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二節 多事之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還是9月份,美國紐約市場的投機風潮突然崩盤,以鐵路債券融資著稱的傑伊庫克銀行,因為持有太多鐵路債券,結果資金鏈斷絕,突然宣佈破產。

這個從美國南北戰爭中成長起來的美國最大私人銀行的破產,大大打擊了美國金融市場的情緒,瞬間美國市場就陷入了恐慌,拋售浪潮開始出現,過去炙手可熱的鐵路股票和債券突然變得無人問津,大批鐵路公司、銀行密集破產,市場一片恐慌。

經濟危機的始發事件,雖然被定格於5月9日維也納的債券交易,當時4小時內股票貶值了幾億盾。維也納的交易所危機很快蔓延到歐洲的其他交易所。

最後是由歐洲各國停止對美國的資本輸出,導致美國紐約銀行不再對鐵路公司和工業界撥款,這才導致在9月18日,隨著擁有北太平洋鐵路大量債券的傑伊庫克金融公司宣告破產,點燃美國金融危機的火焰。

但是讓大明感受到這次經濟危機的,主要還是從美國爆發危機開始,因為作為大明第一號貿易國的英國並沒有捲入這次緊急危機之中,英國的經濟危機要在五年後才爆發,所以美國作為大明第二號貿易國的經濟危機爆發,才真正影響到大明為數不多的現代產業出口。

短短一個月之內,出現大量美國商行的違約事件,拖累的大批大明商人破產、錢莊倒閉,加上一南一北的大事件,春江水暖鴨先知,報紙上連篇累牘的介紹各種經濟危機的資訊,第一次大明的老百姓知道了有這麼一個名詞,讓那些熱心於宣揚現代工業的半吊子文化人,第一次明白,原來工業時代也有不好的一面。

相比太平軍的北伐,大明政府顯然對法國人侵入紅河流域更加關心,首先這條河並不是西方人認為的是他們發現的,哪怕是這條航道的價值,也是中國人或者越南人早就發現的,這是一條中越之間的傳統商道。

甚至法國人也是在紅河上游看到了中國商人的帆船,才確認這條河流可以作為航道使用,而打死安鄴的黑旗軍,其實就是透過徵收過往船只的通行費為生的。

所以法國人介入這條航道,對大明來說,是侵犯了大明商人的利益。但陳芝廷這種鄉紳派官員顯然不可能顧及到商人的利益,他主要是出於一種施害者心態,總是擔心法國人會報復,因為大明奪取了法國在上海的租界,所以大明官員總擔心法國人遲早會找麻煩。

普法戰爭後,法國人的賠款還沒還清的情況下,他們顯然沒有任何能力跟大明較勁,陳芝廷等人顯然是多慮了。

結果朱敬倫告訴他們,在這件事情上,大明最好不要主動出擊,不要干涉法越之間的衝突,除非他們中的任何一方提出讓大明進行調停的請求。朱敬倫是希望越南人在法國的壓力之下,能夠投向大明的懷抱。但是不知道越南人出於什麼樣的目的,這幾年在法國的侵略之下,他們始終不肯讓大明介入。據從越南朝堂上傳出來的訊息,是越南官員擔心驅虎吞狼,導致引狼入室,對他們而言,對北方鄰居的防範始終大於對來自海上的威脅。

越南人不肯低頭,說明他們還沒有到絕境,大明自然不能出手。

於是也發表了一個宣告,給法國和越南兩國發去照會,表示希望兩國剋制,同時希望兩國之間的爭端,不要影響大明在越南的利益,在不觸動大明利益的情況下,大明將在兩國爭端之中保持中立。

大明的中立宣言發出之後,反而大大打消了法國人的顧慮,他們之前最擔心的就是大明這個突然冒出來的東方大國的干涉。

現在他們放開手腳,安鄴帶了一百多個士兵,就強行攻佔了紅河上的最大城市,也是越南的前朝都城河內,接著跟越南政府爆發正面衝突。

安鄴之後連續攻佔海陽、紅河三角洲附近的其他一些城鎮要塞,率領艦隊抵達桂越邊境,勾結桂越邊境河陽的農民武裝“黃旗軍”大肆燒殺,進行滋擾。

此時的越南比滿清還尿,安鄴帶了一百來個探險隊就攻下河內不說,跟讓越南人丟臉的是,安鄴在河內樹旗招兵,僅三天時間就招募起一支1.4萬人的越南偽軍,隨後在紅河三角洲一帶攻城略地,控制了越南北方的大部分重要城鎮。

越南當地百姓也像中國人一樣,開始了民間抵抗運動,運動的內容也大體一樣,不是去跟法國正規侵略軍戰鬥,而是燒燬親法基督教城鎮,劫掠法國商船。至於越南官府,完全沒有能力應付法國人的侵略。就在二十年前,越南人所謂的明君明命皇帝還嘲笑過林則徐對抗洋人的不利,到頭來越南人表現的比林則徐更差勁。

