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一節 建議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當威妥瑪傍晚過來表達了英國人的態度後,朱敬倫都不知道該說他們判斷準確,還是說他們異想天開了。

威妥瑪竟然表達說,如果廣東地方勢力跟中央王朝產生衝突,他們將保持中立,不會介入中國內部的紛爭,但是他們需要廣東在任何條件下都要保證英國在廣東的利益。

朱敬倫有些詫異,但他馬上就反應過來,英國人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誤判,因為那份文件。

給英國人提交那份文件,朱敬倫最初的目的,只是向英國人證明,他的合法性。

同時還告訴英國人,自己已經派出了使團,到英國去進行活動,也只是希望香港英軍能夠保持剋制,等待結果。

但英國人理解錯了。

他們以為朱敬倫目前所做的軍事行動,是在準備獨立戰爭,是打算脫離清王朝自立。

以西方人的外交準則他們這麼理解也不是沒有可能,首先朱敬倫出示的檔案表明,朱敬倫得到了人民的支援,英國人此時保持的是一種精英政治,猶太人兩年前才獲得政治權力,而工人階層依然沒有任何權力,根本就沒有選舉議員的權力,至少還要兩次議會改革,工人的上層人物才有可能參政,這時代英國的政治人物只有貴族、大地產者,以及新貴資本家,至於普uan,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才給了全體成年男子和0歲以上婦女的選舉權。

英國這種漸進式的政治改革十分成功,在沒有經歷過大的動盪的情況下,建立了保障ren權的國家制度。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現在,在英國人,尤其是額爾金這樣的上層人士觀念中,還是只有那些大地產者和貴族,才能擔負起國家的責任,而朱敬倫提交的那份名單上的人物,恰恰都是珠三角最核心區域的所有地產者。

所以這份檔案在額爾金看來,是絕對有效力的,他現在認定朱敬倫政府取得了這一千五百多萬人的授權,而事實上,朱敬倫只是在後面附了一份授權書,只是授權自己代表那些人跟洋人談判而已。

既然將自己的政府誤判為正在組建的新政府,那麼肯定也將陳芝廷帶領的使團,當成了赴歐進行外交行動的使團了。陳芝廷帶去的那份文件正本上,是沒有這頁授權書的,朱敬倫本來也沒當回事,只是一個臨時方便自己談判的措施,卻引起了對方那麼大的誤判。

那麼現在該如何利用這種誤判。

公開承認自己準備反叛肯定不行,誰知道英國人靠不靠譜,會不會把自己反叛的訊息告訴清廷去討好清政府呢,第二次鴉爿戰爭之後,他們可是改變了不干涉中國內戰的態度,派現役軍官幫助李鴻章指揮洋槍隊的。

所以朱敬倫既不肯定,也不否認,只是向威妥瑪表明自己的態度:

“對於朝廷跟貴國簽訂的條約,只要不損害我們廣東的利益,原則上我們願意承認。但是我希望貴國能夠考慮到廣東的特殊利益,在正式條約之外,與本省簽訂一份善後章程,保障我省的利益,同時也是對貴國在廣東利益的一個保障。”

威妥瑪表示,他們不方便以官方身份跟朱敬倫的政府進行談判,他們希望朱敬倫能發表一封宣告,將立刻履行《北平條約》中關於英國利益的條款,並且做出正式承諾。

朱敬倫拒絕道:“這很難,您知道我方不可能接受割讓土地。但是《北平條約》中的大部分內容,確實可以立刻生效,包括你們在廣州的自由貿易權,從現在開始,貴國的商船,可以在珠江上自由通行了,但是貴國軍艦依然不能駛入珠江,以免引起不必要的誤會。”

威妥瑪見朱敬倫答應了大多數條款,但卻堅決反對土地的問題,他知道這是底線,不可能直接爭取到,也許必須經過談判來解決,但是他還必須解決其他問題。

“既然條約已經生效,那麼新安釐局的厘金就應該立刻取消,或者以條約規定的稅額徵收關稅和子口稅。”

清政府那些欽差真的是一群蠢豬,他們讓出的口子太大了,關稅值百抽五,子口稅則是關稅的一半就替代了所有的內鬥釐稅,總共加起來還不到百分之八,只有百分之七點五,這大概是全世界最低的稅率了。

英國最近十幾年,在全世界推行自由貿易的概念,可是茶稅目前還有百分之十六,前些年一度更是高達百分之三百,佔據他們政府收入的百分之十,要不是實在遏制不住走私,大大影響了東印度公司這個巨頭的利益,在東印度公司的政治遊說之下才大大降低,恐怕至今依然都會保持高稅率。

