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六節 身股制改革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去年年都沒過,郝可久就搬到了兵工廠,兵工廠給了他一套別墅,環境優美,而且還配有花園。

唯一的不好是,他一個人住,放在太大了,再有不好就是,左鄰右舍住的都是洋人。

那些洋人郝可久不是沒見過,但是跟他在廣州見到的洋商不一樣,這些洋人身上沒有那種跟你談生意時候打仗一般的野蠻勁,他在廣州見的,都是一個個急於在中國發財的洋人冒險家。

可是在兵工廠裡碰見的,都是一個個技術專家,這些人即便是在他們國內,也是拿著薪水,不用為盈虧關心的人,久而久之養成了一種平靜的性子,在中國人看來,身上煙火氣不大。

偶爾出門碰見洋人婦女的時候,郝可久難免有點不自然,因為洋人婦女也很講究,會給你行禮,可郝可久不知道怎麼回禮,如果是拿人朝他脫帽,他知道是敬禮,他回一個抱拳也就過去了,但朝婦女抱拳,他覺得彆扭,可人家都提裙子點頭了,他真的不好不回。

除了生活上的不習慣,工廠裡的事情也麻煩,比他想象中麻煩的多。他並不清楚他是來變革這裡的,朱敬倫也沒跟他說這些,只是說讓他管工廠,怎麼管他說了算,工部的要求很簡單,那就是不賠錢。

這些在他以前看來,沒什麼難度,他天生就是個會賺錢的,當學徒那會兒就比別人生意做的好,在他看來,就沒有他做不了的生意,不就是賺錢嗎,放著這麼大的本錢,那些小作坊都能掙錢,沒道理他賺不了。

可進了兵工廠才知道,這裡的問題多著呢。

大權之前都在洋人手裡,工錢是官府發的,大家衣食無憂身上確實沒了煙火氣,可也沒有衝勁了。底層的技術人員,想著當官的多,想著發財的少。從上到下,就沒人想著給工廠掙錢,不像他們山西的票號,就是最小的學徒工,也懂得給票號裡拉生意。

最讓郝可久感覺到麻煩的是,這裡沒有他的人,他是一個人上任的,手下沒有自己的親信,感覺到處處掣肘。

兵工廠之前也生產民用品,最大的產品就是蒸汽機,但主要還是賣給洋人,因為兵工廠的官方身份,除了新安縣的一些工廠外,廣州、佛山一帶的民間作坊買蒸汽機都不願意找兵工廠,而死找洋人訂購,其實一些洋人轉手就將訂單交給兵工廠了。

郝可久提出,要工廠在廣州等地去開辦鋪面,給廠裡拉生意。但那些洋人提出沒有人,兵工廠裡就沒有閒人,也不會幹這些事,直接跟新安的洋行做生意也是一樣的。

聽廠裡一些中國學徒說,洋人從廠裡買機器,都是給洋人管理人員提成的。

這哪裡能行,郝可久暫時隱忍不發,但他覺得這種情況必須改掉,這不是拿公家的買賣給自己謀利嗎,放在票號裡這樣的人會被開掉,永不敘用,別的鋪子也不會用。

但他手裡沒有自己的親信,凡是洋人都說不行,根本執行不下去。過年的時候,當大家多回去過年,工廠暫時關門的時候,郝可久跟門房打聽了很多事,也艱難的翻看了一遍工廠那種用洋人法子記下的賬務。

他這時候發現,兵工廠在佛山的鐵作坊裡,是有一批人手的,這些人常年在外,跟工廠裡的人關係不密切,工廠裡的人,哪怕是大明本地人,也大都是洋人帶出來的,他們基本上唯洋人命是從,違抗洋人就等於欺師滅祖,可駐外的那些不同,雖然也是洋人帶出來的,但是郝可久發現,這些人大多是最早一批學徒,而最早那批洋人大多都已經回去了。

看到這個情況,郝可久心裡就有了主意,過年後就將那些人招了回來,最主要的目的,其實不是讓他們幹活,真正的意圖是,要把這些人提拔起來,讓這些人聽他的話。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為了施行這個計策,郝可久沒少動腦子,既要讓洋人不起疑,還要做的漂亮,最後他才想到了讓大家分組仿製目前市面上賣的最好的機器,大家憑公議,那組人做的最好,就讓那組人的領頭的當車間幫辦,專門生產這種機器。

事實上,郝可久早就發現,這些人在佛山幫助小作坊仿製機器的事情,因此他知道,這些人一定做的最好,果然如他所願,新成立的十幾個車間的幫辦,都讓這些駐外的人當上了。

此時在高層管理整個工廠生產,監督出廠質量的還是洋人,但是中層管理車間的,就已經都是郝可久提拔起來的人了。然後他開始操作第二步,產品能生產出來,還得要賣出去,否則怎麼賺錢。

