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五節 進京城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朱敬倫曾經答應徐榮村等他從阿拉斯加回來參加登基大典,他早就回來了,但是登基大典並沒有開始,朱敬倫並沒有藉故拖延,而是大臣們認為不妨等等。

他們在等一個訊息,大軍攻克北亰的訊息,他們認為這樣的訊息能夠極大的提升大明的合法性,能讓登基大典更加光彩。

新安第一軍在天珒窩了一個冬天,在之前他們探查清楚了到北亰的道路,準備好了下一步的計劃,只等開春後援軍到達,他們就要對北亰發動攻擊。

其實讓第一軍自己選擇的話,他們更願意自己動手,文鳶多次請戰攻擊北亰城都被嚴令駐守天津。

同樣在冬天,黑狗在福健也沒閒著,五坑軍向北攻入了浙江,跟左宗棠主力會戰,一舉打垮了左宗棠楚軍,繳獲了大批法制線膛炮,可惜效能都不怎麼樣,遠不如英國生產的阿姆斯特朗後裝大炮,明軍試驗後認為,可靠性太差,綜合水平還不如明軍裝備的滑膛炮。

左宗棠苦心孤詣組建的炮兵部隊基本上被殲滅,導致他不得不退守杭州,而這時候太平軍趁著左宗棠兵力收縮,已經攻佔了浙江多個地方。

嚴州府和衢州府可以說就是左宗棠讓給太平軍的,他在這裡幾乎沒做抵抗就收縮兵力退往杭州府,因為讓出這裡後,太平軍將跟北上到了處州府和溫州府的明軍交界,左宗棠很希望看到兩個強盜因為爭奪地盤而決裂,可惜他失望了,當太平軍趕到之後,明軍主動交出了佔領區,五坑軍直接北上。

這時候已經到了冬季,北上當然不是去打天津的,而是跟從天津南下躲避的海軍一起,攻佔了寧波府。佔領寧波港的時候,遭到了英法兩國的強烈抗議,尤其是法國人,甚至派出軍艦跟明軍對峙了半天。

可惜明軍此時鳥槍換炮,從美國購買來的軍艦大大提高了他們的戰鬥力,至少表面上很唬人,但士兵的技術能力,此時還比不上法國,更不用說跟英國比了。但是法國人認慫了,強烈抗議之後,也沒能擋住明軍登陸,更沒敢直接開炮。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佔領寧波港後,大明官府很快派來了官員,管理起這座港口,一時之間港口的管理模式改變,反而促進了貿易,英法也就慢慢失去了藉口,坐享貿易的擴大,但在政治層面,他們依然不接受明軍佔領這裡。

左宗棠看到明軍如此強硬,而洋人竟然能忍下這口氣,讓他大嘆失算,而背後出現的情況,直接讓他吐血,在太平軍猛烈攻勢下,蘇北一帶,還沒成型的淮軍,在李鴻章的命令下撤退了,退出了江蘇長江以南地區,這讓左宗棠立馬陷入了被太平軍南北夾擊的處境。

左宗棠吐完血之後,馬上給清廷上了一封奏摺,要求朝廷跟明軍談判,告訴朝廷說,目前朝廷無力同時跟兩個叛逆開戰,如果能夠穩住明軍,則應盡力安撫。

但已經佔領了天津的明軍根本就不想這時候結束戰鬥,黑狗他們願意老老實實的放棄佔領的浙江地盤,就是因為心裡憋著一股勁要打北京呢,此時誰擋他們北伐,他們就敢跟誰玩命。

李鴻章之所以逃跑,是因為幾年前在跟太平軍的血站中損失太重,去年首席大將,一直跟戈登搭檔的程學啟在攻打嘉興的時候,被洋槍打中頭部,不治身亡。

淮軍在江南地區的屠殺行為,不但讓戈登要跟李鴻章決鬥,也讓太平軍在跟淮軍戰鬥的時候極為英勇,因為他們知道即使投降也是死路一條,當地老百姓竟然也在幫太平軍,因為李秀成經營江南的時候採用了懷柔政策,而李鴻章向來不重視軍隊的紀律,淮軍佔領江蘇後肆意的掠殺政策讓當地百姓苦不堪言。

跟太平軍在鎮江、常州血戰之後,淮軍損失慘重,雖然太平軍損失同樣慘重,但是李鴻章已經沒有跟太平軍死戰下去的決心了,這時候因天津被佔領,清廷發下來勤王詔令,曾國藩和左宗棠都不予理會,可是這給李鴻章一個很好的藉口,打著北上擒王的旗號,他命令淮軍餘部從蘇州府和松江府撤退,至於會不會將左宗棠陷入死地的事情,李鴻章從來就沒考慮過。

李鴻章打著勤王的旗號北上,可是走到揚州就不走了,賴在這個鹽商群集的富庶之地,表示需要籌措軍餉。

而左宗棠卻面臨一個兩難的抉擇,到底是跟太平軍死戰一場,還是跟李鴻章一樣,保存實力要緊。

左宗棠是果決的人,在太平軍以死傷兩萬的代價,攻下了湖州府後,他立刻命令剩餘楚軍從嘉興府退往上海,放棄了浙江所有的土地。

此時另一個漢人軍閥集團,湘軍一直都在安慶休整,曾國荃從天京撤退之後,大病了一場,在安慶跟他哥哥曾國藩做了好幾個月的功課,讀了許多哥哥讓讀的書單,身體總算恢復過來,但是他們依然沒有選擇進攻,哪怕包圍他們的太平軍兵力已經遠沒有湘軍兵力多的時候,他們依然沒有行動。

