寬廣、漫長,支流覆蓋範圍極廣,而且不僅夏天適於小船航行,冬夭還適於雪橇滑行。整個西伯利亞的地形基本上是從巨大的西藏高原往下傾斜,因此西伯利亞最大的四條河流中,有三條向北流入北冰洋,一條向東進入太平洋。鄂畢河、葉尼塞河和勒拿河的出口在北冰洋,這些河流和它們的許多支流一起,提供了一直伸展到太平洋的一張天然的交通幹線網、俄國人一旦越過烏拉爾山脈。不用做多少搬運工作就能從一條水路轉入另一條水路。

歷史上,俄國人就是依靠這些天然河流饋贈的交通優勢,輕易的就征服了西伯利亞。

所以俄國為了開啟通往中國海域的通道,他們沒有直接從歐洲腹地修一條鐵路到中國,而是優先選擇在交通最困難的蒙古高原上進行鐵路建設,因為西伯利亞對俄國來說,並不是阻礙,而是坦途。

但西伯利亞這條坦途,也是有極限的,他畢竟無法跟鐵路交通相比。歷史上,俄國在西伯利亞大鐵路貫通之前,在東北最多保持了四十萬兵力,這基本上就是一個極限,即便是在四十萬人的限制之下,俄國的物資供給也相對匱乏,根本沒有擴張的潛力。

對於大明來說,別說俄國調遣四十萬兵力了,他們就是有能力調遣一百萬兵力,大明也能夠像打敗百萬法軍那樣,將俄軍擊敗。因為大明在越南最高峰投入了兩百萬兵力,可國內還有一百萬後備兵員始終準備著,因此大明完全有能力投入三百萬大軍跟俄國作戰。

至於交通問題,對大明更不是限制,首先海路是暢通的,大明國土大多近海,可以方便的利用海路,其次大明的鐵路線已經跟滿清的鐵路線連通,這幾年滿清在列強的支援下修建的津浦路、京漢路都能被大明所利用向北方調兵。至於滿清願意不願意他們的鐵路為大明所用,英國人覺得完全沒有必要顧及滿清的態度。打著幫助他們對抗俄國人的旗號,相信他們不敢反抗。

英國積極跟大明磋商,表示一旦大明與俄國爆發戰爭,英國將會提供一定的經濟援助,每年五千萬英鎊。這筆錢當然不可能打得起一場跟俄國這種國家之間的戰爭,跟法國在越南作戰,大明兩年內就花去了三億英鎊,要跟俄國人打仗,恐怕不會低於這個數。但戰爭畢竟是大明的事情,英國能給一點是一點。

英國封堵俄國,經濟上是為了長江利益,政治上則是為了防止俄國擁有海洋,從而向海權跨越,英國不能承受俄國這種體量的國家,將在陸地上擴張的勢頭帶到海洋上來,所以這筆錢是經濟和政治利益的總花銷。

儘管大明如果爭取,英國也許會將補助金標準定的更高一點,歷史上普魯士能以一個五百萬人口的小國同時挑戰法國、奧地利和俄國三個人口都超過兩千萬的,當時歐洲最大的三個國家,軍費幾乎都是靠英國援助。但大明並沒有開這個口,不是臉皮薄,而是朱敬倫壓根就沒想過剛剛結束了對法戰爭,就馬上投入跟另一個歐洲國家之間的對抗中。

朱敬倫認為,只要大明擺出不惜一戰的姿態,再聯合英國一起給俄國施壓,俄國問題是能透過和平解決的。

但首先大明必須擺出強硬的態度,甚至釋放濃烈的求戰慾望,讓任何人都覺得大明已經衝在了抗俄第一線。(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