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節 工業革命種子(2)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歐洲蠶業的微粒子病持續爆發,讓歐洲的絲綢中心法國和義大利的桑蠶產業大受打擊,不得不大量進口來自亞洲的生絲進行絲綢生產。

歷史上,日本就是藉助這股風頭,透過工業化的繅絲,將中國生絲產業比下去,壟斷龐大的歐美市場,完成工業化積累的。

就目前來說,繅絲是中國具有天然優勢的一項產業,也是最有能力擔當起工業革命排頭兵的一個產業。

不僅僅因為這項產業能帶來大量的利潤收入,積累工業化資金,更重要的則是,他將帶動其他產業發展,比如機械加工業。

陳啟沅是一個讀書人,儘管他系統的參觀了法國的繅絲工廠,做了多達幾百頁的筆記,但是讓他親手製作出一臺繅絲機來,那就太難為他了。

陳啟沅的方法是,找能工巧匠幫他打造,他打聽到廣州的聯泰號小作坊的陳淡浦懂得修理西洋裝置,甚至懂得修理蒸汽機,於是親自找上門去,倆人還是老鄉,一番交談之後,對西洋機器本來就很感興趣的陳淡浦答應幫忙。

用榔頭敲打出一套現代機器,這顯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即便有陳啟沅偷偷從法國描繪的圖冊參照,倆人還是埋頭苦幹了一整年,才總算做出來一套蒸汽動力驅動的繅絲裝置,他們起名為絲偈。

使用這套裝置,陳啟沅在簡村建造了工廠,起名繼昌隆繅絲廠,初始資金是借官府的八千兩銀子,他其實不缺錢,起碼不缺這點錢,他之所以選擇在簡村鄉下辦廠,主要是擔心官府的糾纏,而鄉下是他們這些鄉紳的地盤,他陳家本就是當地大族,附近幾個村子都是陳姓地主控制,因此土地是縣城的,鄉土民情也熟悉,跟遠近鄉族父老都有交情,遇到的阻力容易化解。

借官府的錢,就是想以此取得官府的支援。

官府倒是沒給他們找麻煩,但是老百姓卻對那種冒著濃煙的蒸汽廠房頗為驚恐,有人說煙筒的倒影壓到了他們的房子,會給他們帶來不吉利,有人說蒸汽機的轟鳴讓他家的牛不下崽了,雞不生蛋了之類的。

這些陳啟沅一個個上門解釋,用親情,用關係,用面子,一一化解,終於讓工廠得以持續執行下來。

結果很不錯,藉助越來越好的國際市場,每擔生絲售價高達400銀元,第一年時間,他就賺了3萬兩銀子,第二年他直接將絲偈規模擴大四倍,新建了四個車間,僱傭女工多達400人。

但他的麻煩還存在,儘管都是在周圍村子招募的本鄉本土的婦女,可依然有人說男女在一起工作有傷風化了之類,這些都需要陳啟沅去解決。

三年過去了,陳啟沅的繅絲廠盈利總共超過了20萬兩銀子,這種現代工廠的盈利能力讓人驚歎,也讓人眼紅不已,陳啟沅倒也不保密,鄰村學堂村的陳姓同族舉人陳植矩、陳植恕兄弟有意辦理繅絲廠,陳啟沅傾囊相授,將自己掌握的技術全部傳授,鄰村很快就辦起了一個裕厚昌機器繅絲廠。

繅絲廠的擴充套件,在簡村這個初始地是緩慢的,但是在其他地方卻落地生根。

順德大良豪族溫家的富家公子溫子紹在陳啟沅開辦繅絲廠第二年,就引進了這套裝置,他倒不是從陳啟沅手裡學到的技術,而是跟製造機器的陳淡浦有關係。

這個溫子紹是一個典型的貴族教育出來的人物,他家是順德當地豪族,跟龍元喜、羅惇衍以及另一個梁家,都是當地豪族,後世並稱四大家族。

溫家壕到什麼程度,溫子紹的爺爺溫以適,官至兵部右侍郎,他爹溫承惕,官至刑部主事,兩代京官,讓他家在當地是當之無愧的第一大家族,溫子紹的老婆都是娶得湖廣總督家的千金。

最慶幸的是他家樂善好施,在當地有善人之家的名譽。

另外溫子紹他爹還相當開明,並不排斥西方科技,溫子紹從小不喜歡讀聖賢書,他爹到也不勉強,溫子紹喜歡西方科技,他爹直接就請了香港一家工廠的高級顧問英國人約翰來給他當老師。

可以說他從小接受的就是英國正統的科學教育,20歲的時候,覺得跟約翰沒什麼可學的了,直接自費前往義大利、英國學習機器製造和應用,研究蒸汽輪船的原理,接觸核心技術。學習一年多,回國與湖廣總督吳榮光之女吳代蓮成親後,很快又再度前往英國,帶著此前摘錄的資料,找專業人士諮詢,深入英國各大軍工廠、圖書館,如飢似渴地學習。

在朱敬倫還沒來到這個時代之前,溫子紹已經是廣東有名的通西學的人物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等到陳淡浦幫陳啟沅仿製繅絲機的時候,遇到技術方面的問題,他就去清剿溫子紹,當陳淡浦成功複製出繅絲機後,第二年溫子紹就從他哪裡訂購了一套機器,帶回順德大良建立了繅絲廠。

由於溫家的勢力,以及良好的名譽,溫子紹在順德的繅絲工廠遇到的阻力小了太多,而後來模仿的人就更多,比陳啟沅晚一年,1863年才建立繅絲廠,結果到了1864年的時候,順德就相繼誕生了40多家繅絲廠,反倒比南海的繅絲廠多了十多倍。

歷史上順德就是這一時期,很快超過了南海,成為機器繅絲的核心地區。

而陳啟沅在經營十年之後,結果機器廠被人搗毀,不得不將機器廠搬到了澳門。那是後話了,這個時代這種事情顯然不可能再次發生的,真有人這麼做,那無異於與朱敬倫為敵。

順德的情況讓朱敬倫欣喜,他雖然不宣傳,但他隨時都透過官府的註冊資訊,關注著現代工廠的發展,從這裡也發現了溫子紹這樣的人才,可惜的是溫氏作為前朝大員,不肯跟官府合作,歷史上後來溫子紹用自己的知識幫清政府辦理洋務,辦了廣東機器局,去北方幫辦天津機器局等,但是這個時代,由於溫家認為朱敬倫的行為屬於竄政,結果立下家訓,嚴禁溫家子弟出仕,溫子紹只能自己經營而不能去官府做官。

不然朱敬倫倒是有心請他去兵工廠當一個顧問。(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