曾國藩或許沒有反心,但不代表曾國荃沒有這個意思,他很想看看明軍是不是能夠攻陷北亰城。

一旦明軍攻陷了北亰城,他很想看看他哥哥是不是還能不動心,還能堅持本心,始終跟太平軍較勁而不去爭奪天下。

天珒失陷讓清廷震恐,慈禧一邊不斷的催促外地軍隊來勤王,奕欣則跟洋人不斷的交涉,希望洋人能夠介入這場戰爭,但是他還是要點臉,或者說同樣顧忌洋人,他只是希望洋人能夠出面調停。

美國人那邊表示沒辦法之後,他找上了俄國人,上次調停英法,可就仗著俄國人出力,最後酬謝俄國人的是東北一百多萬平方公裡的國土。儘管代價很高昂,奕欣還是希望俄國人再能出面幫一次忙。

俄國人倒是很活躍,因為清廷實在是太好騙了,英法聯軍費力巴哈打到北亰城,俄國人坐地分贓卻得到了大頭,他們很想在玩一次這種貓膩。

但大明卻不肯配合,明確表示,在攻下北亰城之前,不會與清廷和談。

英法都無力干涉,正陷入解放農奴的混亂時期的俄國更沒有能力干涉,因此他們也沒有好辦法。

終於開春,北京的雪化了,天津港解凍了,明軍的艦隊浩浩蕩蕩直奔天津而來。

不但有軍艦,還有大批為軍隊運輸補給的商船,上次獨佔天京的貿易利益,讓他們非常渴望能在天津複製那種壟斷性的利潤,迫不及待的跟隨艦隊北上。

可惜的是天津不是天京,洋人在這裡根深蒂固,不是他們輕易能橫插一槓子的。

可他們依然很高興,很樂意見證本國的軍隊攻陷偽清的都城。

五坑軍和新安第二軍剛剛登陸,新安第一軍就已經出發了,他們已經迫不及待的想要得到攻佔北京的這個北伐首功。

文鳶不斷的催促著部隊,一路上打垮一切敢於抵抗的軍隊,對於那些主動遠離他們的軍隊,不管是從山東等地來的勤王軍隊,還是駐京八旗和綠營,只要他們不阻擋他前進的腳步,此時都可以不計較。

在第一軍身後,五坑軍和新安第二軍如同波浪一樣,層層推進,後浪想要趕上前浪,從前浪手裡奪取功勞。

在這種現代軍隊的進軍競速中,基本上沒有哪只清軍能夠阻擋,事實上他們也不打算阻擋,他們只想保存實力,或者儲存性命。

在這種速度下,文鳶進軍的速度比當初的英法聯軍更快,等他也到了圓明園的時候,同樣聽說慈禧太后跟隨他亡夫的腳步,跑去木蘭圍場巡狩去了,她一個女人巡狩什麼?

“富珠哩,帶你的人去喊話,你們不是會說北亰話嗎?告訴他們開城投降,否則格殺勿論!”

文鳶看到高大的北亰城,心中深深的震撼,同時興奮異常,這麼雄奇的堅城就要被他攻克了,如果不是後面追得緊,他寧可打一仗,堂堂正正的攻下這座城,而不是去勸降。

富珠哩知道明軍的命令,是不能夠殺俘的,但他也不想北亰的旗人真的跟明軍打,他太知道明軍的可怕了,這些人現在都瘋了,一個個眼紅著要進城,此時擋他們的路,那就是找死。另外,富珠哩這段時間真的是老老實實給明軍效力,或者說是合作,因為朱敬倫答應過他,等打下北亰之後,就讓他和其他廣州旗人回到北亰。至於明軍打下北亰城,是朱敬倫坐江山,還是其他什麼,富珠哩管不著了,為了將來他和其他廣州旗人能在北亰安然落戶,他希望能幫一幫北亰的同胞,如果能在這場戰爭中,救下他們一命,相信他們日後會知恩圖報的。

於是富珠哩去了,帶了十幾個旗人,在城下喊了一會兒話之後,城上放下吊籃將他拉上了北亰城。

文鳶焦急的等待著結果,北亰城的城樓一刻都沒有離開過他的視線,望遠鏡不斷的掃視城牆的各個角落,炮兵早就對準了每一個地方,但這種城池不是輕易能夠炸開的,所以他寄希望於對方能夠投降。

富珠哩去了三個小時了,從中午已經到了傍晚。

對文鳶來說,相比於這些清軍,他更把身後緊追不捨的友軍當成對手甚至是敵人,他甚至恨不能擺開陣勢,跟後面的五坑軍來一場炮戰,他們追那麼緊是趕著投胎嗎?

可是他不能,當哨探報告五坑軍距離他們已經不到十里的時候,文鳶等不了了,立馬下令開炮。

當一輪大炮落在北亰城牆上一刻鍾後,城頭飄起了白旗,富珠哩說服了城裡軍隊投降。

當然,投降的條件十分優渥,清軍甚至不用放下武器,只需要回到軍營或回到家裡,不要抵抗。

當城門剛剛開啟一道縫隙的時候,文鳶已經騎著馬帶著騎兵第一個衝進了北亰城,然後他縱馬狂奔,直奔紫禁城而去。(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