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4章 新的生意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原本的世界大戰因為韋珣和華夏的出現變得撲朔迷離,尤其是原本大力發展的飛機研發被飛艇搶了風頭,之後又出現了裝甲戰車,可以說飛機被人略微遺忘。

僅僅是作為偵察用的飛機在西線戰場上空因為一年前的飛行員相互開槍設計,新的的戰鬥思路也開始蔓延。

各種三翼戰鬥機和雙翼戰鬥機爭相角逐,工業強大的英法甚至研發出了轟炸機和專門對付高空飛行的飛艇的戰鬥機。

然而這一切都沒有讓戰鬥機的研發到達巔峰,因為華夏加入同盟國之後,自持佔據優勢的德奧都沒有加大飛機的研發。

但英法卻是迫於壓力,不得不迎難而上。

隨後在西線戰場的南錫會戰中,英法的戰鬥機和轟炸機大顯神威,不及憑藉靈活的機身減少了防空武器的威脅,還可以投彈和對地掃射,一度讓德國西線十分吃力。

但德國畢竟是德國,在華夏退盟後也加大了飛機的研發。

尤其是在南錫戰役吃了戰機劣勢的苦頭的德國更是研發出了福克E型戰鬥機,並且在短暫的實戰實驗之後,迅速拿出了福克E-III戰鬥機。

福克E單翼戰鬥機輕快的機身和速度優勢讓它佔盡優勢,能令子彈穿過螺旋槳的同步射擊系統,令其機槍能被安裝在接近瞄準器的發動機後方位置,增加了子彈命中的準確度。

哪怕是它的令駕駛它的飛行員很討厭的缺憾,它的供油泵要每隔大約10分鐘就要由飛行員拉動,這樣才能繼續為發動機供油也不能阻擋它成為西線天空的霸主。

航空時代正式來臨,在看到福克戰鬥機肆虐之後,韋珣開始思考接下來是不是該賣一點飛機了?

因為華夏鋁合金金屬對外出售,各國的戰鬥機已經不是木製機身,而是堅固輕盈的鋁合金。

單翼戰鬥機的出現,華夏的鷹式和隼式戰鬥機肯定是碾壓他們的。

但這並不妨礙華夏出售之前研發的戰鬥機啊。

研發一代,裝備一代,外售一代,這是華夏戰機的武備戰略,在鷹式戰鬥機之前華夏可是研製過初代的鴿式和二代的燕式兩種戰鬥機。

鴿式戰鬥機已經可以和德國的福克E型戰鬥機比肩,雖然是雙翼機,但是機身小巧卻又動力十足,靈活性比福克也不差。

最終還是利益戰勝了理智,現在正是福克肆虐西線空中的時候,華夏出售戰鬥機無疑是可以極快打響名頭的機會。

畢竟華夏戰鬥機研發從開始到現在,已經砸了七百多萬華元,未來的投入還會更多。

福克災難讓英法一時找不到對抗的辦法,他們可不知道那個設計協調器的存在。

但就在他們苦惱德國的潛艇戰和加拿大領被白頭鷹打得節節敗退的時候,華夏那邊傳出訊息,聲稱華夏已經研發並生產了戰鬥機。

在燕京新城的英法使館員工都表示他們在天空看到了華夏飛機的飛行編隊,足足十五架。

聽到這個訊息的英法立即讓大使館和情報人員去查探更多的情報,最後證實了華夏已經秘密生產和組建了戰鬥機編隊。

這不是實驗性的組建,而是組建了一個多達三十架的戰鬥機。

這些鴿式戰鬥機在前幾天才隱秘的送到華夏東北飛到滄州的,僅憑華夏已經列裝到部隊,英法就知道華夏有著成熟的戰鬥機技術。

英法的大使館聯絡華夏的外交官徐錫麟的時候,被其矢口否認,並表示華夏目前沒有生產戰鬥機的打算。

然而隨後一張滄州城外機場的照片放在徐錫麟眼前的時候,他轉而說道:“這是華夏的機密武器,不會對外出售。”

然而英法不斷的說著什麼世界和平和華夏與英法的友誼,雖然過去有著矛盾和衝突,但現在華夏正是缺錢的時候,做生意嘛,不寒磣,還能讓華夏的戰鬥機到歐洲經過實戰。

隨後假裝略微意動的徐錫麟以需要彙報給皇帝陛下為由,暫停了談判。

等到兩天後,徐錫麟才表示現在華夏的發動機技術還有不少不足,希望法國方面將幾項提升發動機效能的技術轉讓,這是雙方貿易的前提。

法國倒是沒有吝嗇幾項技術,因為華夏的發動機也是集合了世界諸多技術的優秀發動機,效能不足不過是華夏要好處而已。

等到1915年七月3日,華夏和英法正式達成了關於戰鬥機的第一單貿易。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在他們親自觀看了華夏鴿式戰鬥機的空中機動和兩挺機槍的戰鬥力之後立即下單三百架。

實在是華夏鴿式戰鬥機兩挺機槍不僅可以大機率準確命中,還能做出各種連福克都做不到的機動動作,加上鋁合金做的蒙皮和鋼管框架,讓戰鬥機的戰鬥機一眼看上去就不錯。

每架戰鬥機十二萬華元,原本華夏開價十六萬華元一架的,最終還是被就地還錢到了十二萬。

在達成訂單之後,原本在生產摩托車發動機的生產線立即改裝,隨後汽車工廠也開始用鋁合金衝壓各個模組,代工工廠接下了各個零部件的訂單。

不到半個月華夏就有了四條生產線,這還是華夏沒有全力研發的情況,如果華夏願意,可以憑藉分工合作和各個工廠,最後只需要組裝即可,實現月產六百架戰鬥機不是問題。

四條生產線,每條每天組裝兩架戰鬥機,月產二百四十架。

華夏的戰鬥機生產線組建得如此之快讓英法很是疑惑,不應該還需要更多的時間嗎?

他們定下的兩個月就要將戰鬥機運輸到港口,就是認為華夏目前沒有成熟的生產線,然後以鉅額的違約金將生產技術資料拿到手中。

不過華夏還是和英國達成了一項合作,以設計協調器技術換取了380毫米口徑級別的艦炮生產資料。

在華夏退盟之後,德國不再提供著各種高階軍工技術,雖然380毫米艦炮的技術華夏已經獲得德國版本的,但艦炮研發部門依舊沒有找到攻克其中的技術。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