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節 見柏貴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要跟中國官員合作,是無論如何繞不過廣州巡撫柏貴這個人的,所以剛剛結束會議,赫德第一個就來到了巡撫衙門,但他第一個見到的人不是柏貴,而是朱敬倫。

倒不是他真的把朱敬倫當回事,而是朱敬倫攔住了他的去路。

朱敬倫一副驚慌的神色就在巡撫衙門的前院向赫德請辭:

“在下近來身體不適,實感無力應付這份差事,希望赫德先生准許在下離職!”

朱敬倫要辭職!

赫德沒想到,但也不意外,他太瞭解中國人了,許多人遇事就躲,沒有任何擔當,只是沒想到朱敬倫也是這種人,心中不由對朱敬倫產生了某些鄙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但現在人心惶惶,正是用人之時,赫德耐心勸道:“朱先生放心,城外那些烏合之眾一般的鄉勇,以為挾持了巴夏禮先生就能讓我們屈服,這是痴心妄想。你可安心在這裡做事,如果有困難,可以直接來找我。至於請辭的事情,先過了這幾天,如果你堅持的話,我們在談談。”

朱敬倫一副為難的嘆了口氣。

赫德見到朱敬倫猶豫,以為自己暫時穩住了朱敬倫,故作親切的拍了拍朱敬倫的肩膀。

“朱,先不要想那麼多,跟我去見見你們的巡撫大人吧,也許他會聽聽你的意見。”

讓朱敬倫跟自己一起去見柏貴,這只是赫德的臨時起意,因為他覺得這是對朱敬倫的抬舉,中國人有時候挺喜歡這種莫名其妙的抬舉的,而且還會為此感恩,叫做什麼士為知己者死,而他的行為用中國話來說叫做禮賢下士。

突然他又感覺自己想錯了。

因為朱敬倫依然憂慮的問他:“赫德先生,聽說南城那邊也出現鄉勇了?廣州城給鄉勇包圍了嗎?”

巴夏禮被抓走的訊息沒有封鎖,也無法封鎖,當時引起的混亂讓訊息飛速傳播,月香樓又是一個三教九流匯聚之所,本就是訊息聚散的地方,因此不到一天時間,整個廣州城都傳遍了。

赫德否認道:“這都是謠言,鄉勇那些土匪怎麼可能攻打新城(南城),不過是用卑鄙手段抓走了巴夏禮先生而已。”

城裡到處都是謠言,不然也不能這麼混亂。

赫德又道:“這一定是那些匪徒造的謠言,朱先生怎麼會信這個。”

看到朱敬倫依然一副神色猶豫,赫德知道讓這個人打消疑慮不是那麼簡單的,因為無法否認的是,巴夏禮大白天竟然就在城南被人擄走,之後英法聯軍關閉了城門,無論怎麼解釋也沒人會相信,除非此時他們敢大開城門,但這個主他赫德做不了,那是聯軍中兩個軍事主官下達的命令。

透過剛才的會議,赫德雖然接過了許多巴夏禮過去的職務,但那只是職務的提高,地位上他依然只是一個翻譯,最多現在隱隱有中佔領委員會顧問的感覺,但卻沒有任何正式的任命。

“聯軍關閉城門只是出於安全起見。不瞞你說,香港哪裡這兩天就會有一個團的士兵,增援廣州,我們沒有什麼好擔心的。”

赫德隨口就將一個軍事情報說了出來。

朱敬倫心中略微擔心,香港的黑鬼兵要來廣州的訊息已經有一段時間了,但是遲遲沒有開到,沒想到巴夏禮事件加速了軍事調動。

朱敬倫臉上卻一副鬆口氣的樣子。

赫德笑笑,說了句“跟我來”,倆人一起走進後院,門口兩個衛兵還敬了一個禮。

赫德這次來的目的跟以往巴夏禮來的目的沒有二致,但所處的境遇卻差了太多,以往巴夏禮來的時候,起碼英法聯軍是佔據絕對優勢的,可這次是英法聯軍在城內混亂的情況下,不得不來尋求柏貴合作的,雖然說來求柏貴有些過頭,但至少讓柏貴有了討價還價的底氣。

所以結果不出意料。巴夏禮在的柏貴都在拼命摘清自己跟洋人的關係,現在就更不可能上杆子往上趕了,他雖然不知道外面的具體情況,可是也聽得到外面的槍聲。

赫德異常失望,不是他口才不夠好,不是他態度不夠誠懇,但是柏貴一口咬定他已經卸任,目前是賦閒之身,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方便插手廣州的政事。

朱敬倫一直站在赫德後面半個身位的地方,在這兩個人面前,他連做的地方都沒有。

眼睛則一直緊緊盯著柏貴,可是柏貴始終沒有看他,直到偶然的一抬頭,瞥了朱敬倫一眼。

朱敬倫抓住機會向他眨了兩下眼睛,接著以微不可查的動作輕輕點了下頭。

不知道是不是柏貴領會到了,態度有所緩和。

“目前這局面,本官是管不著,但打來打去都是百姓遭殃,本官又實為不忍。這樣吧,赫德先生,你且回去,待本官思慮一二。”

柏貴都這樣說了,赫德只能告退,臉上無所得也無所失,他知道這就是中國官員做事的風格,如果是巴夏禮還會為沒有得到這些官員直接的答覆而動怒,赫德卻很瞭解,想讓中國官員直接表達出自己的態度,那才是最難的。現在柏貴這麼說,至少能聽出他考慮的意思,或者說觀望的態度。那麼只要英法聯軍能穩定住廣州的局面,柏貴也許願意跟聯軍合作。

赫德剛剛起身,柏貴突然喊住:

“赫德先生,你們是否該把門口的兵撤了,這堂堂巡撫衙門,總有洋兵看著不太合適吧。知道的明白這是貴方在保護衙門,不知道的還以為這裡是洋人的衙門呢?”

柏貴的意思很明白,讓洋人撤兵,歷史上,直到條約簽訂,柏貴重新復職,洋人才撤走了巡撫衙門的衛兵,那時候已經是1859年了。但這時候柏貴大概覺得自己有了底牌,提前提出了這個要求。

赫德不愧是中國通,他含糊其辭:“這城內治安混亂,在下不放心大人的安危。不過若是大人能開一封告示曉諭百姓,想必廣州居民一定會踏實下來的。在下才能放心撤走這些忠誠的衛兵。”

赫德也開出了條件,你寫告示安民,我們就撤兵。

這倆人都沒有表態,但又都互相瞭解了對方的態度,這說話的藝術當真不俗。

會晤結束,臨走朱敬倫又看了柏貴一眼,這是一個十分普通的文人模樣,身材清瘦,留著鬍鬚,一點都沒有印象中蒙古八旗的模樣。

柏貴也看了朱敬倫一眼,神色平靜,沒有任何的感情表露。

但是第二天一早,就有人找上了朱敬倫。(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