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六節 克虜伯大炮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敬倫對日本歷史知識並不算很豐富,但是卻知道一點,日本人在面對西方時候的開放心態十分驚人,簡直讓人難以想象,至少中國人很難接受那種遇到另一種文化,馬上就能扔掉自己的文化,如同小學生一樣去學習的態度。

中國人文化自豪感太強了,導致很難俯下身來去學些別人,遍觀世界歷史,西方跟中國都有一種好為人師的文化特徵,歐洲人總認為自己是最文明的,尤其是他們的宗教,因此向全世界去傳教。

中國則認為不是華夏就是蠻夷,始終鄙視那些不肯穿中國式的錦衣玉服,不肯使用漢文的民族和國家,而對朝鮮、越南和琉球這樣的樂意接受漢文典章制度的國家,則大加褒獎,傳播方面,中國不是派傳教士,而是派人送去各種書籍,讓番邦去自學。

或許是長久以來當學生當慣了,所以日本人才能沉下心來學習別人。

但這有一點解釋不通,越南人、朝鮮人也是長久的學習中原文化,可是當西方文化到來之後,他們不是像日本那樣瘋狂的去學習,依然產生了各種牴觸,這完全不能用他們漢化更深來解釋。

朱敬倫不由想到日本的民族特性上來,無論怎麼看日本人身上,都帶有海洋民族的特點,飲食上食用的主要是海魚,各種海洋相關的風俗。當然在民族分類上,日本人被分為農耕文明行列,這只能說是漢文明太強大了,生生將日本這個天然的海洋民族,在文化上扭轉為農耕文化而已。

但是海洋民族天生對外界的好奇,這一點日本人就比農耕文明的中國等國要強烈的多,畢竟依靠大海生存的人更願意去遠方,而種地的農民根本不需要瞭解十里之外的事情,這是現實決定的文化特性。

朱敬倫不知道的是,早在剛剛結束了在朝鮮跟明王朝的對抗之後,的慶長18年(161年),日本武師支倉常長受藩主伊達政宗派遣,乘“聖約翰洗禮者號”海船橫跨太平洋和大西洋,前往出使歐洲。航行經過了墨西哥、哈瓦那、古巴、西班牙,於元和元(1615)年到達了義大利的羅馬,並拜見了西班牙國王和羅馬教皇。常長本人更受到教皇的洗禮,被授予羅馬公民權,位列羅馬貴族之中。

為了打造聖約翰洗禮者號,伊達政宗花費了大量的力氣,動用了大工800人、鍛造冶煉工600人和雜役000人,才建造完成。

更讓人驚歎的是,伊達政宗派人去羅馬面見教皇,提出的要求是允許天主教在日本傳播,換取教皇許可日本在西班牙領地內進行貿易,在對貿易的看重上,日本人顯然跟中國人的態度有絕對的不同。

可惜的是支倉常長回國之後,德川幕府權衡之下選擇了閉關鎖國,禁止了天主教。否則那時候就開國的日本,會讓東亞歷史發生什麼改變,真的很難預料,也許在日本這條鯰魚的促進下,也會讓同時代的明朝採取不同的態度也說不定。

美國打破日本的閉關鎖國之後,日本人的態度飛快的回到了德川幕府鎖國之前的狀態,再次對外界充滿了好奇。福澤諭吉不久之後就代表日本出訪了美國,接著每隔幾年,日本幾乎都要派出一隻代表團,前往西方各國去進行活動。

1860年去美國,186年去英國,今年來到了法國,這些可都是在日本明治維新之前就進行的活動,相比歷史上的滿清王朝,知道1905年才開始進行了第一次官方層面的外交使團出訪活動,對比之下真的很說明問題。

而且由於歷史上日本人的積極對外,在1870年代,歐洲掀起了一股日本藝術熱,可以說日本人從一開始,就讓西方更瞭解日本,而大清王朝身上始終帶了一層神秘感。

現在情況不同了,朱敬倫將大明打造的更加開放,但是在程度上,依然不如日本,這次突然看到日本人出現,讓朱敬倫不由的開始擔心起來,他想到國內那些封閉的老夫子,想到日本人一開始就展現出來的開放特質,他覺得似乎自己的步伐走的還不夠快。

他並不懼怕日本的競爭,如果在他的領導之下,大明在先走一步的情況下,幾十年後還會敗給日本,那他也就沒必要執政了。他憂慮的是,一旦日本人以無比開放的姿態,國家推動引入西方技術的話,大明在跟日本的競爭中,會不會慢慢處於不利位置,這種國勢上的不利態勢,會形成馬太效應,強者愈強,所謂一部落後就步步落後。

當然,這一切都是未雨綢繆,至少在目前,大明在各個方面已經走在了日本前面太多,龐大的兵工廠引入的技術能力,已經產生了不斷的擴散效應,佛山已經有幾十家裝備了蒸汽機的鐵工場,這些日本都還沒有。

但執政者所應該做的,不就是不斷的強化本國的優勢,彌補本國的劣勢,從而讓自己的國家始終能站在一個優勢的地位嗎。

朱敬倫心事重重繼續參觀。

法國人的機器也就這樣了,真正要看機器,主要還是看英國的,另外歐洲能跟英國機器相媲美的,只有比利時一個國家,其他國家都落後了一代。

跟法國展區緊鄰的,是鄰國普魯士的展區。

普魯士人生產的鋼鐵製品,在歐洲已經慢慢開始嶄露頭角,克虜伯的鋼鐵製品,已經開始享有質優價廉的口碑了,而在三十年前,他們還被英國人嘲笑,各種仿製英國的劣質品,讓英國商務部要求德國人在出口的產品上,必須打上德國製造來做區分。

