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1章 獲益者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同盟國成員嘆息的原因是華夏和協約國沒有因為這個事情起了衝突,甚至有可能達成某種默契,基於華夏參戰時間的默契。

他們的猜測對也不對,華夏和同盟國親密曖昧的態度,讓英法認為這是華夏在為同盟國佔據大優勢的情況下加入並分潤戰果做準備。

因為在英法或者白頭鷹這樣的國家看來,兩大陣營的對抗無疑是給華夏和白頭鷹趕超英法德三國的機會,不論是工業還是海軍,都是極佳的追趕機會。

我可以支援你,和你加強貿易,但我在局勢不明朗的情況下不會參戰。

甚至喜歡“代入”的白頭鷹認為,華夏和自己一樣,也是在觀望,也是在坐山觀虎鬥。

基於這個“極為合情合理的分析”,華夏的那點小九九也就大白於天下了。

而同盟國松了一口氣的原因也很簡單。

英法這兩個殖民霸權國家暫且不提,葡萄牙、荷蘭、西班牙、白頭鷹,不論是實際控制的殖民地還是對某些小國有著極強的控制力,都意味著他們掌控著全世界大部分的資源。

這個事實是讓同盟國團結在一起的原因,也是他們的短板。

葡萄牙、白頭鷹目前的態度明顯是傾向於協約國,雖然不至於停止和同盟國的貿易,但肯定是以英法俄日等協約國成員為優先貿易物件。

而且憑藉英法的影響力威脅,葡萄牙、荷蘭、西班牙面對英法海軍封鎖,極有可能隨時斷絕和同盟國的貿易。

唯一能讓他們指望的國家就是華夏,雖然目前華夏的東西因為貿易距離,價格高了一點點,但他們完全可以承受。

因為華夏完全不怕英法的封鎖,英法也不敢在目前的局勢下封鎖華夏的貿易路線,這完全是逼華夏下場加入同盟國陣營。

當然,兩大陣營相互禁止貿易,最為開心的是白頭鷹和華夏了,宣佈中立的國家也開懷了不少。

白頭鷹傾向協約國,但協約國中的英法可不缺工業原材料,需要的只是彌補受限於工業規模的產能。

而華夏則成為了最大的受益者。

因為華夏不僅賣成品、半成品,也願意出售如錳、鉻、豬鬃、糧食等原料。

隨著禁止貿易的進行,英法絕對會對同盟國的商船找各種藉口阻攔和扣留,不說完全斷絕貿易,找點由頭耽擱一陣子是沒有問題的。

這樣做的目的是打擊同盟國的經濟,同盟國不僅是進口原材料,出口各種商品也是他們獲得經濟的主要渠道。

商業是講究時間的,耽擱十天半個月,像是華夏這個最大的同盟國貿易夥伴,華夏的本土商品很容易就會逐漸佔領他們的市場份額。

這個使絆子可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期且有效的。

面對可能會受阻的財源,大多數德奧意等國的資本家選擇了華夏商船運輸物資到華夏。

這樣不僅更快速穩定,而且安全,不會被英法阻攔。

華夏目前每週前往歐洲的商船達到了一千一百噸,甚至在這樣的情況下,大量走東亞—歐洲航線的同盟國商船都以僱傭的身份加入了華夏。

名義上雖然他們是受華夏僱傭,實際上不過是給華夏繳納了一筆保護費,讓華夏開具證明,懸掛華夏國旗繼續貿易而已。

平均每週兩千四百噸的船舶前往歐洲,最少有一千三百噸進入了同盟國陣營。

這些商船運輸船在完成貿易之後,大多數情況是購買一些特產和暢銷商品回國,或者承接華夏國內的私企訂單的運輸合同。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現在他們的業務卻可以增加一項,那就是取代德奧意等國的商船運輸船的地位。

至於華夏國內,德奧意三國這個佔據華夏市場份額六成的國家,市場份額必然會在接下來的時間急劇減少。

因為英法的貿易禁運讓同盟國壓力倍增,已經開始要求部分私營民用工廠轉為軍用工廠,以此來加強戰爭物資的生產了。

從英法貿易禁運開始,韋珣看著佔據華夏遠洋貿易三成的皇室船舶運輸集團的每日進賬,心情十分舒暢。

他開心的不是皇室的收益增加,而是華夏在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成為兩大陣營對抗的最大受益者。

對於貿易禁運,他早有預料,這是西方戰爭的慣例了。

貿易禁運往往是某個國家或者某個陣營以此作為從經濟上困扼敵國的手段。

或者是為了讓某些中立國為保持中立,往往也採取禁止向交戰國運送軍需物資的禁運措施。

這是為了在軍事上、經濟上困扼敵國或者威脅其他國家就是極為有效的手段。

這樣的貿易禁運最為出名的是1917年俄國十月**後,各資本主義國家不止一次地對蘇維埃實行禁運。。

1920~1934年,白頭鷹數次禁止將木材、錳礦石、無煙煤、石棉等產品輸往蘇聯;1933年英國也對蘇聯實行了多種產品的禁運。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禁運又成為資本主義國家進行冷戰的一個工具,企圖以禁運來窒息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後,白頭鷹等利用聯合國大會於1951年透過對華夏、朝鮮的禁運法案,對中朝兩國實行封鎖、禁運。

1952年,巴黎統籌委員會成立了華夏委員會,把400多項物資列入對華夏,實行禁運的目錄。

這些還只是開戰之後的禁運,過去的歷史禁運的多是原材料和特有且別國沒有的原材料。

後世最為激烈的貿易禁運是針對新華夏的技術封鎖,不論是科技研發還是高階技術,都是禁運的物件。

在之後華夏更是和白頭鷹在貿易上激烈的對抗,白頭鷹針對華夏多種產品進行貿易禁運和提高關稅。

這樣做固然會傷敵一千自損八百,但對於資源並不豐富甚至有些匱乏的同盟國來說,無疑是自損五百傷敵兩千。

誰叫英法掌握著大量的殖民地呢,獲得物資的成本遠比同盟國低。

就算是奧斯曼,工業不發達的情況下,也只能從華夏購買物資。

(創作不易,書友們請到塔讀小說網閱讀本書,塔讀免費閱讀的,算是對作者的支援吧,你的支援是作者碼字的動力,書友Q群552866588)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