越南官府發現自己無法抵擋之後,他們沒有選擇求助於大明政權,反而像歷史上一樣,他們招募在桂越邊境一帶活動的中國農民武裝黑旗軍。

這只黑旗軍正是曾經在粵西一帶肆虐的農民軍的一隻,先在清軍後在明軍的打擊之下,劉永福帶領這只部隊一路逃到了邊境勝保(老街)一帶,控制紅河航道,向來往商人徵收過路費。

越南人給的條件很有吸引力,因為越南人答應將邊境地帶幾個州縣交給黑旗軍管轄,劉永福毫不猶豫的帶領幾千黑旗軍幫助越南官府鎮壓同為農民軍的黃旗軍。

打明軍黑旗軍不是對手,打法國人顯然也打不過,但是打法國人招募的越南偽軍那在容易不過了,三下五除二,在河內埋伏起來,打死打傷越南烏合之眾無數,還擊斃了法國頭目安鄴。

法國人這次改派了正規部隊軍官弗拉斯特,帶領法國殖民地正規軍北上,至此法國才真正的發動了戰爭,之前只能算是安鄴這個探險家的個人行為。而這次法國出兵的理由是,越南北方民眾肆意砸毀教堂殺害信徒,他是打著保教的旗號出兵的,這個旗號在西方無人敢非議,因此這是西方認為的正義的軍事行動,至於引起這一切的事情,沒人關心,全部推脫到越南人愚昧無知上就足夠給本國民眾交代了。

大明始終強調自己在該地區的利益,這卻不僅僅是一兩個商人的生意問題,而是關乎大明安全的大問題。

因為大明已經越來越離不開來自越南的礦石了,鴻基的煤炭供應,現在不但壟斷了大明市場,而且被大明商人販運到各個口岸,各國商船現在所加的煤炭已經全部是這座煤礦供應的了。儘管法國人非常眼饞,也緊跟其後在鴻基開了幾座煤礦,但完全沒有辦法跟佔了先發優勢的大明商人競爭,即便是他們開採出來的煤炭,其實也是透過大明商人出售的。

越南太原的鐵礦,雖然因為交通原因,目前能開採出來的很少,但每年依然供應大明十萬噸上下,佔據了大明進口鐵礦的三分之一。而且這些越南鐵礦石雖然也含磷含硫,但卻在標準允許之下,冶煉出來的鋼鐵,儘管無法用到武器上,但是用來造船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這些鐵礦石目前基本上是大明商人和越南當地商人獨佔的利益,他們在當地開礦,大多使用土法開採,開採出來之後,用牛車和小船聯運到紅河沿岸港口,接著裝大船運往廣東,最後進入兵工廠的冶煉爐。

對於太原的鐵礦,法國人更加眼饞,尤其是在大明境內投資鋼鐵廠和機械廠的工業巨頭施耐德公司,他們迫切的想要佔有這些鐵礦的利益,奈何太原的鐵礦太過分散,又沒有任何現代運輸工具輔助,導致他們始終無法得到這裡的鐵礦原料,到目前為止,施耐德的鐵礦還主要從法國進口,造成他們生產的鋼鐵和機器設備價格大大高過市場價格,要不是勢力雄厚早就倒閉了。

陳芝廷這樣的鄉紳官僚,對商人的利益或許不太在乎,但是他們不可能不在乎兵工廠的原料來源,更何況他們也在慢慢轉變思想,對商業也不是那麼漠視,對工業變得非常關心,因此對這些原料自然關心。

就在法國人和越南人在紅河流域起爭端的時候,陳芝廷多次要求海軍派遣兵艦前往相關地域護航,保障煤炭,尤其是鋼鐵礦石的運輸。

但是在官方層面,大明始終保持了剋制,始終堅持自己的中立宣告。做出派軍艦深入紅河護航,已經是最激烈的手段,除此之外,沒有任何軍事行動,也好像沒有任何軍事行動的打算。

大明的這種態度,本來是朱敬倫想要慫恿法國人加深侵略越南的步伐,可沒想到給外界造成了誤讀,英法的誤讀引不起誤會,但是一個不知死活的國家的誤讀,卻帶來了意料之中又在情理之外的麻煩。

日本判斷大明不會因為別國的事務介入干涉的情況下,他們像歷史上那樣侵入了臺灣。

朱敬倫收到洋務司抄送的日本人侵犯臺灣的訊息之後,很是感慨了一番,太平天國北伐,法國侵略越南,世界經濟危機,日本入侵臺灣,這還真是一個多事之秋。

太平軍北伐大明可以不管,法國人侵略越南大明也可以不管,但是日本人侵犯臺灣,朱敬倫覺得大明不應該不管,但是看大明官府的態度,似乎對這件事非常不重視,只是例行公事一般將這件事抄送到了門下省,還是赫德覺得這是一件關乎地區平衡的事件,向朱敬倫做了強調後,朱敬倫才注意到有這麼一件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除此之外,大型報紙上,官府的簡報上,都沒有相關內容。

顯然如果朱敬倫不藉機干涉,那麼沒人會管這件事。(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