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節 政治和文化遺產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在朱敬倫的心中,保留琉球比瓜分琉球,有更加長遠和重大的利益。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確實擺脫了殖民地命運,成為亞洲近代史上最成功的國家,可是學習西方向四方軍事擴張的戰略,也讓日本把鄰國得罪了一個精光,如果不是新中國也遭遇了一些挫折,加入了蘇聯陣營,陷入了陣營對抗,否則日本在亞洲的外交形勢,絕對不比中國更有利。

日本成功的成為了一個發達國家,卻失去了確立亞洲領袖的機會。

大明與日本不同,中國人的老祖宗給子孫後代留下了足夠的領土,足夠的生存空間,整個亞洲大陸上,最好的一塊土地就是中國。

中國已經沒有向其他方向擴張的需要,僅僅是中國大陸就足夠大明折騰了,不止是現在大明控制的東南四省,包括還在太平天國和滿清手裡控制的土地,不止是朱敬倫,大明朝野上下都天然的認定大明將來肯定要一統江山,或者被別人一統,分久必合合久必分,這個規律西方不存在,可在中國早就深入人心。

因此朱敬倫在制定外交戰略的時候,早就將整個東亞大陸算作了大明的國土來考量,擁有龐大的大陸領土的情況下,他對越南、朝鮮和琉球這樣的周邊小國在領土上就沒野心。

主要還是朱敬倫很清楚,東亞這幾個國家,一個個都是又臭又硬,很難啃。以中華文明曾經保持的高度,用了幾千年時間,都沒能將這些國家徹底同化,現在同化他們,其實已經失去機會了。

朝鮮半島,隋唐時期,在隋煬帝和唐太宗兩位強勢皇帝先後攻打高麗失敗後,隨後的王朝基本上就不再試圖直接統一朝鮮了。而越南,從秦漢到唐宋,大多數時間都被中原王朝直接統治,在這種情況下還無法同化,朱敬倫認為大明恐怕也沒有條件。

如果真的強行殖民這些國家呢,軍事上完全不是問題,佔領他們容易,統治他們很難,尤其是一旦極其他們的民族認同感,那就更麻煩了。二戰後的法國和美國就是例子,軍事上不管有多大的優勢,都能被越南人拖進泥潭中不能自拔。

在這個列強瓜分世界的高朝尚未開始的時候,海外有的是可供殖民拓展的土地,這比吞食周邊華夏文明國家的成本低多了,所以朱敬倫從來沒想過要直接統治這些地區。

能讓他們保持文化上的漢化,就是最大的一個利益,所謂的價值觀利益。

在價值觀趨同的情況下,只要取得互信,其實就能將這些國家拉攏在大明周邊。比如越南這個國家,在乾隆時期跟清朝發生戰爭之後,就長久的保持了和平。雙方的和睦程度,是後世的人難以想象的。

到了大明崛起廣東之後,朱敬倫發現,在中越邊境地區,過去的軍事隘口大多破敗,兩國之間的疆界,在大多數地方都很模糊,老百姓來去自如,遷移自由,邊境地區的百姓,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身處哪一側。

歷史上,直到1871年,因為中國內亂導致越來越多的天地會進入越南割地自雄,越南北圻統督黃佐炎等才奏稱越南國王,想要要整頓邊關隘口,以便加強管理。但僅僅是涉及加強隘口管理的措施,越南也未能實現。1879年的時候,越南國王致函清政府時,還稱“從前中越一家,人民往來相慣,習以為常,何曾防禁”,因此繼續對邊境地區保持開放狀態。

歷史上越南跟中國其實最為親密,比朝鮮跟中國都要親密,因為長達一千多年的直接統治,讓大量的華人進入越南,翻看越南歷史上的所謂獨立王朝,從最早的陳朝開始,除了現在的阮朝之外,其他王朝基本都是華人建立的。

每當中國**,難民也都大量往越南遷徙,蒙古人滅宋之後,大量華人入越,明清換代之後,大量華人入越,導致越南華人數量早就無法統計。後世官方統計國外華僑,經常會將在華人、華僑資料之後,估算一個帶有華人血統的資料,可一般在越南不會有這種資料,因為幾乎可以斷定,每一個越南人身上,都帶有華人的血統。

所以與其去軍事征服越南這種,蒙古人當然啃不動,明朝朱棣這種皇帝也啃不動,美帝都啃不動的國家,反不如保持現在這種民間密切交往的現狀,保持民間自由往來,用不了多久,華人文化就會控制這個國家,甚至可以說,華人文化就沒有失去過對這個國家的控制。

