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1章 海軍與底氣-上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德皇威廉二世和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都已經下定決心和協約國進行和平談判,這在華夏獲得德奧的戰艦之後必然的結果。

首先是現在德奧並未完全戰敗,只是局勢愈加不利而已,雙方都有著反擊和重創對手的實力。

其次就是華夏的海軍實力現在和英法的聯合艦隊相差不大。

一邊是擁有八艘超級無畏艦和三十八艘無畏艦的英法聯合艦隊,另一邊則是突然實力倍增的華夏擁有著七艘超級無畏艦和四十三艘無畏艦。

可以說雙方的海軍實力半斤對八兩,這個情況是絕對有利於華夏支援德奧獲得相對有利的談判條件的底氣所在。

再次一個原因也還是因為海軍,隨著英法開始增加主力艦的建造甚至部分在一年後就可以完工。為了避免之後華夏海軍處於劣勢,話語權減少從而減少在談判桌上談判的底氣,德奧也絕對不會放過這個和談的時機。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德奧手中已經沒有多少戰爭經費了,他們也知道華夏對於同盟國的支援和戰爭借款不是無限度的。

當然,最為重要的原因是德奧不想戰爭波及到國內核心省份,這會進一步重創兩國的經濟。

在己方還有足夠討價還價的實力的情況下和協約國談判,爭取相對有利的條件,這是德奧的算盤。

而華夏對德奧的支援是必定不遺餘力的,不是華夏感恩知道回報以往德奧對華夏的支援,而是處於國家利益。

戰勝後協約國陣營絕對會聲勢大漲,如果德奧被重創甚至崩潰,沒有德奧分擔壓力的情況下,華夏很容易就會被針對。

英法可以輕易的在華夏東面、南面和西面組建一個針對華夏的包圍網。

從太平洋東面算起,華夏和白頭鷹的矛盾已經不可調和,雙方的新仇舊怨不是一天兩天了,英法針對華夏佈局,白頭鷹又怎麼不會支援呢?

然後就是日本,華夏在和日本達成和平談判之前可是派遣太平洋艦隊進行了將近兩個月的艦炮轟擊,光打出去的炮彈就有將近萬噸,幾乎將所有的日本沿海城市摧毀。

加上日本的大陸夢想和崛起之夢都被華夏給一次次的擊碎,又處於華夏兵鋒之下宛如巨龍嘴巴的肥肉,更為重要的是日本現在的經濟嫉妒依賴英國和白頭鷹,哪敢不聽話?

南洋以南的澳洲和印度殖民地自不必說,都是英國人的殖民地。

中南半島西面的孟加拉灣,那裡更是聚集了超過兩千萬的土著民族,發放一些食物和槍支,再允諾他們可以重回故土,有的是人衝鋒陷陣。

暹羅和日本一樣,現在幾乎被華夏包圍,成為了國中之國,寢食難安的暹羅面對英法組建包圍網的邀請,肯定會接受的。

至於中亞南部,那裡更是聚集著不少部族教徒,他們和華夏不僅是有著血海深仇,更是在宗教、信仰上都是極端對立的存在,輕易可以組建數十萬人對華作戰。

反倒是在烏拉爾以西,短期內英法想要組建包圍網難度有些大。

奧斯曼戰敗之後肯定會被他們插上陷入內亂,工黨俄羅斯又是華夏一手扶持的勢力,沙俄現如今連國內的叛亂都沒法平定,甚至愈演愈烈,北方的芬蘭更是華夏的三皇子成為了國王。

更西面的德國奧匈更是和華夏關係良好,即便關係不好,處於國家戰略利益的考慮,最終肯定會團結在一起的。

即便是強行讓其參加針對華夏的包圍網,德奧也很有可能出工不出力。

面對三面都會被英法組建包圍網針對的局勢,華夏要做的只能是和德奧緊密的團結在一起,大家相互抱團取暖。

雖然不至於再次形成同盟關係,但在對抗英法這一對雙方都有利的事情中,絕對會相互成為奧援。

也正是知道華夏會不遺餘力的支援德國和奧匈帝國,威廉二世和弗朗茨才會將艦隊交到華夏手中。

因為哪怕是華夏暫時持有這些戰艦,哪怕是華夏在這次戰爭中狠狠賺了一筆,也沒有辦法長期維持這支海軍的消耗。

不論是出於減少海軍軍費花費的情況還是扶持德奧繼續和英法對抗,艦隊最終還是會回到他們手裡的。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要知道現在華夏手中四十三艘無畏艦不是那麼好拿的,僅僅一艘三萬五千噸的無畏艦,一年下來包括水手、軍官工資,三到四個月一次的大規模維護保養,主炮炮管的更換,裝置的維修更換,訓練,士兵伙食以及燃煤,前前後後沒有一千一百百萬華元搞不定的。

那七艘超級無畏艦也所要花費的維護費用最少也得兩千萬華元一艘打底。

加上其他比如戰列艦、輕重巡洋艦、驅逐艦、潛艇以及佈雷艇等輔助艦船,年輕軍官的培養,退役安置等等加起來,華夏海軍一年光是維護費用就會達到七億兩華元左右。

等到華夏的十艦計劃達成,那麼這個維護費用更會飆增到九億華元以上。

這對於華夏來說無疑是極為沉重的代價,如果包括陸軍,最終華夏每年的軍費支出就要達到國家財政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甚至會逼近百分之四十以上,畢竟華夏的空軍接下來也要發展。

比起裝備齊全之後非戰時不會大量有太多花費的陸軍,海軍是極為費錢的軍種。

吃定華夏無法長期持有這些戰艦,德奧經受戰爭失敗之後也沒有太多的經濟去維持海軍,甚至他們本身就不能保證這些戰艦還會繼續在自己手裡。

說是華夏佔了德奧兩國的大便宜,打包了人家的海軍艦隊,實際上不過是雙方互利互惠的合作而已。

華夏擔心這些戰艦落到英法手中,同時也希望憑藉強悍的海軍力量保證自己在歐洲戰事結束之後有足夠的底氣面對英法的佈局;德奧希望暫時卸下海軍帶來的負擔,同時也希望華夏海軍實力大增之後站在自己身後撐腰。

這就跟德奧無法養海軍這個兒子,還不如交給朋友照看幾年再帶回來,無非就是在華夏打幾年工而已。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