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一節 抗法保皇運動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85年,大明海陸軍都已經進入了最後的準備階段,海軍接收到了所有的軍艦,陸軍招募到了足夠的士兵。

國際局勢似乎並未受到大明擴軍備戰的影響,1884年11月召開的柏林會議還是召開了,這次會議無關乎東亞局勢,而是一場討論非洲事務的主題會議,會議上美國代表試圖將禁酒問題提上日程也被各方拒絕。

這場會議打著擴大在非洲貿易的旗幟,唱著給非洲人帶去文明的高調,掩蓋不住瓜分非洲的實質,這在全世界引起的影響是巨大的,東方的日本和大明紛紛轉載相關報道,用大標題報道列強瓜分了非洲,並不是所有的大明報紙編輯都有如此戰略眼光,關鍵是歐洲自己的報紙都這樣報道,他們的話語權很容易影響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觀念。

經過教育普及,報紙和相關教材的啟蒙,大明的知識階層早就不是過去那麼保守,他們知道非洲,知道世界,讓人遺憾的是,農耕民族天生的對外界不感興趣的本性,讓他對於列強瓜分非洲事件不甚敏感。倒是日本人十分警覺,將此看作是日本的危機,既然列強已經瓜分了非洲,如果亞洲沒有保護自己的力量,列強遲早也要瓜分亞洲。

但日本人的危機感跟傳統的強調文化相結合,竟然開始掀起日本應該在列強瓜分亞洲之前,佔有亞洲其他土地,為亞洲人保住生存空間。幾乎就在瓜分非洲會議結束不久,日本思想教父福澤諭吉發表了脫亞論,號召日本要積極向外擴張,日本不但自己要文明開化,也要帶領朝鮮文明開化。

大明知識界對外擴張的興趣,始終比不上日本人,因為他們還沒從國家向外擴張中看到好處,同時一個巨大的目標始終將所有人的注意力牢牢吸引住,那就是滿清,一統中國天下的傳統思想將無論老派新派都擰成了一股繩,北伐的呼聲始終是大明對外擴張的最大呼聲,將擴張方向放在北方,這是這麼多年來輿論界始終堅持的主流。甚至在法國日益逼近越南的時候,都有人認為大明不應該管越南事務,而是抓住機會,獲取法國的支援,北伐中原,一統天下。

不過大明“落後”的權力制度,讓權力掌握在少數精英手中,儘管輿論自由的報紙,對政府的批評從來沒有斷絕過,可是政府有足夠的權力自行其是,反而慢慢開始習慣了在罵聲中做事,不再在乎輿論聲音了。日本則是採取了嚴格的新聞管制措施,直到二戰戰敗之前,日本都不是一個新聞自由的國家。

二三月份結束的歐洲瓜分非洲會議,沒給大明的擴軍備戰產生任何影響,戰備情況依然在有條不紊的進行中。同時海軍還制定出了多個相關的作戰計劃。

大明海軍軍官中,由於有數百名都是1867年跟朱敬倫去巴黎博覽會時候,進入英國軍校學習過的軍官,因此十分盛行英式海軍思想,那就是崇尚進攻式海軍路線。他們的作戰計劃主要還是進攻性的,打算戰爭一爆發,立刻調集主力南下,在法國海軍主力調到東方之前,摧毀法國殖民地海軍力量,配合陸軍直接在西貢登陸,一舉蕩平法國殖民地武裝。

在法國將海軍主力調到東方之後,則聚集主力艦與法軍在南海一帶決戰。以全殲海軍,獲取制海權為上。如果與法軍的決戰失敗,則退守到珠江口一帶,全力保證京師安全。分艦隊則駐守澎湖廳,巡視臺澎金夏地區,防範法國海軍北上上海。

海軍認為,法軍極有可能北上上海,重新奪回當年被大明奪走的上海法租界。

這個計劃朱敬倫閱後建議修改,他認為福健(含臺灣)海防,應該集中於陸上,以要塞炮臺為主,海軍為輔。等於放開了臺灣海峽給法軍,讓法軍可以從容北上。

第一法國放著大明不打北上的可能性很低,除非能完全掌握制海權,否則北上有可能被大明斷絕後路。第二朱敬倫毫不擔心法國去爭奪上海租界,一旦法國勢力再次進入上海,英國人只會更支援大明。

陸軍擴編之後,開始進行緊急訓練,但一時之間武器裝備不可能馬上生產出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大明的軍火基本是能夠自足的,但那是正常情況下,這種緊急擴軍一倍的情況,還不是大明軍事工業能夠消化的。

大明生產陸軍武器的,主要是兵工廠和毛瑟兵工廠。毛瑟70式步槍是明軍列裝步槍,其實就是歷史上德軍裝備的毛瑟1871式單發步槍。但之前兵工廠才是最大生產商,複製了毛瑟步槍後,定名為“五年兵工”式步槍,意思是大明五年(1870年)定型生產。