朱敬倫對越南早就有定義,那就是加拿大對於美國的意義,文化上完全同化,人種語言上,幾乎沒有差別,邊境完全不設防,除了政治上分開之外,幾乎所有東西都融合在一起。

而對於朝鮮,那得是一統全國之後才回去經營的地方。

現在的越南,還沒有被法國欺負狠,而且由於歷史原因,始終對北方的中原國家保持著警惕,因此越南對突然興起的大明,始終保持若即若離的態度,朱敬倫在等他們主動投靠。

目前只有琉球時機成熟了,因為琉球已經被日本給吞併了,情況遭到不能再遭的地步,如果此時大明能夠幫助琉球復國,這在儒家文化中是最大的恩義,稱之為“存亡繼絕”。

當年明朝幫助朝鮮趕走了豐臣秀吉,明朝滅亡多年,李氏朝鮮始終堅持使用明朝紀年,不是朝鮮人真的這麼講感情,而是這就是儒家文化的世界觀,只要朝鮮國還在尊奉孔子,他們就必須講這種事情作為最大的恩情。

現在的琉球,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儒道之國,大明幫助琉球復國,不敢說琉球會感恩多少年,但至少他們會承認這是一個天大的厚恩,不斷的重複再重複,否則他們就是忘恩負義。

有這樣的大義在手,琉球這個國家在文化上,就等於綁死在了大明一邊,北方的日本又始終對琉球是一個威脅,只要日本存在一天,琉球就不會感覺到安全,在政治上,他們也會綁死在大明身上。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在這種情況下,大明不吞併琉球,比吞併琉球的意義更大,會給所有的東亞國家,做一個示範,讓他們明白,跟著大明是安全的,在加上日後大明經濟崛起,對周圍國家的經濟影響力,會讓他們不可避免的要跟大明結成一個經濟文化共同體。

文化上其實東亞國家早就一體了,大家都認為是同文同種,這是老祖宗留下的巨大的政治遺產,朱敬倫不會白白丟掉,鬧得跟周邊國家一個個如同仇敵,那種外交是新中國時期特殊條件造成的。

經濟上,中國巨大的體量很容易就將周邊國家綁在自己的經濟鏈條之上。

唯獨政治上,是最大的麻煩。如果不能做到互信,即便民間和文化上的感情在親密,也不可能讓政府間的交往毫無顧忌。

後世的新加坡之所以希望美國進駐南洋,新加坡統治者李哈利的解釋是,美國更願意跟別的國家分享利益。

朱敬倫不會給列強向東亞國家分享利益的機會,趁著西方列強還處在到處攫取利益的原始積累階段,透過慢慢繼承祖先留下的政治和文化遺產,跟這些國家建立緊密的聯絡,然後慢慢建立起正常的國與國之間的友好關係,甚至在機會成熟的情況下,建立某種盟友關係,將東亞地區團結在大明周圍,取得一個牢固的戰略後方,這樣才有條件向外擴充套件,在瓜分世界的狂潮中,與列強一起分食美味。

琉球就是開啟大明繼承明清政治文化遺產的一把鑰匙,當越南和朝鮮看到,大明為了保護琉球國的江山社稷,不惜動員百萬大軍的情況之後,還處在王朝政治時代的朝鮮、越南兩國,會有什麼感觸就不言自明了。

朝鮮目前鞭長莫及,貿然滲透進入哪裡,還會激化跟俄國的矛盾,儘管也能加強英國和大明的關係,但大明沒有給英國人當打手的覺悟。

所以暫時利用俄國南下的態勢,取得一個在英俄爭霸的大國際格局中,一個比較超然的位置,才是對大明最為有利的。

甚至在有必要的情況下,可以鼓勵俄國南下擴張,在日本沒成長起來,滿清完全腐朽無能的情況下,英國會更加需要大明。

在英國感到情況急迫到不能拖延的時刻,大明不北上向朝鮮、滿洲擴張,英國都會推動大明向北擴張的。

所以目前樹立琉球這個標杆,最大的目的還是做給越南看的,如果能夠一舉改變越南始終對大明的警惕,會大大增強目前大明對越南的影響力,因為越南在法國的滲透下,國內矛盾已經越來越緊張了。

一旦越南徹底的倒向大明,就是大明跟法國爭越南的時候了,驅逐法國之後,大明將會以戰勝一個白人國家的威勢,徹底奠定在東亞的霸權,就好像日本戰勝俄國後的國際態勢一樣。

只是琉球國復國之後,腦子裡裝滿宗藩體系世界觀的琉球君臣感激涕零,給朱敬倫在琉球建立了生祠,而且朝野一致認為是到琉球向大明稱臣的時候了。(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