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二節 環太平洋利益鏈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不提阿拉斯加在未來可能帶來的利益,利益鏈已經開始從加拿大往南開始釋放利益了。

在加拿大卑詩省,不但形成了人數眾多的唐人街額,而且華人在當地的商界已經佔有了一席之地。

有一個來自新寧的客家人,叫李黃,是最早來到維多利亞的華人移民之一,當時是以苦力身份來淘金的,但他頭腦精明,他藉著淘金熱,在1858年創辦了一家貿易公司,中文名叫廣利行,跟十三行中的廣利行同名,不知道是不是聽過廣利行的名號,然後冒用的。

186年的時候,李黃的公司就已經是僅次於當地商業巨頭哈德遜灣公司的第二大貿易公司了,主要業務進口和經營各色中國貨物、大米、食糖、茶葉和食品。之後他不停擴充套件,卑詩省七個金礦城鎮都有廣利行的分號。

成為鉅富之後,李黃還將家人移民到加拿大,他的妻子是維多利亞華移民人史上的第一個女性移民。

歷史上,李黃不可能永遠順利經營下去,因為他是一個華人。可他現在受到大明政府和領事館的保護,在加拿大經營的還算順利,依然是當地第二大商業公司,即便是不喜歡他的白人,也不得不承認他的重要地位。

像李黃這樣的華人在美洲不多,因為來美洲的華人,幾乎都是窮人,而且是窮的連書都讀不起的窮人,做生意終歸是一個比較需要知識的行業,或者當學徒掌握,或者靠自己摸索掌握,北美之前沒有華人的商業網,所以只有自己摸索一條路,而不識字,實在是很難摸索出來。

尤其是美國,排華嚴重,華人的就業領域一步步收窄,幾乎只能靠洗衣業、製鞋業以及農業工人等聊聊數個途徑謀生,可即便這樣,依靠小商業,華人也漸漸的掌握了一定資本,但可惜都集中在華人圈子裡,很少能打入白人主流商業中,這很像中世紀時候猶太人的聚居區,除了極個別能夠攀附到國王和貴族的猶太人,大多數猶太人只能在自己的圈子裡謀生。

而美國華人面對的比猶太人的環境更為惡劣,當年的猶太人好歹能夠從事金融業這種高附加值行業,可華人在加州被禁止從事各種事業,前幾年甚至連挖礦都在加州禁止了。不過這是得到勞務公司的默許的,並沒有就此進行外交抗議。因為這個時代的加州資本家,可沒有興趣改善礦井安全,傷亡率太高,勞務公司並不打算讓華人去送死。

美國白人之所以排斥華人,跟什麼華人搶了底層白人的工作半毛錢關係都沒有,那只是一個理由,真正能夠操縱政治的美國精英跟華人可沒什麼競爭關係,他們就是單純的歧視,底層白人的工作競爭,只不過是被利用了而已。

還有人洗地說,是因為華人不打算融入美國社會。勞務公司前幾年可沒少做工作,比如最早的華人移民,都鼓勵他們加入美國國籍,本以為靠著選民優勢,可以影響美國政治,但一次精選中,華人移民支援的政客被否決了,認為他的選票無效,理由是認為華人買賣選票,華人的選票不合法。結果加州議會否決了這次選舉,並且很快就廢除了華人的選舉權。

不但美國廢除了,歷史上,在187年,加拿大卑詩省議會透過法案,剝奪了華人及印第安人的選舉權。顯然白人並不打算讓當地人數眾多的華人和印第安人決定白人的政治,而幾乎從淘金熱開始,華人就是加州第一大族群,美國人可能給華人決定他們州長的機會嗎。

勞務公司發現,任何他們試圖改變和提高華人在當地政治影響力的工作,到最後都會產生反作用,會促使當地政客透過更加不利於華人的政策。所以勞務公司最後才放棄了推動華人融入當地社會的打算,而是繼續在華人自己的聚居區保護他們。

朱敬倫的底線是,排華法案不能透過,加州自己透過過一次,被美國聯邦法院否決了,因此直到後來聯邦政府透過排華法案,華人才真正被拒絕於美國社會之外,不但是那些沒有美國籍的華僑,連取得國籍的美國籍華人,也受到這個法案的影響,很多美籍華人出國回家探親之後,竟然無法再次進入美國,哪怕他們持有美國護照都不行。這無形中,等於被剝奪了國籍。

一切的理由沒有必要多說,就是一個原因,種族歧視,用中國人的話說,叫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不管華人是不是乾乾淨淨,是不是素質很高,都不重要,他們仍舊會歧視你。後世一個個洗地黨從來不提,日本人後來也被排擠了。如果說清末民國時期的華人素質低的話,在排華法案之後,大量進入美國的日本人素質並不算低,明治維新的成功,讓日人幾乎人認識字,而美國掀起排日熱潮的時候,已經是日本人打贏了日俄戰爭,機身為世界強國的時候。

那時候的日本移民,別的不說,素質上肯定高過識字率只有兩成多些的俄國人,可是美國從來沒有排斥過俄國人,因為俄國人是白種人!