因為兵工廠的仿製,當年毛瑟公司是跟兵工廠打過官司的,可是兵工廠當時得到了陸軍的支援,因為毛瑟公司初建,根本就滿足不了軍隊的需要,在看到毛瑟一年只能交付陸軍幾千只步槍之後,陸軍主動拿著樣品找兵工廠複製的。

而兵工廠根基深厚,很快就成了步槍的主要供應商,毛瑟公司損失頗大。直到後來因為施耐德事件,大明頒佈了專利法後,毛瑟公司才得到了補償,兵工廠用今後每生產一隻步槍,支付毛瑟公司一兩銀子的專利費,跟毛色達成了和解。光是收取專利費,毛瑟公司就得到了幾十萬兩的補償。毛瑟兄弟用這筆錢,不斷的擴建工廠,已經擁有年產十萬只步槍的產能,兵工廠則能年產三十萬支步槍。

可這樣的產能依然不可能滿足百萬軍隊的需求,況且戰爭一旦開打,損耗的武器裝備將會更多,軍隊希望能保證充足的武器供應。

所以在工部的協調下,大明其他機械工業企業也開始抓緊時間添置裝置,除錯工藝,加入了兵工生產的大潮,傳統的軍火商佛山炮行得到了大筆訂單,鐵行也承接了部分訂單,陳聯泰機器廠也擁有了生產軍火的能力。

短時間內這些企業獲利頗豐,但戰後卻將他們拖入了破產的深淵,那是後話了。

目前的局面是陸軍得到了軍火供給保證,不斷的裝備新兵,加緊訓練形成戰鬥力。

陸軍也有自己的軍事計劃,他們跟海軍的計劃不一致,海軍希望第一時間直接進攻法國殖民地的中樞西貢,陸軍則希望以鐵路為依託,第一時間攻佔越北。兵部居中協調,決定齊頭並進,開戰之初,大明有充足的兵力進行兩線作戰,而且能在兩線上都取得兵力優勢。

開戰第一個月內,陸軍就計劃完全奪取越北,同時還在海軍的配合下,攻佔整個南圻。之後的進軍方向,如果海軍能夠取得制海權,則繼續兩線作戰,一面從越北不斷南下,收復越南首都順化,另一面則從西貢朔湄公河而上,攻取法軍控制的柬埔寨。

如果順利的話,一年之內就能徹底收復整個越南,之後陸軍的主要作戰計劃就應該轉入防禦,等待海軍與法軍決戰的結果了,如果海軍戰勝,這場戰爭就結束了,如果海軍失敗,陸軍則將成為阻止法國捲土重來的唯一力量,今後的戰爭將發展成為陸戰為主,沒海軍什麼事了。

海陸軍在對軍隊完成了基本整編之後,都開始以自己的作戰計劃為核心,進行針對性的訓練。

時間在緊張中到了七月份,越南政壇突然再次發生變故,越南小朝廷跟殖民主子法國鬧翻了。

去年越南人又弄死了一個皇帝,就是繼被阮文祥等權臣和宮妃勢力弄死的協和帝之後繼位的建福帝阮福昊。

這個阮福昊之所以被毒殺,原因還是因為權力之爭,他因為對阮文祥把持朝政不滿,因此打算利用阮文祥和後宮學妃之間的姦情,處死阮文祥,結果就在他打算動手的前夜,學妃給他的藥裡下了毒,他當夜就死了。

阮福昊繼位之時才十五歲,當政半年,十六歲就駕崩,十五歲就敢向權臣動手,頗有幾分康熙的威風,但可惜沒有康熙的手段,而他的權臣也比鰲拜更沒有節操,試想一想,如果當年鰲拜跟孝莊勾搭成奸的話,康熙小子能搬到鰲拜嗎?沒有康熙的條件,卻要幹康熙的事兒,他死於愚妄,像光緒那樣在慈禧的淫威之下苟活才是他唯一的選擇。

阮福昊死後,他弟弟阮福明繼位,年號咸宜,是為咸宜帝。這個咸宜帝就比他哥哥咸宜多了,登基後唯權臣之命是從,他安安穩穩的做了半年皇帝,也沒有被弄死,也給了權臣穩定朝政的機會。

朝政穩定之後,面對步步緊逼,一步步奪走越南朝廷權力的法國勢力,權臣們終於開始反撲了。

這時候另一個權臣登上了舞臺,他就是跟阮文祥合作,阮文祥控制內政,他控制軍事,一文一武瓜分越南權力的尊室說。

1885年7月4日夜到5日拂曉,尊室說在順化起兵,攻打法國“欽使府”和法軍駐地。經過幾個小時的戰鬥,抗法軍失敗,尊室說護送咸宜帝阮福明逃離王宮到廣治省。

這就是越南歷史上有名的抗法親王運動。歷史上這場運動,對已經跟法國正式交戰的滿清沒有影響,但對於一直按兵不動的大明來說,這卻是一直等待的介入越南事務的契機,早就決定開戰的赫德馬上將此事稟明朱敬倫,建議馬上聯絡咸宜帝君臣,將他們接到大明控制區建立流亡政府,並正式與法國交涉。(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