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節 兵員基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廣州新兵們,包括新招募的一萬八旗兵訓練熱情極高,由於旗人兩百多年來不事生產,除了當兵,根本就沒有生存的能力,有一點好的是他們對當兵沒有漢人百姓那麼強的牴觸,好男不當兵不是他們的文化傳統,他們就是幹這個的。

因此當穆克德訥確認朱敬倫沒有造反後,他們給朱敬倫當兵的熱情很高,不管是過去有兵額的八旗正兵,還是沒有兵額的養育兵甚至餘丁,適齡青年幾乎都當兵了,現在每天被留在廣州訓練士兵的黑狗等軍官操練的覦仙覦死,但一個個卻毫無怨言,畢竟每天走一天路(訓練步伐),或者站著不動(站軍姿),甚至排排隊(隊列訓練),每個月就有五兩銀子,這可比去碼頭扛活多五倍,誰也不想丟了飯碗。

至於那些新安鄉勇,就跟更不用說了,這些新安新兵,是陳曲直從新安招募來的,當時朱敬倫擔心廣州兵力不足,震懾不住旗人,就讓陳曲直回去招兵,只招到了一萬人。不過這一萬人早就羨慕新安軍的同伴拿的高薪了,而且他們跟新安軍中的老兵,基本上都有親戚關係,這批新兵中大多數都是跟其中某個人,甚至某些人都是同一個村子或者同一個宗族,因為陳曲直回去招兵的時候,鄉紳和宗族族長們當時聽說朱敬倫造反了,嚴禁家族子弟加入,只有那些已經有家族子弟加入,已經撇不開關係的宗族,才不得不破釜沉舟繼續派人來。

這些新安新兵是有一些底子的,在反割地運動期間,他們足足訓練了有一年時間,很多都是朱敬倫派人去幫助他們訓練的,現在一個個已經走的很整齊,那些八旗兵有些不服氣,大概也是他們這群老爺兵肯認真訓練的原因。

只是新安新兵一直嚷嚷著要步槍,朱敬倫卻一時無法提供給他們,兵工廠已經開足馬力生產了,但是技術工人們還不夠成熟,次品率抬高,每個月也只能生產00只左右,現在是優先供應作戰部隊,只能給他們發一些老槍,讓他們湊合著用來練習,告訴他們,只要他們訓練好了,才能有真正能打仗的新槍。

黑狗對不能讓他去打仗非常不滿,但是朱敬倫有自己的考慮,第一黑狗是五坑軍統領,五坑軍是由客家人組成的,尤其是鶴山客家人,現在就是回軍鶴山,這些人跟當地土人團勇仇深似海,讓他們去打,確實更容易打贏,但是造成的傷亡也肯定更大,這些人絕對不會留手不說,他們打起來也更加玩命,不但是他們的對手還是他們自己,都肯定會死傷更多,這是朱敬倫不想看到的。

另外,朱敬倫很顧忌這些人一旦殺紅了眼,就根本不可能聽話了,憋了幾年的仇恨,一旦他們打敗了土人團勇,會怎麼辦,朱敬倫肯定會有人不顧軍規,屠殺俘虜,之後甚至會反攻土人的地盤,製造更大規模的械鬥。

所以儘管張寶銘堅持要求五坑軍回去幫忙,但朱敬倫以五坑軍分散到了肇慶、潮州等地兵力不足為由,堅持派新安軍去作戰,不讓派自己的子弟兵回去,不但讓張寶銘不滿意,就是這些士兵也不滿意,而現在訓練新兵的,就是他們,他們怎能不下死手。

廣州城練兵進展很順利,朱敬倫覺得在清廷結束政治洗牌,然後騰出手來處理廣東事務之前,這些人就能形成戰鬥力,至於到時候這些旗人會站在那一邊,就讓他們自己選擇吧,在他們站隊之前,朱敬倫是不會給他們發槍的。

如果他們能表現出忠誠,那對朱靜來說,是一個極好的訊息,一想到自己將來跟清廷開戰的時候,會有一隻八旗軍隊給自己效力,他就異常的期待,當年滿洲人入關,前面為他們衝鋒陷陣大多數都是明朝的降兵,比如吳三桂這樣的,他們多數時候只需要跟在後面接收城池,每每讀到這段歷史,就讓朱敬倫覺得羞恥,如果他也能如法炮製,倒不失為一個雪恥的辦法。

另一邊侯進和方山已經帶人到了鶴山。

一萬久經戰陣,早就能夠熟練使用西方主流的線膛步槍和開花大炮作戰的軍隊,不是一些僅僅買了一些洋槍,根本不會正確使用的土勇能夠抵擋的,這些土勇剛剛將客家人再次封鎖在山裡,就被人從背後痛擊,山上的客家鄉勇趁機下山衝擊,不到一天時間,他們就打通了客家人對外的聯絡,解除了封鎖。

