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節 巡撫拉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找上門的是一個商人,之前朱敬倫正在跟衙門裡兩個剛剛換崗的印度兵聊天。

這兩個印度兵並不是錫克人,信仰的是普通的印度人,他們是正宗的興都斯坦人,也稱印度斯坦人。事實上英軍中的錫克人並沒有朱敬倫想象中那麼多,在他之前的印象中,英國殖民軍中錫克人非常多。但那是在印度大起義之後,英國人發現印度兵靠不住,又發明了一種勇敢民族理論,把錫克人等少數族群稱為勇敢民族,對外宣傳這些民族更適合當兵,於是才大力徵召錫克人等少數族裔入伍。

實際上就是用少數人制衡多數人,佔人口九成的印度斯坦人讓英國人不放心而已,更讓他們不放心的是,此時在印度的殖民僱傭兵中,印度人達到二十萬。這二十萬印度土兵,也正是這次大起義的主力。

透過這些天跟不時換崗的印度兵聊天,朱敬倫摸清了廣州印度兵的一些情況,在廣州的錫克人依然佔主要部分,因為印度大起義,讓英國人不放心的印度兵反而被他們更多的帶去了北京,留守後方的錫克人更多,去北京的錫克人只有一個騎兵團。

不斷換防的印度人也有一些天分,比如不少人竟然會說好幾種語言,從他們身上朱敬倫學到了印地語、烏爾都語、泰米爾語、孟加拉語等印度最流行的幾種語言。腦子裡的外星機械體讓朱敬倫幾乎成了一個超人,學習能力超強,可以說聽過一遍就能學會。讓他已經可以跟這些印度人溝通無障礙了。

跟印度兵保持關係當然重要,因為印度人此時是廣州城中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想要圖謀廣州城,就必須要跟他們打交道。

今天從幾個印度兵口中得知,原來他們已經知道了國內的印度人正在跟英國人打仗,但他們對此的態度十分無所謂,因為他們的長官向他們承諾,他們的特權不會被剝奪,而印度土兵之所以起義,最重要的原因是東印度公司要接觸富裕他們的一些軍事特權,比如封建采邑包稅權等,至於用塗有牛油的子彈,那只是一個導火索而已,因為之後印度兵起義照樣用塗有牛油的子彈在打仗,也不見他們放棄火槍改用長矛。

這表明,英國人已經穩定住了廣州的這些印度兵,但朱敬倫也探聽到了一個好消息,印度人普遍不太願意繼續打仗了,很多人抱怨出來的太久,非常想回家。思鄉之情可不止中國人才有啊,亞歷山大大帝當年之所以沒有完全佔領印度,一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收下士兵們不願繼續打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前,多次險些有船員反叛,他不得不一次一次的忽悠船員在走幾天。現在的印度兵在長時間看不到戰爭結束的跡象後,生出想要回家的心情,這非常讓人理解。

但如何利用這種心情,朱敬倫也沒有太好的主意。

正談話間,就有人找來了,當然不是直接進了巡撫衙門,即便沒有幾十個洋兵把守,這裡也不是隨便能進來的,而是門子送來一張帖子,邀請朱敬倫去酒樓赴宴的。

這樣的邀請朱敬倫一般是不會去的,但是與這張帖子一起送來的還有一包銀子,銀子並不算多,頂多百兩上下,可是那門子卻笑著對朱敬倫說“如此厚禮,就是巡撫老爺也應該賞臉的”,說完還向朱敬倫特別古怪的點了點頭。

這麼明顯的暗示朱敬倫立刻就明白這張帖子裡有古怪。

同時也明白了帖子背後的人是誰,正是自己昨夜見過的廣州巡撫柏貴,因為門子說話的時候,“巡撫老爺”四個字咬的很重。

朱敬倫默不作聲收下帖子,心中卻明白昨天他給柏貴發去的資訊,柏貴收到了。

他需要柏貴,因為這麼一個大員說出來的話,顯然比他一個小翻譯有用的多。

比如說,他希望城外的鄉勇配合,說廣州城人心惶惶,讓城外繼續施壓,然後廣州的英法聯軍有可能投降,城外的欽差大臣會聽他的才怪,可是如果是柏貴寫一封信的話,黃宗漢有可能真的會考慮。

昨天的緊張氣氛已經消散了一些,因為鄉勇並沒有趁機攻城,這讓洋人送了一口氣,當發現鄉勇都沒有向廣州城靠攏的意思的時候,洋人決定為了城內的治安考慮,接觸封鎖,開啟了南城的城門,只有北城的城門依然關閉,甚至許多城門已經封死了。

朱敬倫也可以自由活動了,不需要一直在衙門裡待命,於是下午工作結束之後,他就來到了廣州府衙對面的大馬站與西湖書院門前的西湖街拐角一家酒樓。

拿出請帖交給小二,很快就被帶到了樓上一個包間,廣州的風氣開放,酒樓經營非常靈活,早早就開設了包間,不但可以喝酒吃飯,還能過夜,甚至還跟城裡的**ji院掛鉤,寫張局票就能請姑娘應局陪客。

