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2章 春季攻勢一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雖然現在同盟國中的德奧意三國對於戰爭儲備的物資還算充足,但同盟國在兩年之後因為戰爭消耗陷入疲軟已經是必然的結果。

龐大的戰爭規模意味著堆積如山的物資的消耗,奧斯曼現在更是靠著華夏運輸的物資來支撐戰局。

如果華夏不再從波斯灣供應物資給奧斯曼轉而將這些物資交給沙俄,那麼同盟國在南線的局勢就會惡劣。

這還不是最嚴重的結果。

掌握了主動權和物資兩個好牌的華夏,逼迫過甚很有可能直接切斷和同盟國的貿易,否認簽訂的秘密協議,然後投身協約國陣營。

到那個時候同盟國的勝算不會超過一成。

就像白頭鷹此時也在秘密販賣物資給德國和奧匈、意呆利一樣,協約國對於這個偏向己方的“中立”國家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同盟國內部,針對華夏和沙俄的貿易,威廉二世和弗朗茨一世以及意呆利國王等各國領袖都發出詢問的電報。

而韋珣在回電中都是對這個事情表示驚訝,當即發電斥責北方戰區和西北戰區的軍官玩忽職守,表示現在華夏會儘快查明是何原因。

隔個幾天之後,韋珣發電文表示這是一些不法商人進行的走私行為,已經對這些商人進行查處,並且承諾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加大對邊境非法貿易的打擊。

最後韋珣還言辭懇切和真誠的表示,華夏和同盟國共赴勝利的決心是不容置疑和動搖的,希望這件事情不會影響雙邊關系。

面子上都過得去之後,華夏和沙俄在亞爾斯克的貿易絲毫沒有減少。

而隨著三月春季到來,天氣轉暖之後,同盟國開始制定春季進攻計劃,沙俄也知道沒有寒冬阻擋之後他們的日子會更加難過。

哪怕是華夏再次提高了價碼,為了防禦春季之後更大規模的同盟國進攻,沙俄也只能從目前沙俄最大的“貿易夥伴”獲得海量的物資。

在華北、東北,每天從這裡運輸的物資透過兩條前往海西省(伊爾庫茨克)的鐵路幾乎是滿載運營。

而海西抵達堅昆省(亞爾斯克)的鐵路更是從未停止運轉,華夏的軍方運輸隊都在此時成為了運輸物資的運力方式。

從和沙俄正式建立秘密貿易關係,華夏就從沙俄獲得了不菲的利益。

因為戰爭原因,華夏拒收英法的紙幣,對於沙俄的紙幣更是不承認其價值。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這讓沙俄國庫中的黃金儲備日益減少。

截至三月初,數月時間華夏就從沙俄透過海量的物資貿易,獲得了四噸黃金。

······

愛沙尼亞地區此時已經暗流湧動,大量愛沙尼亞青壯從沙俄軍隊中叛逃潛回愛沙尼亞。

德國也學習了華夏在芬蘭大公國組織的敵後武裝部隊,派遣了一百多名軍官潛伏到愛沙尼亞地區。

經過一個冬天的發展,德國在愛沙尼亞獲得極大的支援。

德國允諾愛沙尼亞人建立國家,這個允諾或許不會實現。

但沙俄在愛沙尼亞殘暴的統治早已讓愛沙尼亞人悽苦,對沙俄滿是仇恨。

不僅是因為自從沙俄和華夏在遠東進行第一次和第二次戰爭讓經濟不寬裕的沙俄加大了對愛沙尼亞、拉脫維亞、芬蘭、波蘭(俄屬)、中亞的掠奪,更是因為芬蘭大公國已經建立。

同盟國和華夏都第一時間承認了芬蘭大公國的du立地位並建立了正式的外交關係。

愛沙尼亞民族形成於12—13世紀。曾先後被普魯士、丹麥、瑞典、波蘭、德國等佔領和統治。從1710年開始,愛沙尼亞受俄羅斯帝國統治長達200多年。

愛沙尼亞的德裔居民在德林斯漢森男爵領導下發動**,沙俄派兵鎮壓之後德林斯漢森男爵領導著起義的愛沙尼亞人分散到山林之中。

但沙俄殘暴的鎮壓激起了愛沙尼亞人的反抗。

就在這樣的時刻,德國北部集團軍發起了進攻。

春季攻勢正式開始,在北部集團軍發起進攻之後,中部的集團軍也從明斯克的塹壕走出,開始向奧爾沙前進。

奧斯曼和奧匈也開始在南部發起牽制性質的進攻,奧斯曼高加索軍團試探性的進攻俄軍高加索,奧匈的加利西亞軍團和奧地利軍團也早已經移動到文尼察西面。

在波羅的海北部的芬蘭在此時也不甘人後,攻入兩湖成為了芬蘭大公國進軍沙俄的口號。

在冬季的整編期間,芬蘭獲得了新的承諾。

出兵二十五萬,協助德國進攻愛沙尼亞和聖彼得堡,芬蘭將會獲得奧涅加湖和拉多加湖以北的全部沙俄領土。

這幾乎能讓芬蘭的領土增加一倍,如此巨大的誘惑,讓芬蘭大公國有望升格成為王國。

雖然芬蘭大公國東面的沙俄領土依舊和芬蘭一樣並不肥沃,但這些地方可是生活著大量芬蘭裔和瑞典人、薩米人。

全面獲得兩湖以北的領土,這不僅能讓領土面積翻番,還能讓芬蘭的國防壓力驟減。

沙俄在兩湖以北的軍隊並不多,因為不是主要戰線,沙俄在奧匈將大量兵力轉移到文尼察西面的防線的時候就知道局勢不妙。

加上在芬蘭東面並無鐵路,補給困難,僅有六萬多人維持治安。

芬蘭國防軍從邊境線發起進攻之後,俄軍面對進攻只能不斷的後撤。

各地的芬蘭人、瑞典人和薩米人在這個時候也紛紛發起**,歡迎著芬蘭國防軍的進駐。

原本芬蘭以為進軍沙俄領土會極為困難,但他們忘記了沙俄面對的敵人可不止他們一個。

大量精銳被調遣到聖彼得堡和愛沙尼亞之後,這裡的防禦都是一些戰力孱弱的俄軍。

若不是沙俄想要繼續維持統治和掠奪利益補充戰爭經費,很可能會退守到兩湖收縮防線。

但也正是沙俄對這裡的掠奪和搜刮,讓當地局面對沙俄的仇恨和衝突愈演愈烈。

芬蘭出兵之後就獲得了巨大的戰果,俄軍倉惶的退守到兩湖防線。

在波羅的海東岸,在南部的文尼察,兩場場大規模的會戰即將拉開序幕。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