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走向和平四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1815年,英軍編制中有了第一支由廓爾喀兵組成的戰鬥營,在此後發生的所有與英國有關的衝突中,都有廓爾喀兵參戰的身影。

之後廓爾喀兵無限忠誠地為英國效勞,他們毫不留情地鎮壓反對英國殖民者的亞洲同胞,原始空更是參加過兩次世界大站戰。

廓爾喀士兵大多為生活所迫。世代當兵為業,不少廓爾喀人毫不掩飾地說:"我到印度當兵就是為了錢,沒有其它目的。"

為保住飯碗,他們一般能逆來順受,盲目服從,認為"食君之祿,分君之憂",理所當然。據說,廓爾喀士兵沒有命令絕不亂動,即使一天不吃飯,命令他坐著,他也不會離開。

他們具有山民的性格,平時沉默寡言,但是惹起性子來,就無法控制。一旦發起脾氣,就會像火山一樣爆發,不顧死活地和你拼命。

這些廓爾喀士兵曾在滿清乾隆年間兩次劫掠藏區,第一次被滿清駐藏軍隊將領巴忠與噶倫丹津班珠爾議和後撤回(每年300個銀元寶,重32兩)。

第二年,廓爾喀以更大規模入侵札什倫布寺,幾乎沒有遭遇當地藏兵或者滿清駐軍的抵抗,得以大肆搶掠。

後世更是以紀律嚴明,英勇善戰而聞名於世。

在這個時空,華夏進入尼泊爾之後就採取的是激進的肅清政策,大量本就不富裕的廓爾喀人不得不跑到英國控制的次大陸上求生。

一邊是被華夏趕出故土,一邊是英國人遞過來的飯碗和槍支彈藥,英國人輕而易舉的組建了五萬名廓爾喀士兵,變編為三個師。

其中兩個師已經抽調到直面華夏緬甸方向的孟加拉,餘下的一個更是在幾個月的時間裡增加了編制組建成一個加強師。

錫克族則是因為蘭吉特·辛格統治旁遮普時期進行的近代化,在借鑑西歐軍事制度後,將錫克軍隊一時打造成南亞次大陸中一支不可忽視的強軍。

1822年,蘭吉特從歐洲招募了參加過拿破崙戰爭的法國軍官本圖拉訓練士兵,經他訓練後,錫克步兵在幾年後基本達到了法國軍隊的標準。

所以法國是在軍事上對錫克帝國影響極大的國家,最初錫克帝國所聘請的西洋教官中便有很多出身自拿破崙戰爭後的法國將官,在錫克軍隊強盛後,法國人也成為了錫克帝國中外籍軍官佔比最大的人群。

按照華夏國防部的情報分析,錫克族組成的步兵戰鬥力雖然不如英法,更如不華夏和德國,但比之沙俄的軍隊還是要強上不少的。

如果真要拿一支旗鼓相當的軍隊來對比的話,奧匈帝國的波西米亞軍團和巴爾幹的羅馬尼亞的國防軍戰鬥力和其相差不大。

這將近九萬人的部隊就是英國在收到華夏進入克什米地區後調集的精銳部隊。

面對英國調集的九萬軍隊分兩路進攻,僅有一個師的曲同豐親率第十五軍一師在谷地尋找有利地形組建防線。之後又從拉達克地區抽調了四個團和高原特種第一師作為援軍。

雙方為了克什米地區可謂是針鋒相對,英國人想要以雷霆之勢擊敗華夏在谷地的軍隊,打消華夏將谷地納為駐兵之地的企圖。

英軍集結並兵臨谷地之後,英國外交官薩道義趾高氣揚的要求華夏立即退出谷地、拉達克和北部地區,否則英國將發起進攻。

華夏僅有一天時間,這已經相當於最後通碟了。

但華夏卻依舊置若罔聞,華夏國防部長徐樹錚更是親自通電剛剛在谷地設好電話線的曲同豐,要求不惜一切代價守住谷地。

戰鬥打得異常激烈,雙方不斷的尋找著戰機,在沒有重型火炮的情況下反而各種戰術都得以施展。

運動戰,穿插戰術在這種規模不大的對抗中展現得淋漓盡致。

錫克步兵和廓爾喀山地步兵的戰鬥力出乎華夏意料的強,尤其是和華夏結成死仇的廓爾喀山地步兵,更是成為英國人手上的一柄利劍。

若不是曲同豐這些年對士兵訓練絲毫沒有鬆懈,恐怕說不定得吃幾次大虧。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雖然裝備方面廓爾喀士兵和錫克士兵比不上華夏,但他們補給充足,反觀華夏的高原部隊都是使用的半自動步槍,每個班僅有一支衝鋒步槍,每個排才配備一挺輕機槍,營級才配備有重機槍和一個迫擊炮班。

這樣的裝備哪怕是華夏內陸的二線防禦部隊都比這強,並不是華夏國防部吝嗇這點軍費加強火力,而是需要漫長運輸的補給不允許。

補給匱乏是華夏在高原地區兵力被限制的主要原因。

以家裡滿都為中心,不丹及藏南組成的高原東部軍團只有四個師,其中兩個個山地步兵和兩個輕裝步兵師;位於尼泊爾中部軍團擁有五個師,其中一個是高原特種步兵師,其餘配置和東部戰區一樣。

而現在進入克什米地區的部隊僅有四個師,其中高原特種步兵師還是從日喀則調遣的預備兵力。

十月結束,進入十一月中旬之後的拉達克和谷地都開始寒冷起來。

如果不是進入了相對溫暖的谷地,光是高原的寒冷就能讓處於野外交戰的雙方遭受諸多的非戰鬥減員。

這也是為什麼華夏想方設法哪怕和英國人進行區域性的戰爭也要奪取谷地的原因,只有奪取谷地華夏在高原的西部才有一個可供大軍集結和戰鬥的後勤基地。

有了谷地之後,適合種植水稻小麥等糧食的河谷可以讓士兵的口糧就地解決,溫暖的氣候也不會讓戍邊的士兵受凍。

雖然英國組織的九萬人攻勢猛烈,但雙方都缺乏重型火炮,僅有的山炮也無法造成太大的傷亡,在交戰初期的試探之後,曲同豐果斷的放棄進攻轉為防禦。

與此同時,華夏駐紮在中部和東部的高原戰區部隊也開始進行演練,中部地區更是向夾在東部和中部的錫金邦發起進攻。

這是華夏在暗示英國,如果對方繼續增兵克什米地區那麼華夏將會擴大戰爭規模。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