不過進到包間,朱敬倫並沒有見到姑娘,顯然主人並不是來請他喝花酒的。但卻也沒有見到主人,這讓朱敬倫暗自猜疑起來,他本來想著應該早有人在這裡等著,因為他懷疑背後是巡撫柏貴,那麼對方請自己來肯定是為了目前廣州的局勢,這麼重大的事情,可以說朱敬倫都是冒著掉腦袋的風險,對方如此大意,顯然讓他感到不放心。至於說是為了體現廣州巡撫的威嚴,此時的柏貴還有個屁的威嚴。

很快朱敬倫就明白誤會了對方,原來對方並不是沒有等著朱敬倫,而是在另一個房間中等待,顯然是出於謹慎,這才像是做密謀的樣子。

來人是一個中年人,打扮的如同一個普通商人,略有些大腹便便的樣子。面色紅潤,一看就是養尊處優慣了的人。

見到朱敬倫拱手道:“朱先生好!”

朱敬倫拱手:“不敢,請教?”

來人介紹道:“在下富禮,不瞞先生,是奉巡撫大人的差遣來的。”

這個富禮倒是乾脆,不像林福祥那些人什麼事都不太願意跟朱敬倫明說,讓朱敬倫感覺比較舒服。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之後雙雙入席,桌上早就擺好了一桌冷盤,也有酒。

即便對方要談的事情很重要,可是大概是見慣了場面,也不急著說事,東拉西扯一番,最後還問朱敬倫要不要找兩個姑娘。

朱敬倫說正事要緊,對方又誇讚朱敬倫做事嚴謹。

見對方遲遲不肯開口,朱敬倫採取主動,他沒時間跟這個巡撫的手下瞎扯。

“不知道巡撫大人找在下有何事?”

富禮依然不急,哈哈笑道:“巡撫大人說了,似朱先生這樣精通夷務之人,數遍整個廣州城也找不到幾個。大人十分欣賞先生,大人交代,若先生有事,大人能辦的,一定會幫先生一把。”

“大人還說,巡撫衙門就少一個像大人這樣懂夷語,通夷務之人。這洋人遲早是要走的,但夷務卻總得辦,所以讓小人多跟先生這樣的英才走動走動。”

“大人還說,若非先生目下在夷人處當差,大人此刻也身有不便,否則倒向舉薦先生入巡撫衙門辦差呢。”

拉攏,露骨的拉攏。

朱敬倫嘴上不說,心裡卻驗證了自己的猜測,廣州巡撫柏貴此時確實感到自危,而且已經到了朝不保夕的地步,不惜拉攏自己這樣的無名小輩,看來柏貴對自己的處境十分清楚。

由於跟洋人合作,城外的抵抗派官員對柏貴已經產生了不滿,而現在抵抗派好像佔據了優勢,欽差大臣黃宗漢也在城外,一旦戰爭結束,柏貴的結局會是什麼,恐怕不會太樂觀。

所以柏貴現在會想盡一切辦法自救,包括之前不惜辭職,跟洋人撇清關係,目的無非是想求一個自保。

但是突然如此拉攏朱敬倫,還是讓朱敬倫頗為詫異,柏貴雖然窘迫,還不到自己給他使了一個顏色,他就跑來拉攏的地步,那樣也太小看一個在清朝官場摸爬滾打了半輩子的老官僚了。這些人或許世界觀有些守舊,或許不懂得國際大勢,但是人情文章卻是極為精通,做事圓滑的不得了,不見兔子不撒鷹,不可能這麼隨便。

此時還不明白柏貴的態度,朱敬倫打哈哈道:“巡撫大人抬舉了,在下何德何能?”

富禮道:“朱先生謙虛了。”

然後神秘的笑道:“先生甘冒奇險潛入廣州,這份膽識就讓在下十分敬佩。”

朱敬倫連忙否認:“富兄這話,在下不明白。”

富禮笑了笑:“朱先生,明人不說暗話。先生在為林福祥做事,我在為巡撫大人做事,都是在為皇上效忠,大家都是為了對付洋人。應該同心同力,先生您說是嗎?”

朱敬倫又詫異,對方能猜到自己是城外的探子,這朱敬倫還能接受,畢竟自己昨天給柏貴使了個顏色,柏貴亂猜的話最多能聯想到朱敬倫是城外派進來的間諜,可是直接說出自己是給林福祥做事的,這就讓人不解了。

除非林福祥將自己的身份告訴了柏貴,這就讓朱敬倫非常不滿了,因為自己的處境極度危險,林福祥應該高度保密猜對,柏貴明顯是被洋人挾持的,完全有理由懷疑柏貴是一個漢奸,已經投靠了洋人,這種情況下,林福祥還能將自己的身份說出來,那就太不把朱敬倫的命當回事了。

他不由有些生氣,也不否認自己的身份,語氣冰冷道:“不知道富兄是如何得知在下的身份的,如果不說出個所以然來,恕在下不能奉陪了!”

如果城外那些“大人”真的荒唐到這種地步,朱敬倫覺得自己有必要明哲保身,趕緊從廣州城這灘渾水中抽身了,跟一群把你的命不當回事的人合作,實在是太讓他難以接受了。

見朱敬倫擺明了態度,不給個說法對方就要決裂,富禮連忙說出了原委。

“先生勿怪,是這樣的,今日一早,在下去了一趟張府……”(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