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 橫財-下

关灯護眼    字體:

[上一章] [目錄] [下一章]

殖民印度或者統治印度,韋珣是極其不情願的。

在另一個時空,印度立國之後就因為宗教、文化、語言種種問題陷入泥潭無法自拔。

偏偏他們獨特的習俗又很難讓韋珣接納他們。

當然,他們獨特的習俗只是表面原因,最根本的原因還是韋珣不希望過於削弱英國。

華夏和德國陸地隔著奧斯曼和沙俄,所以在陸路上想要雙方產生摩擦基本是不可能的,唯一可能衝突的地方自然就是在海上了。

英國人會玩大陸平衡政策,韋珣也不覺得華夏弄一個海洋平衡政策是太大的難事。

之前韋珣多次和德皇威廉二世的溝通洽談之中,他一直強調透過攻擊印度這個英國人最為重要的殖民地來逼迫英國人退出戰爭,原因有很多。

其一自然是印度太重要,英國人很容易急眼,甚至付出巨大的代價將白頭鷹拉下場。

最好的辦法就是華夏舉兵進攻,佔據印度大部分的地區,然後英國人為了保住印度,讓出澳洲和緬甸、孟加拉以及非洲的大量領土,然後和同盟國妥協的機率就會大增。

而韋珣願意和英國這個協約國實力最強的選手在印度和東南亞開戰並且還是主動進攻,存的心思自然是撈一筆就走。

像是印度西南部喀拉拉邦斯里帕德瑪納巴斯瓦米神廟,隨便都能找出一噸多的黃金。

而這樣的神廟在印度還有不少,雖然可能很多容易發現的神廟被英國人捷足先登,但依舊會有漏網之魚。

即便沒有,從印度如篾子一般過一道,沿途城鎮寺廟中的財富何止能衝抵軍費,去一趟獲得再去三四趟的錢都有了。

要知道印度可是寺廟眾多的地區,而種姓制度更是讓寺廟在當地擁有最多的財富,甚至透過一年年的積累,比起當地的貴族還多。

就算到時候找不到寶藏寺廟,往一幫人中往皮膚最白的人挑選一點,這些人隨便榨一下都能流出幾兩油水。

另外一個原因則是韋珣不希望看到德國在這一次戰爭中獲得大量的殖民地之後在歐洲沒有牽制的力量,這是對華夏最為不利的局面。

因為一旦歐洲的聲音統一,哪怕韋珣是威廉二世的女婿,最終華夏和德國也會走向對抗甚至走向戰爭。

這是國家利益決定,不是維多利亞·露易絲公主一個女人可以影響的。

德國現在本就是一個世界頂尖的強國,不論是海軍還是陸軍都是名列前茅,和白頭鷹也是不分伯仲。

尤其是十年來華夏和德國的貿易讓德國的財政提升不少,白頭鷹卻因為華夏的貿易封鎖失去了華夏這個全球最大的市場,而其他市場上又要被英法德三個工業強國打擊,撈到的油水少得可憐。

此消彼長之下,德國的實力不說多的,就憑藉華夏為德國進行工業粗加工,在獲得可靠低廉的半成品之後,德國在商業上的競爭更強。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一旦德國和華夏一起成為戰勝國,奧匈和意呆利完全就是輔助但和德國的關係絕對比半路入夥且文化、膚色、種族都不同的華夏更親近。

讓英國儲存相當一部分的殖民地,維持一直可以威脅德國的海軍,讓法國有自保的實力,再在東歐支援列同志的政權。

如此一來,一次戰爭的慘敗會讓他們即便團結起來也會是面和心不和。

甚至在機會出現的時候,捲土重來也是猶未可知的。

這不是韋珣心狠手辣背叛盟友,國家的決策從來只講究是否有利,兩害相較取其輕,情分、友誼、恩怨那都可以先放在一邊的。

韋珣敢肯定德國很有可能也有同樣的一套牽制華夏發展的戰略,物件無非是沙俄、日本、白頭鷹三國。

因為韋珣一直和德皇溝通,希望在華夏進入印度之後以此逼迫英國人退出戰爭,儘快奠定勝局奪取勝利的果實。

但德皇的意思卻是希望一棍子將英國人打死,為此寧願許諾同盟國共同瓜分印度,支援華夏對東南亞、南洋、澳洲的佔領。

因為法國人是德國的手下敗將,英國遠在英倫半島又有著世界第一的海軍,比起法蘭西來說,英國人的威脅更大,畢竟英國艦隊可以隨時對德國的海上航線進行封鎖。

華夏內閣估計的德國最大可能執行的戰略就是同盟國瓜分協約國殖民地,然後德國成為基督世界的領導者,在重新積蓄力量之後,再和華夏角逐最終的贏家。

在這一過程中,日本是最為重要的棋子,很有可能接過英法美三國的盤子繼續扶持日本。日本重要的戰略位置和不錯的發展潛力,絕對是牽制華夏的不二選擇。

再支援沙俄對華夏發起戰爭收復故土,不論沙俄勝負,傷敵一千自損三百也是必然的,而華夏脆弱的經濟在兩大陣營的戰爭之後沒有太多的資金。完全可以透過這個手段牽制華夏的經濟發展和恢復。

在海上,更是會拉上和華夏不對付並且有著稱霸太平洋的野心的白頭鷹,和日本一起遏制華夏的海上力量。

上一刻刀兵相向的敵人,下一刻可能是並肩作戰的盟友;上一刻共赴勝利的盟友,下一刻卻會成為明爭暗鬥的敵人。

不過這些擔憂還是為時過早,華夏目前的主要精力應該放在全力備戰上面。

糧食、彈藥、槍支、預備役、運輸、交通、經濟、工業,各個方面都在積極的備戰。

僅僅是糧食一向,華夏不僅如同歷朝歷代一樣鼓勵耕種,對新獲得領土的移民也大力扶持;組建海洋捕撈船隊製作魚肉罐頭,發展畜牧業、養殖業,大力發展在南洋、河內平原、華北、華中、東北、外東北等各個主要糧食產地的種植業,都是華夏為了儲備最為重要的糧食的手段。

不過這些儲備都只能製作成輕加工的食品,罐頭、餅乾、泡麵都是主要的製品。

對於罐頭製品,華夏的保質期是在三年,餅乾泡麵等製品則在十五個月。這些製品最終可能會因為一戰延後被提前銷售,但有比沒有好是韋珣一直以來堅持的觀點。

[上一章] [目錄] [加入書籤] [下一章]
推薦閱讀
相鄰閱讀