朱敬倫看到的情況,德國人似乎已經開始扭轉他們的形象了。

朱敬倫看到德國發明家尼古拉斯?歐特發明的迴圈四衝程的汽油活塞發動機,這是後世汽車工業的基礎啊,但現在顯然還沒有使用價值,還得需要幾十年的改進才能實用。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還有維爾納?西門子發明的發電機,這是西門子今年元月才發明出來的機器,樣機馬上就送到了巴黎來參展,希望能夠儘快的推廣出去。不一樣的是,發電機已經出現了很多種類的設計了,而西門子設計出來的,是第一代實用化技術。這也是西門子帝國崛起的基石。

朱敬倫跟西門子進行了很長時間的討論,告訴西門子如果他願意到中國去投資,他願意資助西門子一半的資金,很樂意做西門子事業的合夥人。儘管西門子很動心,但是他自己都對這種產品沒信心,因為電力是一個巨大的問題,沒有發電廠和遠距離輸電技術的支援,電動機只是一個使用電池的玩具。

除了這些新奇的玩意,普魯士展區的主要產品,還是像鋼製軌道,克虜伯的火車輪轂,一些機床產品等機械製品,按照巴黎世博會的分類,他們被分為第五大類“礦業、工業和林業等加工或未加工的產品”下第四十小類的“採礦和冶金業”。

但是最吸引朱敬倫的,則是一門放在中間,巨大的鋼鐵大炮,克虜伯火炮!

這門巨炮也屬於採礦也冶金業分類。

相比於屬於未來的西門子的電動機,克虜伯的大炮顯然是這個時代的明星。

當然在歐洲,此時的克虜伯還名不見經傳,頂多在冶金行業有一些小名氣,大家知道他生產優質的鋼材,主要產品是精緻的德國刀叉,最近在火車零部件領域頗有建樹,至於克虜伯的大炮,在德國軍隊打敗法國之前,沒人認為大炮的作用比步槍大,也沒人認為普魯斯能跟法國相提並論,那麼德國武器也就沒什麼名氣了,這次克虜伯的大炮之所以被觀眾關注,主要原因是他的體積。

這門大炮太大了,足足三米多高,炮管長度五米六,重量達到了五十噸,通身使用克虜伯生產的鍛鐵加工,從外面看就有足足五層鍛鐵構成。而這樣的鋼鐵怪物,他能發射的炮彈重大一千磅。

對比一下,英國最大的艦炮是110磅,大明能生產的最大艦炮也是110磅,就是為了跟英國戰艦在火力上能夠並肩,可是克虜伯的巨炮,是英國艦炮的十倍。

“本炮用於海岸防守,炮彈穿透力極強,能摧毀船艦鐵甲。”

性格質樸的克虜伯在宣傳單上就只寫出了這麼簡單的一句介紹。

朱敬倫看過之後笑著對克虜伯推銷人員道:“我剛剛稱作一艘鐵甲艦到法國,你們就說你們的大炮能打沉鐵甲艦?”

克虜伯人躬身道:“非常抱歉,我們無意冒犯,這只是一句廣告,您不用當真。”

克虜伯的推銷人員知道朱敬倫是一個東方國家的皇帝,儘管他並不太清楚大明在哪裡,不知道大明的歷史和背景,他是一個專業的工程師,他不需要知道那麼多,他只需要知道這是一個皇帝,保持一定的尊重就可以了。

朱敬倫笑道:“我很認真,我想知道你們能不能生產艦炮,100磅以上的後膛艦炮?”

推銷人員下意識的思考了一下:“100磅的?當然可以!”

他眼睛中透著自信,是對自己技術的自信。

朱敬倫笑道:“很好,我國的鐵甲艦就在加萊,我希望你們公司能派人去參觀一下,我希望我離開歐洲的時候,我的軍艦上能夠換裝上克虜伯的大炮。”

艦炮是價格高昂,同時利潤豐厚的生意,一艘軍艦上的艦炮,往往意味著數十萬兩的銷量,數萬兩的利潤,工程師馬上就接下了這筆生意,然後還煞有介事的要朱敬倫簽下合約,然後詢問聯絡事宜。

朱敬倫心中暗道,跟克虜伯的合作從這裡就開始了,買炮的目的只是初步,看到博覽會上這尊巨炮,他就打定主意將這種技術引入大明,只是如何讓克虜伯轉讓技術,他還沒有想好。

突然朱敬倫眼中再次出現了幾個日本人的身影,突然朱敬倫下了一個決定,或許是該更開放一些的時候了。

此時他做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他決定在歐洲招商引資。

沒跟日本人打照面,朱敬倫先一步離開,他看到日本人似乎是衝著他來的,或許同為東方國家,日本人想在這裡結實一下。

但朱敬倫提前離開了,不是他擺架子,而是他覺得地點不對。

臨走前交代陳啟沅:“給我聯絡一下這些日本人,我要跟他們見上一面。還有,問問他們來法國準備幹什麼?”(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