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六節 戰爭財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接受被英法美滲透的危險貸款,或者繼續戰爭最後打光明治維新最後一點家底,或者讓大明佔領長崎五十年,日本朝廷發現,在三個他們都不敢接受的條件中,他們必須選一個,伊藤博文都不敢說話了,一項堅持和談的他拱手將話語權交給了山縣有朋,讓陸軍來決定。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伊藤博文覺得,如果他力主透過了和談,那麼面對國內的輿論,他除了切腹謝罪之外,好像沒什麼選擇了。

之前一直主戰的山縣有朋懇請天皇裁決,不說輸贏,只說只要皇命下達,陸軍會戰至一兵一卒,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這讓天皇怎麼決斷,山縣有朋的意思就是,打就是讓陸軍全軍覆沒,這還怎麼打?

此時的東北亞形勢越來越詭異。

朝鮮這個小國,竟然首鼠兩端,他們竟然真的在跟俄國商談。

出賣本國港口顯然是不可能的,但如果能夠給俄國一點利益,換取俄國的支援,讓朝鮮抵禦日本的壓迫,他們是很願意的。

後來推動日韓合併的著名朝奸李榮**價韓國說,死於狂妄,這話不假。

因為朝鮮人性格中總是有那麼一些不合時宜的東西,1869年朝鮮饑荒,大量朝鮮人逃亡滿洲,清政府開闢出了鴨綠江岸邊長達七百多公里的一片土地安置朝鮮難民,朝鮮請求清政府送還百姓,清政府同意了,但希望逐步返還,因為移民太多,朝鮮人馬上改口,說那塊土地本就是朝鮮的。搞的清政府很鬱悶,開始在邊界劃清界限,在邊界上設立10座巨大的界碑,一碑一字,鐫刻10個大字,“華夏金湯固,河山帶礪長”。

甲午戰爭宗主國滿清慘敗後,朝鮮國王不但不為這場在朝鮮爆發,對朝鮮傷害極大的戰爭感到痛恨,反而十分喜悅,在昌德宮舉行盛大的慶典。之後朝鮮開始大規模地修改歷史。朝鮮不再是周文王分封的箕子朝鮮,而是傳說中的檀君所締造的、已經獨立了400多年的獨立國家。

朝鮮學者們則竭力將來自大陸的影響排除在教科書之外,朝鮮各王朝的地位都被抬高,似乎從來不曾臣屬於中原王朝,甚至開始臆造朝鮮本可以入主中原、稱霸中國的故事。那些在對抗中原王朝“侵略”中表現卓越的人物,如擊潰隋軍的高句麗將軍乙支文德,則成了民族英雄。

1896年,朝鮮“獨立協會”放火焚燬了漢城迎恩門,這本是朝鮮王國迎接中國使臣專用的,而代之以獨立門,“迎恩門”邊上的國賓“慕華館”,也同時被更名為“獨立館”。在“獨立協會”的機關報《獨立新聞》上,號召朝鮮人向日本學習,用十年的努力建設一個富強的國家,打敗中國,奪取遼東和整個東北地區,並向中國索取8億元賠款。

在中國、日本、俄國幾個大國之間的複雜周旋下,此時的朝鮮似乎成功地實現了“以夷制夷”,不僅獲得了“獨立”,而且也似乎擺脫了被日本一家掌控的局面,並且開始對大陸釋放出一種不合時宜的野心。

甲午戰爭之後,朝鮮名義上獨立,建立了大韓民國,繼續開始對滿洲產生野心,日俄戰爭後的1909年,還想藉助日俄勢力,侵吞滿清領土,在邊境上不斷引發大量的流血衝突,想奪取滿清的間島,結果第二年韓國就被日本給吞併了。

日韓合併後,朝鮮人還借用了日本在滿清的治外法權,囂張跋扈。

朝鮮歷史上的角色,就是這麼個玩意,如果說日本是一匹狼,而有狼子野心的話,朝鮮則以為自己是一批狼,而有狼子野心,可事實上他們只是一頭羊。

由此可見朝鮮後來的亡國,是他們自己給自己招來的,日韓合併的首倡者之一李容九,在催逼“大韓帝國”皇帝與日本合併的奏摺中,一針見血地指出了朝鮮的核心問題就是“狂妄”的評價,真的太有道理了。

李容九說朝鮮之所以走到後來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地步,就是因為違反了“北不失禮、南不失信”的祖訓。在中日甲午戰爭時,朝鮮本應“中正不惑”,“執北向之禮與日本絕矣”,如果因此而亡國,那也是“死於正命”,“不亦榮乎”。但是,朝鮮卻在一夜間擯棄了500多年的禮義傳統,“一夕忽而裂五百年禮服”,“飄颻乎自眩於獨立之嘉號”,而聽從並且跟從了日本,這是第一誤。

