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二節 情況激化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日本人成瀨溫是黃遵憲這兩年交到的好友,此人是日本著名漢學家和大書法家,在日本文化界地位很高,跟日本天皇也有關係,奉明治天皇敕令,到中國臨摹唐碑“聖教序”,回國後獲獎“御硯”。

《聖教序》全名《大唐三藏聖教序》,由唐太宗撰寫。沙門懷仁從王羲之書法中集字,刻製成碑文,稱《唐集右軍聖教序並記》,或《懷仁集王羲之書聖教序》,因碑首橫刻有七尊佛像,又名《七佛聖教序》。

這尊石碑就儲藏在唐朝都城所在地長安的一座寺廟,弘福寺中,此時陝西還是回亂下的地獄景象,成瀨溫還沒有去臨碑,但他的影響力,卻已經直達日本皇室了。

這樣一個在朝野都有大名的人,靠近黃遵憲,如果說真的只是為了個人興趣,那麼他也不會拒絕偶爾擔負一旦官方使命的。

黃遵憲很清楚,成瀨溫是給日本人做密探,是來探聽訊息的。

但黃遵憲也不拒絕用自己的私交偶爾處理一下公務。

他向成瀨溫透露了一些訊息,目的是為了震懾日本。

“日本如果再不正視錯誤,一意孤行的話,大難就要拉了啊。”

黃遵憲嘆息一聲,然後將自己知道的,大明陸軍已經發起聯名請願,要皇帝下令,動員所有陸軍,登陸日本,懲治日本政府。

“動員令一旦下達,即刻就是百萬雄獅登臨日本,日本軍隊毫無疑問會被消滅,日本政府也會垮臺,就連你們的天皇,怕是也要成為琉球王那樣的階下囚啊。”

成瀨溫十分震恐,急急找了一個藉口告辭,連夜將這個訊息轉告給日本官方,日本人做事心細,他們並沒有馬上以此為基礎商定對策,而是請求英國幫忙查實。

英國人透過自己的外交渠道,很快就查實了情況,發現大明陸軍上層軍官,確實集體向本國皇帝請願,沒參加的高階軍官極少。

伊藤博文馬上以此情報面見天皇,跪在天皇面前泣陳,皇國有亡國之威,希望天皇出面壓服那些死硬派。

日本天皇也心中驚恐,日本相比琉球是大國,能將琉球國王擒到東京,而大明相比日本又是大國,如果真的讓大明將日本天皇擒拿到廣州,這無論如何都是不能接受的事情,日本幾千年歷史中從未有過的事情啊。

天皇召見了陸軍的山縣有朋詢問,山縣有朋得到大明要登陸日本的訊息後,非常憤怒,告訴天皇說,日本陸軍誓死捍衛天皇。天皇問他,是否真能保皇國萬無一失。山縣有朋回答說,只要天皇無恙,則皇國不滅,他認為陸軍動員起來兵力不過十來萬,無論如何是不能跟大明比拼兵力的,就像當年日本無法跟蒙古帝國比兵力一樣,但蒙古人無法攻下日本,大明肯定也不能。在最壞的情況下,山縣有朋認為,天皇有必要避離皇宮,巡狩四方。而且聲稱一旦皇國危急,四方有志之士都會齊心協力保衛皇國不失,保衛天皇平安。

山本權兵衛建的海軍已經完了,山縣有朋建的陸軍還沒跟明軍分個勝負,日本模仿西方軍隊已有十年,三年前鎮壓武士叛亂,江華島佔領朝鮮炮臺,這些戰績都表明,西化的日本軍隊戰鬥力大大提高。或許有能力與大明軍隊一較高下也不一定,只是大明軍隊的數量,實在是多到讓人不敢想象,竟然真的能擁百萬之兵。

日本天皇打算在大明動員之前,儘快與大明達成協議,否則皇國就要遭到一場古今未有之大禍,比黑船來襲,英薩戰爭之時還要危急,至少那些事件,洋人可沒想過要對天皇本人如何。

夜長夢多,這句話誠不欺人,不知道為什麼大明陸軍請願動員的訊息竟然傳了開來。

這段時間一直就對大明非常憤怒的日本民眾,突然在夜裡衝擊了大明公使館,與使館護衛人員爆發了激烈的衝突,聽到槍聲的日本警察趕來中止了**,可是造成的事件已經無法挽回,大明護衛傷亡不大,倒是打死了十幾個日本人,只是大明使節受到了驚嚇,夜裡從床上滾了下來,扭到了脖子,另外就是日本人投遞的石塊,打碎了使館的玻璃。

事後日本報紙以《領館夜襲》為標題報道此事,大明報紙則稱為領事館受衝擊事件。

這件事性質嚴重,攻擊任何一個國家的領事館,相當於進攻該國領土。

儘管黃遵憲還試圖挽回,但扭傷了脖子的蘇傑生不打算息事寧人,他將情況詳細通報谷內之後,等待國內裁決,這種事是有國際慣例的,沒什麼商量的餘地,立馬宣佈談判破裂,大明宣佈總動員,陸軍的心願滿足了。

整個東亞局勢徹底激化,琉球監國尚德宏有些難以相信,沒想到大明竟然真的能為了琉球,招募百萬雄師,這在琉球是不敢想象的,比琉球國的人都多。

他跟一群琉球遺族喝了一場醉酒,痛哭流涕,表示大明才是上國氣度,琉球復國之後,他要遞呈國王,請求改尊大明為宗主。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陸軍進行了動員,海軍則重新開始發起進攻,江戶灣的魚類清掃工作不是一時能完成的,所以海軍一面繼續封鎖江戶灣,一面巡航日本列島,開向長崎、大阪等沿海港口,與日本炮臺進行了激戰,一般情況下,軍艦與陸地要塞進行對轟,吃虧的永遠是軍艦,歷史上,用軍艦直接戰勝要塞的案例,除了發生在清王朝身上外,在其他國家基本上沒有發生過,而同樣的要塞,清軍守旅順一天就丟,俄國人卻能在這裡堅持小半年。

日本明治維新之後,非常重視海防,各大港口都建有炮臺,日本人非常喜歡英國的阿姆斯特朗炮,所以炮臺上都購買了這種炮,阿姆斯特朗炮在效能上跟克虜伯巨炮不相上下,因此這一場炮戰大明沒佔到便宜。

海軍此時也憤怒了,他們覺得,失敗的恥辱必須自己找回來,否則就給陸軍看了笑話,兩大軍種早就互相看不順眼了。

於是海軍提出,要登陸日本,佔領長崎或者大阪兩地中的一地。(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