而朱敬倫的釐局厘金都要百分之十呢,比清政府的關稅還要高,只不過釐局抽釐的這兩年,其實所有進口關稅並沒有徵收,因為廣州海關根本就沒有運作。

所以答應英國人的條件,朱敬倫也只是損失百分之二點五的稅率,影響並不是很大,更何況稅收這種東西,只要想辦法總是能夠變通的,商業是一條經濟鏈條,隨便在哪一個環節徵稅,其實都是在向整張鏈條徵稅,壓力是會向上下傳導的。

因此變換一下方式那實在是太容易了,當年英國廢除高額茶稅後,為了彌補政府收入的不足,他們開徵了窗稅,向全國每一扇窗戶徵稅,老百姓怒罵說是在英國連享受陽光和呼吸空氣都要收稅。

所以朱敬倫沒有反對:“我們可以停止徵收厘金,但是今後關稅徵收依然有釐局負責,釐局將改組為廣東稅務司。”

威妥瑪認為這是廣東地方政府的自由,他們不加干涉,而且他們也覺得,由赫德打造的釐局來收稅,恐怕比廣州的粵海關收稅更靠譜。

最後朱敬倫向威妥瑪提了一個建議:“關於割讓土地一事,我個人給貴方提一個完全友好的建議,我希望貴方在我們的使團向貴國倫敦進行交涉的結果出來之前,能夠保持剋制,不要因為割地問題,而讓我們雙方產生不必要的衝突。”

威妥瑪沒權力做主:“我需要跟額爾金閣下協商,然後才能決定。”

朱敬倫贊同道:“當然。同時為了讓貴國政府和議會能夠對東方問題做出正確的判斷,我建議額爾金先生能夠向貴國政府提交一份實施清晰的報告,彙報一下目前廣東方面的問題。”

朱敬倫認為,英國政府最關心的是貿易,那麼如果他們認定會因為廣東割讓土地問題,而跟中國再次陷入持久的,看不到頭的衝突,而導致貿易陷入停頓狀態,相信英國政府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至於他們跟清政府達成的條款,朱敬倫相信以英國人吃人不吐骨頭的作風,一旦他們沒能在廣東割地成功,他們肯定會以此為藉口向清政府施壓,到時候換取其他的利益,甚至在其他地方的一塊土地,比如威海或者舟山之類的優良港口。

但是英國人割北方的港口,廣東老百姓是絕對不會在乎的,狹隘的地方主義任何國家都有,美國還不是馬上就因為各州利益不一致而爆發內戰嗎。

只要廣東老百姓看到朱敬倫幫他們保住了土地,讓洋人不在廣東割地,而遠遠的跑去了北方,他們只會對朱敬倫感激,不止是九龍,甚至不止是新安,而是整個珠三角地區,以及訊息比較靈通的廣東其他地區,雖然九龍距離珠三角其他地方還遠,可是在反割地運動中提出的那些口號可是危言聳聽的厲害,今日割了九龍,明天就可能割新安,割東莞等等,洋人放棄割九龍,會讓他們感到安心。

但是清政府一旦受到這種壓力,被迫以其他地方的土地交換九龍割讓給英國人的話,肯定會非常不滿,肯定會認為廣東地方給朝廷惹麻煩了,他們的不滿不會向英國人去表達,而是會向廣東施壓,很有可能朱敬倫會因此而罷官,不但是他們需要一個人來承擔責任,更重要的是朱敬倫得罪的人太多了,不是他不懂得和光同塵,而是釐局的利益太大了,他這兩年幾乎是獨佔,早就讓一大群權貴不滿,這些人肯定樂的落井下石。

此時廣東老百姓一邊是感念朱敬倫為他們保住土地,並且除去了後患,另一邊卻看到朝廷因此而罷免了朱敬倫,他們會對滿清朝廷如何不滿?同時又對朱敬倫如何感激?民心向背這時候就向了朱敬倫了,在加上用一些手段引導,會形成一股強烈的民怨,儘管這股民怨還強烈不到讓老百姓造反,可至少會讓他們在朱敬倫和清王朝之間選擇中立,並且開始考慮。

民心對朱敬倫很重要,他手裡掌握的資源太淺薄了,如果他就像英國人誤判的那樣,利用現在手裡組織起來的這些軍隊去造反,朱敬倫能確信,那些鄉勇大多數都不會跟隨,哪怕在他們宗族寫的保證書上,寫的也是不背叛朝廷、不臨陣脫逃云云。

只有讓民心倒向自己,至少讓民心保持中立的情況下,朱敬倫才有機會發動一場政變,然後取廣東為基業,接著耐心維持個一兩年,老百姓也就徹底的擁護朱敬倫了,這一點朱敬倫還是很有信心的,他能確信他的執政能力,肯定甩清廷那些尸位素餐的迂腐大臣十條街。

關鍵就看陳芝廷去英國能不能說服英國政府了。

但朱敬倫在國內也不能閒著,他得做好穩妥的軍事準備。(未完待續)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