這次他還是老辦法,大家靠業績說話,誰本事大,誰拉的生意多,就讓誰當管事的。

可原本工廠的經營制度,都是別人找上門訂貨,廠裡負責業務的也都是洋人,他們在辦公室把生意就做了,現在要出門拉生意,甚至一家家工廠去走訪跑街,可沒有這樣的人。

洋人表示他們根本做不了,他們出了門連路都不認識。

這正中郝可久下懷,他剛好可以招募一批新人了,廣州的各個商鋪裡有的是這樣的人,跑街是一個商鋪學徒最基本的素質,放在後世叫做推銷員,這年頭叫做跑街。

他一下子就從廣州招來了三十個年輕的學徒,在廣州、佛山、新安和九龍四個機器買的最好的埠頭一家家作坊去跑,他親自否則這些人的業績。

洋人很快發現自己手裡的權力被收走了,來工廠下訂單的洋行少了,因為生意都被那些跑街的搶走了。

他們沒有提成,心裡自然不滿,可是他們不滿,郝可久還不滿呢。

郝可久覺得,他們現在沒事做,可是薪水依然豐厚,這是不合理的。

在利益面前,洋人可比中國人更難惹,他們把官司打到了工部。

工部派人來調解了一次,郝可久態度很強硬,他表示沒有白拿錢不幹事的道理。洋人想要拿提成,那好,去跑街吧。

大批洋人集體要辭職,他們這些人,並不是專業的商務人員,很多都是從過去的技術人員轉來的,當年朱敬倫為了留住他們,連別墅都給他們蓋了,他們覺得自己很重要。

但是這次朱敬倫決定支援郝可久,如果要辭職,只需要郝可久批覆就能執行。

他們在中國拿著在國內三倍以上的工資,住著免費的別墅,享受著低廉的物價,優裕的生活讓他們覺得自己是人上人,是上流社會,此時才發現,他們不過是中國人僱來打工的,一下子心理打擊巨大,反倒是不敢跟郝可久做對了。

郝可久則覺得這些人根本就不是做生意的料子,跟人講價錢不懂,拉生意不會,但是郝可久承認這些人技術上還是有兩把刷子的,這些年是學徒培養出來了,所以他們不用去搞生產了,現在還是讓他們去搞生產的好。

於是郝可久安排這些人又去做技術。

這一番事情就折騰了大半年,此時郝可久已經大權在握了。

這時候他也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了,不用估計廠裡舊的條條框框,那些生產的流程,規矩他不打算改,因為他也不是很懂,他要改的是工資制度。

之前的工資都是死工資,幹多幹少拿的差不多,當然工廠裡實行西方的定額制,完不成任務是扣錢的。

現在郝可久打算推出身股制。

票號管理掌櫃和學徒用的都是這種方法,用了幾十年好用的很。

儘管兵工廠跟票號還不一樣,一開始郝可久都不知道如何做,但半年來瞭解了工廠的運作之後,他現在將不同的車間,當作票號在各地的分號進行管理,大家獨立結算,年底按照盈利情況來進行分紅,從掌櫃的到夥計依照年限和職位高低以及業務優劣,享受不同的紅利分配。

首先是官股與身股的分配,兵工廠無疑是官府的產業,官府投錢辦的,官府就是財東,晉商的規矩,財東往往只能分配到利潤的一半左右,有多有少,有的財東分六成,也有低的分到兩三成的。

考慮到兵工廠是官辦的情況,郝可久給官家留足了好處,規定六成屬於官家。工廠從他這個總辦,到剛招進來的學徒,分其他剩餘的四成紅利。當然工資是不變的,這紅利屬於額外的福利。

既然是額外的,也就沒人反對,洋人也不反對。

推行下去很順利,以車間為單位,分身股每股10釐,學徒工第一年不拿身股,學徒出徒之後拿半釐,以此類推,每半釐算一個檔次,從半釐到九釐半,總共十九個檔次。車間的幫辦,一般能拿到七八釐,除非特別出色的,很少能拿到九釐以上。拿的最高的,一般是大掌櫃,比如郝可久這個總辦,他每年的身股可以拿到1股。

郝可久推出的身股制,第一年的時候大家還沒在意,後來在年底結賬的時候,所有人才發現,有的人拿到手的錢,甚至比薪水還多,後來生產氣象就煥然一新,那是後話了。

在郝可久改革兵工廠管理制度的時候,朱敬倫也沒閒著,他忙著第二項改革呢,那就是教育改革,跟兵工廠改革遇到的問題一樣,他手裡沒有一個合適的人才,最終他還是將目光盯在了一個外人身上。

但這個人的身份和地位,讓朱敬倫十分忌憚,他考慮了很久,最終還是決定放手一試,這個時代,能讓朱敬倫對他身份都感到忌憚的人不多,但這個人絕對算一個。

因為這個人叫做曾國藩。(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