“獨立”之後,“陸無一寨兵,海無一艦卒,此豈國之名焉哉?”此時本應聽從日本,韜光養晦,“更始一新”進行變革,卻又與日本“二三其德”,“獨恃外交之詭變”,結果導致閔妃被殺“國母之變、山河含憤”。這是第二誤。

隨即卻“不國其國”,國王居然躲入俄國使館發號施令,並且在日俄戰爭中再度“喜外交之巧妙”,導致日俄在議和時,“先定我所服屬”,日本人首先就剝奪了朝鮮的外交權。這是第三誤。

朝鮮人看不清自己,總以為自己很能的這種性格,連他們本國的朝奸都看不過去,批評的一針見血十分中肯。

現在朝鮮民族性格中的狂妄,在看到了日本被大明暴揍之後,又產生了不合時宜的想法,恰好俄國人跑來拉攏他們,希望在朝鮮的土地上修鐵路通往釜山,朝鮮人不想要鐵路,但是他們想要俄國的力量,他們希望藉助俄國的力量,將日本人驅逐出朝鮮,江華島條約簽訂以來,大批日本僑民進入朝鮮,不斷的跟朝鮮人衝突,讓朝鮮官府頭痛不已。

當然求助俄國的同時,朝鮮還在秘密跟清政府聯絡,希望藉助宗主國的力量,如果清政府同意,朝鮮是真的敢把所有的日本僑民抓起來的。

同時俄國還和滿清在秘密磋商某些條件,總試圖用新疆的利益來換取南下的機會,滿清未必會一直不同意,因為俄國不但在幾年前侵佔了伊犁,而且逐步擴大地盤,跟洪福汗國發生了多次衝突,如果沙俄能夠滅掉洪福汗國,將整個新疆都交給滿清的話,滿清恐怕會答應沙俄進一步的要求的,比如割讓葫蘆島給俄國。

朝鮮、滿清和俄國,這三個國家之間到底會碰撞出什麼樣的外交變故,是一件讓英國外交官完全無法預料到的情況,因為無論是清廷還是朝鮮,洋人接觸起來都十分費勁。

英美等國完全無法判斷在東北亞地區會發生什麼樣的變化,但已經能感受到,任何變化都對他們不利,因為任何變化都會助長俄國提高在這一帶的影響力,俄國影響力的擴大,就是英美影響力的削弱。

所以他們抓進遊說日本政府,提出的條件越來越優厚,但只有一條,他們的貸款,日本政府必須用關稅抵押,沒有抵押品的貸款,列強是不接受的。

此時日本朝堂的思想也開始轉變,他們看到大明不斷的增兵,談判桌上堅決不讓步,已經感受到了大明滅亡日本的決心,英法美三國也完全沒有採取軍事行動的打算,只希望日本讓步,換取和平。日本感覺到他們是一頭被剝光洗淨後,被洋人擺在肉案上待出售的豬。

橫豎他們都要挨一刀。

當大明在長崎增加的兵力達到三十萬,並且在琉球也部署了二十萬後備力量,國內還動員了五十萬人後,日本決定接受大明和列強的要求。

可這時候大明提出的賠款數額又升高了,因為日本又拖延了一個月,一個月的消耗是三千萬兩。一百萬人的吃喝拉撒,運兵的費用,這都是錢,都得日本來報銷。

日本人惱恨的發現,越是拖延,代價越高,這次也不拖了,所幸一口答應下來所有的要求,要錢給錢,道歉就道歉,保證就保證,他們算是破罐子破摔了。

英美法三國聯合給予日本一億英鎊的貸款,年息降到了兩釐五,以日本關稅、官府開辦的礦山、鐵路作為抵押,分三十年償還。

此時西方國家普遍走出了經濟危機,又進入了另一輪經濟增長期,這點錢三國分擔,完全不是問題,不但不是負擔,還是一筆不錯的生意。

為了儘早讓大明退兵,日本要求一次性付清,這筆錢將直接從三國的銀行,轉入大明政府的賬戶上。

1880年8月,日本、大明和琉球代表在東京簽訂條約,明日兩國保證琉球為一獨立自主之主權國家,兩國共同保證琉球的獨立和完整,兩國都不能在琉球擁有超越另一國的任何特權,不能將琉球王國的領土用作軍事目的。

大明接受了日本的這些要求,因為大明本身對琉球就沒什麼領土野心。

至於一旦跟日本交惡,是不是會借用琉球的國土,那時候誰還管日本的態度。

只要琉球獨立,就是一把大明刺向日本腹部的尖刀,這是地緣決定的。

大明所得到的,除了直接的戰爭財,兩億三千萬兩摺合大明貨幣的黃金之外,則是完美的道義利益。一筆從明朝時候,就積攢下來的政治和文化遺產。(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