之前鶴山客家人一直躲在深山中,生活條件相當的困苦,也快到了堅持不住的時候,就是在那種絕望之下,他們才會義無反顧的加入朱敬倫的麾下,都不顧朱敬倫是不是造反,而且還迫不得已接受朱敬倫苛刻的要求,先幫朱敬倫消滅了肇慶的耆齡,然後朱敬倫才幫他們奪回失地。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客家人履行了承諾,現在該朱敬倫履行承諾了。

侯進開啟山口,客家人的武裝依次下山,跟新安軍配合,向著他們的故土進發。

當地土勇不斷的失敗,他們怎麼勇敢也無法抵抗數萬復仇心切的客家練勇,加上有大炮、步槍和正規訓練的新安軍,從黃茅壁下山後十天內,客家人就收復了整個雲鄉的失地,接著向雙橋進發。

雲鄉和雙橋是鶴山縣客家人按照鄉約保留的兩個聚居地,其他地方的土地都放棄了,當時籤訂契約的時候,客家人是出於不利狀態,高三帶著幾個鄉紳親自找上朱敬倫,在朱敬倫的主持下,在水口立的約定,現在他們的土地都收回來了,但是人已經不是過去的人了,有許許多多的老面孔已經看不到了。

土勇也不樂觀,他們這些土勇,是新安縣勇撤走之後,他們看到佔據優勢,在潭三等投機地主武裝的忽悠下,又拿起武器,越過鄉約規定的邊界,將客家人僅存的兩個據點吞併,將所有的客家人都趕進了黃茅壁的大山之中,他們以為他們可以像恩平縣那樣,將所有的客家人土地都收歸己有,但他們發現,他們錯了,新安縣勇又回來了,他們依然打不過,他們依然吐出了吞併的土地,又一次返回約定規定的地界,他們中老面孔也有很多不見了,那些人都白死了嗎。

最終居於劣勢的鶴山鄉紳,再次被方山請到了約碑跟前,跟一個個橫眉冷對的客家鄉紳一起重申了約定,發誓互不侵犯,但是他們雙方誰還會相信誰,這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打了敗仗的鄉勇也好,終於收回了土地的客勇也罷,雖然不是士兵,但是械鬥的久了,戰鬥經驗比老兵還豐富,最重要的是他們上了戰場不會出現怯陣情況,只要進行正規訓練,就都是好兵。

重申約定之後,方山帶人駐紮在鶴山各地,尤其是在土客勢力犬牙交錯的雲鄉和雙橋,就在他們邊界處,這個村子扎一個營,那個村子扎一個營,接著就開始招募士兵。

無論土客鄉勇,方山來者不拒照單全收,但是方山告訴這些投降的士兵,得讓他們的宗族或者鄉紳給他們具保,否則是不收的,如果是流民的話,則可以找自家親戚具保,如果連親戚都沒有,那就沒辦法了,這樣的無組織分子,新安軍一向是不收的。

還好,廣東的宗族組織一向都很強大,即便偶爾有外地流浪來的流民,也不可能沒有任何的組織,人是社會動物,不可能單獨生存下去,至少都有一個組織,哪怕是給人當佃戶,也該有個地主不是。

事實上這些土客鄉勇,大多數也是在土客械鬥中,才離開土地的,絕大多數都是農民,因為土客械鬥讓他們失去了土地,或者讓他們宗族,或者讓他們的地主失去了土地,他們失業後被組織起來,訓練成鄉勇,然後加入了異常慘烈的械鬥之中。

這樣的人有多少,數不勝數,根據李亞男等客家頭目的情報,他們認為鶴山縣包圍他們的土人團勇人數多達三萬,如果不是譚才等人被張千山招募走了,光是鶴山一帶的土勇,就有五萬人。

這些人不光有鶴山的,開平、恩平、新寧、高明、高要的都有,甚至連沒捲入土客械鬥但是在土客械鬥中提供了大量人馬的陽江人也有,幾乎是周邊的縣全都有,因為土客械鬥的根源就是人地矛盾,鶴山等縣地少人多,周邊各縣基本上也都是這樣,所以有大量的剩餘勞動力,這些人無所事事,沒有耕種的土地的話,參加團練就成了他們最好的職業。

土客械鬥的最高峰,土客雙方,都擁有超過十萬的兵力,即便只是現在在鶴山這裡的,如果將來土客雙方都被朱敬倫招募走了,人數恐怕也在十萬左右,數量當真龐大,可以說這裡現在已經在事實上成了朱敬倫的兵員基地。

之時要給十萬人發軍餉,供應戰鬥和生活物資,對現在的朱敬倫來說,真的是一個承擔不起的負荷。(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