所以勞務公司以及大明領事館,只能採取被動的方式,盡全力保護當地華人。後來連推動華人加入美國國籍都不做了,因為一旦華人加入了美國籍,他們的管轄權就到了美國政府手裡,領事館很難直接對他們進行保護。有的資本家就透過慫恿這些華人去做一些危險但高收入的工作,弄死了很多華人。而領事館卻無法插手。另外還牽扯到其他途徑去美國的華人,比如滿清統治區的華人勞工,他們很多都是被美國資本家招工過去的,他們既沒有美國國籍,也沒有大明國籍,相當於雙重不受保護,結果只能任由那些資本家拿捏。

在這種不利的情況下,大明依然堅辭向加州移民,因為這裡的地理太重要了。

潘家的同文行,已經在舊金山建立了分行,經營美洲航運業務,北到加拿大,南到玻利維亞,都開設了航班,沿著美洲海岸,將一個個華人聚居區聯絡了起來。

這樣一條鎖鏈形成之後,當地華人不只侷限於一地,而是開始在美洲海岸線上活躍,他們將南美的蔗糖,北美的工業品,透過這條航線進行交換,開始獲取豐厚的利潤。

而舊金山就是天然的中轉站,美洲西岸豐富的物資,沿海進入舊金山,在透過火車往東可以進入美國市場,而透過海路,橫穿太平洋就能進入亞洲市場,主要是大明市場。同時大明的各種工業品和手工製品,也透過這條商路,進入整個美洲市場。

這就是大明在美洲移民的意義,形成華人社區只是第一步,第二步則是依託這些華人社區,形成華人的商業網路。這條商業網路是如此重要,一旦形成規模,無異於將整個美洲西岸,變成華人的原料產地和工業市場。

而唯有牢靠的華人社區,才能支撐這一個個商業據點,因為在排華的大背景下,華人是不可能跟讓白人接受,融入白人的商業網路,分享他們的商業利益的。

所以朱敬倫才如此重視在美洲的移民,至於說對美洲土地的野心,也只是野心,心裡想想罷了,真的將哪裡變成大明的國土,太不現實。

幾年前的救災行為,大明付出了高昂的資金成本,往美洲輸送了上百萬人口,但卻節省了大量的時間成本,因為一個華人商業網路以最快的速度形成了。隨著這個商業網路形成,大大促進了華人資本在美洲的積累,加拿大李黃這種情況是例外,但在南美,華人早就形成的小商人團體,開始升級資本,從在當地經營小商品,漸漸開始向跨國貿易發展。

華人的跨國貿易,也給同文行的航運提供了支援,在救災結束三年之後,同文行的航運業開始盈利了。

朱敬倫看到這種情況很欣喜,他一直都覺得,華人跟猶太人兩個古老民族身上某些特質十分相像,比如都重視教育,都能在異族環伺之下保持自己的文化,並且越壓越強,只有時間夠久,始終能夠站在較高的地位,後世加州的華人人均收入已經高過了白人的水平就是一個例子。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猶太人之所以做生意那麼厲害,除了幾千年來積累的商業知識好文化,最大的一個原因就是,猶太人走到哪裡,都能藉助和利用當地的猶太人網路,因為猶太人是一個世界民族,才能做世界的生意。

朱敬倫想讓華人做世界的生意,成為世界性商人,那就必須先讓華人成為世界性民族,向歐洲擴充套件難度很大,但在地廣人稀,生存空間巨大的美洲,哪怕是美國這種排華勢力強大的國家,也相對容易。

現在華人雖然還沒有成為世界性民族,但至少已經在環太平洋區域,成為了一個跨地域民族,接下來就是支援華人在這個商業圈中,逐步往上走,成為站在環太平洋利益圈中,站在產業鏈頂端,舔舐商業蛋糕最上層奶油的商幫。

為此,朱敬倫決定,採取三大措施。

第一,支援同文行在美洲西岸從阿拉斯加到玻利維亞建立商號,同文行作為跨太平洋的大商行,當地華人商人作為二級代理商,當地人可以得到地區分銷商的角色。

第二,沿環太平洋各個港口,建立以扶持華人商業為目的的銀行,給當地華人經商提供支援,儘量縮短他們資本積累的週期。

第三,鼓勵大明的商業力量走出去,去廣袤的太平洋大市場攫取利益!

朱敬倫計劃在十年之內,徹底推動環太平洋利益鏈走向成熟,讓這個利益鏈成為大明工業化過程中最重要的一臺發動機,推動大明工業持續不斷的發展。

而舊金山將是這條利益鏈在太平洋另一端的支點,這裡絕對不能有失,可是困難很大,因為美國的排華法案正在一步步接近實現。(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