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3章 春季攻勢二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春季攻勢同盟國的主要目標就是切斷沙俄波羅的海的港口,進一步封鎖沙俄。

芬蘭勢如破竹的將俄軍驅逐出兩湖以北的時候,德軍在愛沙尼亞和拉脫維亞的交界處的重鎮瓦爾加發起了進攻。

瓦爾加是拉脫維亞進入愛沙尼亞的必經之路,也是德國想要完成戰爭目標的最大障礙。

德軍北部集團軍集結六十萬人(第二批動員增兵),其中二十萬佈置在雷澤克內,這裡不僅可以威脅喬洛埃湖東面的普斯科夫,還能威脅大盧基方向。

僅僅這二十萬人就牽制了俄軍五十萬兵力。

而在瓦加爾,四十萬德軍和兩萬餘愛沙尼亞起義武裝投入戰鬥。

正面戰場上,四十萬德軍對沙俄發起的攻勢沒有想象中的順利。

從芬蘭大公國撤離出來的德軍俄軍雖然其中有七十萬是剛剛放下鋤頭的農奴,可還有三十萬是從芬蘭戰場退出來的精銳。

他們在投入芬蘭戰場之前就和華夏在亞爾斯克交過手,在愛沙尼亞面臨進攻威脅的時候,自然是將最為精銳的部隊放在了瓦爾加。

雖然在沙俄西北放下俄軍擁兵近三百萬,可漫長的戰線讓俄軍無法做到面面俱到的防禦。

奧爾沙、維貼布斯克、涅韋爾、大盧基戰線作為中部保衛莫斯科的重要戰線,直面德軍中部集團軍,沙俄只能組建層層防線遏制攻勢。

僅僅這條保衛莫斯科的戰線就牽制了八十萬人。

在瓦加爾俄僅僅佈置了十五萬人進行防禦。

但這十五萬人可以算是俄軍的精銳,沙場老兵。

原本以為可以像在布列斯特一樣輕鬆擊潰沙俄軍隊,隨後佔領愛沙尼亞全境的德軍在猛攻一週之後發現根本無法動搖俄軍防線,開始重新制定作戰計劃。

這裡就不得不說一下愛沙尼亞的地形了,愛沙尼亞地區幾乎都在喬洛埃湖西部。

如果不是失去拉脫維亞之後沙俄在波羅的海的港口僅有愛沙尼亞的多個港口和聖彼得堡,如果不是愛沙尼亞是封鎖芬蘭灣的重要戰略地位,俄軍完全可以棄守愛沙尼亞地區,轉而在喬洛埃湖東部佈置防禦。

但事實就是那麼殘酷,里加灣易手之後,沙俄想要從波羅的海獲得補給僅能依靠英法的艦隊護航進入芬蘭灣和盧加灣。

如果塔林港被德軍佔領,德軍的驅逐艦就可以藉助港區的防護襲擾航線,德軍在波羅的海東部佈置的水雷讓英法運輸船吃了大虧,現在要是在家門口被水雷封堵,沙俄本就艱難的局勢就會進一步惡化。

新的作戰方案很快就制定了,瓦爾加難以攻克,德軍也不敢冒進滿是丘陵密林的愛沙尼亞。

在雷澤內克懸而不發的二十萬軍隊很快就開始按照計劃移動,目標直指普斯科夫。

瓦爾加四十萬德軍也分兵三十萬,以急行軍的速度對喬洛埃湖南部進行突擊。

正面突破普斯科夫的俄軍,隨後爆炒俄軍在愛沙尼亞佈置的四十萬兵力(不僅是瓦爾加佈防,其他也有,只是這裡極為重要)。

雙拳難敵四手,此時的沙俄西北方向撤退到了兩湖防線,愛沙尼亞又被德軍主力進攻,從明斯克推進的中部集團軍更是將兵鋒頂在在奧爾沙防線。

更南部的德涅斯特防線幾乎搖搖欲墜。

因為奧匈帝國集中的奧地利軍團和加利西亞軍團對文尼察發起猛烈的攻擊。

擊破文尼察不僅是為了擊敗沙俄,為了同盟國的利益,因為按照利益劃分,基輔以南的烏克蘭平原都是奧匈未來可以獲得的領土。

戰爭逐漸走向有利於同盟國的態勢(此處指官方對民間的宣傳,非指實際格局),奧匈矛盾重重的民族關係在此時罕見的有所緩和。

因為奧匈帝國宣佈將會在基輔以南冊封一百個男爵爵位和數個公爵、侯爵。

除此之外,允許各個匈牙利民族移民到基輔以南的平原進行開墾和種植。

利益從來是緩和矛盾的最佳手段,年老成精的弗朗茨一世手段和眼光都不差。

將還未佔領的基輔以南平原的利益瓜分給貴族和平民,不僅可以讓奧匈各個地區的貴族為了爵位和利益用心作戰,平民遷徙到烏克蘭平原更能鞏固(最少奧匈看來是這樣的)未來的統治。

奧匈帝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要將這麼多民族凝聚起來是非常困難的。

僅有匈牙利人和奧地利人能夠參與政治(中層以上),參加議會。

其他民族比如捷克、斯拉夫人這些少數民族並無權進入。

他們在奧匈帝國的組成部分中卻佔主體。這種不平等的待遇也使得他們渴望民族獨立。

二元制結構改革雖然使得奧匈帝國得以延續,但內部的民族矛盾實際上沒有解決。

但這些矛盾實際上都是因為奧匈帝國內部的各民族大貴族和利益階層沒有取得政治權力,民族主義不過是他們的手段。

弗朗茨這一手可以說是在原本奧地利和匈牙利獨享的蛋糕上,將還未到手的蛋糕分潤給其他貴族。

但這一手實際上依舊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利益而暫時齊心協力的作戰,在往後的時間或許會因為利益到手而再次出現矛盾。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因為貴族爵位不過是暫時緩和,他們想要的是政治上的話語權。

不過不管怎樣,弗朗茨這一手卻是讓原本充滿矛盾的奧匈帝國軍隊都暫時團結在一起。

原本作戰意志不堅定的其他民族在軍隊在貴族軍官的帶領下用心作戰。

文尼察實在太難防禦了,四面八方都沒有什麼險要的地形,雙方加起來一百多萬人圍繞文尼察佈置的塹壕和組織的進攻打得極為慘烈。

貴族獲得爵位,平民獲得土地,這讓奧匈的士兵作戰勇敢。

哪怕是戰死,在佔領烏克蘭平原之後,他們也能獲得三英畝的土地或者等價的戰利品,這是除了傷殘之外的額外撫卹。

每天傷亡數千人,如此慘烈的戰鬥並未讓雙方退縮,反而不斷的增兵。

沙俄,似乎看起來搖搖欲墜。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